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遲的追悼:台灣電影大導演辛奇(1924-2010)(完整訪談影像)

用戶插入圖片


今日忽聞學生婉婷說,我曾訪談過的辛奇過世了,甚為震驚。而且已經遲了將近三個星期才知道,覺得一個眾口鑠金的煩囂時代,一位對台灣文化有著卓越貢獻的智慧長者,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我們,這是台灣的重大損失,沒有降半旗,沒有隆重地對待他的最後一程。2008年底我記得訪談辛奇先生時,他已經八十幾歲,有一種特別的雍容與憂鬱,講話慢條斯理,有時停頓看著天花板,忘記一些,又記得了種種,說著他對政府不重視台灣歌謠與台語電影等老藝人的憂心,和他得意作品地獄新娘、後街人生等影片是怎麼拍攝與紀露霞唱的主題曲等多麼動聽,甜美。從童年到老年,訴說著,他有一種藝術家的執著與奉獻精神,不論環境如何轉變而不改其志,令我深深佩服。那時還想再找時間繼續追問一些紀露霞老師與戰後初期的台灣電影與媒介迴路狀況,卻這樣錯過了。只能希望他老人家好走,用這方角落讓辛奇先生留下身影,後世台灣人要記得,我們台灣電影曾經有辛奇這樣出類拔萃的大導演,順著正聽著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我們固遲地追悼著,關於一個藝術家的回憶 (石計生,2010,11,18)。



照片說明:台灣電影大導演:辛奇(石計生攝於台北青島東路電影圖書館,時正進行國科會台灣歌謠紀露霞研究訪談,辛奇親口說出台語電影第一期,寶島歌后紀露霞唱了幾乎2/3的電影主題曲與插曲,2008.12.05)

辛奇的成就不會只是「台語」電影大導演,而是台灣電影大導演。這以方言範囿作者就絕對狹隘化的藝術家的成就。台語是母語,不是方言,所以辛奇應是台灣電影大導演。


台灣電影大導演 辛奇(1924-2010)


 


1924年出生於台北艋舺,本名辛金傳,日本大學藝術科肄業。「二二八事變」後,受聘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及電影攝製廠(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前身)幹事,後擔任台灣省地方戲劇協會秘書兼「地方戲劇」雜誌總編輯期間,以辛奇為筆名發表「舞台技術」等文,此後即一直沿用。


 


執導台語片甚多,1956年《薛平貴與王寶釧》上演後台語電影興起,繼之有續集,然後第三部《雨夜花》及第四部《范蠡與西施》,辛奇即投入編劇,其中《范蠡與西施》由蔡秋林講故事,辛奇編寫,於同年擔任導演,拍攝《甘國寶過台灣》。1957年先後導演《薄命花》、《妙英飄零記》,均參加徵信新聞報第一屆台語片影展金馬獎。1965年台灣日報辦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以《求你原諒》得最佳影片獎,《悲戀公路》得最佳劇本獎,並由觀眾票選為台語片十大導演之一。1966年執導的《後街人生》,是他編導台語片生涯中最滿意的代表作。同年,台語片隨著電視進一步普及又走下坡,辛奇導演了他的第一部國語片《冰點》。


 


1971年開始轉進電視,先後擔任華視電視劇「嘉慶君遊台灣」、「西螺七劍」、「母淚滴滴愛」等戲劇指導,在中視製作「女神龍」、「珊瑚潭之戀」、「勸浪子」、「奮鬥人生」,1976年在台視擔任「母淚滴滴愛」戲劇指導,1978年以電視社教節目「愛心」得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性節目獎,1979年獲金鐘獎電視最具創意節目獎。1980年代以更多精力投入於社教節目,執導「為善常樂」。2000年先獲選為中華民國導演協會傑出導演,再得推薦而獲選為第三十七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影人。(引自台灣電影網)



石計生教授訪問辛奇先生錄影(2008.12.05)
Yutube第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LFMgVGuZ0A 
Youtube第二段: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KhdtuyQ3M (2010.12.23建立)

石計生教授訪問辛奇先生


http://www.cstone.idv.tw/entry/Untitled1043


 


辛奇逝世的相關新聞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17898/IssueID/20101028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112010110900011,00.html


 

紀露霞的西門町時代

用戶插入圖片

紀露霞的西門町時代(台北,西門町/峨嵋街2009.10.12)

有一陣子沒見到紀露霞老師,這天和學生們約她在西門町著名的六十年老店美觀園日式料理吃飯,然後一起逛逛西門町。紀老師說這間老店就是1960年代在師大體育館連唱21首歌後,被慫恿應該請樂隊和大家吃飯的地方,那時一首100元新台幣,二十一首,當時一般人一個月薪水也只有幾百塊,所以已經是很豐厚的收入了。從這件事開始勾起了紀露霞的西門町時代的連串記憶。雖然這些事我反覆聽她說了很多次,但還是覺得津津有味,有很多地方又似不曾與聞,特別這次是足下經驗的行走,是真的由紀老師帶領,走她的西門町時代,從空間裡體驗特別有意思。
      吃飯所在的峨嵋街,位於西門町裡,60年代西門町就是台灣的流行象徵,是養成我們的「寶島歌后」紀露霞的實質空間:那時行走在西門町的都是社會人士,而不是現在的青少年。社會人士就是成年人,主要來這裡的娛樂就是聽歌與看電影。歌廳主要集中在西寧南路,成都路和漢中街一帶,如碧雲天,國際戲院和美都麗戲院等。她說處於西寧南路某棟建築二樓的碧雲天是當時較高級的歌廳,椅子是沙發,可以邊喝茶,邊聽歌。而當時紅極一時的寶島歌后都唱些什麼歌呢?她說就是去看西門町裡的如新世界,大世界戲院等放國語和西洋片的電影院的電影,記得的有林黛,樂蒂等演的「不了情」等國語電影,看了之後就立刻學會上碧雲天演唱這些電影主題曲,很受歡迎。而我又問紀老師台語電影與台語歌在哪裡演和唱呢?她說艋舺(萬華)和大稻埕的戲院是放映台語電影的地方,如艋舺的芳明戲院,大觀戲院,大稻埕如大光明戲院和第一劇場等(這些戲院同時也是她隨片登台的地方),而劇場對面的第一唱片行,可說是當時最大的唱片零售商行,延平北路上的唱片行還很多,如當年錄製紀露霞黑膠唱片最多的台聲唱片在圓環那裡靠太原路上也有店面。台語歌和日本歌都也是大稻埕一帶演唱。所以,1960年代艋舺,大稻埕的延平北路與圓環一帶,可說是台語電影與台語歌的重鎮,西門町是唯一的國語歌地盤(我在別的地方探究說過,這和總統府(日據時期總都府)離的近所表示的權力擁有者彰顯其統治語言很有關係)。而以紀老師當年的紅極一時,大街小巷都在唱她的歌的程度,歌廳部分都是在主流語言的西門町唱歌,碧雲天是最高級,是社會人士來聆聽,而新南陽歌廳則水準較低些,以陸軍的阿兵哥為主,但都是唱國語歌的。
    
用戶插入圖片

西門町流行媒介示意圖(地理資訊系統GIS製圖,2009)

但我又問,紀老師您出唱片最多的是台語歌,都在哪裡唱呢?她說她台語歌都是出唱片或在電台唱,沒有在歌廳唱台語歌。而出台語唱片台北最多的是台聲唱片,可惜品質不佳,保存不易,而真正出黑膠最多的是台南亞洲唱片,台語歌大部分都是在亞洲錄的。台語歌演唱各地邀請都有,最早是在淡水河2號水門的露天歌廳,那時台視的總經理由顧安生陪同西裝畢挺地去聽她唱歌,第一次感覺唱歌很緊張。我又問,台語電影部分呢?我訪問辛奇導演時他說第一期台語電影(1950-60)中有2/3都是紀老師您唱的呢!紀露霞說,對啊,當時真的唱很多,我記得的第一部台語電影是〈林投姐〉,是和台語男高音高深一起唱的主題曲(現場還唱了一段:林投樣,林投姐,本來是姓李。(我心想,天啊,多麼珍貴,這首歌根本上早就亡佚了!))。後來唱的非常多,自己都忘了。我說是啊,真的很多,我已經幫她考據出至少十幾部。而我新考據出來的「彩虹之戀」國語歌專輯,紀老師說她也完全忘記了,沒有印象了。但她很高興地收下我燒給她的CD,眼裡充滿了迷離的歡喜。
      我們於是在西門町裡邊走邊談,進入紀露霞時代的西門町時空之旅,這裡照照相,那裡錄錄音,把大台北台灣歌謠的媒介迴路的空間更為立體的體驗與展現,迷濛雨中。我走在紀露霞的記憶空間裡,眼睛望著拷貝日本東京涉谷或者新宿流行風的今日西門町裡熙攘人群嘻笑著,這時正好舉著「動漫魂」的一小撮青少年正遊行於街頭,表情嚴肅而散亂。我們走著,微雨的下午,一種孤獨的燦爛感在我心中昇起。我在這裡漫步並非為了研究,而是一種對於像親人一樣的長者紀露霞的陪伴與致敬。她以歌聲溫暖我們上一個世代的台灣人,也感動著我這個正值壯年的歌迷,這時紀露霞在我前面踽踽獨行,如眼前已逾一甲子的萬年商業大樓,昔日享譽盛名國際戲院,斑駁中帶著聳立傲氣。我想起月前至京都美空雲雀紀念館,看到日本以國寶規格紀錄美空的演唱生命,而我們台灣應以怎樣的高度對這樣貢獻給土地予綿延的精神,如此深厚優雅的靈魂予以回報呢?(石計生後記,2009.10.12 下午)

〈黃昏嶺〉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歌?(上)

〈黃昏嶺〉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歌? (上)


    石計生 


1. 


六0年代寶島歌后紀露霞的成名曲〈黃昏嶺〉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是公認台灣歌謠中的經典之一。以當時的的媒介迴路(media loop)來看,唱紅的歌不僅僅流傳於歌廳或當時唯一音樂載體收音機裡,也會被製作成台語電影的主題曲,甚至直接以曲名當作電影名稱。其中男歌手主要就是文夏與洪一峰:如文夏的《媽媽請妳保重》(1964年,徐守仁導)、《文夏風雲兒》(1965年,許峰鐘導)和洪一峰的《舊情綿綿」(1962年,邵羅輝導)、等,但這已經是台語電影第二期(1962-1970)的事情了;女歌手部分,根據我對台語電影名導演辛奇深度訪談,從台語電影第一期(1955-1960)的近200部電影裡,其中有2/3是紀露霞所唱,但其中大部分都已亡佚,沒有保存下來,如電影《桃花鄉(1957年,陳列、陳翼青導)《赤崁樓之戀》(1957年,李泉溪導)《瘋女十八年》(1957年,白克導)《林投姐》(1959年,楊道導)。印證紀露霞直接交給我研究的碩果僅存的兩本歌仔本,《台語唱片歌集9月號》(1958)和《寶島歌選》(1958)裡的內容,發現至少有還有《苦戀》、《酒瓶花》、《大橋情淚》(與顏華合唱)、《火葬場奇案》、《福州奇案(幕後張美雲,唱片紀露霞)、《此世之花》、《破網補晴天》、《何日花再開》、《誰的罪惡》、《運河殉情記》、《紗容之戀》、《戀愛三重奏》、《半路夫妻》、《心酸酸》、《愛情保險公司》等電影。


因此,加加總總至少20部有留下證據的台語電影的主題曲或插曲是紀露霞所唱,有時一部電影不只唱一首,如歌仔本裡記載《桃花鄉》電影紀露霞唱了〈桃花鄉〉、〈何日春再來〉、〈桃花好比美人粧〉(與李玉娟、陳列合唱)、〈好春光〉、〈香港人〉和〈喳喳〉等八首歌;而《愛情保險公司》則根據徐登芳的收藏,至少有〈愛情保險公司〉、〈春戀〉和〈酒女嘆〉等三首[1]。可以想見,若紀露霞婚前最為活躍的1955-1960年間,近200部台語電影裡,其中有2/3是她所唱,每張唱片有個38首歌,則光是電影部分至少唱過五、六百首歌。紀露霞說有時一天可以接受幾家唱片公司邀請錄21首歌,若再加上台語電影第二期的電影主題曲灌唱,與婚後台南亞洲唱片行與三重、板橋等地的唱片行的邀請等等估計起來,紀露霞印象中唱過上千首歌,應該是可信的。我在別的地方講過,說紀露霞於1960年婚後「移居嘉義、退出歌壇」是不可信的說法,這中間隱藏了「台北中心主義」的偏見,事實上她從來沒有離開過她所熱愛的音樂事業。〈黃昏嶺〉於1965年被收錄為第二期台語電影《悲情公路(辛奇導)的主題曲就是一個好例子,不僅是電影公司繼續找寶島歌后紀露霞,1960年紀露霞結婚後搬至嘉義時期,由各唱片行所陸續邀請老師復出發行的專輯唱片。如亞洲唱片行出版的編號AL-475的《紀露霞歌唱集》裡面一首歌:〈愛你只有在心內〉,是「美歌台唱」的混血歌,1961年著名歌手Bobby Vee美國暢銷歌曲排行金曲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的台語版。該曲盤演唱前有一段紀露霞極為少數而珍貴的原音講話:


各位朋友,我是紀露霞,大家很久沒相會啦!在我這麼久沒灌唱片的時間裡,承蒙各位不時的關念,實在真感謝。這次再受到亞洲唱片公司的聘請,來灌幾首新歌,能夠跟各位來相會,我感覺到萬分的快樂!請愛護我的各位老朋友以及新朋友,聽了以後呢給我多多指教,我也十二萬分的誠心,要來歡迎你們的批評。


雖然無法完全確認這首歌的發行日期,但是根據這段話,完全說明了紀露霞與台灣歌謠的關連,即使是婚後仍然持續不斷,可能錄製時間應該是1960-1970年間。 


2.


〈黃昏嶺〉作為紀露霞的成名曲,因為被廣為流傳,所以版本很多。以目前可以找到的,我進行研究所收集知道的〈黃昏嶺〉版本依時序如下:(1)歌樂唱片(唱片編號AR1013蟲膠78轉黑膠,約1957)(2)《悲戀公路》電影主題曲/紀露霞歌唱集第四首(1965)(3) 孔雀唱片(唱片編號AL-2003台北縣板橋孔雀唱片行出版「青春嶺」專輯,1968)(4) 亞洲唱片(台南亞洲唱片行33/1/3轉黑膠/港都夜雨專輯,難忘的流行歌曲第五集, 19696)(5) 亞洲唱片(唱片編號ATS-158台南亞洲唱片行33/1/3轉黑膠/慈母淚痕專輯,難忘的流行歌曲第十四集,1969)脫離1960年代,則有亞洲唱片(高雄亞洲唱片復刻CD版,1993)和《紀露霞50週年紀念專輯》Disc1第五首(翁清溪音樂工程,紀露霞個人發行,2005)等。


雖然〈黃昏嶺〉作為紀露霞的成名曲,對她意義非凡,大家聽起來也很自然以為是台灣人自己作詞作曲的流行歌,但在我越深入進行這國科會研究的過程裡,對於這首歌究竟該放在「原創或台灣歌謠改編」,還是「日歌台唱」的混血歌的位置,卻感到猶豫不決。就目前台灣歌謠相關文獻看來,作詞為周添旺是定論,我也直接跟紀露霞查證確認。但作曲說法很難統一,有些記載是楊三郎,有些則說是日本曲,是誰卻又不知道。這事情2007年末我直接問過紀露霞老師,她認為絕對不是楊三郎,有可能是日本曲,但是誰作的因為年代久遠,也不記得了。於是,在缺乏文字記載與音樂直接證據之下,〈黃昏嶺〉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歌,成為一個我心中的學術謎團,也是個關心此事的大眾的困惑。


 


3.


〈黃昏嶺〉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歌?這件事情就在我心裡生了根,追尋解答的念頭不時閃過,也不時會問問學生們,請大家幫忙在網路上找。2009515,我忙於幫紀露霞在台大音樂所舉辦〈五十年演歌人生:紀露霞座談會〉後不久,我的研究助理,台大音樂所的碩士研究生邱婉婷跟我說:「老師,找到了,是混血歌。2007年成大藝術研究所的碩士論文,由陳碧燕教授指導,廖純瑩所寫的《移植與內化:五、六○年代台語翻唱歌曲研究》裡,提及紀露霞所唱的〈黃昏嶺〉是翻唱自日本的歌曲,演唱者是日本著名流行歌手美空雲雀。」


        聽到此消息時,首先心中浮現一個人影。嗯,陳碧燕,我在芝加哥留學時的老朋友,也指導了這麼好的一個論文。碧燕研究佛教音樂,是個特別的人,美而脫俗,靈氣飄逸,很像觀世音。在windy city時我們時而一起念經,到芝加哥南區雷藏寺與北區的正覺寺參禪問道,討論在當代何謂「正法」?也聊到 悟明長老早就希望我完成該做的出家之事,碧燕說那是難得機緣,修幾世才有可能達成。碧燕對我可言,可謂難得佛道上的朋友,我現在手邊比較珍貴的海峽兩岸的僧團錄音都是來自於她的田野錄音餽贈。輾轉聽說她離開成大到南藝大,上回高雄觀音禪寺住持 悟觀師打電話邀請我去來年至位於高雄縣阿蓮鄉淨覺僧伽大學(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台灣分校)開課時,就聽說常和他們來往的碧燕真的離開學院至大陸雲遊修行去了。有點惆悵,她竟然先我而去,但毫不意外的,那是碧燕應該的去處。


而陳碧燕留下的,竟是我的塵緣裡的一個探索的線索,對於解開〈黃昏嶺〉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歌的謎團,這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雖然論文裡還是沒有說明是誰作詞作曲的,但至少告訴我一個線索,和美空雲雀 (Misora Hibari)有關。 這條線索,真的後來就讓我揭開了所有謎底。


2009.07.24 (待續)








[1]徐登芳的收藏紀露霞主唱的電影《愛情保險公司》曲盤,因為他的黑膠收藏太多,目前只有電腦影像紀錄,還找不到唱片本身。唱片編號TSL-07-B,為1957年台聲唱片出版。其唱片影像紀錄為B面,A面或許還有紀露霞所唱的歌曲。

辛奇:紀露霞時代的台語電影大導演





◎ 專訪辛奇:1955-60年的寶島歌后紀露霞時代,台語電影大導演(台北/青島東路國家電影資料館,am10:00-12:00,2008.12.5)

已經八十好幾的辛奇導演,是台灣1960年代非常著名的台語片電影導演。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訪談過程中,神采奕奕,侃侃而談,笑容可掬,他本人幾乎就是一部活的台灣台語電影發展史,他對於紀露霞歌聲評價很高,說那時大部分電影都是請紀老師唱的,記得的有「悲戀公路」等電影。此次訪談感覺很充實,讓我對於台灣歌謠與台語電影的關係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亦逐漸知道了台語電影沒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