美學策進會2014年4-6月活動表

10001432_727770393924171_904417417_n

(歸來了,我的女神。忙於哺育,你的新生。)

美學策進會2014年4-6月活動表

◎【小說與歌仔本】系列演講
講者: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
本系列演講主要環繞在「小說與歌仔本」的女性與文化想像相關的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五月份由高榮禧從文學小說紅樓夢各種抄本出發,以拉康(J. Lacan)派精神分析文本進行性別分析,講授紅樓夢可有「負面」女性?從王熙鳳談起。六月份則由石計生針對其最新的歌仔本學術研究,以張秋冬松為著作者代表人所組織的「南國音樂歌謠研究會」,於民國37年(1948年)10月15日所出版的《台灣流行歌集》為分析核心,探討戰後初期的各類歌仔本其中的台灣歌謠的混血歌意涵,並提出其背後的社會基礎與文化想像。
(4月份因為紫藤廬整修內部本會停止演講乙次)
5月17日(六)  上午10:30-12:10  紅樓夢可有「負面」女性?從王熙鳳談起 (高榮禧)
6月07日(六) 上午10:30-12:20  張邱東松《台灣流行歌集》:論歌仔本與台灣混血歌時代的文化想像 (石計生)
演講地點: 紫藤廬茶館  |  Wistaria Tea House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No. 1, Lane 16, Sec. 3, Xin Sheng S. Road, Taipei, Taiwan TEL:886-2-23660775、23637375   FAX:886-2-23637234 Web:www.wistariateahouse.com Email:wistariateahouse@gmail.com Facebook粉絲團:www.facebook.com/wistariateahouse

臺灣僅存廣播界第一代影播巨星宋我人

IMG_7291

臺灣僅存廣播界第一代影播巨星宋我人

 

石計生

 

下午在高雄凹仔底訪談目前可說是台灣僅存年代最早的廣播電台播送頭宋我人先生。生於1939年,16歲進西門町的民本電台,成為廣播巨星。講了三個小時,有幾件重要發現。

 

一個謎團解開:宋非我(本名宋慶章,去中國後改名藍波里)、宋我人(本名宋秀俊)和吳非宋是誰?

 

包括跑到泉州訪談宋非我的藍博洲,為何目前所有學術文獻沒有研究說明宋非我的兒子是宋我人?也沒説事實上228時逃離台灣數十年沒消息的宋非我,解嚴後民國七十幾年曽返台,住在宋我人天母家中約兩個月。宋我人想念父親,曾寫過一首歌詞骨肉親情給陳盈潔唱過,再見父親時:他完全變成另一個人。在台灣時被國民黨迫害,在中國時被共產黨下放勞改。他在台灣時曾經這麼有名,新劇演出全島,再怎樣鄉下,只要貼出宋非我三個字當天就爆滿…現在回來台北,卻沒人記得他,人情冷暖,心寒至極…有一天拿了護照不告而別,回去了中國。我作為兒子,對於父親的夢想成為幻影….宋我人這樣說著。

 

宋我人的父親是宋非我,著名新劇和廣播劇播音員。母親是板橋美人,歌唱得很好,出道時間很短,極可能是日治末期古倫美亞唱片的和純純、愛愛並列的芬芬。看到了結婚照,需要進一步考察。如果是芬芬,那麼黃得時作詞的美麗島就是宋我人母親所唱。宋我人三歲喪母,七歲父親因228的搜捕逃離台北而失聯。一個人辛苦打拼長大。吳非宋是宋我人進華聲電台的同事。因為宋我人父親宋非我228前後太有名卻在台灣消失,吳非宋確實姓吳,但名字是搭便車取名非宋魚目混珠,也變成有名。宋我人當時不過十七、八歳也當廣播員,為護衞父親名號乃自取名我人,亦指宋是我家之名。我人亦取台語的幽默(娛人)之諧音之意。宋我人出道時演廣播劇出名,在民本電台時受黑松汽水小老闆賞識而脫穎而出。

 

宋我人誕生於臺北大稻埕,重慶北路一帶。民本之後,因為廣播劇團員已經很多,就轉至華聲電台改播流行/輕音樂。從1955-1973年是黃金時期,長達近二十年。宋我人在華聲每天廣播十餘小時,成立華聲第一個歌唱節目。宋我人回憶,就在民國44年左右,他曾經在節目裡說要送出一部台語片電影的主題歌歌詞,結果竟寄到華聲電台的明信片有五十萬封!我那時自己回不完,動員所有電台員工也回不完,結果找了隔壁的某單位朋友的公司員工一起幫忙回,回了好幾個月才回完….那個時代沒有什麼娛樂,只有廣播…

 

1945-1970戰後初期的台灣歌謡流行和地下迴路有歷史異質性。1945-1960宋我人入行初期和他父親宋非我所代表的是一個靠近日治末期新劇傳統的時代,擅長諷刺時政的宋非我新劇壁被國民政府查禁後轉廣播劇,228前在新公園中廣(今228紀念館)播出後,逃到中國。宋我人出道的1955年台灣廣播氛圍仍延續其父親的傳統,廣播劇是其中最大主流,其次是歌仔戯(阿丁太太麗華就說,同樣年代和她父親王明山就在華聲電台廣播歌仔戲),最後才輪到流行輕音樂/歌曲的播放。這一切都發生在士林華聲電台。宋我人說,我到華聲時,吳非宋在一台専播廣播劇很受歡迎,我就在二台改播音樂。當時根本找不到什麼流行歌唱片,只好從我母親的床底下找出數十張日語的蟲膠78轉軽音樂播出,結果大受歡迎!當時文夏唱片都還沒出來啦!隔年才出來!研究上的意義是:文夏、洪一峰和紀露霞,二王一后的台灣歌謡時代,也就是上述廣播世界的第三類,是1960前後慢慢転化出來的。歌手取代播送頭,是一個歷史文化作用下的異質演變過程。宋我人全盛時代不可一世地支配台灣耹聽文化界,歌手只是配角而已。

宋我人曾經在大稻埕第一劇場演出笑料劇太太萬歲,很轟動!那時我帶郭金發第一次登台演出啦…宋我人說。歌仔本方面,有名的台南天成書局也來電台找我,出歌仔本。另外,更早是鄭日清啦..他是我的好朋友,來找我出宋我人廣播歌選…鄭日清真鼓力,攏是用手寫的…這是我另一個講歌仔本’靠行’到廣播明星出版歌仔本的佐證。

 

宋我人在華聲每天廣播十餘小時,成立華聲第一個歌唱節目。宋我人回憶,就在民國44年左右,他曾經在節目裡說要送出一部台語片電影的主題歌歌詞,結果竟寄到華聲電台的明信片有五十萬封!我那時自己回不完,動員所有電台員工也回不完,結果找了隔壁的某單位朋友的公司員工一起幫忙回,回了好幾個月才回完….那個時代沒有什麼娛樂,只有廣播…

1968年十大歌星票選活動帶動聽眾熱潮:宋我人誕生於臺北大稻埕,重慶北路一帶。民本之後,因為廣播劇團員已經很多,就轉至華聲電台改播流行/輕音樂。從1955-1973年是黃金時期,長達近二十年。

連李其灶都比他晚,宋我人所帶徒弟相當多,可以說是目前僅存的戰後第一代播送頭。他的徒弟包括上次訪談過的阿丁,陳三雅,陳秋和和陳麗秋等,宋我人說:有次…是民國五十七年,宋我人太太陳美珠插話說…對,宋我人說,我和三位徒弟,加上丁山,我們五人由我發起聯合票選臺灣十大歌星,包括黃西田,葉啟田和一些當紅的男女歌星等。這是我的策略啦…就是要刺激聽眾來買特刊,歌仔本…那時明信片如雪片般飛來,給我的節目的最多,其他四人加給來也不到我的一半…買了特刊裡就有入場卷,憑卷就可以參加歌唱大會…地點嘛,我想想,就在內江街護專的大禮堂,連續好幾週…現場擠爆,人山人海…請來助唱歌手裡我記得有謝雷…他有一次遲到,我們工作人員不敢打開鎖門鐵鍊讓他進來,因為外面黑壓壓人群一大片,打開則場面會失控…當時裡面沒有座位,也沒有廁所,散場時清理,就看到裡面地上有濕濕的好幾片…最後歌王歌后並沒有選出來。我問:為什麼?…宋我人說:其實我的刺激聽眾聽歌買歌仔本的目的達到就好了啊…這些歌星都是朋友…誰選誰當歌王,另一個就會生氣,傷了和氣就不好了…這是,六零年代粉絲行動的一種管道,歌唱比賽票選活動。

(宋我人所說的票選活動,是否是下面這個1967年十大台語歌星大會串–鐵金剛?與其記憶相差一年,需要進一步考證)

758d7427

f64c13d0

影播雙棲巨星宋我人: 宋我人從1955開始逐漸成為廣播名人,除了民本,華聲外,以廣播界的習慣,各大產品公司必然邀約他去各大電台主持節目,如全省連播的中國廣播公司和台灣最大民營的正聲廣播公司等。宋我人播而優則演,曾經演出兩部深受歡迎的台語片電影:台北街頭(1965, 梁哲夫導演)和挑戰地獄島。宋我人描述了他的少年得志,日進斗金的過程,空間上的臺北北門與車站附近的記憶:

 

那時我二十出頭,已經名震臺北了。少年得志啊,錢來得容易,揮金如土啊…錢太好賺。舉個例子,譬如我去中廣買個時段主持台語流行音樂節目,買二小時要十萬元,電台暗盤會退回二萬,加上主持費,如黑松汽水請我節目中全程插撥廣告,也給十萬。此外,把二小時切割成四部分,每部分可以插進小廣告,也可收錢,每個部分一萬,就有四萬。這部分很多人委託,如阿瘦皮鞋,霸王牌裁縫機,寶島鐘錶能在臺北發跡,成為大企業,都拜我的小廣告之賜。

 

民國四十幾年,我記得霸王牌裁縫機老闆,姓張,都叫他益仔..買了我個廣告後,還會進行市場調查。他說就一路從大稻埕的延平北路頭騎腳踏車到延平北路底,過了北門在往南騎,一路到艋舺,沿路全部商家全部都在放宋我人的廣播和台語流行歌…益仔對我說:咱佔領臺北啦,整條街的大喇叭都在放送你的節目和我的廣告啦,多謝…霸王牌裁縫機因此成為老一輩臺灣人的裁縫機第一品牌。這個廣告驚人效果也發生在寶島鐘錶(老闆陳國富)和阿瘦皮鞋(老闆羅水木,原來就只是在延平北路路邊小巷修皮鞋)上。

 

而演電影就是因為宋我人廣播影響力太大,台語片電影當時正流行,梁哲夫導演1965年,就邀宋我人擔任男主角,女主角也是正聲廣播主持人白蘭花,拍攝電影台北街頭(可惜現在沒有了)。宋我人說:台北街頭電影真的轟動。那時放映主流的台語片電影在臺北就是三家戲院:大稻埕的大光明戲院(就是日治時期的第三世界館),艋舺的大觀戲院和過淡水河的三重的建國戲院。我電影光在這三個地方跑片就累死人,那時滿座兩個月…我那時還隨片登台啦,每間戲院跑片時就是我隨片登台之時,時間大概是25到30分鐘。那時我自己也累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你想,三家戲院,每家演4到5場,就有至少15場..這電影也有主題曲,是請劉福助演唱。

 

三個小時訪談意猶未盡地結束,我就和宋我人伉儷相約,之後臺北見。(石計生訪談後記,2014.03.02)

 

 

 

 

 

 

 

 

 

臺灣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楊牧

IMG_9840AA

臺灣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楊牧

石計生

元宵次日,面見楊牧先生,我的詩學老師,並送給老師我的新書<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留下合影。從1999年秋我即將從美國留學歸國,因為一封信和楊牧先生結下不解之緣。那時楊牧看了我的信後,趕著回西雅圖,一個月後為我的第一本詩集<在芝加哥微光中>寫了長序<奎澤石頭記>;從此我就時常到老師家作客聊天。從開始時很緊張,後來就像一家人般自然。老師十幾年來去臺灣和西雅圖,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和老師通信,累積起來也有一大包信了。記憶中最深刻的信箋之一,就是學者與詩人之間的難以兼備,老師說我是在他之後,少數能夠完成這樣事業的人。這封信深深影響著我,每於我低潮挫折時鼓舞著我迄今不忘。而我當收到楊牧先生來信或寄來新出版的詩集時,它總是在關鍵時刻鼓舞著我的靈魂。我有出詩集或新書時,也總會寄給或直接拿給老師。這天,拿了我學術新書<時代盛行曲>送給老師。楊牧老師很高興,翻了翻,說了很多關於他的大稻埕的大橋頭附近的記憶與對於台灣主體性的看法:不管是電影還是舞台劇,本土並不等於粗製濫造,要把臺灣的創作放在世界藝術的高度來看,才是重點。我們見面從來不談現代詩, 空氣中卻充滿楊牧老師對我身中奎澤石頭的教導,飄滿了音樂。老師著作等身,每首詩,每篇散文均是值得捧讀再三的精品,大家公認,楊牧老師可說是臺灣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散文家與評論家,我充滿信心地等待這光輝的一日降臨臺灣。老師是威嚴具足的人,十餘年來終於第一次與我們照相的師母夏盈盈,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留影。((2014.02.16)。

1 2 3 4 5 6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