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露霞學:台灣流行歌的時空之旅(石計生宜蘭講座)
紀露霞學:台灣流行歌的時空之旅 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民間社會力」講座 ◎ 主講人:石計生教授(東吳大學社會系、美學策進會會長) 1960年代,台灣歌謠在國民政府時期並未受到重視,反而遭受到政策性的審查與限制(如電台,歌廳,舞廳和電視等的歌曲審查與歌星證等),當時許多家喻戶曉的台語歌星,如紀露霞、洪一峰、文夏、陳芬蘭、林英美和張淑美等均逐漸淡出,而紀露霞是其中最為被遺忘的一位。原因是其歌唱全盛時期的1955-1960年年代過於久遠,之後因為婚後而搬家至嘉義,遠離當時的流行歌曲的中心台北,一直到1990年後才在台北公開演唱。但在1955-1960短短五年的這段時間,紀露霞曾經唱過近兩千首台灣歌謠,當時著名唱片行如台北的台聲、鈴鈴、霸王和女王,台南的亞洲唱片等均隆重邀請她出唱片。未受過正規音樂訓練的紀露霞唱歌渾然天成,支支動聽,且唱歌時使用的語言則包括台語,日語,國語和英語等,深具音樂與語言的天才,乃有「寶島歌后」之譽。此外,紀露霞更是第一期台語電影(1950-60)的最為熱門的幕後主唱歌星,電影主題曲與插曲其中有2/3均是紀露霞所唱。她曾經唱紅「運河殉情記」、「瘋女十八年」、「林投姐」等等主題曲,也曾遠赴香港參與「廈語片」的電影幕後主唱,至越南等東南亞演唱宣慰僑胞,可以說紅極一時,為台灣土地留下無數動聽的台灣流行歌的音樂痕跡。 因為紀露霞過去對於台灣歌謠與土地有如此重要的貢獻,石計生教授過去的研究,進行口述歷史,滾雪球深度訪談,影音、黑膠等音樂素材的田野資料大量收集與成果整理,在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張純淑女士的邀請下,乃通過黑膠唱片與CD的聆聽進行本系列演講。石計生的演講是從土地出發,回到生活的音樂時空之旅。主要是以1960年代寶島歌后紀露霞等的「時代盛行曲」台灣歌謠到8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的轉換為重心,上溯至30年代的上海老歌(周璇,李香蘭)、40-50年代78轉時期的台灣歌(林氏好等)與日本演歌女王美空雲雀(美空ひばり、Misora Hibari)等的城市空間的(後)殖民多層次表現,下至80年後戒嚴時期台灣民歌如何流傳至中國的途徑與音樂的文化社會意涵,重新發現台灣流行歌的日常生活價值與土地認同主體,和反思音樂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力釋放的可能。 04月12日(一)pm07:00-09:00 走向〈黃昏嶺〉:我如何發現六0年代寶島歌后紀露霞 04月26日(一)pm07:00-09:00 回風三0:從紀露霞到周璇、李香蘭、林氏好與美空雲雀 06月21日(一)pm07:00-09:00 紀露霞學:音樂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力釋放
05月17日(一)pm07:00-09:00 七–八0大雜燴:藝霞歌舞、台灣歌謠、國語流行歌、校園民歌的興衰
◎ 演講地點: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冬山鄉香和村照安路257號)視聽會議廳
◎ 主持人:張純淑(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