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計生教授藝術社會學2007秋季班授課大綱(大學部)

藝術誕生於與純科學真理相離的地方。藝術不為科學而生,藝術源於生活的需要。藝術作品不論採取什麼風格,它總來自經驗世界,即使你用純粹的虛構來取代現實,在這一點上,藝術與社會發生聯繫。本課程將從社會場域的角度去探討藝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社會場域涉及作者、環境的作品影響;作品的價值,又常常受到市場、批評家、與讀者反應的作用;於是作者、作品、與讀者/批評家就構成了錯綜複雜的「藝術社會學三角」 (The Triangle of the Sociology of Art)。理想主義者與浪漫主義者認為,藝術作品僅僅為了靈魂的傾訴,只關心自身;寫實主義者說明藝術的創造深受客觀、物質的社會習俗影響。做為評論家需堅守立場,作為讀者可以悠遊於各種可能,作為作者自己必須找出一條相信的林中路,而藝術與社會的辯證,就在藝術作品的風格中展開。

本課程為大學部學生的基礎入門課程,同時設想學生具備作者,讀者與評論家的潛能,將依學生上課過程中顯示的才華面向循循善誘。設計上將以著名的藝術史學家阿諾德‧豪澤(Arnold Hauser)、社會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與詩人文學評論家楊牧等三位的思想與作品導引下,介紹藝術與社會的相關理論。進而,本課程將特別集中在現代城市空間的藝術創作與作品精讀分析,將涉及三個城市:巴黎、北京與台北及其中足下經驗的行走與觀看。特別是班雅明筆下的法國巴黎、蕭乾所描繪的老北京與石計生、房慧真等閒逛的台北,並將有台北城市空間的戶外教學踏查活動。本課程理論與實踐兼及,從「藝術社會學三角」向度析辨藝術之所由生為何,社會的侷限與超越處為何?藝術之可言說與不可言說處為何,創作風格的掙扎與寧靜,和那些在藝術中必須轉身而去的緘默為何。

科目名稱:(中文)藝術社會學(英文)THE SOCIOLOGY OF ART
授課教師:東吳大學社會系石計生
星期節次:每週二 234堂
上課教室:外雙溪校區H211

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指定教科書
石計生
1. 楊牧1著,隱喻與現實,台北:洪範出版社,2001。
2. 楊牧2著,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出版社,1998。
3. Arnold: Hauser: The Sociology of Art. Kenneth J. Northcott tran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ress, 1974.
4. Walter Benjamin: 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 London: Verso Press, 1989.
5. 蕭乾1著,老北京的小胡同。上海:三聯出版社,2007。
6. 蕭乾2著,未帶地圖的旅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
7. 王軍著,城記。台北:高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8. 石計生1著,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岸出版社,2003。
9. 石計生2著,閱讀魅影 尋找後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學出版社,2007。
10. 石計生3著,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台北:歷史智庫出版社,2006。
11. 石計生4著,成為抒情的理由,台北:寶瓶文化出版社,2005。
12. 房慧真著,單向街,台灣遠流出版社,2007。

進度(按學期週數)
師生認識與課程緒論:藝術社會學三角
中秋節放假 Arnold Hauser文獻chap.1-2
理論:阿諾德‧豪澤論點I Arnold Hauser文獻chap.3-4
理論:阿諾德‧豪澤論點II 石計生1,2 Benjamin, all
理論:班雅明論點I 石計生1,2 Benjamin, all
理論:班雅明論點II 石計生1,2;楊牧1p.3-23 楊牧2, all
理論:楊牧論點I 石計生1,2;楊牧1p.3-23 楊牧2, all
理論:楊牧論點II
期中考週(筆試) Benjamin, all
實踐:城市醞釀現代藝術I (巴黎) 蕭乾1,2,王軍
實踐:城市醞釀現代藝術II (北京) 蕭乾1,2,王軍
實踐:城市醞釀現代藝術II (北京) 石計生2,3,4 房慧真
實踐:城市醞釀現代藝術III (台北) 石計生2,3,4 房慧真
實踐:城市醞釀現代藝術III (台北踏查) 撰寫踏查小報告
聖誕節放假
從藝術社會學論巴黎、北京和台北
綜合討論
期末考週 (筆試)

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平時作業 (踏查小報告)10%
期中考 35%
學期考 40%
課堂討論 15%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北京台北:北大楊善華教授台北之參訪照片集錦

【石計生編按】2007年6月5日,有時就是忘了,或者說回到沒有攝影機或攝影不是平民都能將事的年代的行蹤風格,沒有一張照片的紀錄,卻記憶猶新。這回在北大社會系我做了個城市社會演講,也和楊善華教授與謝立中教授及其學生們討論並用餐。北大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老師們均精神抖擻於學術,謙和對待他人,認真思考生命,確實使我深有啟發。我如此想著,看到自己部落格上去年的紀錄,就將之拿出來,聊表與善人交之喜悅,和對於海峽彼岸的友人之敬意。
現在回顧這些照片,竟也有些許欷噓。首先是台灣社會學界的先行者葉啟政老師要退休了,我雖沒上過他的課但當學生時讀過不少他的書,景仰之情溢於言表,爾今 老師要退休當然感慨。次為紫藤廬的飲茶,楊善華老師和茶館主人周渝先生的合照最為經典,茶館整修之中,明年三月後重新開放。我向來對於刻意改變的東西不抱好感與希望,因此這歷史照片更增添一嘆。而最為令人惋惜的當然是最後的陽明山草山行館,當初去的理由是為了那行將消失的蔣中正銅像,以一種藝術或歷史記憶的和解的眼光而去,卻沒想到整座行館於今年年初付之一炬。使得從那眺望台北盆地之美與山嵐起伏成為絕響。嗨,這樣的際遇,這樣的歷史與現實。


【友誼常在】由左至右(重複不計):天母方家小館離台晚宴:台北唐山書店負責人陳隆昊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石計生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系楊善華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系葉啟政教授。隔日就要去上海的楊善華教授,我請了一些朋友,研究生並設宴踐行,台大葉啟政教授是楊老師的舊識好友,也是我極為仰慕的台灣社會學奠基者之一的學者,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先生是台灣個體經營書店的傳奇人物,其傳播知識的理想性幾無人能出其左右。這晚大家都十分高興,極具讀書人的單純與格調地喝酒聊天,暢快至極也。


【閒逛書香】由左至右:楊教授於公館/溫羅汀聯經書店,於溫羅汀唐山書店。楊善華教授的讀書人品格,表現在我對他行程的安排上。雖然時間短,但我總希望能讓他多看一點台北,參觀這,參觀那,我甚至準備動員研究生群開車任他去周遊。楊老師謙謙君子,一說不用麻煩那麼多,二說只想逛逛台北市的書店。於是,我就請學生開車一起至我每個週末都會去的台大附近的公館/溫羅汀,逛逛聯經,誠品,唐山,桂冠與秋水堂等書店。


【紫藤談天】由左至右:台北紫藤廬茶館主人周渝先生,楊善華教授,東吳大學社研所研究生馬嘉凌。然後是去台北市定三級古蹟紫藤廬茶館喝茶。紫藤廬是從日據時代以來台北知識份子最為重要的聚會場之一,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挑戰威權政治的道場。我也在這裡固定開講。這裡揉合了日式與中國古典的建築,非常之幽雅。在席間巧遇茶館主人周渝先生,遂一起坐下介紹認識,談天說地之間,楊教授仔細講了他在北京大學社會系做的一些農村研究,周渝先生是台灣著名的知識份子之一,向來關心兩岸發展,遂認真討論起來。學生馬嘉凌幫忙開車,也因此認識了楊教授與周渝先生。


【總是知識】由左至右:石計生教授於公館誠品閒逛,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紀建良,周渝,楊善華教授。


【登高自卑】由左至右:楊善華與石計生教授於陽明山草山行館,遠眺台北盆地。楊教授是下午兩點多的飛機,早上我就請學生紀建良開車,我們就上了陽明山,這台北近郊最為美麗的山頭,到了陽明山公園旁的「草山行館」參觀。「草山行館」是蔣中正前總統的最早的家。根據記載,1949年從大陸來台灣時,蔣中正與宋美齡伉儷就先住在這裡,這原來是日據時期的台灣糖業株式會社的高級官員住宅。翌年,因為山上潮濕,才搬到東吳大學旁的「士林官邸」。我和楊教授在門口照了這張像,其實很有紀念價直。我對楊老師說,因為民進黨政府的新政策,過些日子來,搞不好再也看不到蔣公銅像了,我們相視而笑,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美學也乎】由左至右:公館誠品書店發現石教授新書「就在木棉花開時」,陽明山草山行館之日式建築。總是還記得在機場道別後,那從陽明山下山的路途,談到了修道者的目光,「總是向內,而不是外放」。然也,然也。
(時2006年04/23)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