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元故居裡四個尋找音樂的人

用戶插入圖片

黃三元故居裡四個尋找音樂的人(員林埔心鄉/彰化,陳志成攝影,2011.01.21)

由左至右:邱婉婷(台大音樂所研究生),石計生教授,黃水波(60年代中部寶島歌王黃三元姪子),黃皓瑜(台大音樂所研究生)和何瑪丹(台大音樂所研究生)。


黃三元故居裡四個尋找音樂的人



石計生


 


很難想像在台灣中部彰化縣的埔心鄉,從員林火車站叫車還要一個多小時才到得了的僻壤,竟然隱藏了一棟經典的建築:以演唱素蘭小姐要出嫁 一曲名滿天下的黃三元的故居。出生於1934年的黃三元,在這棟建築裡度過許多望族之後的優渥時光。這建築是中西合璧,混合了西洋巴洛克廊柱樓台元素,台式屋頂結構與迴廊圓窗,內部則是日式榻榻米格局。我們師生一行四人來到這裡,是為了六零年代中部寶島歌王黃三元的台灣歌謠而來,可惜的是,黃三元早已經於1997年過世。根據我們對黃三元的姪子,也擅長唱歌的黃水波的訪談,黃三元的出道是1958年左右,從軍中藝工大隊退伍後,富於鄉土味的渾厚嗓音深受歡迎,乃灌唱片,拍電影,成為與北部洪一峰,南部文夏分足鼎立的中部歌王。1969年,黃三元於颱風夜趕場演出,騎著當時最為拉風的兩百五十西西的三槍牌摩托車,卻不慎撞上風倒路樹而成殘廢,經過兩次中風,病魔纏身,身邊曾有的兩任妻子素蘭與十餘位兒女竟鮮來探望,乃於彰化員林惠親安養院鬱鬱而終。


 


這力求百年風華的經典建築與其旁的四合院,數十甲已經荒蕪的花園,現在看到的蕭條透露了這音樂人的歷史裡的某種高度浪漫後的悲傷。特別是一直關心黃三元的音樂成就的中國時報中部退休記者陳志成先生,也在我們與黃水波閒聊時到來,成為焦點訪談。我們也步行參觀了整個有百餘人持份的莊園,卻發現黃三元所居住的房間屋頂破了個洞,裡面的紀念性文物雜亂無章地擱置一地,包括黑膠唱片,中視金曲獎得獎獎盃與黃三元的日本總督府時代的筆記本。茲可痛矣!在黃水波老友陳志成的感嘆與說明下,我這時以絕對的意志告訴黃水波,想當黃三元傳人同時要保留文物,要求他立刻整理。找出來後,請研究助理邱婉婷,黃皓瑜和何瑪丹進行攝影與錄影工作,先保留下來再說,將來文物若夠多,也徵得該家族同意,我們可以辦個黃三元台灣歌謠展覽,我對陳志成說。


 


想要證明自己是顆明星,特地為我們演唱幾首歌的黃三元姪子黃水波,努力讓自己也成為台灣歌壇一份子,可惜懷才不遇。陳志成說。我心裡則很明白,是時代將台灣歌謠拋棄。直至八零年代,洪一峰還來到這棟經典老宅與他的老友黃三元敘舊,握著黃三元的手請他要振作,保重。並由黃水波騎著摩托車載洪一峰去員林各鄉鎮廟埕前與賣藥廠合作走唱演出,為了與第三任妻子愛玲在一起後飽受批評煎熬的艱難時期的養家活口。另外歌后陳芬蘭也在各地演出後來此華麗老宅訪友參觀過。那個流行音樂與民間生活緊密結合的時代早已經不存在,就像這窮鄉僻壤裡突出的華麗宅地,有著何以為繼的美殉感覺。


 


我帶著三位研究生,於是在黃三元故居裡四個尋找音樂的人,在台灣中部的低垂夜幕裡,以一種極為複雜的心情揮手告別黃水波落寞的身影,搭著陳志成的便車,從員林到彰化,從彰化再到台中,搭上高鐵返回台北。那台灣中部的歌王黃三元故居及其中曾有的音樂故事,就這樣仍懸而未決地等候進一步考掘,研究。


 


帶著一整天田野的疲憊,車上助理婉婷忽然問我:老師,您何時會收手不再做台灣歌謠研究?我說,直到對此文化遍地開花,台灣各地大學都有對於台灣歌謠的學術研究時。雖然我們的時間有限,但我們是與田野對象的更有限的生命時光賽跑:今天稍早的胡美紅有幸訪談到,後來的黃三元卻已經無法親炙了。我身邊的研究助理,學生們有時受困於白馬歲月本來該有的情緒,考驗,其實都是聰明人,我想都知道這個道理,這是為何跟我風塵僕僕到處去做研究訪談的原因。


 


北上沿路打了個盹,夢見自己成為一片雲,在煙消雲散前記住了幾座俯視的山,一條溪流。


 


(石計生後記,201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