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IGU Regional Conference, Kyoto: 石計生教授2013年8月赴日本京都發表臺灣歌謠與GIS的跨界學術論文

用戶插入圖片用戶插入圖片(和老友京都立命館大學地理系矢野桂司Keiji Yano教授合影,他是此次大會的秘書長,忙碌一整天,非常辛苦,尤其今天開幕式時日本皇室王子與王妃蒞臨會場,安全檢查嚴密,他處理的非常得當,晚上終於鬆了一口氣,一起聊天,甚為愉快! 2013.08.05)

石計生教授日本京都學術論文發表:
數位化演歌風格臺北:臺灣歌謠想像中的日本文化空間,1930-60

以東吳大學GIS創造力暨產業育成中心,社會地理資訊系統中心主任身份,石計生教授將於2013年8月赴日本京都,以臺灣歌謠與GIS的跨界學術論文「數位化演歌風格臺北:臺灣歌謠想像中的日本文化空間,1930-60」(Digitalized
Enka-stylish Taipei: The Japanese cultural Space of Taiwanese Ballad’s
Imaginary, 1930-60)為題,在京都大學主辦的「2013年國際地理聯盟–區域會議」(2013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Regional Conference)公開發表過去長期國科會研究部分成果。期間,亦將赴立命館大學(Ritsumeikan
University),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進行學術參訪,亦將受邀至奈良拜訪著名日治至戰後的台灣電影研究專家川瀨健一先生。


 用戶插入圖片
石計生教授至將於八月四日至九日舉行的日本京都2013 IGU Reigional Conference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聚焦在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製圖所呈現的數位化演歌風格臺北,本文探究特別受到來自日本影響源的混血歌的臺灣歌謠音樂的文化空間。從1930到1960年代,這種音樂形式的活動範圍是在俗稱「臺北三市街」的艋舺、大稻埕和西門町。二次大戰前,演出這類日本風格音樂的場所主要聚集在西門町,然後戰後轉移至大稻埕。結論,本文認為這種族群—音樂—地理上的差異分布是握有統治權力的日本殖民與國民政府的主流語言—聆聽習慣有關。所有和文化產品與社會意義糾纏而產生文化想像的歷史論述,顯示了其對日本演歌風格的臺灣歌謠,居住於臺北的聆聽者的關鍵理解。
用戶插入圖片

石計生教授將至日本京都2013年國際地理聯合學術會議(IGU Kyoto Regioinal Conference, 2013)發表學術研究論文

日本京都2013年國際地理聯合學術會議(IGU Kyoto Regioinal Conference, 2013)主席京都大學石川孝義(Yoshitaka ISHIKAWA)教授,正式發函接受並邀請石計生教授參與該會,並以學術論文Digitalized Enka-stylish Taipei: The Japanese Cultural Space of Taiwanese Ballad’s Imaginary, 1930-1960 在八月大會中宣讀發表。

用戶插入圖片

病身體醫治病心


人的身體是震盪走高的,其必經手段就是生病,重病就是進展,就是轉化契機,這是典型道家身體原理。重病使得人在塵世混沌忙碌意識得以中斷,回到身體的臟腑感受,與身神交談,休養,轉化回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空明狀態。病身體是重要的過程,醫治病心。 –石計生/奎澤石頭

用戶插入圖片

1 2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