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紅:堅毅渾厚的台灣歌謠歌后

 

用戶插入圖片

石計生教授與台灣歌謠歌后胡美紅(員林鎮莒光路胡宅,2011.01.21)



胡美紅:堅毅渾厚的台灣歌謠歌后

石計生


自從對紀露霞老師的研究開始,我下定決心要把60年代台灣歌謠的繁星點點的脈絡做記錄後,有幾個那時代重要的一線女歌手我都注意過:顏華,陳芬蘭,林英美,藍茜,張淑美與胡美紅。機緣不足者,如顏華已逝,陳芬蘭遠在日本。胡美紅則是半年前偶然於網路上知道在員林路邊賣麵,記著這件事卻一直沒時間繼續追蹤。直到上星期我的國科會研究團對例會時,研究助理何瑪丹向我報告整理的歌謠資料時,忽然提出胡美紅所唱的歌,大部分是台灣創作曲,而且跟我們之前研究的日治時期流行小曲很有關連。令我眼睛一亮,想起之前注意到這則胡美紅新聞。會議結束的隔天,我開始想辦法聯絡胡美紅,助理周汝育網路上發現了胡美紅賣麵的住址與電話。我立刻親自撥電話過去,無人接聽,相當失望。於是轉了個彎,我就直接找員林鎮長,卻因案入監。靈機一動再轉一個彎,找里長,客氣表明身份後,胡美紅麵店所在的里長竟告訴我說:我正在胡美紅麵店,你自己跟他講。就這樣當機立斷以絕對實踐的意志,直接徵求同意後帶著研究錄音錄影團隊:台大音樂所王櫻芬所長的高徒邱婉婷,何瑪丹,黃皓瑜三位研究生與胡美紅女士約了2011.01.20這天搭乘自強號南下彰化員林訪談。


 


按圖索驥地從員林後火車站費了一番功夫找到了胡美紅,她看到我淺淺一笑,說是約今天嗎?我是是啊,我們專程從台北坐了三個多小時火車來和你聊天,嚐嚐你的拉仔麵。客人很多,我們就先坐下來吃中飯,順便等胡美紅比較有空時再訪談。邊吃麵邊與助理們聊天時,我瞥見胡美紅站著以她那漂亮的大眼睛深具台灣味的姿態望著人車來往的小圓環,彷彿凝視著近半個世紀前的輝煌既往:中部寶島歌后胡美紅,亞洲唱片老闆蔡文華在草屯歌唱大賽後親自挑選這榮獲亞軍的十八歲女孩錄製無數唱片,之後在台北三重,中部與南部的各大唱片公司均有錄製,且到處歌舞廳登台極為轟動。那些榮耀,在她身上仍然閃爍著餘光。胡美紅忽然回頭看了我一眼,然後去打開一台隱藏的卡拉OK機,就播放起她唱的臺語的,日語的與國語的歌曲。我邊吃麵,邊哼著她曾傳頌大街小巷的酒女夢,享受著這樣好吃的麵與五花肉等小菜,一邊與學生們聊著。為了表示對胡美紅的敬意,我吃了三碗麵。等客人稍少些,然後拿出胡美紅的黑膠唱片春宵吟並送給她,她接受後就帶我們去不遠處的家裡坐就這樣認真聊起了她堅毅渾厚的生命歷程。


 


她說話時感覺特別親切。胡美紅和我一樣,年輕時(或許現在仍是)是個不擅長壓抑的性情中人,不是徹底保持距離,就是奮不顧身地愛。如此誠懇地對著我們四個陌生人含著淚她說了一些虛幻而瑣碎的家務悲喜起伏,造成胡美紅只唱了八年歌,卻是轟動全台的歌聲。胡美紅說著幾乎在學術界是一片空白的她的歷史:從國小就嚮往著洪一峰音樂教室想去台北學歌。因為買化妝品看到紙盒上的南投草屯正聲電台與亞洲唱片合作舉辦歌唱大賽,十八歲的胡美紅一個人搭客運從員林到草屯參賽,並獲得亞軍。平步青雲後的胡美紅全台登台後與洪一峰,紀露霞,文夏與張淑美等前輩均非常友好,深受照顧。和紀露霞一樣,在演唱事業最為輝煌的時候,結婚生子,而淡出主流歌壇,之後的生活際遇則大相徑庭。如此平民化個歌后,毫不修飾的屬於台灣鄉土的美麗,我們師生四人錄音著,攝影著,並且感動著。


 


紀露霞歌聲是從台灣出發,卻能吸納演歌,上海各家所長融為一爐後的天才樂音,有其跨界與世界性深度。而胡美紅展現一種完全不同於紀露霞的魅力。胡美紅的歌聲是與台灣鄉土緊緊結合,和我即將也造訪的黃三元一樣,是屬於濁水溪的聲音,蓬萊米的味道,道道地地的台灣歌。我們在彰化員林聽著就聽到台灣心臟的跳動。


 


而且,胡美紅她這個人有種超越社會所雕塑的生命背景的堅毅渾厚。若社會眼光看待六十幾歲路邊賣麵的她,那種現在充斥在媒體裡的勢利眼,階級分化的末世台灣媒體價值只是膚淺的表面眼光,我在胡美紅的麵攤與家裡看到了另一種價值:以日夜忙碌地工作養育小孩與已經九十一歲的老母親,在瑤池金母的堅毅信仰下將生活裡的悲歡離合當作生命河流裡的鍛鍊,在生意繁忙大家都說好吃的麵攤上低調工作卻還是有許多歌迷從各地來找她簽名拍照就放卡拉OK裡的胡美紅歌聲給大家聽,說著低沈渾厚的台語說我唱的都是台灣人的歌很是喜歡的話我就送你一張CD


 


然則這就是平民歌后的真摯與魅力:在養家活口的忙碌與永遠執著的歌唱之間找到自我。有時生活壓力下的對於陌生人滴下的淚水,是為自己而不是他人流。如此真性情,古典,浪漫而讓我們深受啟發。


 


惟音樂能拯救我們的靈魂。告別胡美紅時我的腦海裡盤旋著前幾天住在洛杉磯的老友張小文寄來的影像檔所說的話。那是從楊牧詩句裡轉化出來的我們的平民用語。


 


音樂能拯救我們的靈魂,在胡美紅堅毅渾厚的性格與歌聲裡。願屬於台灣歌謠的一切長存(2011.01.21.石計生後記)


 

胡美紅唱王昭君(臺語版)(胡美紅提供,2011.01.21)


胡美紅唱送君曲(胡美紅提供,2011.01.21)


胡美紅唱溫泉鄉的吉他(胡美紅提供,2011.01.21)








 

美學策進會2011年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美學策進會2011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講者: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邱婉婷(國立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生)


60年代寶島歌聲:紀露霞與洪一峰】


以寶島歌后紀露霞,歌王洪一峰為核心,本系列演講與活動是以60年代臺灣歌謠流行音樂的流傳,歷史意涵和當代意義進行探究。一月份石計生將以其多年深度訪談,文獻收集與音樂採集的結晶,上溯30年代,針對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進行總論式歸納。以高雄亞洲唱片行母帶再製的黑膠CD為主要分析主體,從長期研究對象紀露霞談起,擴及洪一峰,文夏,吳晉淮,顏華,胡美紅,陳芬蘭,張淑美,林英美等一線歌手;從較為全面的音樂文本的作曲,作詞,演唱的考據,類型化原創與混血的比例,建立一仍在進行中的總表,據此思考目前臺灣流行音樂研究的「演歌論」「本質論」的論述問題。而三月份邱婉婷則針對其碩士論文研究的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進行探究,第一首創作曲「蝶戀花」到電影主題曲「舊情綿綿」,是洪一峰演唱生命史第一階段的高峰,其創作能量如何與生命史,乃至社會史交織,邱婉婷將以其洞見深入考察。


2011.01.22(六) am10:30-12:20  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總表:從紀露霞談起(石計生)


2011.03.12() am10:30-12:20 「蝶戀花」到「舊情綿綿」:談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邱婉婷)


Ω【特別策劃活動】四月「台灣歌謠數位典藏工作坊」(與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合作)


2011.04.14(四)  pm14:00-17:00  台灣歌謠數位典藏:洪一峰與紀露霞的流行時代(工作坊)
大會致詞:莫藜藜(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主持人;石計生(東吳大學SocGIS中心召集人),呂鈺秀(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羅麗容(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櫻芬(台灣大學音樂所所長);特別來賓:紀露霞(寶島歌后),魏少朋(國寶級主持人),吳阿明(自由時報創辦人),洪榮良(洪一峰三子,著名音樂人),李玲玲(大稻埕第一唱片行負責人),徐登芳(臺灣歌謠著名黑膠收藏家)與潘啟明(台灣曲盤修復與收藏專家)等等。論文發表:紀露霞部分:許怡雯(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商慧珍(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洪一峰部分:邱婉婷(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黃皓瑜(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傳唱研究:何瑪丹(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地點:東吳大學外雙谿校區國際會議廳


 


【莎士比亞文學系列】


本系列將由高榮禧持續進行他的對於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裡的文學性與人性議題進行探究,二月份此次演講重點在於莎翁的暴風雨名劇,感受其充滿張力的情節與優美文字,高榮禧以其深厚美學素養賦予研究新意。


 


2011.02.19() am10:30-12:20  從莎士比亞「暴風雨」看寬恕與憐憫(高榮禧)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16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新發現紀露霞電影主題曲黑膠唱片(徐登芳先生提供)

用戶插入圖片

AR1016,1049,78轉歌樂唱片


紀露霞演唱:南海情歌(周添旺作詞,楊三郎編曲,AR1016,大同影業公司出品魂斷南海主題歌,78轉歌樂唱片)

 
紀露霞演唱:海邊懷鄉(周添旺作詞,楊三郎編曲,AR1016,大同影業公司出品魂斷南海主題歌,78轉歌樂唱片)

寶島歌后紀露霞演唱的電影主題曲目前閱聽得到的並不多,上回是台灣黑膠修復專家潘啟明兄,小周與學生婉婷一起進行另一黑膠收藏家老友陳明章先生收藏的運河殉情記的修復工作。這次新竹湖口著名黑膠收藏家友人徐登芳先生,知道我立誓找回紀露霞老師於1955-60年間的至少一千首,而慨然將其收藏的紀老師所唱的大同影業公司出品魂斷南海主題歌:南海情歌與海邊懷鄉給我進行數位典藏。因為是78轉,所以每一面只有一首歌。由歌樂唱片出品,均由周添旺作詞,楊三郎編曲,唱片編號AR1016, 1049與1050。魂斷南海電影是1958 年由大同影業公司出品,製片是盧美柔,導演兼編劇是白克,演員有林楓,游娟和黎光等。多產的偉大無法記住細節。感謝徐登芳的收藏與分享,關於紀露霞的歌,已經能閱聽推進到219首。我想紀露霞老師自己也忘了出過這張唱片,改天要給她聽聽(石計生後記,2010.12.30)。




偶遇磁場:上海流行音樂研究訪談(2010.12.18-21)

用戶插入圖片

與朱恆夫(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用戶插入圖片

與馬軍(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用戶插入圖片

與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



彷彿有一種特別的磁場導引,讓偶遇成為豐富。這次來到上海大學進行專題演講與進行國科會上海-音樂台北的資料收集與訪談,其實事前安排有一點困難, 主要是一些著名的上海老歌與媒介迴路的專家聯絡上充滿不確定性,一直到出發前都無法確定。長年來我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的講學與交流,為數不少的學生都成了我的遠距離門生:如張思,徐辰,倪偉峰,李勝與韋謝等。這次訪談他們都出力幫了忙,但總無法完全確定。台灣學助理生們,如朱思樺,邱婉婷,紀建良等也出力幫了很多忙。有確定能訪談的是研究京劇與上海流行的上海大學中文系的朱恆夫教授,與東吳呂鈺秀教授介紹的上海租界時期工部局的流行樂手鄭德仁先生。17日到了上海大學校內賓館樂乎新樓住房時,卻發現有另一上大歷史系和上海檔案局共同舉辦的大型會議:歷史記憶與近代城市社會生活學術研討會。細觀之下喜出望外,有幾個section都是與1930年代上海老歌相關,特別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王勇(研究歌曲本身與歌手和唱片行),上海社會科學院的馬軍研究員(研究歌廳),謝瑾(研究廣播電台)等。乃於翌日下午全程參與了其發表,並進行多項提問,討論與訪談交流,請三位針對其文章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以及回答我的問題。獲益甚多。並且,獲得馬軍惠贈新書,謝瑾也非常客氣幫忙影印其研究的舊中國上海廣播的資料。這對於我理解30年代上海媒介迴路裡的歌手,歌曲,唱片行,廣播電台與歌舞廳的內容,以及如何傳播至日據時期的台北大稻埕,西門町與艋舺意義探究甚有幫助。

而17日下午進行的朱恆夫教授訪談,也深刻地將上海京劇的兩大流派:南下派(由北京南下上海的講究唱工與細緻身段)與海派(上海本身融合電影心理戲手法的情節取向的表現方式)說得極為清楚。他並建議要理解上海在台灣在日據時期的京劇傳播,需從幾大名角,如梅蘭芳等的生命史進行探究,這都是很好的建議,朱教授也惠贈了他的書籍。而可惜的是鄭德仁先生,本來聯絡好在21日早上進行訪談,卻因為他臨時有音樂演奏演出而無法進行,我在大陸的臨時手機號忘了跟他說,乃失之交臂,只好等待未來機緣。另外一個意外收穫是,在歷史記憶的會場上,因著謝瑾的導師上海大學歷史系張元隆教授的介紹,認識了上海檔案館的邢建榕教授,乃約了在20下午至仙霞路檔案館附近的上島咖啡晤談。邢先生極為客氣,將上海檔案館的總目錄與幾本新出的書均轉贈給我作研究,十分感動。

在21日下午又到上海復旦大學拜訪歷史地理所的周振鶴教授及其高徒張曉虹教授。名滿歷史地理界的周振鶴教授言談之中,透露出台語腔,一問之下才知是福建廈門人,讓我們師生很驚喜,就與張曉虹教授一起合照留影。張曉虹教授亦對SocGIS很有興趣,我乃允諾下次至上海定當給一場專題演講。對於在五日之內能有這樣高能量的資料收集與訪談可能,其機緣來自於我一顆對於台灣歌謠研究的誠摯追尋之心:不只是為了個人研究興趣,更重要的是對於60年代台灣歌謠的音樂混血來源之一,文化中國的關連的理解與釐清,找尋我們前賢的音樂台北的上海腳步痕跡(石計生2010.12.22後記)。

1 ... 6 7 8 9 10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