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牧解:詩轉透明為秘密全部

用戶插入圖片

第一個小時/詩轉透明為秘密全部(台北/外雙谿,2010.05.06)

藝術社會學課堂:你選了楊牧五首詩,歸來(1956),來到一座桃花林(1960),幾何(1972),孤獨(1986)和松園(2005)等,第一個小時你講前三首時,課堂上來了六名學生,該到的都到了,講得都忘神了。第二,三個小時時,講到第四首來了五十個學生,詩的氛圍卻逐漸消失了,它只在某些人身上預選地存在。你仍然以傳道授業解惑之精神完成課程,在極端值中尋找平均數。鐘響。最為完整的傑作〈松園〉詩轉透明為秘密全部於是就等待九月時才會被公開,況且這樣的講課的真正驚人之處在於,不只是對學生講課,而且是對自己身體裡的奎澤石頭說話。詩的幾何學原理。點線面構成詩的內面空間,讓扁平的歸來產生多層次的松園景深,讓主體的我讓位給客體的你或他,人格指稱裡的空間格局,你說,是以揚棄(aufhebungen)為主要環節的辯證過程,葉珊與楊牧絕非取代關係,而是在時間之流中同時具有保留,否定,提昇現象的過程。所以到了孤獨詩的時代,楊牧仍保有葉珊的浪漫色彩,他風化的愛,與你在風中哭過。也轉變為我殘缺的星移,你的複疊音出場。詩轉透明為秘密全部,但這一切真正的困難在於,即使理解了孤獨的幾何學的詩原理,仍然無法寫出詩,詩學分析與探索可以另闢蹊徑,但詩的創作能力是有機的,預選的,無法理解的,如王靖獻之無法理解楊牧,石計生之無法理解奎澤石頭 (2010.05.06 石計生後記)。


通過楊牧的可能


用戶插入圖片

通過楊牧的可能(台北/外雙谿H211教室,2010.04.28)

     
「通過楊牧的可能,是少數人完成眾人不抱希望愛他的事業。」
                                                          -石計生 (〈藝術社會學〉課堂講話,2010.04.28)

這時是庚寅年春的四月,你重拾已經停開多年的藝術社會學課堂的感覺,到了這一刻,關於楊牧,理解具象必須澱積在抽象表現之必要。你和四、五十個大學生一起觀看2000年公共電視錄製的《文化容顏》裡的訪談紀錄片之後,問:「為何楊牧三十二歲後要放棄作為一個深受大家喜愛的葉珊,而選擇做一個文壇的陌生人楊牧?這兩個人的詩有何不同?」你在H211教室來回兀自踱步著,鞋子咚咚踏觸木板的深沈聲響讓你不著急獲得答案。你眺望窗外高過六層樓的常綠貝殼衫,知道其後有寵惠堂,操場,台灣巒樹,外雙谿,中影,重陽南山,以及有點陰雨的後面的白雲藍天,想像著那年以來的日子,是怎樣像箭簇般飛離現在的你呢?你慈祥中帶點嚴肅地等待幾個叫了名字學生的答案,多在意料之中地偏離。偶而有音樂系來選修的突然佳音,於聚精會神用心觀看後說出葉珊轉變為楊牧是因為,楊牧自陳「自覺到過去那些都不要了,即使那帶來再大的聲譽,但是詩人最重要的事是抵抗,不是從派出所抵抗到街頭,而是抵抗自己,過去那些抒情,有意識地被有結構的敘事所取代。如果還執著於過去的聲譽,那是很危險的事情」類似這樣。影片裡的答案就在那裡,如同世界還在那裡,消失的只是我們的輪廓而已。

人為何視而不見?習於進行選擇性的閱讀或遺忘?或者得到答案後就停止思考,造訪的腳步從此停頓轉個彎去尋覓其他可能?

楊牧,就在外雙谿這背山面水的美麗大學講堂,2000年時你就已經請他來這裡做過「文學道路」的演講,擠得水洩不通的國際會議廳,低沈安穩的語調他指出了「一個詩人要有很多面具」的「面具說」,類似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評論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只要他想,詩人隨時可以是自己又是他人的無可比擬的權柄。」而過了十年,你因為重看那影片而想起了久已遺忘的這段話,卻並沒有提出跟學生討論。那是因為這裡是一種「楊牧詩史」式的討論,一種線性時間的幽靈正纏繞在H211教室的上空,所謂的三十二歲之前的葉珊與三十二歲之後的楊牧詩風的變化。

你開始歸類學生的偏離的答案:感情,脆弱,不能滿足,需求與社會規範,說這些常識當然不是楊牧取代葉珊的理由,這詩的生命史的轉變來自於自覺的抵抗需要:那所謂浪漫的堅持的抒情詩人葉珊的文字語言已經走到了連詩人自己都無法忍受的地步了,語言產生了惰性,繼續下去終究是以抒情粉飾裝模作樣的同語反覆。坐在西雅圖的家的偌大庭園藤椅上,那燦爛的北美陽光映照在楊牧的臉龐娓娓道出一種敘事的要求,敘事需要結構,需要早在1985年就已經被他提出來的歷史意識,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的實驗,詩人楊牧就這樣誕生。筆名的更改後面隱含著一個詩人的自覺選擇?或者說因為信仰詩日積月累寫詩終於領悟到葉珊精彩的字句不足為恃,那不過是黑格爾(F. Hegel)《美學》(Aesthetics)第四卷裡描述成為詩人所該具備的「豐沛的想像力」「深度的語言修養」而已;要維持對永恆與美的持續嚮往,要能有上山下海耑索真理的精神,還需加上那《美學》原理的第三條「理性架構成篇的能力」,成為抵抗自我知曉敘事結構之重要性的詩人楊牧,這樣才是完整的自我。

一旦被下了類似上述的定論,你疏離忐忑的靈魂馬上又覺得不妥,雖然這解釋進一步深化了葉珊到楊牧的變化,但其中隱藏著一種進步史觀論述的危險,黑格爾的將創造力條列化的分析有助於解讀卻無助於探索詩人真正的創作奧秘:一首詩的完成絕非1+2+3於是成為完整的這樣過程。詩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它是有機的,相互滲透的,多孔性的,馬賽克鑲嵌式的,道可道,非常道的。唯有如此,楊牧才能自信地說出「一個詩人要有很多面具」的「面具說」,詩在他手裡成為流動的水的抽象形式,可以是無窮無盡的線條或幾何圖案,而抒情抑或敘事的對立在此作為具象的內容,融化為其中的構成。說抵抗自己追尋敘事只是一種視角,某種作者詮釋自身時的盲點,敘事之中必然包含抒情,抒情之中也必然擁有敘事。形式與內容互為因果生成創作動力,楊牧時代的孤獨的幾何學,正是在這樣的對於詩的證晤下獲得。

課堂上你腦海裡澎湃洶湧地自我想像論證了那麼長的篇幅,卻是在這學期史上第一次提前下課了。一哄而散的學生,空蕩蕩的教室仍有幾個懂得狐疑的靈魂留下來討論。你並沒有透露腦海裡的想法,而是慈祥而嚴肅地繼續延伸黑板上的線性時間的邏輯。而窗外的常綠貝殼杉兀自站立,也飛來了一隻有著長長藍白交間尾巴的台灣藍鵲,那滑翔展翅斂翼優雅形象溫暖著你堅持不點名的心,你決定真正的講課現在才開始,把這空間當作一篇文章,圈點這裡,問號那裡,滿意於留下來的蕭索和你一起,探討通過楊牧的可能,是少數人完成不抱希望愛他的事業。

(2010.04.29)


蒼蠅之歌

蒼蠅之歌(詩為重開藝術社會學而作)


 


    奎澤石頭


 


你聽完加州旅館雙吉他間奏


不知從何而來,你喝著冰鎮過的粉紅香檳


在我上課的耳際持續忘情繞行數秒鐘


說有些人跳舞是為了記得


有些則為了遺忘


 


她們統計完生命風雪的累加次數


跋涉過學院照表操課的沙漠萬里他們


端坐這在裡,沒有課本、點名與考試


只有敞開享受,觀看與聆聽


活生生的美麗


請回到業已乾涸的人心


老鷹合唱指引,


你說我賦予他們一雙翅膀


 


你喝著冰鎮過的粉紅香檳,不知從何而來


在我上課的耳際持續繞行數秒鐘


那節奏美妙好像永遠在天堂


但還有人問怎麼報告,分數怎麼算


你不斷跟他們說不用緊張


說只要撥開長繭的心,專心聆聽


就能展開可以豐沛想像的翅膀


 


什麼時候走的並不知道,總之天陰時
就忽然離開了。自言自語
我看著天花板的鏡子,假裝與你平靜道別


野薑在河邊數著五十一或二、三星朵


我們帶著醉意的舟行,逆時針旋轉彼岸花

許久不曾有這樣的精神,自從2003


那還能喝烈酒彈雙吉他的紀元
慣於不告而別像你有翅膀,還有雨,
瘋狂下著的雨


 


(二0一0、三、十七)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