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計生教授北大講課

⊙ 石計生教授北大講課:第六講(北京/北京大學理教120教室,2007.07.26)

⊙ 石計生教授北大講課:第四講(北京/北京大學理教120教室,2007.07.20)

⊙ 石計生教授北大講課:第二講 (北京/北京大學理教120教室,2007.07.13)

⊙ 石計生教授北大講課: 第一講 (北京/北京大學理教120教室,2007.07.09)

「諸君,要從自己生長與站立的土地
及其油然而生的熟悉地方感情,
去看那跨越疆界而來經濟、文化或政治的
全球化力量的影響,理解它、比較它、
感受它、反省它、批判它
然後才決定要融入還是抵抗 …」
–石計生教授〈第一堂課的話〉2007.07.09

发布时间:2007-07-06 11:15 信息类型:重要公告
发布单位:教务部
标 题:关于暑期课程《全球化研究》的通知

社会学系开设的一门暑期课程《全球化研究》,由台湾东吴大学社会系石计生副教授讲授。

石计生(台湾东吴大学社会系副教授)
最高学历: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社会学博士
专长领域:地理信息系统、艺术社会学、社会学理论、区域/全球化研究、都市社会学
论文著作:《阅读魅影:寻找后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学出版社,2007),《社会科学研究与SPSS资料分析:台湾数据库的应用》(二版,罗清俊、曾淑芬、黄慧琦、邱晓婷合著,台北:双叶,2006),《完整的他者(奎泽石头诗集IV)》(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就在木棉花开时(散文集)》(台北:联合报系历史智库出版,2006),《社会学理论–从古典到现代之后,台北:三民书局,2006》,《人文社会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资料与Major GIS解析》(增订二版),(台北:儒林,2004)及其他学术论文数十篇。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07-07-05

北京大學社會系暑期課程【全球化研究】讀本目錄

⊙ 授課教師:石計生教授

一、授課綱要

全球化是當前社會學的熱門且重要議題,而關於全球化的討論文獻極其豐富且分歧,我們將從區域研究(regional study)角度切入主題:我們如何能理解全球化,以及在其中同時發生的區域化概念?全球化與區域化的關係、主要來源、與過程為何?其經驗上的實際證據與顯著性為何?這涉及全球化與區域化的理論與實踐,即全球化與區域化的與國家、空間、經濟活動、文化、全球化體系下的亞洲與資本主義的未來等面向的關係,本課程均將深入探討,並思考質疑全球化的意義。

[#M_ more.. | less.. | 

二. 參考用書

1. James Rosenau: Along the Domestic Frontier: Exploring Governance in a Turbulent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 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 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中譯:全球化衝擊,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著,沈宗瑞等譯。韋伯文化,2004.)
3. 柯司特(M. Castells)著,夏鑄九譯,流動空間,網路社會的崛起,第六章。台北,唐山出版社,2003.
4. .U. Beck著,孫本治譯,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5.紀登斯(A. Giddens)著,鄭武國譯,第三條路:社會主義的更新。台北,聯經出版社。

三 讀本閱讀文章目次:

(1) 全球化概論與觀念

1. Richard Kilminster Globalization as an Emergent Concept., In: The Limit of Globalization, Cases and Arguments. Alan Scott (ed.), Routledge press, 1997.
2. S. Lash and J. Urry: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Economics of Signs and Space. Chap.11, Sage Publication, 1994. (本書有中譯, 2006,符號經濟與空間經濟,北京商務印書館)
3. James Rosenau: Along the Domestic Frontier: Exploring Governance in a Turbulent World. Chap.4 globalization, 5, turbulence 6, fragemegr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 Saskia Sassen: New frontiers facing urban sociology at the Millennium.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No. 51, March, pp. 143-159, 2000.
5. Saskia Sassen: Cosmopolis: The Globalization of Cityspace. 2002年訪問台北演講稿。
6. Christopher Chase-Dunn: The Deep Structure: Real Capitalism.. In: Global Formation, Structures of the World-Economy. Part I, The Whole System, Chapter 1. Thrift Store, Bath, England, September 1999:
7. Immanuel Wallerstein: Globalization or the Age of Transition?: A Long-Term View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World-System. 2003年訪問台北演講稿。

(2) 全球化理論與國家角色轉變

1. Lesilie Sklair: A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 In: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Martin Albrow: The Global Age: State and Society Beyond Modern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本書有中譯, 2006,全球時代,北京商務印書館)
3. Ash Amin and Nigel Thrift(ed.): Living in the Global. In: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995.
4. J. Habermas: 超越民族國家—論經濟全球化的後果問題。In: 全球化與政治,北京: 中央編譯社,2000。
5. Z. Bauman: 空間戰,民族國家之後是什麼? In: 全球化—人類的後果。北京商務,2001。
6. Susan Strange: The defective state. Daedalus. Boston: Spring 1995. Vol. 124, Iss. 2.

(3) 全球化和空間

1. E. Soja: 第三空間,譯者: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台北:桂冠出版,2004 年 。
2. 石計生等譯: 東亞與東南亞的都市周邊區域的特殊都市化: 重新開始辯論。T.G. McGee 訪問台灣東吳大學演講稿。東吳社會學報,2004.06, 第十六期。
3. T.G. McGee, I.M. Robinson (eds.): The Mega-Urban Regions of 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Canada, 1995.

(4) 全球化和經濟、文化

1. Xiangming Chen: A Tale of Two Regions in Chin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low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Pearl River and the Ynatze River Del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Vol. 48(2-3): 167-201., 2007.
2. 夏鑄九,全球經濟中之跨界資本—台灣電子工業之生產網絡,2003,作者提供。
3. Barbara Stallings: Introduction: Global Change and Regional Response. In: Global Change, Regional Response. 全球生產體系與第三世界發展,中譯本,重慶出版社,2002。
4. Paul Knox: Globalization and Urban Economic Change. The Annale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May 1997, pp.17-27.
5. Alvin So and Stephen Chiu: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and the World Economy. Chapter 1.
6. Arif Dirlik: Introducing the Pacific. In: What is in a Rim?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Pacific Region Idea. Chapter 1.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Second Edition, 1998.
7. Alexander Woodside: The Asia-Pacific Idea as a Mobilization Myth. Chapter 2, In: What is in a Rim?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Pacific Region Ide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Second Edition, 1998.
8. Chia Siow Yue and Lee Tsao Yuan: Subregional Economic Zones: A New Force in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In: Pacific Dynam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9. Philippe Lasserre and Hellmut Schutte: Strategies for Asia Pacific, Beyond the Crisis. London: Macmillan Business Press, 1999.
10. Arjun Appadurai: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Public Culture 2 (2), Spring 1990, pp.1-24.

(5) 質疑全球化

1. David Harvey: Globalization in Question. Rethinking Marxism, 8 (4), Winter, 1995, pp. 1-17.
2. Alan Scott: Globalization: social process or political rhetoric? In: The Limits of Globalization and Argument. Alan Scott (ed.), Routledge press, 1997.
3. Saskia Sassen: Introduction: Whose City is It? In: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The New Press, 1998.
4. U. Beck, 全球化危機,台北: 台灣商務,1999。
5. P. Hirst and G. Thompson: 全球化迷思,chap. 1,台北: 群學出版社,2002。

三、教學方式

老師上課(Lecture)與學生分組報告討論(Seminar)並重

四、考試

1. 平時報告與討論 30%
2. 期末報告 70%

五、附錄一:石計生教授(近五年)學術研究目錄

研究與教學專長:
區域/全球化研究、城市社會學、社會學理論、藝術社會學、社會地理訊息系統。

1. 研究計畫

執行時間 研究計畫名稱 研究計畫補助單位
2007.08-2008.07 台灣歌謠作為一種精神現象–紀露霞演唱生命史之社會構成(1960與1990)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
2006.08-2009.07 『東吳大學提昇社會科學整合研究計畫—「華人社會人權論述與實踐」』子計畫:重大政治案件對政治社會和受難者的影響研究(子計畫協同主持人)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
2006.08- 2009.07 建置GIS教學平台 (計畫主持人) 行政院教育部委託教學卓越計畫
2004.03- 2004.09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數位落差弭平與國小學童GIS學習 行政院研考會委託
2004.08- 2005.02
「客家社會文化變遷調查」(GIS部分)(協同主持人)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研究計畫
2003.12-2004.12 產業文化資產清查資料庫及運用統合規劃研究(共同主持人)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2. 期刊論文

石計生,2006.12,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黨外宜蘭幫的源起:黃煌雄、陳定南、游錫坤的傳承,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十二月號,第227期,頁64-71
石計生,2006.05,台灣作為一種異質社會的色情意識,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五月號,第220期,頁41-48。
石計生,2006.03,建築作為一種奇觀東方主義,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三月號,第218期,頁40-49。
石計生,2006.01,靈光消逝的足跡–北京講學記,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一月號,第216期,頁32-41。
石計生,2005.12,輓歌中微明的氛圍:從班雅明論攝影談起,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十二月號,第215期,頁35-42。
石計生,2005.11,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那個年代,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十一月號,第214期,頁45-55。
石計生,2005.10,盧卡奇的靈魂與美學,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十月號,第213期,頁40-45。
石計生,2005.09,黃皮膚在四處的行走:北京,上海,東京與台北,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九月號,第212期,頁39-51。
石計生,2005.08,金門溫羅汀:徬徨都市之心的安放,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八月號,第211期,頁42-47。
石計生,2005.07,國際無車日、都市人和都市化環保政策,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七月號,第210期,頁55-58。
石計生,2005.06,遷都?且慢!全球化思潮下的台灣行政區重劃原則,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六月號,第209期,頁36-40。
石計生,2005.05,禁忌的遊戲:談後悲情城市中的《天邊一朵雲》,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五月號,第208期,頁43-47。
石計生,2005.04,極化城市的歷史與後現代意涵,聯合報系歷史月刊,四月號,第207期,頁40-43。
石計生,2005.03,關於皮草奢華風的符號消費,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三月號,第206期,頁38-41。
石計生,2004.06,全球化士林的產業生態空間位移: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取向,東吳社會學報,第16期,頁99-148。
石計生,2004.06,Distinctive Urbanization in the Peri-urban Regions of Est and Southeast Asia: renewing the Debate.(東亞與東南亞的都市周邊區域的特殊都市化: 重新開始辯論),東吳社會學報,第16期,頁187-208。(Terry G. McGee著)(與林珆如合譯)(研究紀要)
石計生,2003.11,就搭捷運,來到足堪閒逛的台北,台灣建築,11月號,頁63-66。
石計生,2003.10,機械捕捉的美感:從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談愛森斯坦電影蒙太奇,當代,第194期,頁85-97。
石計生,2003.01,二元世界與向下沉淪的美學 –盧貝松(Luc Besson)的電影創作探究,當代,第185期,頁76-93。
石計生,2003.01,印象空間的涉事—以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方法論楊牧詩,中外文學期刊,第31卷,第8 期,頁234-252。
石計生,2002.10,空間經濟與區域社會發展:以宜蘭縣的蘇澳港灣區為例,宜蘭文獻叢刊,第19期,頁17-58。
石計生,2002.06,埋伏坪手記─夏天,我們造訪了一個泰雅部落,東吳社會學報,第12期,頁181-192。(研究紀要)
石計生,2002.03,權力的場域: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與宜蘭環保運動—波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會實踐論」的應用,宜蘭文獻雜誌,第56期,頁82-104。

3. 研討會論文

石計生,2006.11,圓現象閱讀:三島由紀夫與其小說《豐饒之海》的輪迴美學。2006藝術社會學研討會暨T. J. Clark & Anne Wagner Workshop,11月17、18日,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舉辦。
石計生、黃慧琦、陳翊威,2006.10, 空間化社會指標-跨界建構與地理資訊系統整合雛議。2006年台灣資訊社會學研討會論文,10月15日,元智大學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宋依亭,2006.05,日常社會生活中的時間地理:台北地區已婚婦女之消費行動韻律研究(有審稿制論文)。2006年第四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The 4th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Earth’s Program),05月25日~26日,國家實驗研究院、內政部與中國文化大學聯合舉辦,台北市陽明山中國文化大學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2005.11,客家鄉關何處?GIS視覺化技術下的空間分析。2005年台灣社會學年會,11月19日,台北大學舉辦。(與吳亞如、鄒佳樺、陳翊威合著)。
石計生,2005.11,搭橋量與質—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的跨越徑路(Bridging the Quantitative and the Qualitative—A Discussion on the Crossing Paths of the SocGIS Method),「東吳大學–上海大學跨岸專題對談講座」,11月7-8日,上海:上海大學。
石計生,2005.06,以地理資訊系統對蘇州台商產業空間分佈之研究,兩岸文學、社會與藝術學術交流研討會,6月13日,東吳大學文學院舉辦,東吳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與鄒佳樺合著)
C.S.Stone Shih,2005.07,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ity Space—Globalizing Shihlin’s Industries in Taipei City. Presented at 19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Pacific Regional Science Confernece, July 25-28, Nihon University, Tokyo, Japan.
石計生,2004.10,SCG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質與量的對話」社會科學方法論研討會,地理資訊在社會科學的應用部份,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舉辦,嘉義,中正大學。
石計生,2004.09,注意整體,安頓細節:關於「國際無車日」的社會學省思,降低對機動車輛的依賴-無車日的省思座談會子題,淡江大學運輸研究所舉辦。
Yee-Zu Lin and C.S. Stone Shih,2004.08,Mapping the Nightclubs and Criminal Behavior in Globalizing Taipei City,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SA), August 14-17, 2004, CA, San Francisco, USA.
石計生,2004.06,蘇州社會經濟基本發展趨勢之研究,東吳大學文學院各研究室成果發表會,6月17日,台北:東吳大學文學院會議室 。
石計生,2004.05,GIS社會學與空間資訊,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5月28日,中央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計畫室與中國文化大學合辦,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2004.04,從地理資訊系統所見的台北士林區的差異空間,台灣鄉村社會學會年會,4月30日,國立台灣大學思亮館。
石計生,2004.04,地理資訊系統能在社會學走多遠?,東吳大學文學院第二十一屆系際研討會「科際整合與學門對話」,4月29-30日,東吳大學文學院主辦,東吳大學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2003.11,蘇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圖像與小趨勢–歷史政策、鄉鎮企業、台商、全球化, 2003年兩岸蘇州文化社會現象學術研討會,蘇州大學文學院主辦,中國大陸江蘇省。
石計生,2003.09,地圖所捕捉到的產業生態蹤跡:GIS 與台北市士林區,東吳大學文學院人文社會實驗室—台北市士林地區人文社會變遷研究成果研討會,9月27日,東吳大學文學院人文社會實驗室主辦,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G101會議室。
C.S.Stone Shih,2003.07,Core, Periphery and Industrial-Ecological Transition under Globalization: The Case of Shihlin Districtin Taipei. Conference paper of the 36th World Congress of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Sociology,Session for the The Global-Local Nexus in Chinese Societies,July 7-11 ,B eijing ,China.
石計生,2002.12,新教倫理、儒家倫理與經濟全球化:經濟社會學的比較研究,第三屆「兩岸倫理」學術研討會,12月10-11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2002.11,全球化與台北市士林區域的產業生態—GIS的人文社會考察,自然與社會環境空間資訊應用研討會,11月8-9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主辦,桃園(龍潭):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C.S.Stone Shih,2002.08,Place and Space Economy in Transition: Desakotasi Type of Urbanization in Taiwan’s I-Lan County, 1945-1994. 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SA), August 16-19, 2002, Chicago, Illinois, USA.
石計生,2002.03,地理資訊系統的跨學門應用、理論建構與政策意涵—一個社會文本論的考察,東吳大學文學院第十七屆系際研討會「台灣公共政策的挑戰和因應」,3月21-22日, 東吳大學文學院主辦,東吳大學國際會議廳。
石計生,2002.03,全球化思潮下的台灣行政區重劃原則,行政區域劃分研討會,3月9日,台灣心會主辦,台灣大學法商學院國際會議廳。

4. 專書及專書論文

石計生,2007.06,社會地理資訊系統與ArcGIS的應用教學,台北:儒林。
石計生,2007.03,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學出版社。
石計生,2006.09,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灣資料庫的應用(二版),台北:雙葉。(與羅清俊、曾淑芬、黃慧琦、邱曉婷合著)
石計生,2006.04,完整的他者(奎澤石頭詩集IV),台北:唐山出版社。
石計生,2006.03,就在木棉花開時(散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歷史智庫出版。
石計生,2006.01,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石計生,2005.10,成為抒情的理由(散文隨筆集),台北:寶瓶文化出版。
石計生,2004.10,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 GIS解析(增訂二版),台北:儒林。(編著)
石計生,2003.11,從德里達的“解構”到保羅‧德‧曼的“解構”,收錄於馮俊主編,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75-391。
石計生,2003.10,時光飛逝(奎澤石頭詩集III),台北:唐山,373頁。
石計生,2003.09,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 :左岸文化,262頁。(2003年博客來網路書店藝術類新書熱門暢銷書排行榜前一百名)
石計生,2003.02,意義的挑釁:德希達與保羅.德曼的解構及其對當代社會的文化解釋探究,收錄於黃瑞祺主編,後學新論:後現代/後結構/ 後殖民,台北:左岸文化,頁143-188。
石計生,2003.02,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 GIS解析,台北:儒林。(編著)
石計生,2003.02,社會科學研究與SPSS資料分析:台灣資料庫的應用,台北:雙葉。(與羅清俊、曾淑芬、黃慧琦、邱曉婷合著)

5. 專業參與

2007.03.30,石計生教授應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資深教授,同時也是江蘇省GIS重點實驗室主任閭國年教授之邀,以「後現代空間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為題,在該校仙林校區北區k3-420教室發表專題演講。
2007年3月29日至4月7日,應南京大學社會系之邀,以「藝術與社會的辯證:尋找後班雅明精神」(The Dialectics of Art and Society: In Search of the Post-Benjamin’s Spirit)為題發表系列學術演講四講,包括「班雅明精神:現代性、貨幣經濟與寓言詩學的城市實踐」、「全球化班雅明:《拱廊街計畫》及其跨文化啟迪」、「班雅明之後:「圓現象閱讀」方法建構」和「藝術與社會:經典案例閱讀」。另以「社會地理資訊系統(The SocGIS):探索與實踐」為題,闡述過去七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使用GIS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從邊緣視角挖掘SocGIS的獨特性與發展性,戮力探索視覺化人文社會道路,發表專題演講。
2007年3月19日,應扶輪社之邀,在台北府門扶輪社例會處發表專題演講,講題為:身體/後身體:存在危機與關於自我的後現代探究(Body/Post-body: Existential Crisis and a Post-modern Investigation of the Self)。
2007年1月4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談論台灣高鐵興建後的社會效應。詳見: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6230761.stm , The bullet train bites in Taiwan. By Caroline Gluck, BBC News, Taipei.
2007年1月獲遴選為台灣資訊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2006年12月,應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之邀,石曉楓教授主持,在師大勤七樓國文系會議室發表專題演講,題為:公館/溫羅汀事件簿–視覺踏查的可能,並帶領師生沿著溫州街,羅斯福路和汀州路實地踏查。
2006年12月27日,應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之邀,在該校講堂乙發表專題演講,講題為:知識前沿與城市空間文化觀察-黃皮膚在四處的行走:北京、上海、東京和台北。
2006年12月20日,應中國文化大學「數位地球研究中心」之邀, 石計生 教授將至中國文化大學校菲華樓二樓 202會議室,以「社會地理資訊系統(The SocGIS): 探索與實踐 」發表公開專題演講。
2006年12月,應朱銘美術館之邀,針對該館申請展法國藝術家洛倫‧拉剛跋(Laurent La Gamba)的「偽裝城市-洛倫‧拉剛跋個展」的裝置藝術進行評論。題目為:拉岡/跋:分裂自我的鏡像–評拉剛跋的偽裝裝置藝術(Lacan/a Postscript: The Mirror of Divided Self—On La Gamba ’s Procryptic Installation Art)。
2006年12月9日,應朱銘美術館之邀, 石計生 教授在美術館針對法國裝置藝術家拉岡芭(Laurent La Gamba )的作品,進行公開評論演講。
2006年10月28日,主持並與談東吳大學學術對談講座:「音樂與社會:紀露霞與消失的1960年代」。主辦單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協辦單位:美學策進學會; 對談地點:台北紫藤廬茶館。
2006年10月起,應邀擔任東吳大學「文學院人文社會研究室」召集人。
2006年10月,應邀擔任由台灣資訊社會學所舉辦的「資訊社會的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之「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部門場次的組織與主持人。
2006年5月,應邀擔任由中央研究院、內政部、國家實驗室和中國文化大學所舉辦的「第四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之「人文、社會與空間資訊」(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mation)部門場次的主持人 。
2005年11月14日, 應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之邀,以「地理資訊系統與社會學的研究」為題,發表公開演講。
2005年11月9-16日, 應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系之邀,進行短期講學。以「地理資訊系統與後現代空間」、「後現代地理學與都市重構」、「都市不平等與SocGIS的操作」、「後殖民理論與地理資訊系統的社會學遠景」等主題,進行社會學前沿的跨越理論,方法與應用的全方位的「清華六講」。
2005年11月8日, 應上海復旦大學社會政策與發展研究院之邀,以「地理資訊系統的理論與應用」為題,發表公開演講。
跨界/對話:2005年自然與人文空間資訊研討會大會專題演講者(keynote speaker)
2004年7月,第十九屆太平洋區域科學國際會議東京日本大學年會「聖嬰現象衝擊、休閒/健康與城市消費地景」(El Nino Impact, Leisure/Health and Landscape Consumption in Cities )部門召集人
2004年7月,第十九屆太平洋區域科學國際會議東京日本大學年會「資訊社會、城市空間與地理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ociety, City Space and GIS )部門召集人
2004年5月,社會學與地理資訊系統專題演講,第二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與中國文化大學合辦,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士林區人文社會變遷研究GIS成果發表會」執行策劃人
「第一屆自然與社會空間資訊應用研討會」社會組執行策劃人
東森電視台「社會追緝令」常任社會評論教授
聯合報系「歷史月刊」特約專欄社會評論教授
台北紫藤廬「美學與社會學」常駐演講教授
《都市與計劃》審查委員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審查委員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資訊管理委員會審查委員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審查委員
台北市政府研究考核委員會審查委員
《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審查委員
《東吳社會學報 》第十六期主編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審查委員
《政大公共行政學報》審查委員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審查委員
《資訊社會研究》審查委員
《中華人文社會學報》審查委員
《歐美研究》審查委員

6. 其他

石計生,2006.12,蘭陽平原的兩月四十八日,《人民的力量》推薦序,黃煌雄策劃,台灣研究基金會執筆小組執筆,台北:玉山社出版。
石計生,2006.12,死亡與永恆的辯證–從「人間系列–三軍」談朱銘的創作精神性,朱銘美術館季刊No.28,台北:朱銘美術館出版。
石計生,2006.06,框架新都市步調與慢活的身心靈,台北市立圖書館,四季閱讀哲學,夏季號折頁推薦文。
石計生,2006.01,請回到業已乾涸的人心(詩集評論),台北:聯合報〈讀書人〉。
石計生,2005.06,靈性教育從小開始,華德福教育在台灣,誠品好讀,六月號,頁52-54。
石計生,2004.12,不可解決的和解–這藝術與公民教育之間的道路,《21個藝術擁抱的姿勢》推薦序,永和社區大學策劃,台北:左岸出版社。
石計生,2004.09,在海的遠處所見的《亮的天》,台北:〈聯合報〉讀書人,9月19日。
石計生,2004.03,布爾喬亞風格考–評彼得蓋伊的《史尼玆勒的世紀──布爾喬亞文化經驗一百年: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誠品好讀〉,台北:誠品書店,頁99。
石計生,2003.10,奎澤石頭作品選(詩三首),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至二00二,詩卷(二),余光中總編輯,台北:九歌出版社,頁705-711。
石計生,2003.08,所有固態的都飛舞融化—評《威瑪文化》,台北:〈聯合報〉讀書人,8月3日。
石計生,2003.07,行禮如儀的超越–記雙谿文學獎,東吳大學第23屆雙溪現代文學獎得獎及入圍作品集刊序言,台北:東吳大學,頁1-2。
石計生,2003.07,霹靂火V.S.野火(原題:流動的現實與「定錨」的超現實—以台灣霹靂火論龍應台的「文化精神分裂症」),台北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挑戰龍應台系列,7月26日。
石計生,2003.06,失落時光的海拋—記喬伊斯的生命與文學,永遠的都柏林人—喬伊斯的流幻之旅,左岸文化,頁7-12 。(書評)
石計生口述、傅子豪撰述,2003.05,左手寫詩,右手做研究–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石計生的求學故事, 人本教育札記,五月號,第167期,台北:人本教育基金會出版。
石計生,2003.05,失落時光的海拋—記喬伊斯的生命與文學,台北:〈聯合報〉聯合副刊,5月23日。
石計生,2002.05,全球化與蘇州發展的在地條件:吳江市的個案研究(2001.8-2002.7),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劃期中報告。

_M#]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