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科會新研究:訪談臺灣歌謠著名作詞家李臨秋之子李修鑑與臺灣曲盤收藏家徐登芳

右起石計生教授,,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之子李修鑑,和臺灣曲盤收藏家徐登芳。
人能常清靜,天地皆悉歸。 我命由我不由天。機在目。道法自然。 Since 1999
右起石計生教授,,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之子李修鑑,和臺灣曲盤收藏家徐登芳。
保安宮前(在霞海城隍爺出巡隊伍經過後,師生三人大汗淋漓在保生大帝前合照,為此次田野劃下圓滿休止符,期待明年再來。2013.06.22 農曆五月十五日)
石計生教授2年期「歌仔本」裡的地下迴路之個人研究案申請獲得通過(2013-2015)
在與助理朱思樺與周汝育一起完成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夜訪與出巡的田野記錄後,接獲國科會通知,石計生教授的以【「歌仔本」裡的地下迴路:台灣歌謠粉絲行動管道與社會連結之探究】為題的2年期個人研究案申請獲得通過!全程執行期限為2013/08/01 ~ 2015/07/31 ,計畫編號:NSC 102-2410-H-031 -029 -MY2 。我衷心感謝兩位助理在研究案申請過程的協助與辛勞,這個案子,我們會大量跑中南部進行更深入訪談。未來我將一如既往,本於對於學術研究的嚴謹要求,全心投入對於台灣歌謠的歷史性深入研究與我的地下迴路理論性概念的驗證與考掘。
中文摘要:
接續過去多年台灣歌謠的研究,通過文本分析、質化訪談和地理資訊
筆者先提出理論性概念「地下迴路」假設,認為在戰後初期國民政府
關鍵字:歌仔本、二王一后、台灣歌謠、粉絲、地下迴路。
2012年11月24-25日台灣社會學年會文章, 台中, 東海大學日期:11月24日星期六
場次:庶民生活與文化/時間:16:10-17:40 /地點:東海大學創意學院C309
「歌仔本」裡的台灣歌謠乾坤:「二王一后」時代
粉絲行動探究
石計生*
中文摘要
接續過去多年台灣歌謠的研究探討「『歌仔本』作為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之議題。本文的粉絲行動所研究的不是行動中的狂熱狀態,而是探索刺激粉絲採取行動的管道為何?筆者發現1950-60年代台灣歌謠「二王一后」洪一峰、文夏和紀露霞的崛起,均與正聲、中廣與民本等各類廣播電台的廣播其歌曲有關。三人也在台語片盛行的年代,唱而優則演,成為電影明星,筆者提出理論性概念「地下迴路」(underground circuit)以解釋,空間上「地上」指是鮮少進行台語片電影「「隨片登台」」的台北,地下是流行「「隨片登台」」台北以外的全省。這種空間的差異與不平等,其中通過書店發行的「歌仔本」和廣播明星聽覺上的強力放送,具備跨越地上與地下的空間滲透性迴路,是刺激粉絲採取行動親近台灣歌謠歌星的重要管道。其次,「歌仔本」的與書局的「靠行」關係 隨著是否為台灣歌謠/廣播明星,而有主/被動差別待遇,如屬於大公司的正聲廣播系統者,則書局會主動「靠行」發行「歌仔本」;屬於民間獨立「歌仔本」製作人則需尋找書局「靠行」。對「二王一后」的粉絲而言,「歌仔本」是從書面對偶像的抽象崇拜,進一步走向音樂教室,直接和偶像面對面接觸的管道,如洪一峰和紀露霞的粉絲就是從音樂教室得以直接互動;文夏雖沒有音樂教室,卻通過結合台語片電影的「「隨片登台」」演唱台灣歌謠巡迴全台,而與粉絲也產生面對面熱烈接觸。「歌仔本」作為一種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觸發的影響十分巨大,在1971年後電視時代真正來臨前,是讓台灣歌謠流行的連結與延伸的關鍵。
關鍵字:歌仔本、二王一后、台灣歌謠、粉絲、正聲廣播公司。
*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通信住址: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七十號,cstone@scu.edu.tw 。這文章的完成,我特別感謝學生邱婉婷,周汝育,曾顯惠,朱思樺,何旻杰和陳良輔在資料收集,初步分析與訪談攝影與逐字稿整理方面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