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当代中国大陆的都市化进程及其困境

【編按】從今天開始,本網站將陸續刊出石計生教授2007年7-8月間在北京大學社會系暑期講學正式課程【全球化研究】的期末小論文的精選。文章表現了這些本科生們吸收課堂上的講學知識、自我的見解和對於經驗世界的敏銳觀察,反思與批判;觸及層面包括社會、經濟、文化與理論各方面的探究;學生則來自北大、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學院,學習科系亦包括社會、國際關係、新聞、傳媒、物理、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工業和力學等多元化來源;中國學生外,亦有韓國留學生在內。這些對於全球化的文章或有不成熟之處,然皆表現了尋找真理,追求理想的熱忱,這是年輕人應有的求學姿態。故石教授認為這些學生表現傑出,文章值得細讀、分享並歡迎讀者一起加入討論(2007.08.08)。

⊙ 齊永峰(北京大學社會系)

内容提要:

中国大陆的都市化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周边区域的都市化是都市化最主要的内容。官方的推动和非官方的力量共同构成了都市化的动力。同其他东亚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大陆的都市化遇到像能源消耗过大、剥夺农民等问题,也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条件,面临着其他困境,像户籍制度引起的不协调、长期累积的都市化任务、地区差距和行政区划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都市化、都市周边区域、困境

一、导论

当代的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大陆),已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正在这里剧烈地发生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增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 同时,由于特殊的历史道路,大陆的都市化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自近代以来,大陆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之间严重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1949年以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中,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也对人口的流动和都市空间的发展实行严格的控制。1978年以来,大陆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得到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政治体制也有一些变化,但权威主义色彩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在正常的国家社会生活中,国家往往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力量。从发展阶段上来看,今天的大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这种条件的进行的都市化,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问题。多年的人为压制,使都市化积聚了特别强大的能量。历史不平衡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沿海到内地的都市化在程度和规模上都有明显的差距。由各级政府推动的发展道路,加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对城市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和计划并行的经济体制也让都市化的现状和前景显得更加复杂。

和东亚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大陆的都市周边区域在都市化的进程中占有最重要的分量。虽然国内的因素决定着都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国际性的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同时,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陆的都市化存在严重的困境。

在McGee 的研究中,发现东亚东南亚地区的都市化不同于发达国家历史上城乡具有明确界限的二元发展道路。东亚东南亚的都市和乡村没有明确的边界。本文的讨论重点将集中在中国大陆的这种特殊的空间生产及其面临的困境上。

二、都市化的涵义

所谓都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以“大都市”为显著特征的城市化过程,它是城市化(citilization)的更高形式。这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它既包括城市功能的调整、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新形式的形成,又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赵全军2005)。从本质上看,都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都市集聚和都市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这样一个两位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程。在现实生活中,都市化具体表现为人口结构的分散化、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都市化、大众传播的普及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赵全军2005)

按照一般的分类原则,城市化可划分为城镇化、中小城市化与都市化三类。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都市和中小城市的区别也体现在整体的功能、人口分布、空间结构形式和生活方式上。

三、大陆的城市化

(一)以周边区域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化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城市化、都市化随着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前进,1990 年代以来,特别是邓小平讲话强调浦东开发之后,大陆的都市化进程更加迅速,到目前为止,都市化已经成为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泰瑞•麦吉对东南亚地区都市化过程的研究中,周边区域的都市化是大陆都市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同样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大陆,都市化过程也呈现相似的特征:都市周边的都市化成为都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大陆的都市里,外围地区 的都市化是最迅速的,是决定都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根据麦吉,都市周边区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势力范围向外蔓生伸展,超过原来政策所制定的地理界限产生的。(McGee 2004)对这种扩张方式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广义性的解释:1. 都市扩张带动乡村发展,城乡的频繁互动使得乡村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这成为都市周边区域的来源。2. 都市周边区域所扮演的腹地角色使得以都市为本原复制而成的更多的可利用空间。(McGee 2004)都市周边区域,一方面是空间延展需求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所在地更为紧密的发展需要。周边是人口密集的农业核心区域,发展成为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也是自然的事情。政府决策、外资、土地炒作也或多或少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大陆的都市化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特点。在北京,大量外来人口和产业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向沿海地区大城市近郊区集聚:如2003年北京市409.5万外来人口中,流向近郊区的为229.0万人。人口和产业也由中心城区向近郊区迁移扩散,并显著增强。1990-2000年,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的幅度是1982-1990年的2.8倍,近郊区人口增长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刘玉2007)同一时期,北京的人口却增加了不少,1978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为871.5万, 1990年增加到1086万人,到2004年达到1492.7万人。(中国人口网2005) 在这三十年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流动人口的大大增加,一个人所共知的现象——大城市的工地上的劳动力都是农民工,便可以说明问题。可见,过去三十年间北京的都市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作为都市化重要方面之一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周边区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二)周边区域都市化的动力

促进这种都市空间生产的动力不同于传统,也是多元的。可以说,都市化是国家和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起来说: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如对外开放战略和沿海倾斜政策;也有自下而上的促进,如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都市化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自然结果。在过去的将近三十年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大陆的经济增长速度领先于世界,而工业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经济的增长率,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引起都市化水平的提高。二三产业的发展引起劳动力的转移和生产空间属性的变化,大量人口由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乡村地区也相应成为城市地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也有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因此国家也成了都市空间生产的重要力量。

1. 经济发展促进了都市空间的生产

二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是互为动力,共同发展的。如果说二三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的变迁,城市化是空间结构的变革,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的耦合。二三产业的发展产生的推力和拉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从事农业生产难以致富,农业因此天然地具有排斥力。同时,二三产业和城市地区相对较高的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经济发展引起的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使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较低,人口众多,大陆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
集中在劳动力密集产业。这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

在周边区域都市化过程中,全球化的作用也不可以忽略。全球化使得人口、货物、资金以及信息加速流动,导致了全球化与都市核心区域的分离以及与核心区域衍生大都会区域的整合两种现象。(分离:市中心在全球化的作用下,得到了比都市周边环境更加丰富的资源;整合:都市周边所拥有的土地和水资源对于城市的核心而言变得更加重要)。(McGee 2004)

2. 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是重要的动力 。

所谓都市空间生产起初是大陆的政策使然。(麦吉2005)1978年以后,大陆领导人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都市空间的生产成为必要的常规政策。例如,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就是大陆为了贯彻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政策之一。比如,大陆在1990 年代便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都市空间的生产,例如,广州、上海等大都市疆界的扩张,东莞、昆山等小城市提升到自治市等级(前提当然是其具有了城市,具体是作为大都市外围的卫星城)的功能,深圳、珠海等创造的新的都市空间。

当经济建设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的时候,都市空间生产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了推动力。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都市空间的生产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的时候,地方政府对都市空间生产的推动就更成为一种“理性经济人”的行为。

四、城市化面临的困境

大陆的都市化进程,由于共同的发展境遇,会遇到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特殊的历史道路、文化制度特性,都市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更加严重的问题。

1. 普遍的困境

大陆的都市化会遇到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都市周边区域在都市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因此,区域的发展越蓬勃,区域的结构和问题将会有更加复杂,并且常常成为主要的政策焦点。另外,随着都市化的进行,外围和核心区域争夺福利设施和基础设施等资源,会导致一系列问题。(McGee 2004)

另外一些问题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比如,由于能源消耗过大,大城市不能持久发展。(McGee 2004)沿海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背后隐藏的是高昂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成本。都市化地区粗放增长的工业化将会影响和制约这一地区都市化的水平与质量。近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因为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质量恶化,已经出现企业外迁、人才外流的现象。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城市的经济属于寄生经济,由于受到政府支持,都市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在都市化过程中农民利益不断流失。在大陆的都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模扩张和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需要不断向郊区拓展城市用地,把郊区变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民丧失土地,但由于缺少完善的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后得到的补偿有限。

2. 中国特殊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产生的困境

(1)户籍制度的存在,空间的城市化和人的都市化被割裂开来
1950 年代后期,大陆由于治安的原因,人为制造了城乡的割裂。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重为51.6%,占本地总人口的比重为16.8%,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和企业的一般性工人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有些流动人口进入沿海大城市已经长达数年,但始终难以真正进入城市产业工人队伍,也享受不到城市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成为“都市边缘人”(刘玉2007)。今后,城乡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还将持续。户籍制度造成的这种劳动力转移同身份转移不一致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使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逆转,造成都市空间生产的不彻底。另外,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如县改市,使得许多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域,农民变成市民,然后再安排他们的就业与发展。但这与劳动力转移而实现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矛盾,会制造许多新的矛盾

(2)大陆的都市化,面临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人口的巨大压力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可以理解,1840年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饱受世界列强侵略蹂躏,加之地方割据和战乱,都市化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这段时间里都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1949年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也由于长期的“左”倾错误,事实上将人口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例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这样,大陆的城市化问题积蓄颇深,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爆发的局面,不存在渐进的条件。总之,由于矛盾长期积蓄,大陆都市化的压力就显得无比沉重,需要在短期内解决长期积蓄的问题,出现了短期内城市化需要加速发展的局面。显然,这会带来新的发展上的不协调。

目前,中国的城乡差距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城乡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再加上曾经长时间地阻止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蓄之愈久,其发必速”,一旦政策松动,其后果可想而知。

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已达12.658亿,即使按照较高的指标计算,城市人口也仅占到总数的36.09%,这样,即使达到不太高的标准:60%的人口城市化,也面临着完成3亿人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任务。如此巨大人口的城市化,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这不仅面临着城市多方面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任务,而且还面临着使数亿人口改变生活方式的艰巨努力。都市化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3)都市化的区域差距也非常明显

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陆的生产力布局和都市化分布极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西部内陆地区,地形气候比较复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密度小,城市稀疏。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1978年以后的都市化进程也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目前大陆在都市的分布格局有存在明显的从沿海到内地的断裂迹象。

(4)都市空间的进一步生产需要对行政区划的超越

中国都市化很大程度上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展开的,这不能不不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自然的都市化应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二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原来都市的界限,这和行政区划的分割和独立不一致。未来的都市空间生产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五、结语

大陆的都市化及其困境是城市发展理论和全球化研究中值得探讨的领域,对此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很大价值。期待更多的更精彩的研究出现。

参考文献:

T.G. McGee, Metrofitting the Emerging Mega-Urban Regions of ASEAN: An Overview, UBC Press, 1995
北京晚报 中国人口网2005-04-15 15:56:41
刘玉,城市规划学刊,http://www.gx-info.gov.cn 2007-4-4 16:33:42
泰瑞•麦吉(T.G. McGee)著,石计生、林怡如译,《东亚与东南亚的都市周边区域的特殊都市化:重新开始辩论》,东吴社会学报民国93年6月第16期
泰瑞•麦吉(T.G. McGee)2005年5月17於东吴大学社会系暨研究所演讲书面稿件,石计生、林怡如译,中国的都市化与全球化发展
赵全军,都市化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註:泰瑞•麦吉(T.G. McGee)教授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地理系的榮譽教授,也是我們課老師石計生教授的博士論文校外指導教授(outside chai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