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六0年代中廣台南台資深播音員李繪雯(九十三歲)



用戶插入圖片

左起:李繪雯女士,石計生教授和程正行(李女士之孫)(2013.01.23, 台北, 光復南路)


用戶插入圖片

左起:石計生教授,李繪雯女士,程哲仁先生與程正行。


因為文化大學地理系高慶珍教授的介紹,我這天帶著門徒周汝育和蔡欣洲去訪談李繪雯女士。李女士是廣東中山縣人,自幼隨父親至北京,學得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抗戰後,隨夫婿一家人來到台灣。她現年93歲,1955-77年間擔任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資深播音員,綜合節目主持人和節目科長。當實在地方是很有影響力的著名播音員,也是模範婦女。身體仍硬朗,記憶清楚,在其子程哲仁先生和孫程正行協助下,氣質優雅,說話字正腔圓的李女士說出了非常有趣的事情:作為國語流行音樂節目,音樂的花朵和中西流行歌曲點唱的播音員,主持時邀請上節目的歌星除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冉肖玲, 少年翁倩玉和陳芬蘭外,也邀請台灣歌謠巨星文夏, 洪一峰和紀露霞上她節目,並且說他們都是中廣簽約歌星。李繪雯女士不會說台語,所以都是以國語交談。播出的歌是台灣歌謠,因為二王一后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手。文夏與洪一峰都是台南人。文夏最常上她節目,幾十次跑不掉,李女士說。我們問當時上節目給多少錢?李女士說,給個紅包約2000元,但其子程哲仁先生說這太多,應該是200。確實當時2000元是一筆大數目。李女士也修正。大家笑成一團。她還曾親自去洪一峰台南的家裡,邀請他到中廣,為什麼事情就忘了。

程哲仁先生拿出珍藏的相簿,逐一翻閱李繪雯的廣播青春生命史,看著她專注觀看的表情,很受感動。裡面有幾張特別珍貴,包括和冉肖玲合照,翁倩玉,陳芬蘭的簽名照。以及李女士在中廣播音員時期工作時的照片。從台灣流行歌研究角度而言,一張影歌星歌舞演唱大會的照片特別引起我注意,是由中廣台南台主辦。商展時期為每星期日下午三點到五點。根據李繪雯女士說法,當時中廣有辦歌唱比賽培養歌手。這類演唱大會應該就是該台歌手的演出機會,結合辦商業展覽。這和我過去訪問正聲電台狀況很不一樣。正聲作為台灣歌謠的搖籃,歌星選拔比賽非常興盛,合作廠商則多是化工(像耐斯洗髮精)和賣藥的為主。中廣作為官方的廣播電台,其結盟廠商為何是商展,其內容為何?非常值得進一步去探索。而中廣歌手是以台語歌還是國語歌為主?其選拔的規模如何?通過何種管道傳播?都值得進一步瞭解。

這珍貴訪談再次印證了我的大雜燴混血歌理論觀念,50-60年代台語和國語歌壇並非我們想像中的涇渭分明,而是在市場考量的驅動力下產生跨界的演出與流傳。
 李女士於1977年調至台北中廣總台擔任全國聯播節目製作人,退居幕後,後來又調升中廣海外部華僑組,又升任亞洲之聲(ASIA Voice)對海外廣播電台總編導,和那日我在台大周藍萍寶島回想曲場合認識的中廣另一資深著名播音員趙琴是好朋友。李繪雯女士於1989年光榮退休。

訪談約一小時多,我看李繪雯奶奶高齡九十三,也需要多休息,就示意助理們停止拍攝,這是訪談者的道德。離開前程哲仁先生還特別說:當時台南台還有個台語節目播音員蔡素柳女士,也八十幾歲了,若有需要也可聯繫。我說: 真的很感謝。我們做學術研究的田野訪談與資料收集是最困難的,但更難的是滾雪球找到關鍵的人。李繪雯女士就是我要找的1950-60年代那個中廣的關鍵播音員,從此就打開了我的地下迴路理論的另一空間,中廣的迷人世界,正等著我們去探索,揭開被隱蔽的流行音樂世界。(石計生後記,2013.01.2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