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鍊金術學術研討會剪影

用戶插入圖片
中研院史語所會後教授們聚餐: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張哲嘉(中研院近史所),李祁芳(中山大學外文系),吳雅鳳(台大外文系), 趙恬儀(台大外文系),張谷銘(中研院史語所),Tara E. Nummedal(Brown University),—,  Lawrence M. Principe(John Hopkins University), Bruce T. Moran(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Kirill Ole Thompson(台大外文系)。(2011.03.29)
 

用戶插入圖片

石計生教授英文發表鍊金與內丹現場(2011.03.29)


1

天心第一:呂洞賓《太乙金華宗旨》今詮


天心第一:《太乙金華宗旨》今詮  (呂洞賓原著)



石計生 (全真法脈重陽南山第十四代門下)


 


天心第一


 


呂祖曰。自然曰道。道無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古來仙真皆口口相傳。傳一得一。自太上化現東華。遞傳某以及南北兩宗。全真可為極盛[1]盛者盛其徒眾。衰者衰於心傳。以至今日。氾濫極矣。凌替極矣。極則返。

【今詮】
得到祖氣而能通古知今的全真教的先知呂洞賓這樣說:順乎自然就是真正的道路,道路本來沒有名字,我們稱為「道」的東西,只是一種和與心相關的能量而已。就是找到我們道家身體常說的「元神」–原來的自己–而已。這種通過身體的身命長期鍛鍊而得的光明心性其實已經無法得見了。只好寄託給宇宙天地之間渺渺無邊無際的天光,可是洪荒以來地球運轉這麼久的原來人人都知道的天光也無法得見了,道家身體先知只好寄託於兩眼之間的祖竅,從外而內,在從內而外,古往今來神仙真人等得道之士都是口傳心授,傳一個就得道一個。

因為是不得已而為之,外丹,內丹,只是一個託辭,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個傳承祖氣的法脈,自從太上老君老子到東華帝君的莊子,又傳遞上我這個象徵性的名字呂巖,呂洞賓,又有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後的南宗北宗之分,全真派看來好像非常興盛繁榮啊!但是從能通古知今的祖氣來看,所謂興盛只是湊熱鬧的,崇拜神蹟,故弄玄虛自稱大師的泛泛之眾的興盛,可悲的是我們道家身體早就顯示盛及而衰的恐怖了啊!看來興盛繁榮的全真宮殿好像大江南北無所不在,其實那口傳心授的自然祖氣天光早就飄散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以致於到了今天,糾集一堆人煉功其實是婚姻介紹所,開什麼丹道會議逞口舌之快,借足球場搞什麼佈道大會,沒事上電視說東說西,好像現世神仙其實是神棍,氾濫到極點。混亂脫軌到了極點。

到了極點的時候就會物極必反地回到純樸。人們終於厭倦了這些繁文縟節,形式主義的修行,終於回到了自己,面對自己,傾聽內在的聲音,返回一個自然的素樸時代,回到真正的自己,不假任何中介地通過身體的身命長期鍛鍊而得的光明心性的天光時代就要回來了。

故昔日有許祖[2]垂慈普渡。特立教外別傳之旨。聞者千劫難逢。受者一時法會。皆當仰體許祖心。先於人倫日用間立定腳跟。方可修真悟性。我奉勅為度師。今以太乙金華宗旨發明。然後細為開說。太乙者。無上之謂。丹訣甚多。總假有為而臻無為。非一超直入之旨。我傳宗旨。直提性功
。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
金華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華。亦秘一光字。在內是天仙太乙之真炁。水鄉鉛只一味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

【今詮】
所以在這象徵性的呂洞賓身體之前的東晉時代的許遜,在南京東南方句容茅山一帶傳的上清派,也有說是閭山派,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早就預見全真法脈全盛後的墮落,就在所謂正統之外另闢蹊徑,說以人倫日用之間的孝道為主才能真正立穩腳跟,才能修煉全真大法了悟本性。這論點與實踐,引起江南一帶很大的感動與參與,都能知道其內在消息。

我,這代表祖氣象徵性的名字呂洞賓既已奉勅為度化人們的老師,今天就以《太乙金華宗旨》這書來啟迪各位,細說分明吧。什麼是太乙呢?就是無上,能量最高級的意思。丹道法訣多如牛毛,總是說要從有為的境界逐漸完成到無為的高境界。而我,這代表祖氣象徵性的名字呂洞賓,也不會反其道而行,講一種一蹴可幾,馬上就得到天光進入永恆的方法。

我所傳的全真道家身體,是直接從心下手的性功著手。不會告訴你其他的方法,很直接又不是那麼直接,所以很妙的。

金色的花就是光的意思。光是什麼顏色呢?其實是難以形容的,我們無以名之,只好用金花作為象徵說法。也秘密地隱藏了一個光字在裡面。這在道家身體裡面就是神仙先知們早就悟道的人人都有的真炁。真炁無色無味,我們根本看不到,但少了它人就死了。就像水中魚,魚看不到水,沒有水魚就死了一樣。金花的光的展現就是這個精氣神逆行轉化的道理。

所以說,回光之功。全在逆行。要返回原來的自己的元神,看見那金花散放出來的光芒,其要訣就是在於讓身體的能量倒著走,這是秘密中的秘密啊!

(2010.08.20)

《黃庭經》[3]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鬱羅蕭台之勝。玉京丹闕之奇。乃至虛至靈之神所住。儒曰虛中。釋曰靈台。道曰祖土。曰黃庭。曰玄關。曰先天竅。蓋天心猶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則周身之氣皆上朝,如聖王定都立極,執玉帛者萬國。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諸子只去回光。便是無上妙諦。

光易動而難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結。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於九霄之上矣。《心印經》[4]所謂「默朝飛昇」者。此也。

【今詮】
道家身體上清派的經典《黃庭經》曾經這樣說:「在我們的臉龐上兩眉之間裡的地方藏著可以永生的力量。」尺宅就是臉龐的意思,臉上的方寸心田能孕育生命耕耘靈氣,這不是來自天上的賜福而得的心是什麼呢?要知道方寸心田裡是道寶尊以鬱羅蕭台為佈道之所,是紫微瓊台為闡經的名勝之地,也具有天上雕樑畫棟的瑰麗奇彩的景致。是最高級的虛空靈氣神仙居住所在。這個地方,儒家稱為虛空的中心,佛家喚作聚滿神靈的高台,道家稱為仙祖的淨土,或者說是金黃色的庭院,或者說是玄關,或者是天竅。因為天心如同宅舍屋宇一樣,光才是真正的主人,我們的身體只是寄居其中。所以,一旦當我們進行道家身體的回光–返回先天識神所居住的純潔無偽的自己–鍛鍊,那麼你的全身的後天之氣就會朝上行走,好像古代的聖王戡亂後定都立下千秋大業的碑銘,拿著號令天下的玉帛萬國都來朝拜臣服那樣的穩定,光明。又好像你是主人般的精明幹練,家裡的奴僕碑女都自然聽命打點乾淨,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這些聽來有點封建,沙文主義的比喻不用太在意,其目的只是在要你儘管去返回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最高級的美妙方法。

而光本身是容易移動很難搞定的,但當擁有道家身體的你反覆作這種回光的動作,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看到真正的自己所居住的空間,因為光已經在那裡凝結不動了啊,這就是由受色欲控制的身體回到了被道法所馴服的身體,得到了自然法身了。屆時你的凝聚完整的心神就能白日昇天到那既在身中又在身外的九宵雲上的天上宮闕去了。

這現象,就如同我們道家身體的另一經典《
高上玉皇心印經》所說過的,經由刻苦的鍛鍊身體與心神的默默存思懷想,有天你就去了那完整的他者不以完整的自我為代價的地方,那地方,存想即飛,既生天上,就在以光年計算其距離的身中完美。

(2010.08.24)

待續








[1]「自太上化現東華。遞傳某(巖,呂巖)以及南北兩宗。全真可為極盛」,這裡引起學者們認為本書應不是呂洞賓所著,而是創立全真教的王重陽的作品。綜觀本段幾位重要人物:(1) 呂洞賓,原名呂喦(「喦」或作「岩」、「巖」)[1],字洞賓,號純陽子。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農曆四月十四生於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鍾、呂內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2)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



[2](1) 許遜(239年-374),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號旌陽,人稱許九郎、旌陽祖師等,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人,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有人尊之為「感天大帝」。許遜修學道法於諶母。《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維基百科許遜詞條。(2)尊奉上清經系的道派。上清派創始人是東晉天師道士楊羲、許謐、許遜。晉哀帝興寧二年(364),楊羲扶乩降筆,稱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經》31卷,命楊羲用隸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及其子許遜,二許又傳寫上清經,並修行上清經法得道。東晉末,王靈期至許黃民(許遜之子)處求上清經後,又增刪潤色,造作上清經法至五十餘篇。江東道士慕上清經法豐博,爭相傳抄,故在江東地區形成傳授修習上清經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晉代女道士魏華存(南嶽魏夫人)為第一代宗師,楊羲為第二代宗師。楊羲以下依經法傳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師是許穆、許翔、馬朗、馬罕、陸修靜、孫游岳、陶弘景。陶弘景齊梁時居茅山傳上清經法,開創茅山宗,上清派遂為茅山派所承襲。維基百科《上清派》詞條。



[3]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鍊的主要經典。分為《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黃庭中景玉經》。其中《黃庭中景玉經》出現較晚,通常不列在《黃庭經》內。書中認為人體各處都有神(「泥丸百節皆有神」),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論。介紹了許多存思觀想的方法。《黃庭內景玉經》又名《太上琴心文》、《大帝金書》、《東華玉篇》,是一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神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為主的道教修鍊要訣。 《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唐宋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養生方術的主流。維基百科《黃庭經》詞條。

[4]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誦之萬遍,妙理自明。


光之書

用戶插入圖片

鍛鍊識神(台北/重陽南山,2010.08.23)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日月大地無非此光。故不獨在身中。聰明智慧一切運轉。亦無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華布滿大千。一身之光華亦自漫天蓋地。所以一回光。大地山河一切皆回矣。
                                                                                                                                                      –呂洞賓《太乙金華宗旨》


石計生:王重陽 《重陽立教十五論》今譯 (全文)

王重陽 《重陽立教十五論》今譯 (全文)


 


      石計生


 


譯後記


余於一九八八年入全真教龍門宗,拜 來靜師父門下,得賜道號復生。九0年亦得全真白鶴師父授真龍行雲功,忝列 重陽門徒。入道修行二十餘年來,深感尊師所傳末法時代天下皆物外親眷屬需抱道而亡任從天斷之理,乃於積功累行同時亦發願以白話文翻譯重陽祖師的《重陽立教十五論》,譯文雖力求信達,也從生命經驗證悟出發,不拘原意也回到原意,讓重陽祖師的創設全真教的微言大義,化為接近詩的語言與帶著論理的色彩來到這個後現代世界,讓能勤而行之的「上士」寂寥修行道路上感覺有所同行有所依歸矣。本譯文起迄時間接近四年,時於行住坐臥間當有所感時即運筆為之。其中六、八、七、一、三、十五翻譯的最早,應在二00六年即已墨乾,而二、五與十四論完成於戊子初秋時為二00八年九月十九,其中的四、九、十論則於二0一0年八月十四日時定稿。翌日,最後完成的是在十一、十二、十三論。前後顛倒逆行之間,有其自我之真實虛擬的交織體驗,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未完成的譯文,那十五論最後的境界還是個理論,古往今來,能得者有幾也?那無限倒退的完美,正是一切的開始與結束。


 


一 住庵


 


凡出家者、先須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合暢、入真道矣。


凡有動作、不可過勞。過勞則損氣。不可不動、不動則血氣凝滯。需要動靜得其中。然後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安之法。


 


(今譯)


凡是能夠達到萬緣不罣自己靈明,體驗「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境界的人,就是「出家」的人。這樣的人,隨時能在、隨時能離開,所以必須先學會行腳時的「投庵」。


 


庵的意思,就是房舍,就是讓心安住的地方,有形無形。是身體所以依靠休息的地方,當身體有所依靠,則你的心就會逐漸覺得安定,氣血運行和精神之間的流轉就會覺得通暢,再起身時可行更遠的道路,體會身庵如此移動自如,操練久而久之,就可以進入真正的修行大道了。


 


為讓身庵常在,凡是身體的動作,不可以過度勞累,過度勞累則會損害你的真氣。也不可以讓身體都停止不動,不動則會使得你的氣血凝結固遲,同樣不利真氣運行,需要的是讓身體的一動一靜都能適度,


然後可以讓你的心守住常態、安分守己。


 


這就是把身體當作住宅的安定你的心的方法。


 


二 雲遊


 


凡遊歷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紅翠,或翫州府之繁華,或賞寺觀之樓閣,或尋朋友以縱意,或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雖行萬里之途,勞形費力,遍覽天下之景,心亂氣衰,此乃虛雲遊之人。二者,參尋性命,求問妙玄,登巇嶮之高山,訪明師之不惓,渡喧轟之遠水,問道無厭。若一句相投,便有圓光內發,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雲遊也!


 


(今譯)


大凡到四方旅行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是走路、搭車或者坐飛機去看山明水秀,花草樹木的紅花綠葉之美,或者遊玩各國各地的繁華,或者去觀賞寺廟道觀的飛簷樓閣,或者找朋友一起去排遣心情放縱一番,或者為了自己的俗世工作而到處看看機會;這樣的人,說實話,雖然看起來好像行了萬里路,去過很多地方,但只是白費力氣,徒勞其形,雖然看遍了天下之景色,心靈混亂氣血衰弱,是個假的四方旅行的人。


 


第二種則是為了讓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的元神和識神找到和解安靜的方法而去旅行。參訪尋找妙道,登上險峻的高山,為了尋覓真正的師父再怎麼辛苦也不疲憊,橫渡喧鬧轟隆的遠方大河溪水,為了問道從不覺厭倦。碰到了,若有一句和自己的元神真正的內在相投合,那麼它就從隱蔽睡眠的狀態醒來,便發出一波波圓滿無礙的光芒,你就了悟了生死的大事,不再執著於塵世忙碌的假象,做一個身在凡塵心在全真的沒有掛礙的男女。這樣的人,就是真正會到四方旅行的啊!


 


三 「學書」


 


學書之道、不可尋文而亂目。當宜採意、以合心捨書、探意採理、捨理採趣。採得趣、則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誠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踴躍、無所不通、無所不解。若到此、則可以收養、不可馳騁耳。恐失於性命。若不窮書之本意、只欲記多念廣、人前談說、誇訝才俊、無益於修行、有傷於神氣。雖多看書、與道何益。記得書意、可深藏之。


 


(今譯)


學習讀書的方法,不可以為了找到所有的文獻而混亂了你的眼睛。讀書的方法應該先瀏覽資料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再以適合你的研讀心意的部份捨棄不相關的書籍;之後,探求合於心意的道理,反覆揣摩,再把邏輯的道理丟掉,只留下書的合乎趣味的精神部份。得到這樣書的趣味、印象,就可以把書收起來了。


 


那趣味、印象,放在你的心中很久很久,反覆揣摩,醞釀、發酵,有一天,很自然地你的心突然大放光明,洋溢著知識獲得的喜悅,智慧大開如汪洋之納百川,沒有什麼書讀不通、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解開。如果你已經到了這樣的境界,就可以停止讀書,涵養心神眼睛,不可以繼續馳騁下去了,小心,再下去性命不保。


 


況且讀書不去瞭解書的原來的意思,只想要記憶很多、知識很廣闊,在別人面前說東說西,一副好像很博學的樣子,人家誇獎你、驚訝地說你是青年才俊,嗯,要注意,這些啊都無助於你的修行,而且會傷害你的真氣運行。


 


雖然看了很多書,對於修行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呢。因此修行之人,只要記得書的意思、印象就可以了,把知識深深地藏起來,像冬雨含苞待春的花。


 


第四:論合藥


 


藥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一溫一寒,可補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毉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來生之報,吾門高弟,仔細參詳。


 


(今譯)


鍊功修道學全真的人,要記得我們是「醫宗」,醫藥是基本知識。所謂藥,是天地山林川流的秀毓之氣所在,孕育綠草樹木的精華。它們隨著自然春夏秋冬節氣變化而滋生,個性有溫有寒,對於人體的病苦缺失可補可泄;用藥份量的多寡,可以依照病徵的表裡來調整,找到最合乎人體頻率的狀態。若願意認真深入學習的人,就能隨緣解救別人的性命;但若不知上述道理自以為能醫人,反而讓人的形體受到損害了。


 


鍊功修道的人,不可不通達曉暢全真醫學的道理;如果不明暸,那對於修道一點幫助都沒有。如果沒有機緣理解全真醫學,無法幫助道學精進。就不要執著非要如此,真的硬要裝個大師樣子,見面沒事就說別人身體怎樣,烏雲罩頂,要多少錢才能治好,否則性命不保,這實在有損陰德功行啊!


 


這樣的話,身外貪戀別人錢財恆產,身內耗費過去積功累行得來的能量,今生若沒招致嫉妒惹禍的話,小心來世的報應,凡我全真教的門徒高眾,需仔仔細細地參考詳盡反省啊。


 


五 論蓋造


 


茅庵草舍,須要遮形,露宿野眠,觸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斫伐樹木,斷地脈之津液;化道貨財,取人家之血脈。只修外功,不修內行,如畫餅充飢,積雪為糧,虛勞眾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當覓身中寶殿,體外朱樓,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聰明君子,細細察詳。


 


(今譯)


說起建築蓋房子之類的事情其實簡單就好,如茅庵草舍能遮蔽風雨,讓自己安適就行,不然就餐風露宿暴露身體於野外,這是觸犯大自然的禁忌的行為,不可以的。更糟糕的是花大錢蓋些高樓大廈看來雕樑畫棟,這不是修行者的作為;因為這些裝飾資本主義的商品拜物教的奢華壯麗,吸引的是浪費耗神的目光,哪裡是致力於認識自己的元神的道家身體的人的作為呢?而為了蓋房子去砍斷樹木做樑柱,或者用鋼筋水泥打下重重的地基,破壞掉大地的脈搏截斷了流動的自然韻律,這就好像說是為找尋共榮卻成了搶奪人家的財物,讓別人活都活不下去了般可惡。


 


況且只做這些表面功夫不去向內修養自己的內在,就像用筆畫個餅的樣子來打發飢餓,酷寒時把窗外紛紛皚雪堆積起來當作糧食儲備,這是勞師動眾白費力氣,到了真正考驗的時候才知道一點用處都沒有那些根本是一場空。


 


所以真正有志氣要找到自己是誰,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就應該向內不向外,不去愛慕那些外在的瓊樓玉宇,內探自己身體中的元神—本來無限的自己—的無形寶殿。你看看那些身體之外的高樓大廈,有時還沒蓋好,碰到地震或者蓋好碰到恐怖主義攻擊就倒塌了。世上聰明的謙謙君子啊,要好好想想仔細詳查其中利弊。


 


六 論合伴道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繫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欲不戀,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乾打鬨,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全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為擇高明者,是上法也。


 


(今譯)


修道的我們是對生命終極意義有嚮往的人,這樣在一起了


本來就是要生病時相互扶持,你死了,我把你給埋葬


我死了,你將我埋葬。是命運選擇了我們才在一起


而不是先在一起而人為地宣稱我們的比肩


 


在一起不可相互愛戀,相戀會讓我們的心日夜相繫在一起


在一起不可以不愛戀對方,不相戀則情感日久就會疏離


將慾望的相戀提昇至愛欲的不戀,就得到了愛的真理,這樣就對了


 


人在一起,有三合,三不合


心讓人看個明白,用智慧處理危機,有志氣讓愛長大,這就是三合


心執著記憶的與形式的快樂,不用智慧面對命運,沈溺小愛小欲垂頭喪氣這就是三不合。


 


人在世間,要讓自己保持汪洋大海般的熱情,這全憑堅強的意志


不可追求眼前的短暫而順應人情,不可以將愛建築在相貌美醜上。


 


得到這樣的胸襟的人,就是愛的領域的高明之人。


 


七 論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需要十二時辰、住行坐臥、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能如此者、雖身處於塵世、名已列於仙位。不需遠參他人、便是身內聖賢。百年功滿、脫殼登真。一粒丹成、神遊八表。


 


(今譯)


凡所謂的打坐,不是說讓身體端端正正坐著、眼睛閉起來念咒調息的意思,這是假的靜坐。


 


真的靜坐,需要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居家的時候、外出行走的時候、坐著看書思考聊天的時候、躺著睡覺安眠的時候,在這一切動靜的中間,必須能讓自己的心像泰山一樣不動不搖,穩居安靜,這是透過鍊功將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緊閉起來,不讓身體以外的景象跑進來才能達成。如果有一點點的動靜與情緒思念,都不能稱為靜坐。


 


如果能做到這點,雖然你身處於紅塵俗世,也已經名列神仙的位置。不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參神禮拜,你自己身體裡面就住著完美無瑕的聖賢。反覆操練,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就可以像蟬脫掉舊的殼一樣,迎向全真的新世界。


 


當你的身體內的金丹結成後,就能超越具體的空間與時間,在無垠的宇宙中自由出入,悠遊。


 


八 論降心


 


凡論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冥冥杳杳,不外不內。無絲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隨境生心,顛顛倒倒,尋頭覓尾,此名亂心也。速當剪除,不可縱放,敗壞道德,損失性命。住行坐臥常勤降,聞見知覺為病患矣。


 


 


(今譯)


常常我們聽到降服其心,是不動如山的淡泊,一片澄明。


 


毫不動心,因為,眼睛通過自己的安靜,看見的是萬物的本來樣貌。


心,有點飄忽,有點具體,有點神秘,有點現實,不在我們的身體裡面也不在我們的身體外面,沒有一點一滴的思念與想像,這很難


這就喚作安定的心,一點都不需要降服。


 


如果我們隨著環境變化而產生心境變化,就糟糕了,顛顛倒倒,尋尋覓覓慌張地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大海中拋錨定位,這就叫作亂掉的心。


一定要趕快翦除,不可以放縱這樣的心跟著你,後果是會把道德敗壞


嚴重的話連命都會跟著丟掉。


 


所以我們不管在家居住著時,走路時,坐著時,睡覺時都需常常練習降服你容易亂掉的心,其方法為何呢?要記得:


 


凡聽到的,看到的,知道的,感覺的所有都是讓我們的心生病的力量也。


 


第九:論煉性


 


理性如調琴,弦緊則有斷,慢則不應,緊慢得中,琴可調矣!則又如鑄劍,鋼多則折,錫多則捲,鋼錫得中,則劍可矣;鍊性者,體此二法,則自妙也。


 


(今譯)


能把心降服後還要好好鍛鍊它。心性的調理就像調整琴弦聲韻,琴弦太緊則一彈就斷,太鬆則彈不出聲音,心的鍛鍊面對外在世事與內在情緒變化如能鬆緊得宜,有距離地彈性面對,則就能像弦琴般讓身體運行彈出美麗聲音,找到真正的自我。


 


鍛鍊心性這事又像是鑄煉寶劍,放的鋼材如果太多劍一交鋒就會折斷,放的錫材如果太多則寶劍會捲起來無法使用,心的鍛鍊面對外在世事與內在情緒變化如能在剛強與柔軟間找到動態平衡,有距離地彈性面對,則就能身體運行像那份量得宜鑄成的寶劍,主持世間正義並且時間到了就不戀棧離開。


 


關於鍛鍊心性,若知道了如琴弦般調理內在氣之運行,與如揮動比例適中的寶劍入世去愛這個世界,心的安靜帶來身體的既出世又入世地行走,這就得到的自己的妙道。


 


第十:論匹配五氣


 


五氣聚於中宮,三元攢於頂上,青龍噴赤霧,白虎吐烏煙。萬神羅列,百脈流沖,丹砂晃朗,鉛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間,神已遊於天上。


 


(今譯)


再來我們談談關於道家身體。這有點難,大家先聽聽,只要認真煉功以後就會與真正的自己身體/心靈遭遇。當通過全真鍛身大法的先後天精氣神的交織,轉換,藏著各種能量等著開發的人體五臟,就能通過精氣神三元轉化凝結成五重真氣,聚會於中宮結成大丹,經由火候鍛鍊多時向上逆時針旋轉聚集於頭頂的上丹田。五氣朝陽,三花聚頂,從易學來說,後天離卦肝裡所藏的青龍象徵的力量,是先天真陰與先天青龍之合體,祂噴出紅色的雲霧,會與後天坎卦裡所藏的白虎象徵的力量,是先天真陽與先天白虎之合體,祂吐出黑色的煙霧,兩者的交織所產生。


 


這是身體不動則後天之精的保固,腎水則能向上朝向元神所在的內院


身體不動則後天之氣自然穩固,而心火就能向上朝向元神所在的內院


真正的心性安寂到極點則容易遊走的靈魂一旦安藏,而肝木則能向上朝向元神所在的內院


忘掉狂妄追尋的感情忘記癡癡地愛則容易游離讀魂魄能降服,則肺金就能向上朝向元神所在的內院


 


這人體的四大方位的臟腑潛在的能量安和則心意穩定,而脾土所在的真意不動而能向上朝向元神所在的內院。這由後天反先天,色身反法身所產生的五種真氣最後都聚集於祖竅,皆聚集於頭頂了。


 


當這一切都發生後,道家身體就達到高境界了。身體裡的眾多神祇羅列迎接你的到來,身體裡的經絡血脈流動沖刷乾淨,那真正的金丹大藥晃動明朗,陰陽變化之妙了然於心如此澄明,啊全真門徒們,我們的色欲身體這時雖然還在這滾滾紅塵人世間,但是道法所在的身體裡的元神已經雲遊於天上了。


 


以上這些關於道家身體的事情,聽來複雜難解,但要記得是建立在先前說的心的安靜之上,沒有了心性的降服與鍛鍊,光是知道這些身體有點神秘主義的術語與變化也是沒有用的末流之見,吾徒切記。


 


第十一:論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性若見命,如禽得風,飄飄輕舉,省力易成。《陰符經》云:「禽之制在氣」,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參,不可滲漏於下士,恐有神明降責。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謹緊鍛鍊矣!


 


(今譯)


人的心靈根性裡寄寓著後天的精神與先天的元神,而人的身體性命裡則運行著後天的氣場與先天的真炁。勤於煉功的你若有天你的心靈根性與身體性命相遇時,就如飛禽拍動翅膀時獲得了清風的幫助,就會覺得非常省力而且容易完成。所以道家經典《陰符經》說:「能夠衝破三關向大鵬摶扶搖直上的力量根本在於氣的運行以獲得真炁啊」,因此,凡我全真門下修道之士,不可以不詳細研究,參考,不可以輕易洩漏給聞道則大笑,不笑不以為道已的「下士」之流,不然的話天上神明會降下旨意追究洩漏天機的責任。


 


把你的心靈根性與身體性命混合為一的動態運行,身心自在,這是修行的根本。要好好地自我鍛鍊,切勿輕忽怠惰啊!


 


第十二:論聖道


 


入聖之道,須是苦志多年,積功累行,高明之士,賢達之流,方可入聖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滿乾坤,普天聖眾,默默護持,無極仙君,冥冥圍遶。名集紫府,位列仙階,形且寄於塵中,心已明於物外矣!


 


(今譯)


要成為聖人的方法,必須是多年苦心立志向道,累積身外的入世功德且深切鍛鍊內在的養氣功夫,成為光潔高明地想著的人,成為道德賢明通達世理的人,才是可以進入聖人的途徑。


 


就好像你的身體現在坐在一個房間裡,心性圓滿光充滿空間朗朗,宇宙里那麼多的神聖的力量啊,都在你身邊默默地護持著你呢!宇宙里那最高能量的無極先君啊,冥冥中就環繞在你的身邊形成強大而無形的氣場呢!你的名字這時被註冊放在紫光雲集的道家仙境典藏裡,你的功行讓你位列於神仙的台階之上。


 


是以「聖道」就是:你很謙虛地看著這一切煉功以來的變化,你的形體現在寄託於這滾滾紅塵中不為所動,你的心很清楚明白這物質的一切都是短暫的而能超脫於其束縛之外了!


 


十三:論超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


 


(今譯)


全真修道者啊,我就借佛經裡所說的「三界之內,唯有火宅」跟大家說說。三界的意思,就是還有生死往來的世界,裡面像是著了火的宅地,你在其中卻不自知還自我感覺良好呢。欲界就是有淫欲與食欲的有情所居住的地方,色界就是超越了淫食二欲卻仍受困於有形身體的有情所居住的地方,無色界則是無身體只有靠心靈去認識根性於深妙的禪定的可能。但這三界如何超越呢?


 


你的心靈忘記掛慮思念就是超越欲界,你的心靈忘記所有有形之境就是超越色界,你連心靈都忘記了連找尋真空妙有的心都沒有了這就是超無色界;


 


離開這三種世界,那裡就是神仙聖人所居住的地方,你這個人就不再居住在著火的宅地裡了,你知道超越已經成為廢棄的星河你是你也不是你!


 


 


十四 養身之法


 


法身者,無形之相也。不空不有,無後無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長。用則無所不通,藏之則昏默無跡。若得此道,正可養之;養之多則功多,養之少則功少。不可願歸,不可戀世,去住自然矣!


 


(今譯)


而修養的方法不是去鍛鍊這看得到、摸得著的這有顏色的身體,而是鍛鍊自己元神所居住的沒有形狀的道法身體,那橐龠在玄庀,存在於我們的身體之中同時有超乎我們的身體之外。它不是空無的也不是存有的,它不是在前也不是在後面的,它不是在下面也不是在上面,它不是短的也不是長的。


 


你若掌握了它的力量使用的話,那麼在這塵世裡做什麼事情,走到哪裡跟誰怎樣來往,沒有不順利通暢的;但你不用這力量收藏起來的時候,你的顏色跟路上過馬路的行人一模一樣,你的蹤跡隱藏在世俗之中沒有人會注意你,過的守貧安適。如果你能經由煉功獲得這樣的道法,就要持續地去溫養它的能量;溫養體會多的時候則安身立命功效就比較好,溫養體會少時則世俗煩心事情侵擾安靜就會較少些。多少這倒無所謂,全真道修行的人不要老是把離開世俗歸隱山林掛在嘴邊,也不要過於貪戀塵世搞三捻四束縛很多,在世與出世,元神,那藏在法身中的無限的自己說,順其自然,來去自如吧!


 


十五 「論離凡世」


 


離凡世者、非身離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蓮花。根在泥而花在虛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聖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言十五論者、警門中有志之人、深可詳察知之。


 


(今譯)


所謂的離開凡人的世間,不是身體的離開,而是你的心的離開。


 


我們的身體就像蓮的藕根一樣,心靈則像含蓄開著的花,


根,深深地紮在混沌黏稠的泥土中;而花,則飄逸綻放在迎風的


虛空裏


 


領悟到金丹大道的人就是這樣的:


身體,深深地紮在混亂糾葛的現實紅塵中;而心靈,則超越


一切在神聖不可測的境地安然流動


 


當今世上的人,執迷不悟,想盡辦法要長生不老


讓身體繼續在滾滾紅塵中醉生夢死,說這樣叫做離開凡人的世間


心靈卻一片混沌,實在是愚笨到了極點啊


 


這裏所提出的創立全真教的十五點注意事項,是要警惕


教門之中的有志修行的人,要簡單地活著、高明地想著


我們孤獨而清醒


 


(台北/重陽南山腳)


 


 


 

1 2 3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