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珊的自傳



【計生按】我收學生向來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只收認識自己或想要認識自己的人。寫論文並非只是獲得學位,而是同時通過寫作瞭解自己的價值與志向。而學生都知道我指導方式是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方式進行,學生一旦找出自己的道路,我就順應其心讓其發展,並賦予學術的重量與視野。早期東吳大學教書生涯,我會把推薦出國留學的學生中英文推薦內容保留於電腦,後來學生多了,留下就很少。李慧珊是我學生中屬於勤學深耕,奮力不輟型態者,她當年申請的資料排第一個。這天找到了他的自傳與我的眉批(劃底線者)。而英文版的申請倫敦政經學院的proposal, The Rise of a New Space in Glob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則是她認真上了我全球化課程後的反思結晶,可以說是水準以上。亦增加我對這位優秀學生早逝之惋惜,也希望她在天之靈安息(2008.04.25)。


Personal Statement

我的名字是李慧珊,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申請貴校研究所,以下是我的簡短介紹。

2000年我已從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在這四年中,我學習了許多社會學理論與概念,而這些課程增強了我對事物的思考邏輯,並培養了對社會現象分析的能力。在大四下學期,我上了石計生老師所教授的全球化與區域化課程,這堂課除了讓我了解當前趨勢外,更啟發了我去思考全球化過程中所帶來的危機與轉機。其中令我印象相當深刻的是當老師在教授「第三條路主題」時,提到捷克社會經濟學家奧塔齊克( Ota Sik)的未來經濟制度,其中有一概念是文化、醫療、藝術、與服務業應該屬於非經濟活動,這是「創造性」的事業,不應用資本主義體系的邏輯與原則來經營,應是著重在倫理議題上的。這讓我想到台灣的傳播體系除了公共電視之外,一切都以商業利益為主,已喪失了媒體應盡的責任與道德。我深信阿多諾(T. Adorno)學者所提及的文化工業概念,而我也認為文化上的消費主義意識型態將是全球化思潮所帶來的危機之一。

我在大學時代裡一直都是半工半讀,而四年裡的打工經驗讓我受到最大磨練以及影響最深的有兩個(何時?),一是真鍋咖啡館,二是中華電視台。我在真鍋咖啡館工讀16個月,從工讀生晉升到晚班副店長,而在這一段時間裡我瞭解了麥當勞化(需定義)的運作方式,因真鍋咖啡館是一日系連鎖加盟公司,在我到總公司受訓時,講師所教授的經營原則即是運用麥當勞的方式,即追求效率、可計算、可預測和控制,唯一目的就是降低成本獲取最高利益。當時我覺得這些know-how設計得很好,一切就是照著規則做就不會出錯,心裡也很認同泰勒主義(需定義)。一直到有機會進入中華電視台新聞部採訪組工讀,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我體驗了Weber所提及的科層制組織,不僅工作人員人數龐大更有許多精緻的規則與規定必須遵守,還有階級之分。一開始我亦覺得一切就是遵守著泰勒主義就不會出錯。在我心裡總認為新聞工作應是必須具有社會責任,並扮演一傳遞訊息的角色,畢竟資訊附有意識型態,對社會的影響力是無可比擬。但我卻看見許多報導都是為了得到高收視率而採訪的,如鋼管秀和寫真女郎等等。而吊詭的是每晚只要一播出這樣類似的新聞時,整晚抗議與抱怨的電話就不曾間斷,但主編仍是對這類新聞樂此不疲。我曾請教過我的長官,他們表示為了獲得高收視率只好播出這類的新聞,當我再請教他們這樣是否會有損新聞業的專業時,他們卻給了我一非常震驚的答案,即在台灣新聞事業早已脫離了專業倫理體系,如果觀眾要觀賞高度道德倫理的節目或記者要實現他們的理想抱負就去公共電視台吧!而更可笑的是竟還有長官告訴我越多人打電話來抗議就表示我們的新聞越多人看。這類說法引起我的對媒體的進一步反省,我認為若傳播環境都被這種商業利益所同化,文化工業現象將會實踐;而若此趨勢延燒至全球,則到時全球文化將統一化與均質化,形成單向度的社會。因此我從新思考不在一昧的相信麥當勞化的經營並開始對媒體管理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我最有興趣的領域是想了解在不可抵擋新資訊技術革命的壓力下,各國是如何保護其文化主權?而除了文化所遭受危機外,其他面向如經濟、政治等是否也有因應的措施?

現今,管理界的新名詞為CKO(chief knowledgeable officer),表示在資訊社會中,知識是我永遠無法間斷去追求的。由於工讀經驗讓我體驗了新聞環境而也引起了我對這領域的興趣,因此在收集資訊後,瞭解貴所對此方面的研究相當完備,所以我非常希望可以獲得申請。之前我個人對「創意」並沒有太大的嘗試經驗,我認為這是我的弱點(不要自暴其短),但在閱讀過授課內容後,我對藝術想像力這門課持有高度的興趣,我會用心學習如何運用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心理分析來探討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我想經過這門課的訓練,我的思考模式將不再如此的僵化,學習我所需要的不只是資訊以及推裡的技巧,而是一種能夠運用資訊和藝術的能力,使我能夠更深刻理解各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在台灣,媒體環境一直是科層制的型態,當社會不斷的變動,形成一高度不確定的環境時,媒體業者並沒有及時的跟上腳步,仍是一昧的以搶攻收視率為第一考量,殊不知各國已將組織變成一具有高度彈性的型態,隨時都可以因應外來的危機。我期許進入華威大學創意與媒體管理系所後,學習有彈性的策略來因應世界的不可預測性,瞭解創意經營與管裡的技能與知識,探討理性化的組織結構和非理性化的創作過程該如何相互作用,使在符合世界的趨勢下亦能不失媒體業者應盡的道德與責任。而我期望我回國後能尋找一有關媒體管裡或媒體製作的工作,讓我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與創意對社會有所貢獻,為台灣的媒體環境付出努力。

2000.11.14

The Rise of a New Space in Glob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y Hui-Shan Lee

1. Introduction

The proposal explores the rise of a new space in global media and focuses on a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Since 1970, the world’s socie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have been influenced deeply by the new inform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Castells, 1997). As scholars observe, change is the only tendency in the new world. For example, John Malone, the boss of TCI (the largest American cable television), and Ray Smith who owns the Atlantic Bell Corporation, have announced alliance, the trend of merger have began on Oct. 13, 1993.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