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總會逢春萌芽




2008年歲末美學策進會講座:石計生紫藤廬演講紀露霞台灣歌謠(2008.12.27)


◎照片說明 (由左至右:台灣鼓霸樂隊喇叭手洪慶雲與石計生教授,台北/紫藤廬,2008.12.27)


▼這是我在紫藤廬美學演講這麼多年,感覺心情特別激動的一個上午。不到十點一刻,我坐在二樓講堂的榻榻米上調整要播放的紀露霞老師的音樂,就陸續上來了一些歐巴桑,歐吉桑,看來都已經七、八十歲,這令我有點驚訝,因為我的聽眾群中向來很少有長輩。一問之下,才知道自由時報已經連續在星期四與五刊登兩天這演講訊息,大家都是為了紀露霞無可取代的美妙歌聲而來。特別是意料之外來了一位我之前做國科會研究時認識的老朋友,他是1960年代台灣最好的樂隊,也是和紀老師當年合作過的由謝騰輝先生領導的鼓霸大樂隊團員:喇叭手洪慶雲先生。洪先生說他和紀老師同年,那就是73歲了。他來後,我忙請他上座,又因為來了這麼多長輩,當下決定用台語為主進行演講(雖然講的不很輪轉,但是我的誠心也換來長輩們親切的指正,我很感謝),並且放棄談論理論層次的「隱蔽知識」的部份。我用播放收集來的歌曲的方式,邊講邊聽,邊讓洪先生與聽眾插話進來,產生一種模糊講者與聽者界線的效果,感覺很好。畢竟,在台灣歌謠這一部份,其實在座的老人都是活生生的見證,都是台灣不朽的鄉土精神的承載者,有著更多難以言喻的感情和紀老師的歌謠緊密結合,許許多多的回憶就蘊藏在現在的聆聽中,難免會想說說什麼。

大家就盡情地說吧。這逝去未僵死的愛。總會逢春萌芽。有時閉目聆聽,有時跟著打節拍,有時眼光泛著不知是喜還是悲的淚。我有時就轉化為研究者的角色,拿出錄音機,把聽眾和洪先生講他對台語電影的經驗錄下來,以茲與台語片大導演辛奇先生說法交叉比對。就這樣分不清誰是主講者誰是聽眾的混沌下度過一個愉快的上午。時光倒流至照片泛黃又流回現在紫藤花尚未綻放卻在我的心裡燦爛的熟悉地方快門一閃定格。紫藤廬裡。大家聽音樂聽的過癮,也交流地很快樂。我結束前突然發覺,「隱蔽知識」不也就是藏在這些看來已經老掉牙現代聽來卻又非常時髦的歌謠裡嗎?我們不能聽到,感覺到,除了時代裡的錯誤審查政策外,現在或許是因為知識份子一絲絲可笑的「欠缺行動熱情又愛抽象批評」的自傲吧?我自我反省曾經消失的1960年代不知紀露霞感覺羞恥,憤怒,乃化為立誓把那被奪去的音樂感覺找回來的行動熱情,我不再相信西方人的或任何過於抽象的批評,答案要從土地找。面對面的接觸才是真實。從前的只聽西洋歌曲或國語歌的「自傲」,是一種被統治者意識型態灌輸台灣歌謠是落後的,低俗的刻板印象,現在通過紀露霞,是不是正是我們重新認識台灣歌謠,讓它再次展現光芒的時候呢?台灣歌謠裡每一個音符與旋律裡有著無數台灣人記憶裡的愛恨離別,屬於非常個人的,私密的又非常公開地通過紀露霞的音樂被烙上歷史的印記,它的線條是如此柔和而優美,就像這些長輩臉龐上的美麗皺紋。這天陽光普照,白千層開滿新生南路,是十二月的盛宴,敞開心胸,讓我們將所有失落的都聯絡上,以一種拾花憐惜生命熱愛生活的心情面對2008的結束,2009年的來臨,這是紀露霞所代表的台灣歌謠裡所蘊含的偉大生命力給予我們的啟示(石計生,2008.12.28)。



2008年12月27日(六)am 10:30-12:20 :紀露霞台灣歌謠裡的「隱蔽知識」(石計生)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