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全球化时代中国IT行业的研究

【編按】從今天開始,本網站將陸續刊出石計生教授2007年7-8月間在北京大學社會系暑期講學正式課程【全球化研究】的期末小論文的精選。文章表現了這些本科生們吸收課堂上的講學知識、自我的見解和對於經驗世界的敏銳觀察,反思與批判;觸及層面包括社會、經濟、文化與理論各方面的探究;學生則來自北大、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學院,學習科系亦包括社會、國際關係、新聞、傳媒、物理、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工業和力學等多元化來源;中國學生外,亦有韓國留學生在內。這些對於全球化的文章或有不成熟之處,然皆表現了尋找真理,追求理想的熱忱,這是年輕人應有的求學姿態。故石教授認為這些學生表現傑出,文章值得細讀、分享並歡迎讀者一起加入討論(2007.08.08)。

⊙ 王玮琥00448132(北京大學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题记

很久以前,人们认为世界是平的,这样的观点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被证明是错的。数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再度认为世界是平的(T.Friedman,2006),是什么使世界变得平坦化呢?是什么使地球村真正地成为现实呢?是IT技术。

IT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与传统的三大产业有很大的不同。一个IT企业不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不需要庞大的工厂或是人数众多的员工,几台计算机加上几个程序员可能就是一个IT企业的初始状况,Google是两个Stanford的计算机天才在车库中玩出来的,微软是盖茨从哈佛退学后创立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IT行业虽然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同样对IT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着力于通过《全球化研究》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中国的IT行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及转变。

一. 全球化与IT的关系

在Friedman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始于1492年哥伦布打开新旧世界的贸易大门,直至公元1800年前后,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公元1800年持续到2000年,其间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硬件的革新扮演着主要 的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再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门槛,软件的不断创新让大洋两岸的人们可以通过海底光缆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

他列举了世界平坦化的十个主要原因:
第一大力量:1989年11月9日,创新时代的来临:柏林墙的倒塌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建立;
第二大力量:1995年8月9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Web的出现和网景上市;
第三大力量:工作流IT:让你我的应用IT对话;
第四大力量:上传(Uploading)驾驭社区的力量;
第五大力量:外包:Y2K;
第六大力量:离岸经营:和瞪羚羊一起赛跑,和狮子一起捕食;
第七大力量:在阿肯色州吃寿司;
第八大力量:内包:那些穿着可笑褐色短裤的家伙在干什么?
第九大力量:提供信息Google、雅虎和MSN搜索服务;
第十大力量:数字的、移动的、个人的和虚拟的类固醇;

且不论这十种力量是否完备,粗略看一下即可发现,IT几乎贯穿了所有的力量。仔细推敲,这十大力量确实在大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十年或二十年前,你能否勾勒出你我目前的生活:每天大部分时间,你我都在视窗前用鼠标和键盘工作;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无穷无尽的网页;更新自己的Blog,还会登陆好友的Blog留言成了每天的功课;手机,PDA等移动办公设备成了生活必需品,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日子;每天在MSN上聊天,甚至多过了用嘴说的话,有时候在Office中,邻座的两个人宁愿通过MSN留言也不会开口。

IT技术既是加工转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处理传播信息的条件,而且涉及领域广、应用范围宽,因此,IT革命必然会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经济影响,它既是资源替代的革命,也是竞争方式的革命,还是经济效率的革命。

IT革命通过信息处理传播方式的变革、成本形成阶段的转移和主导资源类型的转换,使各国经济的交往大大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成本的限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形成有机的经济整体,进而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彭斯达,200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其跨国生产经营规模和范围的扩张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最集中的表现。跨国公司按比较优势的原则、以子公司的形式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散配置到世界各地,并将决策权、管理权和协调权集中保留在母公司,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客观上需要以高度发达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为基础。传统的IT形式有限、功能单一、成本高昂,而且难以存取、分配和应用,这不利于跨国生产经营的管理和协调,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IT革命促进了众多高新技术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开创了全新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方式,进而形成了功能高度综合的多媒体IT。这就使信息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图像、声音、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借助遍布世界各地的光纤网络和地球卫星的中继,适时、大容量的传输和方便、快捷的处理,而且成本低廉。信息处理和传输方式的变革为跨国公司的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和适时决策提供了强大的IT支持,大大提高了其全球化经营的效率。(见下表 图片来源:彭斯达,2002)

二. 中国IT企业的分布及现状

中国IT业最成功的代表企业-Baidu今夏在Nasdaq硕果累累,股价一路攀升美国东部时间7月10日百度股价首次突破200美元大关,之后3天伴随着小幅波动继续上扬,7月13日报收于212.84美元,创52周新高,百度的市值因此达到70.62亿美元。回顾百度的历史曲线会发现,百度在今年一季度经历过小幅回落后,4月底开始迅速攀升,最近三个月一直保持良好的涨势。如果这样的良好势头得以继续保持,在上市两周年之际,百度将可能给股东献上最好的礼物。

下图是百度股票的历史曲线(资料来源 http://hi.baidu.com/iaash)

像百度这样成功的IT企业在中国有多少呢?有可能你会举出新浪,搜狐,爱国者等等。但是在中国数以万计的IT企业中,成功地又有多少呢? 成功地几率又有多大呢?

下图是中国IT企业的分布情况(资料来源 中国IT产业大全):

地区 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个数 375 14 20 5 10 29 5 17 209 63
地区 浙 皖 新 闽



鄂 湘

个数 81 33 6 100 10 48 29 30 25 211
地区 桂 琼
宁 川





个数 12 7 1 72 9 4 0 19 2 0

可以看出,IT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在北京,其次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而内陆西部地区则基本没有IT企业。两者的数量差距达到了375 vs 0。这说明我国的IT企业的分布相当的不均匀,而笔者初步分析了一下,在这些IT企业中,大部分熟悉的名字都是国外IT企业的分公司,而国内的IT企业往往徘徊在生存的边缘。由此可见中国IT企业的生存现状还是比较堪忧的。

下图是全国部分IT业百强企业的综合情况(来源 www.xinhua.com)

三. 全球化对中国IT业的影响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将全面放开; 2005年 1月1日, 所有的IT产品的关税将全部降为零。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将不断与国际接轨,贸易壁垒和政策保护将不断减弱,渐至消失。国际厂商长期 以来要求的“平等待遇”日益临近了。如果政策能对国际企业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前者的竞争力会大大增强,而对国内企业的冲击将是重大的,这对未来的IT竞 争格局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会渗透产业链、服务业、知识产权等等的方方面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R&D工作,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的吸引跨国企业到本国建立研发枢纽(地)(R&D Hub)。跨国公司从事海外R&D的主要动机包括降低成本,接近市场,从当地先进的技术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人力资源,利用当地良好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政策环境。

来自台湾地区的一组官方数据表明,目前台湾地区到大陆投资设的IT厂商已经达到了3000多家厂商,其中华南有2500家,华东大概有2000家左 右(两个地区有重合),而且这个数目的还在迅速成长。另外,HP、IBM、三星、佳能等国际品牌在国内的制造基地也在不断扩展。(资料来源 http://news.spn.com.cn/0/5598.html)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在制造业上取得的长足发展,而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投资设厂的规模与数量都将出现更迅速的增长。在越来 越多的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之后,位于供应链最上端的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加之内销权比例的不断扩展,最终将终端销售的价格下拉,使得产品更有竞争力。

总体来说,进入WTO之后,早已形成的贸易壁垒和国家保护将不断减弱(但这不排除会出现新的科技壁垒),这对国内IT厂商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也并非没有机会,对于国内厂商来讲,意味着出口的更加顺畅,联想成为奥运会的全球赞助伙伴,也就是要在国际化上有所准备。而对于国际厂商来说,则代表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运作进一步灵活,导致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而这也正可预见,中国IT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活跃与激烈。

四. 中国IT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全球化给我国IT业带来的机遇

1)使我国有权参与制定相关的规则和协议,进而处于主动地位。
加入WTO后,一些国家对我国设置的贸易障碍将会取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歧视性行为也会得到抑制。同时中国将变被动为主动,可以从本国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从而为我国争取应有的权利。

2)能促进我国IT需求,扩大IT市场的规模
入世后面对国际竞争,国内企业不得不顺应潮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他们对IT服务的需求量将会加大。而在IT市场,国内的IT厂商已经占有主动权,因此,加入WTO对国内的IT厂商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3) 将促进国内IT企业优胜劣汰
中国加入(信息技术协议),取消信息产品关税,将使国内企业进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 施,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以增强竞争能力。而那些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缺乏创新、没有支柱产品的劣质企业将在竞争中 被淘汰。这样,大多数IT企业将得到提高与发展,并将最终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 目前我国IT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加入WTO,引进国际竞争,我国目前存在的重硬轻软、知识产权无法受保护、智力入股没有法律保护、投融资渠道不健全、缺乏统一标准的现象,应该在外力的促进下有好转的迹象,这对IT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有利的。

5) 国际沟通更加方便
加入WTO,我国IT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和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最新变化,从广泛参加国际经济联系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经验。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竞争,在广阔的范围内寻找、选择、利用发展高科技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和其他投入品。

(二) 全球化给我国IT业带来的挑战

1)软件产品进口数量限制被取消
GATT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缔约国除征收税款或其他费用以外,不得使用或维持配 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国领土的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虽然在GATT的第十一条第二款中规定了 一些例外,但中国的软件产业将无法援引其中任何一项。也就是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对软件产品进口数量限制的取消将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境外高技术软件 产品到时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相比之下,刚进入开发期的我国同类产品就缺乏竞争力。

2) 外商投资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的份额
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在我国软件市场上占据极大份额。由于入世后将逐步取消对外商投资业的一系列限制,再加上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其软件市场份额还可能进一步增大。

3) 政府补贴减少
   我国中央、地方政府对软件企业采取了许多补贴措施。除了直接的补贴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间接补贴,如减税免税、优惠贷款、工地使用权的优惠待遇等。在加 入WTO以后,这些措施将会受到限制,有一部分将会被迫取消。GATT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缔约国如果给予或维持任何补贴,包括任何形式的收入支持 或价格支持在内,已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它的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它的领土输入某种产品,它应将这项补贴的必要性,书面通知缔约国全体。如这项补贴经判定 对另一缔约国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严重威胁,给予补贴的缔约国,应在接到要求后与有关的其他缔约国或缔约国全体讨论限制这项补贴的可能性。

五. 印度vs中国

印度人口十几个亿,印度有文盲,差不多有七个亿左右,文化教育差异相当的大。但是印度去年的软件出口一百个亿,现在是全世界居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软件生产国,印度造就了一批从事计算机、软件这些所谓的高科技领域里面的我们叫做蓝领的工人, 大批为了降低这些成本,在这里面能够为这些搞研发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现在如果从绝对的数量上,我们中国现在的软件工程市大概四十多万,印度也说有四十多 万,但是印度在美国工作的只有二十几万,在硅谷的一个软件公司总数量里面有印度人做头的大概占40%,所以印度做五年发展规划,印度的五年发展规划要在 2008年成为世界的信息大国。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能够找到中国餐厅的话,大概在全世界的所有软件公司都能找到印度人的身影。

未来在全世界的IT领域,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是印度。两个世界人口大国,两个亚洲国家,中国和印度两个IT世界同样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国家,尽管地理毗邻,但IT世界的眼球却越来越多的瞄准了印度,中国则在全球化浪潮中过多的扮演了消费市场的角色。IT世界,我们到底要向印度学习什么?

印度的IT领先于中国不仅仅是印度的低成本运营,更是在人才吸引和培养上面要比中国起步的早。当然,中国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而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扶持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国不断涌现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印度IT企业凭借优厚的薪酬,吸引国内及海外人才;凭其敏锐的嗅觉,追赶行业科技前沿,适应新兴市场的产品研发。一些业内专家相信,印度可以在运用西方技术,开发针对新兴市场低收入人民需求的新产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跨越高成本和低成本国家鸿沟的另一方面。

印度IT企业管理学习方面要强于中国。印度的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该公司参考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的制度,建立了强制排名系统,表现不佳的员工将被要求离职。排除这部分人,其员工流失率为12.2%。该公司的员工流失率在5年中增长 了一倍,在2006年至2007年年度达到了13.7%。因为流失率太高,同时现在的IT业很欠缺IT工程师,这使大多数企业对这样的员工流失率感到敬畏,望而却步。

六. 结论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首次表明阿里巴巴B2B将在香港启动上市程序。与此同时,记者从香港渠道的消息获知,阿里巴巴已经向香港联交所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业内预计,一旦上市,阿里巴巴市值将达70亿美元,而集团整体估值将超越百亿美元。

阿里巴巴上市,表面看起来是一场造富运动,而背后,是马云对阿里巴巴国际化和全球化扩张的雄心勃勃。“未来五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阿里巴巴要在3年内成为全球互联网5强,10年内成为互联网3强。”马云说。

过去,盛大、百度已经让华尔街感受到震动,而从阿里巴巴开始,中国互联网将不再停留于形式的创新和创造,而是着眼于模式本身的创新,寻求更符合赢利需求的 创新,这也是阿里巴巴给中国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启示和价值。阿里巴巴被誉为可以和Amazon、Yahoo、Google、eBay比肩的商业模式,更远的未来,中国互联网还将诞生第六、七个让世界震惊的公司和模式。

中国IT在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横向对比于欧美,日韩等IT强国,我们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作为一名未来的IT工作者,我坚信在全球化的时代,IT行业未来的核心在中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