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為客家歌謠:訪談客語歌后賴碧霞女士

用戶插入圖片

右起:石計生教授, 客語歌后賴櫻鸞(碧霞)女士,賴碧霞女兒趙彩雲(碧霞鄉土客家民謠劇團團長)和黃映翎助理(中壢市, 2012.07.10)

用戶插入圖片
賴碧霞在歌謠方面是客家山歌國寶級人物,但我更關注她在臺灣流行歌方面的貢獻:她將周藍萍綠島小夜曲國語歌和洪一峰思慕的人台語歌寫成客家語,創造客語流行歌混血的先例,早在1950-60年間就完成。寫歌詞也作曲,筆名卡斯米。說了她十幾歲受邀去三重洪傳興的鈴鈴唱片寫客家歌時,遇見洪一峰唱舊情綿綿,看到洪一峰思念妻子小鳳而流淚無法唱下去,深受感動。隔天就寫出客語版,並由鈴鈴唱片灌錄成唱片全省發行。這完全印證我的大雜燴混血歌的論點。賴碧霞一生為客家話獻身,我決心動員元智資社所的學生與其他一切可能,幫賴碧霞女士建構一個專屬網站。
     今天賴碧霞的訪談完全顛覆過去我們認為客家語歌謠是地域性流行的觀點。三重鈴鈴唱片在1960年代是數一數二的大唱片公司,具備行銷全台的能力。賴碧霞因為參與味王味素的全省巡迴商務演出唱歌而被鈴鈴洪傳興老闆賞識,邀請至臺北灌錄唱片,最有名的茶山情歌的客語歌,賴碧霞說公司壓片都來不及,洪傳興習慣將薪水捲成一捆用橡皮筋圈起來給她。她打開一看,竟有八千台幣!可見暢銷分紅程度。今天可說印證我過去研究臺灣歌謠的長期懷疑:不是台語支配臺灣流行市場,而是市場機能造成的快速唱片流竄,語言的跨界顯示1960年代的聽歌粉絲的多元化與需求量。而賴碧霞絕對是客家語流行歌的巨擘,因她能歌能寫詞作曲,很有台語歌王洪一峰的地位與味道,真的是非常重要。今天看到時她行動不便,說摔了一跤。我必須加快腳步紀錄這些臺灣流行歌的寶藏。賴碧霞因為鈴鈴唱片而影響力在60年代是全台的,不是客家庄地域性的,這點必須好好繼續考察,追蹤之。(石計生後記, 2012.07.1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