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消失的師生情

















在這二00六年的今天晚上,突然又天涼了,在台大舟山路從前稱為「僑光堂」,現在喚作「鹿鳴堂」的複合式餐廳,和恩師郭文夫教授有了二十年來第一次合照。老師今天非常高興,因為他的新書《哲學美學論集》出版了,我欣喜地接下老師的贈書,與品味著從那許久未謀面卻隨時可以熱絡相迎的信任。老師笑稱我為他的「私淑艾入室弟子」,一個當時是森林系,後來轉經濟系,現在是社會學教授的知識流浪頑皮學生,以外系選修與旁聽完成了某種不受學科限制的心法傳遞,那深奧的力量只有自己知道。我們就這樣非常高興地談天說地。

因為這本書的機緣,我才能再次親炙恩師靈光,與連結了兩岸的師生交流。為了找書,我也透過了北京清華大學的學生李卓蒙等幫忙找尋,那在台灣簡體字書店已經找不到了的著作。我想像著學生在下雪的北京頂著寒風去萬聖書店與市立美術館搜尋,為了一份尊師重道的師生情緣;如同我上星期的專注上網查詢與下單,終於是找到了部分的書。現在老師發揮蘇格拉底的精神,要我把信封裡的書款交給北京的學生並代謝謝該生。然後,又交代我寫一篇老師書的「論集提要」,五百字以內,這分明是事隔二十年的思想期中考,而且限定我星期日之前交。真是有意思的挑戰。

找書是一回事,從搜索過程展現一種堅毅向學與回憶的氣質是另外一回事。我都經驗了。時光跨越了容顏腐朽凝結於一道道由智慧鍛鍊出來的皺紋之上,容後進仔細地端詳,在「生生之謂易」的中華文化氛圍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