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石計生北京單向街書店演講(2009)

用戶插入圖片
用戶插入圖片
(1) 北京單向街書店 :石計生教授演講台灣民歌的時空之旅

【单向街·沙龙】第二百四十期
主题:光阴的故事:一次台湾民歌的时空旅行
时间:2009年11月22日(周日)15:00-17:00
嘉宾:石计生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路6号院蓝色港湾11号楼rs-16号

活动介绍:

[#M_ more.. | less.. |

让我们先从60年代台湾流行歌谈起。战后的60年代台湾流行歌其实是个诞生于都市的“大杂烩”:同时有台湾歌谣、黄梅调、群星会国语歌、日本演歌风和西方流行乐等并存竞逐,本次演讲将播放如纪露霞、凌波、静婷、文夏等几位重要歌手的演唱曲目,首先解读上述诸多流行歌形式的跨界互文性(如纪露霞同时跨越台湾歌谣、国语歌、日本演歌风与西洋流行音乐风;静婷同时跨越黄梅调与国语歌等)。

然后,通过这些“大杂烩”都市流行歌,将从后殖民角度追踪探究其回风流行的源头:如纪露霞等所演唱的歌曲,与30年代上海老歌(如周璇、白虹等)和50年代东京演歌(如美空云雀)等的关联。

这些并存竞逐的“大杂烩”流行歌,在80年代却均无法占据主流位置。从台湾校园产生的以清新著称的民歌(如李双泽、胡德夫、侯德建、包美圣、潘安邦和王梦麟等)成为支配性的声音,并且传播至中国内地,成为“文化中国”的先声。

_M#]


用戶插入圖片



民歌怎樣傳播至大陸的?上海訪談音樂人王澄翔

用戶插入圖片

上海訪談音樂人王澄翔先生(上海/徐匯區武康路tree coffee, 2009.08.29)

    王澄翔先生,上海東方電視/廣播電台,火紅節目「3至5流行世界」(1993.06.01-203.07)音樂編輯,
    後曾任職於上海環球,EMI和滾石等唱片公司。目前為獨立音樂製作與策畫人。最近成功舉辦過
    黃舒駿上海個人演唱會。這次訪談是在上海徐匯區舊法租界的tree coffee進行。近兩個半小時。
    我的北京學生倪偉峰的聯繫讓此次訪談成為可能。許多80年代民歌傳播至大陸的渠道問題在此次
    訪談中獲得解答,在對照上次去廣州訪問邱大立先生後的看法,可以得出和我原來所假設的觀點
    的深度訪談印證:音樂作為一種鄉愁在台灣民歌的大陸傳播而言,是差異化地出現,隨著地域的
    不同有其細微的變化。 (2009.08.29)。

混血歌研究:「意難忘」的流傳版本


混血歌研究: 「意難忘」的流傳版本

用戶插入圖片

徐登芳先生收藏(2009.03)

一般台灣聽眾的印象,意難忘這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於1960-70年代的老歌,是美黛以國語所演唱的,但是根據石計生的考證,這首歌的源頭是1950年代流行,由李香蘭(山口淑子)所首唱,曲名為「東京夜曲」,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作曲為佐佐木俊一,由勝利唱片發行,編號V-40304。
   很有趣地,這首歌也於1960年代被台灣歌謠的兩大巨星:寶島歌王文夏與寶島歌后紀露霞同時以台語翻唱,亞洲唱片行黑膠發行,歌名均是「意難忘」,但是因為作詞,編曲之不同,我們聆聽時會感覺呈現創新的味道。文夏版的詞是文夏自己所寫,紀露霞版還需要考證,這版本很特殊的地方,是有一段非常長的口白。紀露霞版本來自於台語電影「意難忘」,當時最後還有一首合唱曲。



所以,目前所知道的「意難忘」版本,有五種:
(1)「東京夜曲」/ 李香蘭(山口淑子)演唱(約1950年代錄音)(徐登芳先生收藏)





(2) 意難忘/美黛(1962年): Yutube版本



(3) 意難忘/文夏(1960年代)



(4)電影意難忘/紀露霞演唱/亞洲唱片AL-695(1960年代)(陳明章先生收藏)





用戶插入圖片

陳明章先生收藏


































(5) 電影意難忘/合唱(女:紀露霞,男:可能是馬沙)/亞洲唱片(1960年代)(陳明章先生收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