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之唄:帝蓄唱片時期作詞家吳生垤訪談

用戶插入圖片

南國之唄訪談(中:吳生垤,中右一:吳生垤夫人,中右二:石計生,中左一:吳生垤女兒吳惠美,中左二:邱婉婷,2011.03.19台北/艋舺)


老友台灣迷黃士豪那天打電話來跟我說,有個日治末期台灣作詞家吳生垤曾經有首膾炙人口的歌:南國之唄,因為蟲膠曲盤已經破裂,早已丟掉。去年曾經寫信給他請求協助,看南台灣留聲機協會是否有人有這張。但是目前沒有人有,就跟我說應該去訪談訪談。並且笑著說:我們協會有鐵三角:台灣迷黃士豪提供黑膠,潘(啟明)博士修復黑膠,石計生訪談保存。我說我們為台灣歌謠,義無反顧。雖然連續兩天三個訪談,對我的體力與精神構成極大挑戰,而且還要面對一些上網看了我部落格的辛苦訪談很不容易得來的東西,就想搭便車運用的人,不齒之餘,感受到過去台灣迷與潘博士跟我說過的類似經驗:台中某人的巧取豪奪黑膠,刻骨銘心的痛。其實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找尋,才能得到別人信任,才能獲得友誼與長久的關係,不是一種專案交差式或者為自己個人名聲而進入田野,掠奪別人的曲盤或者名單都是枉然的,得不到真正深度。

 


吳生垤生於大正十二年,即1923年,現年八十八歲高齡,仍然健步如飛,口齒清楚地說著他在昭和十六年,亦即1941年撰寫南國之唄的過程。當時日本帝國蓄音器teitiku株式會社,為因應太平洋戰爭所需,其屬下名歌手服部富子渡台紀念,廣徵和台灣風情畫相關的流行歌謠歌詞。十九歲的吳生垤,時任故鄉嘉義朴子女子公學校的老師,在包括日籍教授,教師或文藝界人士所作的三百餘件徵稿作品中,以一首  南國之唄 榮獲冠軍。後來帝蓄就請專屬作曲家八洲秀章編曲,帝蓄管弦樂團伴奏,服部富子獨唱。南國之唄的背景雖然是為戰爭宣傳而起,但是看吳生垤日語五七字調優美詞藻下的如詩般文字,三段內容寫的是基隆,台北與日月潭的台灣風光,與政治無涉。此曲曾在台灣各地巡迴演唱:如吳老先生出示的資料:十一月三十日在台北放送局,十二月一日在新竹劇場,三日在台中座,四日在嘉義電器館(吳生垤曾於此地上台獻花給服部富子),五~十日在台北大世界館(位於西門町),十一~十二日在基隆劇場,十三~十四日在台南宮古座,十五~十七日在馬公海軍慰問,十八日在左營海軍慰問,十九日在屏東陸軍病院慰問,二十~二十一日在高雄金雞館,二十二~二十三日在台北太平館(即大稻埕的新民戲院/後來的國泰戲院)。等於是巡迴一個月宣傳,引起轟動。吳生垤先生說,甚至在戰後十年他在嘉義,台南一帶還聽到南國之唄的播送,可見其流行性。


 


吳生垤一家人住在艋舺幾十年,他卻沒聽過洪一峰的歌,只喜歡日本流行歌,雖然住的地方離洪一峰住過的西園路其實很近。這告訴我們人的閱聽習慣不一定是住的越近越親近,而是是受到一些社會因素:如生命史裡的教育,階級等。吳生垤一生最光榮的事蹟就是日語流行歌南國之唄的作詞,選擇性忽略同樣是艋舺人的洪一峰,紀露霞音樂是可以理解的。這是聽眾分析(audience study)裡重要的個案。吳生垤老先生受日本教育,無師自通,自己買作詞的書來看,通過其深厚日語涵養,而寫出詞藻優美的南國之唄,可惜曲盤已無,他的心中的願望就是能再聽到這張由服部富子唱的歌。我在早上的訪談裡,看見一個老人的心願未能完成,也暗暗立誓幫他找出原曲。吳生垤在訪談尾聲還心血來潮自己唱了一遍,我們鼓掌,期待南國之唄蟲膠有朝一日能夠出土。吳生垤最後很熱情地邀請我和助理婉婷一起吃中飯,長輩邀約,不敢不從。就請學生子岳跟下一個訪談說,往後延一小時。今天一早準備訪談工具與內容,昨晚去台南訪談Roger,這時其實已經深覺疲憊(石計生後記,2011.03.19)


 

用戶插入圖片

南國之唄歌單(吳生垤提供,石計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