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社會學就是要實踐,要介入現實世界,社會學就是要駐點!而對於原住民部落的關懷,不能只是口號。由石計生教授率領其部分研究生群,將於2005年9月7日至9月8日兩天,至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駐點,針對泰雅族與賽夏族的原住民民宿業者與小學學童等,進行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tems)與部落格(blog)網頁製作等課程輔導服務。這是一系列活動的開始,未來將投入更多人力與物力至南庄。
(以下點小圖可以看放大圖)
蓬萊村位於整個南庄鄉的南邊,是一個賽夏族與漢族客家人混居的部落,風景優美,民風純樸,居民以民宿和務農居多。
輔導服務團隊
*指導教授: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兼任副教授)
*參與研究生:
紀建良(台灣大學城市與鄉村規劃研究所博士班)
權自強(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碩士,中國時報電子報副刊編輯)
陳翊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碩士班)
劉依婷(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碩士班)
一、輔導教學對象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村居民,特別針對民宿觀光業者與國小高年級學童,以培養GIS種子學習者為主,並建立自己的部落格。
二、輔導教學目的:
初期:
傳授學員地理資訊系統的初步概念,並且,透過GIS課程的教授,使學員在整理當地的傳統知識的同時,學習到現代資訊工具的操作與使用技巧。並且,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使用操作,加深學員對於在地的認同感與熟悉。
中期:
由對於地理資訊系統有興趣的在地人士,組成種子工作室的方式持續運作,收集在地的田野資料,試圖作為對於遊客講解的題材。
長期:
透過將地理資訊系統與在地知識宣傳給部落的居民的同時,強化部落民眾使用資訊工具的能力。並且希望導入專業的解說以及生態知識等生態旅遊相關課程的開課與訓練,使部落民眾有能力對於外來遊客進行簡單的解說與導覽。
三、輔導課程進行方式:
本次教學課程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靜態的課程,在第一天的課程裡,透過課堂的講述,使參與課程的學員們瞭解到GIS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操作Major GIS這套地理資訊系統工具。第二部分是動態的實做,在第二天的課程,則是學員的實做課程,由講師實地帶領學員先對進行部落周遭進行簡單的環境調查,蒐集資料,然後在課程結束之前,回到部落教室,將所蒐集回來的相關屬性資料,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呈現出來,完成一張學員自製的電子地圖。
四、初期輔導課程規劃:
九月七日
13:30~14:30
GIS概念與應用:介紹GIS的起源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應用 。
上課老師:石計生/ 陳翊威。
14:45~16:45 Major GIS操作:Major GIS介面操作與練習。
上課老師:紀建良/ 陳翊威/ 劉依婷
17:00~18:30 Blog與Home Page:部落格與網頁製作介紹。
上課老師:權自強
18:30~ 課程討論:學員上課心得分享與討論。
上課老師: 石計生/ 權自強/陳翊威/ 紀建良/ 劉依婷
九月八日
09:00~09:30 GIS田野實做介紹:田野資料收集行前說明與分組。
上課老師: 石計生/ 權自強/陳翊威/ 紀建良/ 劉依婷
09:30~11:00 田野資料收集。
各組指導
11:00~12:00 GIS地圖製作。
各組指導
12:00~ 課程討論
上課老師: 石計生/ 權自強/陳翊威/ 紀建良/ 劉依婷
五、 器材
課程名稱 所需器材
GIS概念與應用 NB*1、投影機*1、紙*n、筆*n、
GIS書
Major GIS操作 NB*14、投影機*1、紙*n、筆*n、
GIS書
Blog與HomePage NB*14、投影機*1、紙*n、筆*n
GIS田野實做介紹 石計生教授GIS書實例講解
田野資料收集 錄音筆*3、數位相機*3、紙*n、筆*n
GIS地圖製作 錄音筆*3、數位相機*3、NB*14、
投影機*1、紙*n、筆*n
GIS建議書籍:
(1)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台北:儒林,2000)
(2)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增訂二版) (台北:儒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