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堂籌劃寶島歌后紀露霞粉絲大會串活動(2012.05.26)

用戶插入圖片

右起:中山堂堡壘咖啡負責人陳齡玉,石計生教授(2912.04.27)

用戶插入圖片
戀戀紀露霞:寶島歌后粉絲大會串

主辦:東吳大學人文社會研究室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

協辦:自由時報、美學策進會、堡壘咖啡。

地點:中山堂二樓堡壘咖啡廳(粉絲免費入場,需報名)

網路報名:http://goo.gl/D67TI

電話報名:(02)2881-9471~6108 周小姐

時間:2012.5.26(六)14:30-17:30

出席人:寶島歌后紀露霞

粉絲團:

吳阿明(自由時報發行人)

王櫻芬(台大音樂所教授)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陳峙維(台大音樂所助理教授)

徐登芳(台灣著名蟲膠唱片收藏家)

陳明章(台灣著名黑膠唱片收藏家)

潘啟明(台灣著名蟲膠唱片修復專家)

劉國煒(資深音樂文化人)


活動內容:

(1) 粉絲大會串!凡攜帶紀露霞及6070年代台灣歌謠周邊(如海報、黑膠唱片

蟲膠唱片、錄音帶、剪報、歌本等)者,可參與抽獎,獎品內容包含

67日紀露霞中山堂個人演唱會門票,

(網站參考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2882)

紀露霞簽名等,如攜帶特別罕有周邊的粉絲,可獲得與紀露霞共同用餐機會。

(2)
由學者專家針對紀露霞研究進行發表、並與粉絲一起和寶島歌后紀露霞對談。

(3) 現場展出紀露霞珍貴蟲膠、黑膠唱片、歌本、照片與目前學術研究紀露霞的

期刊與論文資料。


(4)
現場播放紀露霞罕見78轉、33轉唱片,為已經出土的歌后過去所唱至少一千

首歌的重要文化資產。

五月活動:戀戀紀露霞:寶島歌后粉絲大會串


用戶插入圖片
戀戀紀露霞:寶島歌后粉絲大會串

主辦:東吳大學人文社會研究室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

協辦:自由時報、美學策進會、堡壘咖啡。

地點:中山堂二樓堡壘咖啡廳(粉絲免費入場,需報名)

時間:2012.5.26(六)14:30-17:30

 

出席人:寶島歌后紀露霞


粉絲團:
吳阿明
(自由時報發行人)

王櫻芬(台大音樂所教授)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陳峙維(台大音樂所助理教授)

徐登芳(台灣著名蟲膠唱片收藏家)

陳明章(台灣著名黑膠唱片收藏家)

潘啟明(台灣著名蟲膠唱片修復專家)

劉國煒(資深音樂文化人)


活動內容:

(1) 粉絲大會串!凡攜帶紀露霞及6070年代台灣歌謠周邊(如海報、黑膠唱片

蟲膠唱片、錄音帶、剪報、歌本等)者,可參與抽獎,獎品內容包含

67日紀露霞中山堂個人演唱會門票,

(網站參考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2882)

紀露霞簽名等,如攜帶特別罕有周邊的粉絲,可獲得與紀露霞共同用餐機會。

報名專線:02-2881-9471~6108 周小姐

(2) 由學者專家針對紀露霞研究進行發表、並與粉絲一起和寶島歌后紀露霞對談。

(3) 現場展出紀露霞珍貴蟲膠、黑膠唱片、歌本、照片與目前學術研究紀露霞的

期刊與論文資料。


(4)
現場播放紀露霞罕見78轉、33轉唱片,為已經出土的歌后過去所唱至少一千

首歌的重要文化資產。

凍土琥珀:綠島小夜曲的溫情與真實

凍土琥珀:綠島小夜曲的溫情與真實

 

用戶插入圖片

石計生教授與周藍萍女兒周揚明(台北中山堂堡壘咖啡,2011.11.10)


用戶插入圖片

阿美娜曲盤(劉國煒先生提供)

1957年電影阿美娜主題曲:綠島小夜曲(劉國煒先生提供/個人部落格連結,石計生教授分享, 2011.11.15)
1874004676.mp3


石計生

 
那天是20111110日下午三點半吧,經由劉國煒先生的引薦,我們在中山堂的二樓堡壘咖啡,與戰後著名的國語流行歌作曲家周藍萍先生的女兒周揚明小姐訪談了整個下午,過程裡幾度被催下樓去接受電視訪問與彩排,周小姐堅持繼續和我談他父親的事。當我說到:「你父親周藍萍在戰後國語流行音樂裡的歷史位置,有如鄧雨賢在台灣歌謠裡的一樣重要」時,她紅了眼眶,流下了淚。她流淚,我想是因為綠島小夜曲的溫情與真實。

 

一個父親逝世時才八歲的女兒,如何能談到父親時有這樣深刻的傷心與驕傲?訪談過程中,周揚明以清晰的記憶力訴說著小時候周藍萍如何在書房抱著她夙夜匪懈地創作歌曲,與常常天色方明就匆匆離開家園去工作的片段場景;特別是那段在香港的大房子裡,在父親過世後,媽媽有次要處理窗台上受潮的爸爸樂譜時,才十一、二歲時的周揚明,隨手抽出其中一張,上面寫著:綠島小夜曲。不知道那是流行瑰寶,最後還是被丟掉了。

 

而綠島小夜曲逐漸在台灣甚至整個華人圈竄紅,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國語流行歌的演化過程裡,周揚明的父親之愛卻越來越顯得沈重。在父親於1971年逝世,周揚明成長過程中,母親卻從來不准她接近媒體演藝圈和提綠島小夜曲是周藍萍寫的。「明明是我爸爸寫的歌曲,為何總聽到是什麼監獄囚犯寫的,或者說誰誰誰做的,就不是周藍萍寫的呢?」揚明感性地說著。「因為綠島小夜曲曾是禁歌」,我說。從研究戰後禁歌的歷史裡,過去刻板印象好像是只有臺語歌會被禁,我發現其實戒嚴當時所有歌只要是「違反善良風俗,不能惕勵民族正氣」都會被禁,綠島小夜曲就是因為歌詞裡的「在月夜裡搖啊搖」被認為有通匪嫌疑而遭警備總部出版的《查禁歌曲》名列禁唱。

周揚明為父親周藍萍鬱悶困厄之心,直到她與劉國煒合著的《周藍萍:時代經典回想曲》的出版與今晚的演出才找到真正出口:晚上七點半的中山堂禮堂裡,座無虛席,一首首經典傳頌的周藍萍所做,六零年代的國語和黃梅調電影主題曲、香港時代曲被拿出來唱,引起全場熱烈掌聲迴響,直到寶島歌后紀露霞以最佳狀態唱完了壓軸曲:由周藍萍作曲,潘英傑作詞的綠島小夜曲,我想坐在最前方的周揚明眼眶早已濕紅。

 

而就在那天訪談的半途五點多,寶島歌后紀露霞突然也來到了堡壘咖啡廳。我與她熱烈打招呼,周揚明也和紀老師認識,很快就能坐在一起,心氣相投。紀露霞很快地融入了我們正討論的誰演唱綠島小夜曲的主題,而說出了一些真相。關於綠島小夜曲的真實,除了確認這首歌是當年周藍萍為了追求妻子,當時就讀於台北金甌女中的李慧倫所做的歌曲外,另一重要的事情是:這首聞名海內外的歌究竟是誰唱的?這極有流行歌研究學術意義的答案是:綠島小夜曲是由寶島歌后紀露霞1957年首唱並出版唱片,後由紫薇的演唱版本進一步流傳為眾人熟知。

 

這裡面有我過去長期訪談追蹤紀露霞演唱生命史的多重軸線的交會。一九五五年,也就是民國四十四年,是周藍萍與同事潘英傑完成綠島小夜曲的隔年,也是紀露霞崛起於台灣歌謠的劃時代那年。歷史機緣的交會這時產生了音樂火花:過去多次訪談,在我2010109日訪談時,紀露霞終於記起曾在中國廣播公司〈好農村〉節目裡唱過綠島小夜曲,也提及一個重要的提攜她的人陳清銀,當時是中廣樂隊領隊,那天他兒子陳忠照也在場,說了當年小時候在大稻埕家裡,來往文藝界人很多,包括新劇創始人張維賢。周揚明從《周藍萍:時代經典回想曲》書裡也指出:綠島小夜曲第一次正式演奏套譜就是中廣音樂組的周藍萍同事陳清銀。

 

綠島小夜曲的歷史真實乃通過陳清銀、周藍萍與紀露霞的生命史交織浮現。一九五七年,寶島歌后紀露霞從周藍萍手裡接過綠島小夜曲,在中廣好農村節目裡首先演唱,「過了幾天,一位中廣的工作人員跑來跟我說,紀露霞,你唱的綠島小夜曲獲得聽眾票選第一名呢!之後我的好姊妹紫薇在其他電台節目也開始唱這首歌」,紀露霞老師說。至於出唱片,過去紀露霞是完全不記得了,直到劉國煒先生找到了由鳴鳳唱片出版的電影《阿美娜》(一九五七年)才讓紀露霞唱的綠島小夜曲有出版這事情露出曙光。

這張電影主題曲唱片上有綠島小夜曲,是由華僑影業公司出品,鳴鳳電影公司製作發行,唱片編號AA470303,作曲印的是周藍萍沒錯,但作詞是袁叢美(不是潘英傑,顯然有問題),主唱印的是夷光(也可能有問題),而非紀露霞。但根據《周藍萍:時代經典回想曲》書裡四海唱片老闆廖乾元的說法:「綠島小夜曲最早是鳴鳳唱片從電影裡轉錄出來,由中廣代理」,周藍萍的綠島小夜曲有廣播、唱片與電影的通流。紀露霞並且說:

「那阿美那電影的女主角夷光其實不會唱歌,我聽了這鳴鳳唱片的綠島小夜曲,剛開始認不太出來是我的聲音,那時我剛出道,沒什麼演唱技巧,和現在差很多,但我記得當時比較特別的是,因為我是女的,所以要求我把姑娘唱成情郎,且聽到後面的轉音部分,是和現在一樣的,有留意聽的就會認出是我的聲音。」因此,雖然希望有更多直接證據支持,目前我們可以說,綠島小夜曲的真實是:這歌的首唱與首版唱片均是寶島歌后紀露霞所完成。

 

晚上的紀念周藍萍的演唱會,我完全沈醉在紀露霞演唱的綠島小夜曲中,滿座的鬚髮斑白為主的粉絲也是。周藍萍,這個被他女兒所思念的戰後偉大的國語流行歌創作者,留下的不只是家庭裡父女之愛的溫情脈脈,也有通過戒嚴時期的被忽略的痛楚,爾今被翻轉的真實。周揚明小姐從此之後可以抬頭挺胸,說綠島小夜曲是我父親周藍萍所作曲的作品!

而我作為一個流行歌研究的學者,與劉國煒先生一樣高興,將沈埋的歷史重現光明,周藍萍,紀露霞,紫薇,就像凍土裡的琥珀,一旦出土真相大白,如稀世珍寶,繼續熠熠發光!(2011.11.15)

意難忘:國語流行歌后美黛訪談記

用戶插入圖片用戶插入圖片

意難忘:國語流行歌后美黛訪談記
石計生


這天,經由致力於國語老歌保存與演唱製作不遺餘力的知名節目演出製作人劉國煒先生的引薦,早上訪談完戰後初期國語流行音樂教父孫樸生,就在公館星巴克等待與整理即將來到的國語流行歌后美黛的訪談準備。在台灣,幾乎大多知道國語歌裡有首膾炙人口的歌:意難忘。就是由美黛所唱。四點鐘,我們師生在捷運善導寺附近的美黛教導唱歌的地點,終於與心儀已久的美黛老師見面。本名熊美黛的她,生於1939年,出身貧寒,雙親是道地台灣人,父親有客家血統,在桃園長大,很小就送給人當養女,住在更為鄉下的地方,上學要走很遠的路。戰亂與政權轉移間,讓她既沒有機會受日語教育,家裡也沒錢受完整國語教育,所以連國小都沒讀完就得去工作分擔家計。美黛有次無意間聽到收音機裡有個台北的民本電台,正在播放十分動聽的臺語歌曲:是紀露霞與洪一峰等人的歌聲,覺得很好聽,就興起想去台北看看的念頭。這是美黛與紀露霞的第一次遭遇,是在音樂的空中。1956年左右,美黛十七歲,就到台北找她在做鐵工的哥哥,請他帶美黛至武昌街的民本電台去見識見識。遇到當時有名的主持人吳非宋,問美黛想不想學唱歌當助理,美黛一口答應。就展開為期近三個月的台北–桃園通車工作的生活。

在民本電台時,大多時間只是倒茶掃地,直到有天已經紅透半邊天的寶島歌后紀露霞看美黛也喜歡哼哼唱唱,感覺音質不錯,就說服吳非宋給美黛一個機會唱歌,美黛說:我那時唱的是大江東去,key抓的不太準,所以唱歌當時就沒有下文了。但美黛是性情中人,直腸子,她一直感激紀露霞當年的提拔之恩,我在孫樸生家裡看到一份中國時報的簡報,是美黛唱歌40週年的活動,美黛親口說,紀露霞是她的恩人。這正是國語流行歌后美黛與臺語的寶島歌后紀露霞的第二次遭遇。或許,正是因為紀露霞也是養女,也是聽收音機而被發覺的類似背景,讓台國語兩大歌壇巨星有這樣機會在偶然間照面又分離。我感謝紀姐,美黛說,不是那次經驗,說不定我這生都不敢開口唱歌。

美黛刻苦自立,為了熱愛的音樂,註定要發光發熱。眼見在民本電台沒有發展,因為一個勞軍機會到軍中的虎隊康樂隊工作。遂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軍中的演唱時光,逐漸唱出了名號。我每換一個康樂隊,薪水就越增加,美黛說,這名聲就由軍中傳到了社會。當時在高雄陸軍服務社主持的一位將軍退役的長輩,輾轉機緣讓美黛在服務社後邊的露天歌廳夜花園演唱。美黛說: 剛開始我是小牌,真正有名壓軸的是唱臺語的顏華。但奇怪的是,觀眾特別喜歡我的歌,唱了幾次後,我唱完,聽眾就走了,顏華很生氣,後來就不去了。我就問美黛:聽眾是怎樣的來源呢?多半是外省人來捧場。美黛不諱言地說。這時我實在欣賞美黛的直腸子個性。

高雄陸軍服務社露天歌廳的缺點,就是冬天太冷無法唱歌。該主持長輩就介紹美黛回台北飯店,聯誼社,歌舞廳繼續演唱。1962年年底,生命裡另一重要機緣在漢口街的萬國聯誼社等著美黛。美黛老師,1962年就是我出生那年呢!我說。美黛笑笑說:那年對我真的是無法忘記啊。就在那時,合眾唱片公司老闆陳萬隆的弟弟剛好至聯誼社跳舞,我在唱歌,他就問我要不要出唱片,我一口答應。那是美黛第一張專輯意難忘,由合眾唱片的歌本裡自己挑一些歌唱,出版專輯。其中的主打歌意難忘(日歌國唱,原唱李香蘭用日語演唱,原名為東京夜雨)隔年發片後成為當時驚人賣座的歌曲。當時台灣有七百萬人口,我的意難忘就賣了一百萬張,這是後來合眾唱片老闆跟我說的。美黛笑著說。確實如此,這首歌在大多數台灣人耳朵裡,是不可被抹滅的永恆記憶之一。

美黛並且說了一個很經典的觀點:意難忘應是台灣人第一首接受的國語歌(我原來懷疑的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主題曲)。

從意難忘之後,美黛可說成為國語流行歌裡的超級巨星,國語歌后當之無愧。從1966年開始,美黛應正聲廣播電台之邀,在延平北路靠社子附近的電台那裡,主持我要為你歌唱的節目,極為轟動。美黛那時就邀孫樸生到電台教導唱歌,兩人合作的夜夜夢江南唱片當時也引起熱烈反嚮。夜夜夢江南本來是首禁歌,美黛說,警備總部有意見的是好像要回大陸似的,於是我們就把敵人改為共匪,明確反攻大陸意思,就通過了。我聽了和美黛一起大笑。

同年也是美黛結婚那年。我在金門飯店(位於大稻埕延平北路與民生西路口)演唱時認識我先生:就讀台大經濟系的香港僑生,諾貝爾鐘錶的台灣代理,也是金門飯店接手的老闆。婚後才三天,高雄藍寶石歌廳老闆捧著現金重金禮聘美黛南下演唱。那時政府頒了一個保護本土藝人的政策,禁止外國人(大部分針對日本藝人)來台獻唱,美黛回憶說,造成當時蓬勃發展的全省歌舞廳,特別是習慣請外國藝人的受歡迎的歌舞廳,忽然處於演出真空狀態,乃請本土藝人試試。沒想到美黛至高雄,本來只答應一個星期,卻因為太受歡迎而延長至一個月。

我問美黛老師,50-60年代台北的國語流行歌是否主要是來自上海老歌?美黛說,並不是。我在電視群星會時期,和電台的演唱,大都是翻唱歌曲,而且是翻唱日本歌為主。上海老歌也有。當時慎芝的很多填詞都從日本歌翻唱。比較有銷路的就會翻唱。這件事情又繼續啟發且印證我的歌唱大雜燴論點:市場銷路讓當時各種流行歌曲的語言相互滲透的非常厲害,不僅是將各種外國歌翻唱成臺語,也會翻唱成國語,甚至客語與原住民語。各種語言間也會相互翻唱,交織,形成錯綜複雜的歌的混同狀態,顯示那時代確實是流行歌的顛峰流傳時代,可說是音樂的大時代。

我又問美黛,既然是台灣人,臺語也很流利,為何生涯沒有出過臺語歌?美黛說:因為沒有人找我錄過啊!這也顯示,雖然歌曲間混血翻唱交織地相當厲害,但是歌唱市場仍是非常區隔:國臺語各有獨領風騷的歌王歌后,臺語界早已人才輩出:如寶島歌后紀露霞,寶島歌王洪一峰,文夏。其他傑出者不勝枚舉。而國語界則有歌后美黛,紫薇,和歌王青山,謝雷等,也有許多其他歌手。因此,要跨越語言演唱其實非常困難,觀眾的欣賞很容易將演唱者定型為何種語言的歌星。

和美黛老師聊得正起勁,無奈該教唱地點是借用中正區的場地,五點必須離開。遂與學生們開心和美黛至她最熟悉的西門町,中山堂一帶用餐,邊吃邊聊,於七點鐘完成了此次雖然冗長卻十分深入的田野訪談。道別離開後,我一直咀嚼感受美黛說的一句話:

支撐我繼續熱愛音樂的不是任何宗教,而是聽眾的掌聲。

我想起美黛口裡的恩人紀露霞是虔誠的佛教徒,因為信仰觀音而讓寶島歌后發光發熱;而美黛說為了孝順,她的原生父親是拿香拜佛的她也跟著去拜,結婚後公公家是信仰基督的她也跟著上教堂,只要老人家高興就好。美黛注定是要在舞台上讓人永遠記得的,所以當聽眾的如雷掌聲響起時,美黛就以她天籟般的聲音讓每個人得到心之安放。

意難忘,這種溫暖能安放流動之心的歌聲,在夜的深沈裡更顯得美黛的永恆(石計生後記)。

(2011.10.01)

1 ... 3 4 5 6 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