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夫老師:「學院之樹」及其回憶(2022.4.10)

文夫按,前天出席聆聽日本東京大學大木實教授專題演講孝子詩人(由張主任主持)後,漫遊文學院遠觀中庭大榕樹,多少回憶湧上心頭,想起老祖父和暢公最喜愛春聯:「天增歲月—」,正在出神忘我時,忽聞一位年輕人說:「郭老師,可用水墨畫為印度黃檀留彩筆?!別人曾用詩詠,—」,沒想到這位年青者陪我走到大廳時,三復斯言,哏哏自語。昨午日正當中,看到有攝影家來拍照那棵珍樹,我徘徊大樹幹下觀賞,果然可以入畫,盼望藝術家能以各種媒材彩筆,留下尚存的雄姿,不亦樂乎!祝福大家。童丐郭文夫隨筆快帖時,順便:吟讃楊牧詩寫:「學院之樹」及奎澤石頭詩作:「一個音樂家後裔的回憶」(音樂詩人石教授自註,係1982年為台大文學院天井所寫,文夫按,石生曾選修我在文學院典雅教室開講希臘「柏拉圖哲學」一學年,上課時選座在最靠近天井的窗邊靜聽我一堂三小時的演講,課後卻常收到石生詩筆信函,我收閲後,未曾回信。只是在講台上隨堂發揮,偶爾注視似有所思-才華洋溢的石生,為我出的「無題」考卷以新詩揮灑!從此以後,我大半生在文學院從中西印會通開講希臘詩哲柏翁時,站在台大歷史性講台上,背負著大黑板,挺胸抬頭開講前,總要先看窗外那棵天井大樹,宛如仰首攀南斗,啟發無限活力-幫助我可以流暢與古今哲人,共話法理情,天真爛漫享受一生在大學講課,直到全身而退,如今愛以台大為家,隨時到處即興,特別感念奎澤寄下詩作,時常提唱:「庭前烏桕樹」,經改標題後,石生手稿大作:「一個音樂家後裔的回憶」被台大圖書舘典藏,喜與詩人楊牧:「學院之樹」(展現在台大社科院大樓),先後共同輝映,變成為讃美文學院中庭-印度黃檀的「史詩」(Epic Poem )!郭文夫隨筆作記一讃台大地靈人傑,不僅樹美,花香鳥語,鳶飛魚躍,石頭更美!謝謝大家,我要出門去清遊。10/4/2022(日,上午7:10)吉祥如意於台北陋室。

可能是 2 個人、戶外和樹的圖像
台大文學院天井印度黃檀樹(2022) 已得褐根病,現由台大植病系孫岩章教授醫治中。

<華德福教育究竟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一種教育救贖的反思>

<華德福教育究竟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一種教育救贖的反思>

石計生

1. 在場的老師說了脫離所謂主流教育的小孩,到了體制外的另類教育,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後覺得很快樂,很有生命力。在這個關切教育的會議裡,這樣說,在宜蘭施行的近三十年的華德福教育,我必須先從一個大輪廓,從超越個人快樂或台灣教育環境的更高層次來看:那就是思考人類前途與對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反省,從這個角度,我認為不論主流學校或者華德福都是體制內教育。因為,兩者都是在資本化,金錢化的普世邏輯內運作,只是前者不說/知,後者加入了身心靈的因素。但兩者均欠缺那溢出體制規範的社會批判能力,所以只能都是體制內的教育。

2.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華德福教育,至少是宜蘭慈心的施行,是種體制外的教育。因為在價值(value)層次上,它採取了一種新的價值傳播。借用馬克思(Karl Marx)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Grundrisse)的⋯⋯分來說,實現生活價值的社會形式來自(1)財富/物質形式:這是由國家控制的由上而下的所謂主流教育的價值,和社會與政治經濟產生連帶,其實現依靠著資本主義的商品化,評鑑化,優位化的優勝劣敗的競爭邏輯;而(2)價值:這是小孩在華德福學校覺得快樂,有生命力的原因–是建立在與自然親近溫情脈脈情感的直接勞動時間的價值上,它產生家長,老師與學生間的共同體(gemeinschaft)關係,其運作邏輯不僅僅是成本效益分析,還包括互惠關係,使命和理念,以身心靈包含神秘主義的具體化作法,其實現是去考試,去競爭,在以自然為師的基礎上找尋充滿創造力的現代愛彌兒(Emile)。所以,華德福教育是一種另類的,體制外的教育。

3. 但是,從人類前途,教育救贖角度來看,財富形式與價值,這兩種邏輯截然二分是不切實際的,一種迂迴,轉進的作法是在資本化邏輯裡去創造共同體的價值與實踐。事實上,公辦民營的慈心華德福學校也必須接受教育部評鑑,教師也需有薪水收入。它不可能自外於資本化,金錢化邏輯之外。當從國中或者高中部畢業的孩子,從另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的主流教育時,這就是真正的考驗開始:是否被高度讚揚與美化,或者事實上就是如此好的華德教育教導出來的學生,他們在主流教育裡的大學裡如何自處?其適應如何?這是我作為一個看清當前教育問題在於是否能培養出具有社會批判能力的公民角度所看到的斷裂可能,一種價值與行為的斷裂。

4. 一種人類前途的教育救贖,如果我們要真正評估華德福教育的成效,對於價值與行為的社會科學研究是最具體的。 剛才有人說了華德福教育的不可知論,不可研究性,是來自於它不是一種系統性,整體性的教育。華德福精彩之處就是能夠本土化,被轉譯,與創造性地每個學校都不一樣。但從社會研究法的基本科學解除魔咒而言,這其實是個案研究(case study)的範疇:就以宜蘭慈心三十年來的實驗為研究對象吧。再怎麼混沌不明,多變不可知的社會現象都是可以研究的,宜蘭華德福個案涉及了我剛才說的價值傳播和受教育/社會行為的從價值到行為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涉及了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與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的過程,簡單地說:價值指涉的是:華德福教育究竟傳遞了怎樣與眾不同的價值?你們必須把這些價值反覆討論,找到幾點共識性的原則,可以理解的概念說出,這叫做概念化。而進一步,用具體的生活化的說法說出這些概念如何運作?這就做操作化,它可以被進一步製作成指標,量表用以做為問卷發,回收後進行行為的分析研究。這是量化研究的途徑,也可以用深度訪談的意義建構深入那你認為不可知的世界,找出價值到行為的斷裂或一致性的原因。

5. 而最後我必須說,做這些科學的研究或許是為了一個看起來不怎麼科學,不怎麼理性的社會運動做準備,這是我所謂人類前途的高度看台灣教育問題時的激進實踐。設想華德福教育如果是帶給孩子們快樂,生命力,創造力,主流制式教育帶給孩子們機械式思考與只知累積財富不擇手段去競爭的喪失真善美能力的話,那麼,我們上述的價值與行為的科學探究的結果就很重要。當華德福的和自然親近的勞動價值,與孩子們進入主流教育/資本社會的社會行為產生斷裂的樣本大到達到顯著水準時,保守的作法是去反省那些價值的缺點在哪裡?是價值到行為,行為到價值不斷反饋的過程。激進的作法就是去挑戰目前的國家意識型態主導的所謂主流教育,產生一種社會批判或社會運動!

唯有如此,才能讓感覺快樂又有生命力的,活在教育天堂裡的華德福教育不只是一種劃地自限的美麗,而是從人類前途的高度,救贖大愛去溢出體制內或體制外的侷限,讓每一個人的解放繫於全人類的自由獲得解放,讓一切在秩序裡幸福地走路。

(2013.09.07於師大教育大樓九樓開華德福教育會議後)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