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計生教授四月份應邀將赴南京大學「藝術社會學」短期講學

◎石計生教授應南京大學社會系之邀,將於2007年3月29-4月7日期間進行短期講學與訪問。石教授將以「藝術與社會的辯證:尋找後班雅明精神」(The Dialectics of Art and Society: In Search of the Post-Benjamin’s Spirit) 為題發表系列學術演講四講。此次「南京四講」將包括「班雅明精神:現代性、貨幣經濟與寓言詩學的城市實踐」、「全球化班雅明:《拱廊街計畫》及其跨文化啟迪」、「班雅明之後:「圓現象閱讀」方法建構」和「藝術與社會:經典案例閱讀」等具體內容。另,並將以「社會地理資訊系統(The SocGIS): 探索與實踐」為題,闡述石教授過去七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使用GIS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從邊緣視角挖掘SocGIS的獨特性與發展性,戮力探索視覺化人文社會道路,發表專題演講。

南京大學社會系石計生教授網路演講時間公告:
班雅明場次: http://sociology.nju.edu.cn/news.net?id=826
GIS場次: http://sociology.nju.edu.cn/news.net?id=825

*邀請單位:南京大學社會系
*訪問教授:石計生博士(台灣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E-mail: cstone@scu.edu.tw
個人部落格(1)後石器時代:http://www.cstone.idv.tw/index.php
(2)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http://www.cstone.idv.tw/index.php

◎ 講次演講大綱與基本閱讀書目

主要書目: 石計生著,《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台北:群學出版社,2007。

第一講:班雅明精神:現代性、貨幣經濟與寓言詩學的城市實踐
(本講次主要環繞在現代性(modernity)思維下闡釋班雅明的基本理論學說,並和馬克思與齊穆爾(G. Simmel)比較,並經由介紹班雅明著名的配置(correspondence)、印象空間(space of impression)和靜止辯證法(Dialectics at a Standstill)等「視角轉換」與「文學蒙太奇」方法,以法國大詩人波特萊爾(C. Baudelaire)的巴黎生活經驗與作品為例,說明寓言詩學的城市實踐與救贖之可能)
基本閱讀書目:
1. 石計生著,《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岸出版社,2003。
2. G. Simmel著,顧明仁譯,《金錢、性別與現代生活風格》,台北:聯經,2001(大陸亦有譯本)。
3. 三島憲一著,《本雅明:破壞、記憶、收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Walter Benjamin: 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 Harry Zohn (trans.), London: Verso Press, 1989.(亦可對照參考中譯:《本雅明著,王才勇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江蘇人民,2005。)
5. Walter Benjamin: Illumination. Hannah Arendt (ed.),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Press, 1968. (本書香港亦有中譯)
6. Rolf Tiedemann: Dialectics at a Standstill, Approaches to the Passagen-Werk. Pp. 928-945. In: The Arcades Project. By Walter Benjamin., Eiland and McLauhli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第二講:全球化班雅明:《拱廊街計畫》及其跨文化啟迪
(在最後著作《拱廊街計畫》(The Arcades Project)書中,班雅明嘗言,意欲「從裡面訓練我們製造形象的手段,使之成為一種立體鏡和多面向的觀察,直至看到歷史陰影的深處去。」本演講將環繞在《拱廊街計畫》及其輻射著作關連,闡釋具備後現代與全球化張力的班雅明批判資本主義之思想,如何提供我們一種跨文化的啟迪:包括台北、上海、北京和東京等東亞各城市文化氛圍的比較探討,涉及諸如建築地景、商店、廣告、消費和行走的人等社會文化議題,並藉以省思中華文化圈的歷史與實質意涵。)
基本閱讀書目:
1. Walter Benjamin: The Arcades Project. Eiland and McLauhli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亦有中文部分節譯本:《本雅明著,劉北成譯,巴黎,19世紀的首都》,上海人民,2006。).
2. 成伯清著,《走出現代性–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新定向》,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6。
3. 石計生著,《社會學理論—從古典到現代之後》,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6。
4. 石計生,黃皮膚在四處的行走—北京、上海、東京和台北,pp. 120-153,收錄於《成為抒情的理由》,石計生著,台北: 寶瓶文化,2005。
5. 石計生著,《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台北:歷史智庫出版,2006。
6. 石計生,建築作為一種奇觀東方主義,聯合報系〈歷史月刊〉,三月號,第218期,頁40-49,2006。

第三講:班雅明之後:「圓現象閱讀」方法建構
(本講次將經由對於班雅明的文化研究閱讀,吸取萊布尼茲單子論、巴什拉(G. Bachelard)空間詩學之圓的現象學觀點、與中國道家全真派身體的圓宇宙觀,揉合東西方思維而提出「圓現象閱讀」方法,強調從具體文本中進行與自然呼應的現象直觀,抽繹,轉化與錘鍊其中黃金般璀璨之美學精華,與內裡蘊含之藝術與社會的辯證性)
基本閱讀書目:
1. Rolf Tiedemann: Dialectics at a Standstill, Approaches to the Passagen-Werk. Pp. 928-945. In: The Arcades
Project. By Walter Benjamin., Eiland and McLauhli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巴什拉著,劉自強譯,《夢想詩學》,北京: 三聯出版社,1996。
3. 巴什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 : 張老師出版,2003。
4. Gaston Bachelard: On Poetic Imagination and Reverie : Selections. Dallas, Tex. : Spring Publications, 1987.
5. 劉一明著,《周易闡真》,pp. 1-66, 收錄於《道藏精華》,蕭天石主編,台北:自由出版社,1985。
5. 李仲亮著,《全真道標誌(「九龍真圖」)龍脈去來及有關此圖的聲明》,台北:全真人雜誌,1996。
6. 陳志濱注釋,《莊子內篇正註真釋: 龍門心法》,台北:全真教出版社,1984。
7. 王來靜著,《龍門丹訣》,台北:丹道文化出版社,2003。

第四講:藝術與社會:經典案例閱讀
(本講次以後班雅明的「圓現象閱讀」方法,解讀日本小說家三島由紀夫(Mishima Yukio)作品《豐饒之海》四部曲,說明藝術社會學中的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藝術社會學」三角辯證關係的具體呈現)
基本閱讀書目:
1. 三島由紀夫著,唐月梅等譯,《豐饒之海四部曲》,臺北:木馬文化出版,200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