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邱婉婷
潘博士巧手復原紀露霞演唱「運河殉情記」

潘啟明與石計生 工作中的潘博士與小周
自從
我基於發心要找到紀露霞1955-60年間的演唱作品,送給紀老師,所以想盡辦法打聽有沒有人能夠修補這張難得一見的黑膠。我國科會研究助理,在台大唸音樂研究所的邱婉婷幫忙,通過黑膠界另一收藏達人林太葳的介紹,我們才得以認識潘博士。今天潘博士自信滿滿,用了非常奇特的方法竟然復原了大部分的內容:他用鋼針在自己純機械動力的留聲機上放運河殉情記,用右手壓/推針頭,左手保持平衡地反覆播放該電影主題曲的內容:魂斷運河。潘博士說其實在我們到他家前,他已經在家裡以一種專注的狂熱不眠不休試了上百次,找出了最佳錄音的用鋼針推壓角度與方式。我站在旁邊仔細端詳他,充滿了對於黑膠的深情與呵護,他所做之事,對於保存台灣流行文化有重大貢獻。小周也十分專注,他在錄到一半時突然要求,希望把潘宅的掛鐘暫停,「因為那鐘同時滴滴答答在打著節拍!」於是這樣反反覆覆,錄前錄後,到了大家都滿意後才停止,剩下的就是數位重構了。「經由鋼針這樣折騰,這張唱片以後只能當紀念品了」「很抱歉唱片兩面的前奏部分已經花掉,無法恢復了,但是紀露霞的聲音全被保留下來了」潘博士擦擦額頭的汗說。
這次
「運河殉情記」的發現後陳明章的慷慨拿出,
我在趕回東吳大學文舍的捷運路途上,忽然想起曾經讀過的尼采格言,大意是「而關於愛中往往帶著些瘋狂,瘋狂中往往還帶著些理性。」Also Sprach Zarathustra。想著今天的「運河殉情記」經歷,不禁莞爾(2009.12.23)。
潘啟明先生收藏:罕見音樂採集–清朝代國歌(《普天樂》)


清朝代國歌普天樂黑膠(潘博士收藏,2009)
演奏者:Walter B. Rogers指揮Victor Military Band
依據進行曲大師 John Philip
Sousa蘇沙編輯的譜集《Airs of all lands》
蔡茂雄:縱橫台灣唱片悠悠五十二年


深度訪談蔡茂雄先生(台北/中山堂,2009.10.14)
身為台灣唱片與孔雀唱片真正老闆,對
蔡茂雄先生的唱片業生命史的全面性,幾乎涵蓋了1960-80的所有流行音樂樂種:台灣歌謠,日本演歌,國語流行歌,流行歌西洋和校園民歌等,其豐富性聽來令人目眩神迷,也說明了當時台灣流行歌的蓬勃發展一面。
這個重要訪問,讓我對紀露霞研究有一新的反省。我因為與紀老師特殊的機緣而開始做台灣歌謠研究,卻也因此在感情上有種濃郁的黏貼在台灣歌謠這個面向上,而校園民歌面向的比較,其實並不是當時台灣流行音樂的全貌。從人們日常生活史而言,耳朵的聆聽不是二選一,而是多選多。這多,就是所有當時流行的音樂樂種:台灣歌謠,日本演歌,國語流行歌,流行歌西洋和校園民歌等等。它們共同存在於那一段歷史中,混種與創新乃是必然的。不應該將眼界只侷限於台灣歌謠或民歌,應該更全面的看待。而蔡茂雄先生的唱片業生命史的跨界與長時段歷史,對於我過去研究盲點造成的侷限眼光產生了深刻的教誨。挖掘台灣歌謠的深度因為偶然的聆聽開啟,爾今是那段時間裡流行歌曲的宏觀探究的時候了。
進而,蔡先生的訪談也完全打開了我的再現1960-80年間台灣流行音樂的媒介迴路的視野,從三重埔放大到整個台灣。又因為注意到地理資訊系統GIS跨界研究之需要,我特別對空間位置進行詢問,蔡先生竟也能知道十之六七,著實驚人。其中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台南的重要性:除了亞洲唱片外,另外幾家唱片行與全台最大的唱片批發商都在台南。台南,台南,勢必在我狂熱追尋台灣歌謠的人文脈絡裡產生巨大行動力影響。向來的台灣古都,果然在音樂的製作,產銷,聆聽與創作裡,有其歷史高度文化素養的意涵在其中。南下扎根時期不遠矣,所欠者找到關鍵訪談人物的機緣而已。這件事情,如我過去所有的訪談,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打開眼耳鼻舌身意的開放態度就會接收相關訊息,「必然」是因為這樣的追尋的誠心,感動天地諸神與人間糾葛的冷漠互動,讓江湖成為可以涉足的沈靜,研究成為血液裡流動的感動。
時至五點,我深深向蔡茂雄先生致謝,並親自送他出中山堂,他很親切,並且說以後有需要可以繼續聯絡。細雨微微我望著這棟清朝的布政司所在建築前的廣場,迷離不遠處有日據時期的古倫比亞唱片公司舊址,後有民國時期剩下三台升降梯孤伶伶懸在已經斑駁漫漶空無一人的力霸百貨半空中,彷彿凝視著這歷史澱積層堆砌成的人間流行音樂化石,慢慢重新釋放其暗暗含光的力量,離開的平凡人像是巨人,我們只是雕刻時間的工匠,或者藝術家(石計生後記,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