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軟化科學:石計生教授國土資訊會議專題演講(2009.10.12)

「國土資訊系統社會經濟資料庫擴充建置計畫整體規劃」

  成果發表暨座談會

  時間:981012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時段

會議內容

主持/主講人

09:00-09:20

與會人員報到

09:20-09:30

主辦、承辦單位致詞

陳統計長敬宏

朱子豪教授

09:30-10:10

「國土資訊系統社會經濟資料庫擴充建置計畫

整體規劃案」規劃報告

規劃團隊報告

10:10-10:30

休息

10:30-11:10

專題演講1GIS統計區系統與社經應用

蔡博文教授

11:10-11:40

專題演講2:國內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與應用

石計生教授

11:40-12:00

意見交換

(就規劃成果及演講內容進行討論)

陳統計長敬宏

林季平教授

12:00-13:30

午餐

13:30-14:10

專題演講3:社會經濟資料於政府施政之應用

朱子豪教授

14:10-14:50

專題演講4:社會經濟資料於商業GIS之應用

周學政教授

14:50-15:10

休息

15:10-16:30

座談討論

(就規劃方向及未來推動方法等議題進行討論)

陳統計長敬宏

朱子豪教授


*會議及簡報詳細說明文件於98108後置於http://140.112.64.178/sirc/se.htm

石計生教授「台灣流行音樂數位化」課程榮獲教育部顧問室「98年度人文數位教學計畫」補助

藝術GIS課程:音樂與社會─台灣流行音樂的數位地圖典藏

石計生教授繼97學年度獲「教育部顧問室─人文教育革新中綱計畫辦公室」核定
補助「文史數位化社會地圖製作課程」之後,於98學年度再獲教育部顧問室肯定
,審核通過98年度第二學期(2010.02-2010.06)「音樂與社會─台灣流行音樂的數位
地圖典藏」課程。

以深度訪談作為一種意義的探究,石教授將持續過去GIS的認真教學,並歡迎同學
有先修過老師的「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2009.09學期開課)的基礎課程學生優先,
繼續學習數位典藏的技術與藝術社會學的結合,讓我們一起倘佯在台灣流行音樂
的歷史與城市空間的行走裡,感受我們的土地的深厚力量。

石計生教授將至日本京都大學發表紀露霞研究學術論文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


23–27 August 2009, Kyoto University, Kyoto, Japan


Section: Digital humanities and historical GIS 


Digitalizing Taiwan’s Misora Hibari: The Singing Queen Chi Lu-shiya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r Music and Society in 1960s 


By


C. S. Stone SHIH,* etc.


Abstract 


Of special interest on the singing history of the 1960’s Singing Queen, Chi Lu-shiya(紀露霞) who was memorized as Taiwan’s Misora Hibari(美空ひばり), the paper us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snowball-rolling qualitative method to explore her popular-music’s sociological meanings in history. For digitalizing humanit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ree findings: (1) Mapping Chi Lu-shiya’s singing history with mobile GIS and interpreting the aggregation of her singing location in Taipei city, finding a racial-divided space in urban; (2) Digitalizing Chi Lu-shiya’s LP(Long Play) music and analyzing their meaning both in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s to Japan, finding there are strong tie to Japan due to colonial fact and the ‘mixed blood songs’(melody originally from Japan, lyrics from Taiwan) with strong urban context with the influence of Misora Hibari’s enka(えんか) in 1950s; (3) As a Taiwanese singer, Chi Lu-shiya’s performing art that brings all sources of music together and create a new one shows the de-colonial subjectivity with comparing to other main singers, such as Wen Shia(文夏), Cheng Fen-lang(陳芬蘭), at the era.  


Keywords: Historical GIS, Chi Lu-shiya, Misora Hibari(美空ひばり)The Sociology of Music, Taiwan popular music







* Director of the GIS center, School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Soochow University, Taiwan, Official blog: http://www.gis.net.tw/。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Sociology Department, Soochow University, Taiwan, e-mail: cstone@scu.edu.tw





GIS新訊:新增矢野桂司教授網站與石計生教授新書書訊

石計生教授的老友,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地理系矢野桂司(Prof. Keiji Yano)教授 規劃設計了一重要的虛擬京都(Virtual Kyoto)的網站,翔實介紹了京都的社會地圖,歡迎大家去參訪。網址如下:http://www.ritsumei.ac.jp/acd/cg/lt/geo/coe/index.html
石計生《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GIS解析》增訂三版即將於2007年八月底由台北儒林圖書堂堂出版!

自序

在短短不到兩年半時間內,《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GIS解析》就要增訂三版了,這是我所出版的十餘本學術與文學藝術書籍中再版最為快速的一本,深覺榮幸與驚喜!

除了從理論與研究實例系統說明人文社會科學和GIS結合的可能,本書在廣大讀者圈的受歡迎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MajorGIS作為一個以日本系統為摹本,國人自行研發的精巧軟體,其安裝容易與完全中文化的介面成為相當有利於教學的優勢;其次就是產學共構的台灣研發精神超越了長期GIS領域對西方依賴的困境,MajorGIS的適應人文社會科學的統計與相關要求,特別是獨一無二的將SPSS轉化為GIS的技藝發揮,正在應用與方法論層次日新月異不斷翻新發展著。這些研發與技術上的突破,也讓我長期主張的應該讓人文社會科學界迎頭趕上自然科學,讓使用GIS「資源共享、遍地開花」終於有了端倪,從我1999年美國芝加哥留學歸國以來除了在東吳大學社會系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固定開設「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後現代空間與地理資訊系統」等課程外,陸續應邀至中央大學、中正大學、文化大學等學院演講或進行GIS工作坊教學時,確實感受到學界逐漸理解將地理資訊系統運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性與可行性,許許多多研究與教學的熱烈期盼與潛在成果,正逐漸從各種領域顯露出來,我身為這個領域少數的先行者之一,看到這個進步趨勢,心中之激動實溢於言表。

本書因應GIS的「與時俱進」的特性,根據理論、資料和軟體功能與實際需要於這增訂三版中有著非常大幅度的增刪:增加了已經宣告絕版的《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2001)中的部分重要章節,如本書第一章新增人文社會的手繪空間地圖:龍冠海教授的「社會地圖」章節,藉以比較前GIS時代與後GIS時代的差別,可以讓讀者理解1965年以來迄今,四十餘年間技術層次的進步是如何能導致思維與視角的轉變。進而,本書亦刪除一些較不合乎實際需要或需翻新的章節:如第二章與第三章我都做了大幅的調整,理論層次部分大幅刪減,只保留了我認為仍有理論洞見但不能成為有系統理論論述的「社會文本論」 。可以這樣說,經過反省,我修正了原來提出人文社會科學有一「共同理論」的觀點【註1】,而差異化地強調理論之建構必須經由更多的經驗研究與思維創新實驗逐步累積而得。本書同時也在第二章增加了重要的「地圖分析的邏輯」章節,這是為了培養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基本地理與資料庫的知識與涵養。進而,於本書中我也刪除了第二版中第十七章、第十八章重複或過時的某些應用範例,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文社會GIS聚焦於台北縣市、桃園、台中與高雄市等,包括交通、區位、性產業、犯罪、捷運、治安與商圈等主題的城市研究。更重要的是,本書亦有MajorGIS統計功能專章的補強,包括新的第十五章資料庫操作的Excel轉檔為Access的步驟,再轉至GIS空間介面進行地址定位功能的完整說明,讓以個體為空間單位的研究者得以完成定位可能;與第十六章的SPSS轉化為GIS介面的技藝等,這些增刪,完全回應了讀者的來信與長期教學研究的實際經驗後的發展與修正。

近年來我的GIS教學與研究,逐漸從台灣擴展至日本與中國大陸:包括至東京大學、日本大學、京都立命館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等學院,也發現了不同地方的學生在使用GIS時對於軟硬體、圖資和理論的需求的差異,其中比較嚴重的問題通常是因為系統不相容造成的GIS軟體與地圖的跨界使用侷限性;而納入全球體系的結果,卻又需使用以英語世界為主體的昂貴軟體ArcGIS,導致分散各地的具備活力與彈性的GIS在地化軟體受到市場分割與擠壓。我從日本成功的「全球在地化」經驗得知,除非本身能有足夠放眼世界的視野與發展出具技術高度,與創新自信的GIS軟體及其相關配備,否則我認為GIS教學與研究將時時面對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衝突與矛盾。

過去這些經驗,激發了我更為深刻的反省與進一步具體實驗的使命,特別是我於二00六年秋被任命為「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GIS技術支援中心」召集人以來,有著較為充裕的人力與物力,足以用整個研究團隊為動力,進行腦力激盪以產生更多的田野研究,教學與新的突破可能。最後,本書的耳目一新的增訂三版,從封面的設計到內文的整理,我必須感謝我的研究生馬嘉淩(東吳大學社會所)和李雨珍、陳翊威、吳亞如、劉宏勳、張安天(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等,亦希望廣大讀者持續閱讀並不吝賜教。

【註1】因為篇幅限制,完整理論建構與方法論的創新思維,請參我的另一本GIS專著《社會地理資訊系統與ArcGIS的研究教學》2007年6月同樣由儒林圖書出版。

2007年06月15日外雙谿308研究室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