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汝育
臺灣流行音樂家, 戰後歌仔本的先驅者:郭一男先生訪談錄
臺灣流行音樂家,戰後歌仔本的先驅者:郭一男先生訪談錄
一早坐高鐵經過近兩個小時才到台南,風塵僕僕今天與助理汝育進行臺灣戰後最早精準採譜,印刷相對精美的歌仔本編印者郭一男先生訪談,他生於1933年(昭和八年),本名郭炳林,台南在地人。年少時家境清寒,又逢戰後初期失學,乃在台南西門路上擺路邊攤,遇見文夏的學生也在路邊賣歌仔冊教唱夏威夷吉他,遂被介紹給文夏,成為朋友,學會吉他,進入台南亞洲唱片行的亞洲輕音樂團成為一員,業餘展開流行音樂生涯。同時,郭一男認真超越自我,苦學音樂,用函授方式,獲得日本歌謠學院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頒發結業證書,時31歲。郭一男本業是台南印製廠員工,文夏說想印歌本,於是郭一男就開始印製歌仔冊。因為他的製作相對而言較為精美,且親自採譜,一出版十分搶手。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的讚譽,包括著名旅日歌手翁倩玉的母親從日本寫信來謝謝郭一男印製如此好的歌本。歌本賣得好,很賺錢,就把永福路日式老家翻新成為三層樓房。歌仔本的傳播就郭一男而言確實有兩個層次:新竹以南,和臺北市。郭一男說:我一開始賣歌仔冊雖然賺錢,但還經營上還是保守,主要來往還是新竹的竹林書局等作為總經銷之一,很少到臺北。後來台南另外有一家書局看我生意好,也加入印製生意,就開始競爭起來了…我就出張去臺北,找那個大稻埕圓環那個李才,伊是大盤商,給他就對了…臺北的書報攤,書局,電台都要找他啦….。我問:他有招牌嗎?路邊攤沒招牌啦,這行大家都知道找他 。我又問:歌仔本和歌仔冊有無不同?郭一男說:一樣啦,講法不同而已…我習慣說歌仔冊,有人說歌仔本,一樣….
歌仔冊的暢銷,眾多讀者也寫信來問怎樣可以學得這些歌曲?郭一男乃開始成立 臺灣歌謠音樂研究所,地點就在自己永福路家中(這和目前看到戰後50年代歌仔本記載是相同)。我問:一期學生有多少?郭一男說:一期半年學生兩,三百人跑不掉!學生來自台灣各地,高雄,屏東,台中,花蓮,臺北和新竹都有啦!學生遠道而來,交了學費後也沒什麼錢,晚上就讓他們輪流睡在我這三樓教唱的空間裡。我那時還聘請兩個樂師現場演奏,大家心中只有音樂,那時是很令人懷念的時光。時洪文昌(洪一峰本名)在臺北發展不順遂,郭一男乃請之回台南,一起加入歌唱班教師行列。其中有個洪一峰死忠歌迷也跟來,一起附近租屋結婚,就是洪榮宏的媽媽羅玉。郭一男說:洪榮宏就是在永福路附近我介紹給洪一峰租的房子裡生的啦!後來郭一男也介紹洪一峰到亞洲唱片行給老闆蔡文華,錄了一張唱片銷路很好。引起臺北注意,又被請回臺北,造成郭一男亦被連累,離開亞洲,1959年成立南星唱片與南星少女合唱團。
但離開亞洲還不足以是郭一男成立南星唱片的原因,真正原因是要為王秀如出唱片。王秀如的父親是台南有錢人,做的是建築蓋房子事業。曾經為了讓王秀如能在亞洲唱片出唱片,幫郭一男翻修永福路舊房子成為三層樓房。為了報答,郭一男就在離開亞洲後成立南星唱片為王秀如出了唱片,培養了林海,林峰和林世芳等,但最著名的是歌唱班學生,後來成為臺灣歌謠史上著名女歌手方瑞娥,南星為其出唱片,名曲如:請你惦惦聽,最後火車站(1969)等相當轟動熱銷,獲得成功(亞洲與郭一男南星唱片的裂痕,可以從高雄亞洲唱片1994年復刻的方瑞娥典藏集四張CD六十四首歌裡竟沒有一首南星唱片時代方瑞娥唱的名曲得知。)。郭一男自己也曾經以古意人為筆名作歌詞,如無緣的要出嫁,哀愁的火車站等,也曾於南星唱片專輯上演唱,如無緣的要出嫁等。我問:當時經營唱片公司出唱片會很複雜困難嗎?郭一男說:還好啦!主要是誰要唱什麼歌安排好,就一起到臺北錄音室花錢錄音好,拿回來壓唱片就可以了。臺北在哪裡錄音?很多地方啦,最有名就是大稻埕那個葉仔,葉河鳴那裡啦。1966年南星唱片出現財務危機結束營業。但郭一男繼續培養南星少女合唱團與歌謠班教唱事業。確實,1970年後郭一男驚人地持續其流行音樂事業,帶南星少女合唱團至日本青葉縣演出32年,一生為臺灣歌謠而活。
這次訪談進一步證實了我的地下迴路論點與臺灣歌謠在國民政府壓制下,產生德勒茲的逃逸線(line of flight):1960-70年代,歌廳,電視等主流成為國語歌後,地下化的臺灣歌謠就隨著台語片電影到處隨片登台傳播,更進一步在地上的臺北加強至蓬萊閣,金龍酒店等曝光後,受邀至日本大飯店演唱日本豔歌,演歌等,回國後繼續唱臺灣歌謠。迂迴轉進地持續保留臺灣歌謠的能量。也釐清了歌仔本的靠行書局等版權問題,其中有我稱之為制度性默認的地方知識,在傳統與習俗的相互信任下的互惠而非純金錢交易邏輯下,互蒙其利地產生一種特殊的歌仔本行銷網絡,與書報攤,播送頭, 電台和歌舞廳形成複雜網絡。理論概念層次上的靈光乍現,累積了八年臺灣歌謠研究的對照現實的知識性生產,褶褶發光
一早坐高鐵經過近兩個小時才到台南,風塵僕僕今天與助理汝育進行臺灣戰後最早精準採譜,印刷相對精美的歌仔本編印者郭一男先生訪談,他生於1933年(昭和八年),本名郭炳林,台南在地人。年少時家境清寒,又逢戰後初期失學,乃在台南西門路上擺路邊攤,遇見文夏的學生也在路邊賣歌仔冊教唱夏威夷吉他,遂被介紹給文夏,成為朋友,學會吉他,進入台南亞洲唱片行的亞洲輕音樂團成為一員,業餘展開流行音樂生涯。同時,郭一男認真超越自我,苦學音樂,用函授方式,獲得日本歌謠學院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頒發結業證書,時31歲。郭一男本業是台南印製廠員工,文夏說想印歌本,於是郭一男就開始印製歌仔冊。因為他的製作相對而言較為精美,且親自採譜,一出版十分搶手。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的讚譽,包括著名旅日歌手翁倩玉的母親從日本寫信來謝謝郭一男印製如此好的歌本。歌本賣得好,很賺錢,就把永福路日式老家翻新成為三層樓房。歌仔本的傳播就郭一男而言確實有兩個層次:新竹以南,和臺北市。郭一男說:我一開始賣歌仔冊雖然賺錢,但還經營上還是保守,主要來往還是新竹的竹林書局等作為總經銷之一,很少到臺北。後來台南另外有一家書局看我生意好,也加入印製生意,就開始競爭起來了…我就出張去臺北,找那個大稻埕圓環那個李才,伊是大盤商,給他就對了…臺北的書報攤,書局,電台都要找他啦….。我問:他有招牌嗎?路邊攤沒招牌啦,這行大家都知道找他 。我又問:歌仔本和歌仔冊有無不同?郭一男說:一樣啦,講法不同而已…我習慣說歌仔冊,有人說歌仔本,一樣….
歌仔冊的暢銷,眾多讀者也寫信來問怎樣可以學得這些歌曲?郭一男乃開始成立 臺灣歌謠音樂研究所,地點就在自己永福路家中(這和目前看到戰後50年代歌仔本記載是相同)。我問:一期學生有多少?郭一男說:一期半年學生兩,三百人跑不掉!學生來自台灣各地,高雄,屏東,台中,花蓮,臺北和新竹都有啦!學生遠道而來,交了學費後也沒什麼錢,晚上就讓他們輪流睡在我這三樓教唱的空間裡。我那時還聘請兩個樂師現場演奏,大家心中只有音樂,那時是很令人懷念的時光。時洪文昌(洪一峰本名)在臺北發展不順遂,郭一男乃請之回台南,一起加入歌唱班教師行列。其中有個洪一峰死忠歌迷也跟來,一起附近租屋結婚,就是洪榮宏的媽媽羅玉。郭一男說:洪榮宏就是在永福路附近我介紹給洪一峰租的房子裡生的啦!後來郭一男也介紹洪一峰到亞洲唱片行給老闆蔡文華,錄了一張唱片銷路很好。引起臺北注意,又被請回臺北,造成郭一男亦被連累,離開亞洲,1959年成立南星唱片與南星少女合唱團。
但離開亞洲還不足以是郭一男成立南星唱片的原因,真正原因是要為王秀如出唱片。王秀如的父親是台南有錢人,做的是建築蓋房子事業。曾經為了讓王秀如能在亞洲唱片出唱片,幫郭一男翻修永福路舊房子成為三層樓房。為了報答,郭一男就在離開亞洲後成立南星唱片為王秀如出了唱片,培養了林海,林峰和林世芳等,但最著名的是歌唱班學生,後來成為臺灣歌謠史上著名女歌手方瑞娥,南星為其出唱片,名曲如:請你惦惦聽,最後火車站(1969)等相當轟動熱銷,獲得成功(亞洲與郭一男南星唱片的裂痕,可以從高雄亞洲唱片1994年復刻的方瑞娥典藏集四張CD六十四首歌裡竟沒有一首南星唱片時代方瑞娥唱的名曲得知。)。郭一男自己也曾經以古意人為筆名作歌詞,如無緣的要出嫁,哀愁的火車站等,也曾於南星唱片專輯上演唱,如無緣的要出嫁等。我問:當時經營唱片公司出唱片會很複雜困難嗎?郭一男說:還好啦!主要是誰要唱什麼歌安排好,就一起到臺北錄音室花錢錄音好,拿回來壓唱片就可以了。臺北在哪裡錄音?很多地方啦,最有名就是大稻埕那個葉仔,葉河鳴那裡啦。1966年南星唱片出現財務危機結束營業。但郭一男繼續培養南星少女合唱團與歌謠班教唱事業。確實,1970年後郭一男驚人地持續其流行音樂事業,帶南星少女合唱團至日本青葉縣演出32年,一生為臺灣歌謠而活。
這次訪談進一步證實了我的地下迴路論點與臺灣歌謠在國民政府壓制下,產生德勒茲的逃逸線(line of flight):1960-70年代,歌廳,電視等主流成為國語歌後,地下化的臺灣歌謠就隨著台語片電影到處隨片登台傳播,更進一步在地上的臺北加強至蓬萊閣,金龍酒店等曝光後,受邀至日本大飯店演唱日本豔歌,演歌等,回國後繼續唱臺灣歌謠。迂迴轉進地持續保留臺灣歌謠的能量。也釐清了歌仔本的靠行書局等版權問題,其中有我稱之為制度性默認的地方知識,在傳統與習俗的相互信任下的互惠而非純金錢交易邏輯下,互蒙其利地產生一種特殊的歌仔本行銷網絡,與書報攤,播送頭, 電台和歌舞廳形成複雜網絡。理論概念層次上的靈光乍現,累積了八年臺灣歌謠研究的對照現實的知識性生產,褶褶發光
(石計生國科會研究訪談後記 2013.08.028)。
2013年國科會新研究:訪談臺灣歌謠著名作詞家李臨秋之子李修鑑與臺灣曲盤收藏家徐登芳
為執行2013年國科會大稻埕異托邦李臨秋與臺灣歌謠歌仔本兩大研究案進行訪談:十分感謝老友臺灣重要曲盤收藏家徐登芳先生展示日治至戰後初期相關重要歌仔本讓我進一步研究,並在我敘述於京都2013 IGU Regional Conference國際會議時形成的關於港口和船運是傳播臺灣歌謠混血歌的重要途徑的新研究假設後,徐先生認為他手上的日蓄唱片雜誌記載的各支店相關資訊應有相關,使得我新的1930-60準全球化理論性假設能有落實的可能,十分重要,這資料其實我早些時候也介紹徐先生email給台大音研所王櫻芬教授時,也給她分享使用。同時,李修鑑先生說了非常多其父親的諸⋯⋯多記憶,特別是著名的望春風,四季紅與補破網的創作歷程,與坊間以訛傳訛大不相同。也敘述了他的家族和大稻埕代表性茶商陳天來家族的姻親關係,解釋了李臨秋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因為小時候家裡其實非常富有,曾經請私塾漢學親自教導李臨秋,學習臺語教材 烏字十五音,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李家曾有兩家碾米廠,但祖父為人作保而賠光。也經由李修鑑先生指認李臨秋於1950-60年代在大稻埕保安街與今市民大道間的著名酒家間的文人行走地圖。這次訪談成果豐碩,確立歌仔本的視野擴大,與大稻埕異托邦的李臨秋與霞海城隍廟繞境網站初步資料的建置,未來將進一步繼續滾雪球訪談。(2013.08.17, pm 4-6點,臺北,中山堂二樓堡壘咖啡廳)
右起石計生教授,,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之子李修鑑,和臺灣曲盤收藏家徐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