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歌后紀露霞封嗓之音:2.28晚上台北國父紀念館滿座盛況圓滿!


用戶插入圖片
In the island, we are all family. Thank you! Singing diva, 紀露霞!

感謝寶島歌后紀露霞:她用四聲道歌聲征服了國父紀念館爆滿的聽眾
,雨夜花的台灣味,上海味的春風吻上我的臉,Seven Lonely Days 與混雜日語而台語化美空雲雀的黃昏嶺,縱橫全場自在混血表現,其歌后的權柄如神降臨,超越了那些只為記住悲情的遊行,也超越了骨子裡仍漠視歷史的總統府內的高傲,紀露霞用她精美絕倫的歌喉給我們一個真正愛與和平的228!聽眾最後包圍舞台要求安可,安可,鎂光燈不斷,在多愁的城市,台北上午零時和具有全球視野的台灣風味的最會倫巴曲目中再會,這是1947年殘酷的二二八後,66年後令人感動的和平紀念日。我心裡一直默唸:Love and Peace, O, Love and Peace, Thank you, Taiwanese Ballad singing diva, Chi Lu-Shyia.


用戶插入圖片

紀露霞演唱會安可曲不肯散去的聽眾(台北:國父紀念館,2013.02.28)



我研究台灣歌謠七年以來,等的就是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近九十年後,最近我們在台灣日日新報發現1924年2月2日永樂座成立的消息,紀露霞在戰後也曾在大稻埕那裡唱過歌。我想再來的九十年後的我們後代,進行對我們這代的台灣文化研究時,也會提起,2013年2月28日,寶島歌后紀露霞以78歲高齡,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唱了她畢生最後的個人公開演唱會,精彩動人,爆滿觀眾陶醉不已。而我們做為觀眾,都在其中。這是作為粉絲真正可以自負之處。

用戶插入圖片
紀露霞老師有和我說,這2月28日在國父紀念館開的個人公開演唱會會是她最後一次了。前天上年代售票看狀況,只有六成,應是宣傳不夠,於是請民視總經理胡婉玲幫忙,先是用新聞快遞跑馬燈方式在電視呈現,今天晚上七點半黃金時段又以記者專訪方式讓紀老師暢談此次演唱會曲目與現場獻唱一段。我非常感動於胡婉玲的對台灣歌謡文化的支持和推動,她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去年紀露霞在中山堂紀老師演唱會大爆滿,江蕙送了花籃祝賀,象徵傳承。那時我除了先辦紀露霞粉絲會外,個人贊助買了60張票送給朋友們;今年,請大家自己購票入場,表達對於台灣歌謠的支持!還有一個禮拜,我誠懇希望寶島歌后紀露霞的金蛇年封噪演唱會仍是個爆滿場面,在這特殊的日子裡,就讓紀露霞用她甜美動人的聲音撫慰曾經的228歷史傷痕並展望台灣不分族群不分黨派和諧的最光明的未來!(2013.02.19)



從奧斯卡到紀露霞

聯合報╱王祖壽(樂評人、廣播主持人)】



紀露霞。本報資料照片
做為全球性的娛樂櫥窗,奧斯卡典禮表演節目確實匠心獨運,今年最經典的莫過於兩大傳奇人物:芭芭拉史翠珊、雪莉貝西再展風華。


芭芭拉史翠珊此番為去年過世的老友馬文漢立許重現奧斯卡舞台,再唱他譜曲的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The Way We Were」,往日情懷已近40年,芭芭拉史翠珊此刻的人生意境,唱得絲絲入扣,尾音氣韻深長,看不出她已年逾70。


雪莉貝西資格更老,相隔近50年再唱史恩康納萊時代的007電影主題曲「金手指」,她聲若洪鐘,氣勢蓋頂,尤其最後收尾使足氣力拚上高音瞬間張大嘴型,莫說金手指,足可吞下一隻拳頭,知道她今年76歲後,更是佩服。


但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就在奧斯卡同一周,紀露霞以78歲之姿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演唱會,唱足整場27首歌,除主力台語歌謠,從國語老歌到日語甚至英語,曲風從抒情、拉丁、恰恰、演歌,紀露霞展現的活力與涵蓋力,更令人驚嘆不已。


紀露霞更唱許多已近失傳的歌,如描述台灣早期社會生活的「母仔喂」、「賣菜姑娘」、「黃櫻桃」、「初戀」等,很多都沒聽過,賦予這場演唱會承傳的意味濃郁。


身為一位高齡歌手,紀露霞還能從去年的小場地換到今年的大場地,漂亮下台的身影實屬異數,同輩中人絕大多數歌唱生命撐不到這樣的歲數。紀露霞得天獨厚在聲腔音色與身形俱無老態,在台上無論說唱都維持恰如其分的律動感,後段唱「港邊是離別的所在」高低音落差大的歌曲,仍游刃有餘,而且幾乎不忘詞,顯示她的涵養與功力。紀露霞更難得在不忘本,她唱「綠島小夜曲」特別強調,作曲人周藍萍當時在電台拿給她唱,而電影主題曲也是她唱,但並未風行。後來紫薇錄成唱片廣為人知,所以這首歌:「最大的功勞是紫薇姐姐。」


紫薇已離世24年,今日歌壇多已淡忘。紀露霞還說:「當年我剛從南部回到台北,是紫薇姐姐推薦我去歌唱比賽做評審,在這裡我要說敬重紫薇姐姐!」


紀露霞在她最後一次的個人演唱會裡,不僅為後輩寫下78歲仍然活躍舞台該有的「身教」,也讓我們看到一位前輩歌手具備風範的「言教」,紀露霞展現的氣度如同奧斯卡一般閃耀。



全文網址: 王祖壽╱從奧斯卡到紀露霞 | 新聞專題 | udn 聯合追星網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1258#ixzz2MdCTYYvU
Power By udn.com

石計生教授2012年台灣社會學會學術論文發表

用戶插入圖片20121124-25日台灣社會學年會文章, 台中, 東海大學日期:1124日星期六

場次:庶民生活與文化/時間:16:10-17:40 /地點:東海大學創意學院C309

 

「歌仔本」裡的台灣歌謠乾坤:「二王一后」時代

粉絲行動探究

 

石計生

 

 

中文摘要

 

接續過去多年台灣歌謠的研究探討「『歌仔本』作為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之議題。本文的粉絲行動所研究的不是行動中的狂熱狀態,而是探索刺激粉絲採取行動的管道為何?筆者發現1950-60年代台灣歌謠「二王一后」洪一峰、文夏和紀露霞的崛起,均與正聲、中廣與民本等各類廣播電台的廣播其歌曲有關。三人也在台語片盛行的年代,唱而優則演,成為電影明星,筆者提出理論性概念「地下迴路」(underground circuit)以解釋,空間上「地上」指是鮮少進行台語片電影「「隨片登台」」的台北,地下是流行「「隨片登台」」台北以外的全省。這種空間的差異與不平等,其中通過書店發行的「歌仔本」和廣播明星聽覺上的強力放送,具備跨越地上與地下的空間滲透性迴路,是刺激粉絲採取行動親近台灣歌謠歌星的重要管道。其次,「歌仔本」的與書局的「靠行」關係  隨著是否為台灣歌謠/廣播明星,而有主/被動差別待遇,如屬於大公司的正聲廣播系統者,則書局會主動「靠行」發行「歌仔本」;屬於民間獨立「歌仔本」製作人則需尋找書局「靠行」。對「二王一后」的粉絲而言,「歌仔本」是從書面對偶像的抽象崇拜,進一步走向音樂教室,直接和偶像面對面接觸的管道,如洪一峰和紀露霞的粉絲就是從音樂教室得以直接互動;文夏雖沒有音樂教室,卻通過結合台語片電影的「「隨片登台」」演唱台灣歌謠巡迴全台,而與粉絲也產生面對面熱烈接觸。「歌仔本」作為一種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觸發的影響十分巨大,在1971年後電視時代真正來臨前,是讓台灣歌謠流行的連結與延伸的關鍵。

 

關鍵字:歌仔本、二王一后、台灣歌謠、粉絲、正聲廣播公司。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通信住址: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七十號,cstone@scu.edu.tw 。這文章的完成,我特別感謝學生邱婉婷,周汝育,曾顯惠,朱思樺,何旻杰和陳良輔在資料收集,初步分析與訪談攝影與逐字稿整理方面的協助。

1 ... 3 4 5 6 7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