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敗之後:民進黨需要黨外精神

【計生按】2008年01月12日台灣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基本上是對陳水扁的超爛執政投下了不信任懲罰票,政黨票只得361萬票,遠遜於國民黨的501萬票,民進黨遭受空前慘敗,立委席次只得27席,國民黨得81席,加上泛藍席次,共有86席,超過國會席次的2/3,這是國民黨解除戒嚴以來的最大勝利。陳水扁因此辭去黨主席一職,馬英九團隊則十分低調聲稱「只高興一晚就好」,為的是直指總統大選。投票率相對較低的58.5%,單一選區兩票制消滅了所有小黨,變成國民黨一黨獨大,一種平常的嗅覺與知識告訴我們,這結果極可能不是喜歡曾經施行戒嚴,想像力贏弱與派系也是林立的國民黨,而是痛恨民進黨政府的貪腐、固步自封、跳樑小丑當道,與倒退台灣經濟與生活水準的無能,才含淚選擇性遺忘一些小黨與優秀獨立參選人而進行結構性零合投票。從台灣民主平衡角度來看,這種傾斜說明了「人心思變」的歷史轉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被稱為「民主聖地」的宜蘭縣,民進黨連一席立委都保不住,從縣長到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潰敗,倒退至國民黨獨大狀態。但這種「人心思變」的轉變,在過去歷史並不陌生,石計生教授以下這篇〈蘭陽平原的雨夜四十八日〉所論述的發生的在宜蘭的轉變,正是從土地角度去思考的史鏡。可以這樣說,陳水扁與民進黨政權真正對不起的是當年這些對於台灣意識的建構與土地無私奉獻的人民,而因掌握權力後的腐化附帶傷害的是全台灣的想要過好日子的百姓。「改變」的時代來臨,正是知識份子監督國民黨,批判民進黨,讓台灣進入成熟民主社會的開始。(2008.01.12)

〈蘭陽平原的雨夜四十八日〉

「那黨外的無私奉獻精神今日何在?」

⊙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1.

「人創造自己的歷史,卻無法隨心所欲地創造;他們不能在自己選擇的環境下產生,而是直接得到,給予和從過去繼承而來。」(Men make their own history, but they do not make it just as they please; they do not make it under circumstances, chosen by themselves, but under circumstances directly found, given and transmitted from the past.)(Marx, 1978)

馬克思以這段話,評論偉大的拿破崙一世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姪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Louis Napoleon Bonaparte),如何能籠絡並代表各方勢力當上法國皇帝,主要是在一個結構上政經衰頹的亂世,利用其家族歷史的光環、黨派之間的合縱連橫,虛應地建立法國「第二共和」,旋即又以真正想要的「第二帝國」毀滅「第二共和」。一八四六年以來的法國當時失業率高、工資下降、貨幣市場崩潰、股價慘跌等經濟蕭條現象嚴重;在包括擁護波旁王室的保皇黨派、溫和共和派、社會黨人(左派共和派)、擁護拿破崙王室的波拿巴派、和考量其生存經濟條件與社會連帶層級形成「是又不是一個階級」的農民等競逐權力下,一八四八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獲得廣大農民的支持,以囊括75%選票的五百萬票當選法國「第二共和」總統,卻又在一年後背叛農民與工人政變稱帝,「逮捕三百名市議員、在巴黎殘殺四百名工人、大動亂,七萬農民與城鎮居民起義、法國32個省宣布戒嚴(共130個行省)、兩萬六千人被逮捕,一萬人充軍。」(Sauvigny, Bertier and PinKeny, 1989)希冀民主共和的「人民的力量」化為泡影。馬克思的這本政治社會學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以經典的辯證分析說明了人在政治的開創與限制性質,主要是受到「結構與事件」(structure and event)兩方面力量的過程和交互影響:政治與經濟等結構式問題與客觀現實,會和由人所發動的事件與運動的主觀意圖交織,產生有機的變化;但意圖的行動卻常常產生非意圖的結果。因為歷史的幽魂總是飄盪在結構、人的意識與實踐的天空深處,讓那錯綜複雜的政治權力競逐與社會變化顯得益發弔詭與戲劇化。

2.

而「人民的力量」在台灣卻曾十分成功地展現,雖然從「黨外」到「民主進步黨」,拉長歷史距離後現在看來,昔日無私奉獻的理想今日也戲劇化呈現傾頹腐敗之勢。

如果說,「權力是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強制性決定的社會能力」(Power is defined as the social capacity to make binding decisions that have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r society.)(Orum, 1989 ),則我們這裡所研究的,是權力如何在社會場域裡被競逐與運作。只不過是從馬克思筆下的法國總統/皇帝大位,轉換為宜蘭地方縣長/省議員的具備「強制性決定的社會能力」的權力追逐而已。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一個選在宜蘭縣羅東鎮鄉下的看來微不足道的地方所召開的選舉協調會議,歷史卻顯示,那現在幾乎被遺忘與淹沒的「廣興會議」及其在四十八日後所產生的結果,是從台灣的東北部所昇起的巨浪,呼應著一九七九年台灣西岸南邊的美麗島事件所在地的高雄呼嚎,成為顛覆國民黨戒嚴體制,整體黨外民主運動大浪潮的最關鍵性戰役之一;其前後發展過程中,開啟了二十四年的宜蘭綠色執政與民主進步黨的取得中央政權,並且,因緣際會地,直接或間接產出了許多全國性政治人物:林義雄、黃煌雄、游錫堃和陳定南等,他們分別擔任或曾經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監察委員、行政院長和法務部長等黨政要職,功在國家。然而,在今日弊案頻傳,民怨四起的新政治形勢下,岌岌可危的民進黨政權,似乎陷於一種我們可稱之為「權力的高度均衡陷阱」—政治人口的利益需求高於合理的資源分配現象—使得派系的共生共犯結構傾向,無法在黨政利益與人民期盼間做出理想回應。首先看出這個問題的人是林義雄,他毅然選擇離開了民進黨;而昔日為清廉、進步象徵的其他幾個人,陳定南爾今罹患癌症重病在床,游錫堃續任民進黨主席卻顯得優柔寡斷建樹有限。這時,幾乎這幾年來算是最為潛沈的黃煌雄,卻由其主持的台灣研究基金會策劃以一本書《人民的力量》(台北:玉山社出版,2006),把那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的記憶重新喚醒,在這曾由黨外主導,人民希望之所託的台灣民主運動風雨飄搖之際,產生了震聾發聵的作用,本質上透過對於「廣興會議」的歷史回顧問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問題:

「那黨外的無私奉獻精神今日何在?」

3.

歷史並非由一個人創造,偉大的精神也是,或許我們該這麼說,是集體意識所匯聚的一群人創造了歷史。但這段歷史由黃煌雄來問這個問題極為合理,雖然之後的二十年目前歷史主角似乎轉向擔任更具實權公職的游錫堃等人。文獻顯示,黃煌雄從為林義雄因美麗島事件入獄而巡迴台灣演說的一九八0年開始政治生涯,他這個人曾經擔任過三屆立委、一屆國大代表、一屆監察委員,問政的認真與嚴謹向來被稱為是「立法院的模範生」,但是,他介於「學者」與「政治家」間的個性,在民進黨內總是被視為是不結盟的「孤鳥」、「獨行俠」。而其被「邊緣化」的歷史弔詭,卻在二十年後顯示出其「真金不怕火鍊」的價值。令人不勝欷噓的是,他竟和林義雄一樣,成為現在的民主進步黨少數拿的出來的清廉、進步和有理想形象的人。黃煌雄其堅持原則與理想,給人略顯單面向與沈悶印象,有點「古代人」意味的一貫性格,數十年不變;而在當今民進黨一片重拾創黨精神的緊急呼籲中,這書中他的角色,卻又給人與時俱進的樣貌。我們發現,原來在今日後現代社會中,保持「原則」是一件歷久彌新的事情。而從《人民的力量》書中,雖然出場人物眾多,如果細讀會發現,作為這場會議「關鍵貢獻者」(key trigger)的黃煌雄,究竟怎樣將其力量貫注於並贏得這場關鍵戰役呢?那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的記憶,還需要更多的細緻分析。

4.

可以這樣說,從歷史角度來看,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凡是完美的人格就是握有詮釋權力的作者針對文本的美化,會喪失真實性,也早晚會被翻案。所以近來許多重拍歷史偉人,如電視劇「大漢風」的項羽和劉邦的楚漢相爭、西方電影「亞歷山大大帝」等,均顯露了經典人物的致命缺點和其面對的悲喜劇方式。如性好漁色市井粗魯但為人豪邁能「用人不疑」、有「容人之量」的劉邦,若沒有呂后的節制與道家高人張良戰術上指導,體察社會局勢與民心需求息兵養生,則不可能成就霸業;而剛愎自用卻有著高超品德真情至愛的項羽,擄獲了天下美人虞姬之心卻因暴戾脾氣,不能察納雅言徒有百萬大軍失了江山。這些歷史中的人物,啟迪我們的是,除了主觀的意圖外,如馬克思在《霧月十八日》中所言,並且是受制於政治、社會與經濟結構,和歷史的幽靈作用的。因此,若說起《人民的力量》這本書的弱點,就是在於欠缺對於出場人物性格的立體描繪,讀者讀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情感澎湃起伏的故事性,這或許是這些人都還健在的緣故;但其優點卻是,以忠於歷史原貌的「學術式」訪談和敘述,將幾乎隨老成凋零的民主運動重要一頁保留了下來,並且透過當時的場景紀錄(field record)活靈活現地呈現了選舉過程的焦慮、緊張與幽默,從一些細微的部分,也讓讀者見到了所謂無私奉獻的「黨外精神」。如:

「…林和國繼續說道:「我們如果叫你不要選,你會不會硬是要選?」,陳定南無奈答道:「當然不能硬選。」,林和國於是提議:「這樣好,你剛才說認同我們二十四個代表,現在我請你去選縣長。」,「對對對…」與會代表一窩蜂鼓掌叫好,陳定南抱起六法全書不情願的說道:「這不是叫我去做犧牲打嗎?」。」

「『我問陳定南他過去曾不曾演講,他說不會,不得了…』擔心這場選舉不知道怎樣選下去。在當天演講的過程中,台下的觀眾也不斷提供陳定南演講改進意見。」

「幾位老師也經常親身參與文宣張貼工作,在當時情治單位的嚴密監控下,為避免身份曝光,他們多半是頭戴帽子身著雨衣悄悄的進行著這項工作。」

「吃國民黨投黨外…在游錫堃競選總部中,由於便當數量有限,菜色也只能算是尋常,常常不能滿足助選人員的需求,某日中午,…整批助選人員,浩浩蕩蕩的走到附近國民黨縣長候選人李讚成競選總部的用餐地點,抵達時,一群人就著桌子拿起碗筷就開始大吃特吃起來,整桌的飯菜比起游錫堃競選總部便當裡的飯菜當然好上很多,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之後持續吃了一段時間後,終為李讚成競選總部人士所發覺,面對這一批食量頗大的黨外不速之客,李讚成競選總部頗感吃不消,後來遂將整個競選總部工作人員用餐地點遷移,才總算結束這種尷尬的場面。」

「在一九八一年縣長選戰過程中,當時擔任黨外縣長候選人陳定南競選總幹事的黃煌雄,手上經常有處理不完的大小選舉事務,有一次,黃煌雄的太太吳月娥碰巧由台北回到宜蘭,到陳定南競選總部走走時,正好看到黃煌雄要陳定南早點回去休息,以儲備明日行程所需的精力,接著又繼續忙著交代總部相關人員後續相關事務。深夜三、四點回到家時,吳月娥打趣的跟黃煌雄說:『煌雄,是你在選縣長還是定南在選縣長…』」

從人物的個性來說,以上書中片段所提供的,雖嫌扁平,仍可勾勒出「廣興會議」這一歷史事件的主要演出者的特色。從馬克思《霧月十八日》所啟迪的研究方法來說,「人物」是創造「事件」的施為者(agency),是一切事情發生的開始。即使有再悲慘的經濟蕭條,社會的戒嚴與動盪,若沒有不滿現實的先行者發出第一聲怒吼,與規劃行動的智慧,則社會結構永遠也不會轉變,世界還是在腐爛,不公義的軌道自我蒙蔽地運行。

《人民的力量》書中的這群先行者:已經是當時在宜蘭唯一一席黨外立委的黃煌雄,是理所當然的有全國性聲望的在地領袖。他對於要把將要選省議員的游錫堃、新參選宜蘭縣長的生澀新手陳定南、和新生代的省議員參選人張川田擺在怎樣的政治層次思考,對於這宜蘭黨外,乃至整個台灣民主運動而言,至為重要。讀者從書中的紀實敘述可以發現:黃煌雄的考量是拉高到一個全國層級的戰略高度,考慮的是「最大勝選,最小成本」避免分裂的面面俱到因素,而沒有從在宜蘭縣政治實力消長的一己之私角度思考。可以反面思考地說,如果當時黃煌雄並非從台灣民主運動全局考量,他事實上可以為了保全自己之實力而虛應故事支持陳定南,當一個假的縣長競選總幹事,只讓有地方經營實力的游錫堃當選省議員後收為己用,而發展其蘭陽平原的政治影響力;這點,相較於霧月十八日裡的路易‧波拿巴,其以權謀和稱帝私心過河拆橋殘殺異己,顯得格外「過於理想地」醒目。黃煌雄其堅持原則與理想,有點前面說過的「古代人」意味的一貫性格讓他在「廣興會議」中,堅持主持最大勝選可能、無私避免分裂的大局:陳定南選縣長,游錫堃選省議員,也歡迎張川田參選。以當時的政治實力而言,黃煌雄的決定一言九鼎。雖然競選過程衝突不斷,各方勢力也因忌憚黃煌雄的影響而未敢過度逾越。但現實是,黃煌雄承襲份量過重的蔣渭水以降的歷史責任感,這少了一份權謀,多了一份品格的決定,我們可說乃其政治性格上「下不了重手」的弱點,讓陳定南崛起,游錫堃壯大;黃煌雄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在宜蘭的影響力逐步被吞噬,所以轉戰台北縣與中央。而這裡我們要思考的是:「品格」是否是政治場域中的第一原則?還是「權謀」才是?還是兩者必須交互應用?項羽和劉邦的楚漢相爭,劉邦爭得了一時,而今日讓人掬一把同情之淚的項羽是否爭得了千秋?在沒有完美人格的政治人物的今日,當民進黨政權陷入空前危機,「品格」、「清廉」、「道德」和「操守」又被推上政治前線時,《人民的力量》一書所敘述的人物類型,值得讀者深深思索。

5.

而從結構面思考,或許更能看出「廣興會議」的馬克思歷史分析的「意圖的非意圖結果」(intentional-unintended consequence)。從書中我們會發現,在後美麗島事件的第二年,當時整個台灣可以說仍處於風聲鶴唳的肅殺氣息中。全國黨外領袖黃信介、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等均鋃鐺入獄,現在的總統陳水扁當年是後生晚輩、年輕的辯護律師之一,而政治與社會結構處於保守、恐懼和噤若寒蟬的狀態。從書裡可以看到國民黨當時趾高氣昂的相信,取得宜蘭縣長與省議員的席次是輕而易舉之事。這事不但國民黨相信,事實上,連當時的黨外所有人,包括領導的黃煌雄,和參選的游錫堃、陳定南、和張川田都心知肚明,勝過擅長打組織戰的國民黨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但正如本書書名《人民的力量》所顯示,宜蘭作為一塊台灣「民主聖地」有其特殊性。就在全國各地因美麗島事件大逮捕而懼不敢言時,曾經在日據時代出現抗日英雄蔣渭水,也於國民政府統治初期產出過郭雨新等黨外先輩的宜蘭,人民反而因為高雄這壓制民主的作為而累積了抵抗的能量。這股能量所等待的,就是不怕死的「揭竿而起」、奮不顧身的「登高一呼」!這點,我們認為,在「廣興會議」時事實上並不知道的,或者說是模糊不清的;證據是,從書中描述的當時的各自盤算可以知道:意圖上當時沒有人相信可以當選。如陳定南覺得自己是「犧牲打」、游錫堃力阻張川田參選,因為省議員黨外基本盤不可能當選兩席、當時民眾也曾傳出黃煌雄要出馬選縣長,結果也沒行動、黃煌雄雖從黨外民主發展角度有堅強意志力協調保持和諧,但也必須承擔讓張川田參選後的游系不滿,對於陳定南的輔選勝選也完全沒把握等。

因此,從馬克思的「結構與事件」歷史過程分析方法來看:從一九八一年九月二七日召開「廣興會議」至十一月十四日的投票日的四十八天,台灣最著名的,時常陰雨綿綿的蘭陽平原的政治局勢,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政治結構上是國民黨已經從二次戰後連續三十年在地方執政,可說是盤根錯節,牢不可破。而整個台灣的社會經濟形勢,也因為美麗島事件大逮捕後,人民雖然政治上有白色恐怖,但是經濟狀態處於繼續成長、日常生活作息也趨正常的情況。而台灣民主力量之所以能夠增長,以媒體輿論為主體的市民社會(civic society)得以形成,弔詭地卻是因為人民在經濟上是從生存的滿足朝向生活的追求轉變,衣食足而知榮辱,也要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而一九八二至八五年間,白色恐怖的箝制亦深入大學校園,我們在台大的學生運動參與,和許許多多的同學產生的集體意識,「那時代的理想青年,憂心戒嚴的烏雲罩頂不知何時解脫的痛苦」(石計生,2006),也作出了校園言論與出版自由的要求,正是這整個大的台灣社會結構轉變下的市民社會先行呼聲。

地方客觀結構上而言: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三日選舉截止登記,創造「事件」的施為者,出場的人物包括(1)縣長部分,應選一名,登記三名:李讚成(國民黨)、陳定南、許仁修(無黨籍);(2)省議員部分,應選兩名,登記五名:陳泊汾、官來壽(國民黨),張川田、游錫堃、張文鵠(無黨籍)。而國民黨部分的主導,是由當時的縣長李鳳鳴與立委林坤鐘、國大代表羅文堂與監委許文政、前縣長陳進東和代議長陳進富等三股力量中的諸人操刀;無黨籍(黨外)則單由唯一黨外立委黃煌雄主持大局。這份領導名單,可以看出一個事實:國民黨因為長期地方執政而產生政治派系的結構功能分化嚴重,所以想於選後分一杯羹的各股勢力多元而複雜;黨外則因為是新興的政治力量,在林義雄身陷牢獄的情況下,顯得同仇敵概而相對單純,黃煌雄的指揮與運作效率上相對有效。更重要的是,宜蘭地方因為「民主聖地」歷史傳統特殊性,則更能嗅及大政治與經濟等結構式問題與客觀現實,從而能會和由人所發動的事件與運動的主觀意圖交織,產生有機的變化。

但可見的是,當時黨外的選舉政治並非「菁英—人民」二元施為者,而是「菁英—中間—人民」的集體運作。屬於檯面上的政治「菁英」:黃煌雄、游錫堃、陳定南、張川田等,說實話,除了前二者比較經驗老到外,其他人都屬剛剛嶄露頭角,在與人民之間顯有鴻溝,難以成事;必須依賴「中間」層級的「次菁英」—如黨外志工、中學老師等—的宣傳戰略討論、行動執行與衝突轉圜排解;這些如李清煌等不支薪的黨工與地方傑出知識份子徐惠隆等的在地無私加入,宜蘭黨外的「空前」團結,終究使得人民的熱情被喚醒。選舉過程仍然暗潮洶湧,衝突不斷,雖然不應如書中被過份高估其影響力,但事實是,建立在「廣興會議」價值倫理約束力共識,確實使得「菁英—中間—人民」的三位一體產生「非意圖」連結或共振,終究是讓國民黨在宜蘭經歷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慘敗。

這場精彩追逐「深遠影響的強制性決定的社會能力」的地方權力大戲的戲劇張力在於「事件」的發生:當黨外的菁英們在宜蘭街頭巷尾,開始散發由競選總幹事黃煌雄設計的聲東擊西的「打破國民黨三十年縣長專賣局面」的陳定南競選縣長的傳單時,當由中央請來的助講團和地方名嘴結合溪南溪北到處演講時,奇妙的化學作用開始了。到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投票前,已經經過多次政見發表洗禮的陳定南,在「菁英—中間—人民」的三位一體運作啟蒙下,終究展現他的個人演說魅力,也看到他日後連任縣長與擔任中央要職的實力。如《人民的力量》書中訪問稿所述,他邀國民黨縣長候選人李讚成出來發誓不買票做票,去溪北礁溪帝君廟發誓,去溪南羅東城隍廟發誓,對著國父遺像下跪發誓等戲碼,均是宜蘭未曾見過的戲碼,也使得人民從家中、鄰里、學校和工作地站出來了;黨外的演講場子幾乎場場爆滿,擠得水洩不通。黨外到今日民進黨選舉時所最擅長的「宣傳戰」,在當時看到了驚人的成效,聲勢看漲後,就這樣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後徹底擊垮了國民黨的「組織戰」。其原因無它,因為當時宜蘭執政的國民黨的貪污腐化已經到了極點,組織早已經僵化生鏽了;而當時形象清新的黨外參選集體就因為點燃了民眾的積壓的對於全國性的大逮捕不滿與對於宜蘭地方新局的開創熱情,將縣長與省議員政治權力的權柄,第一次不交給國民黨,而是當時的由黃煌雄所組織,領導的黨外。「廣興會議」意圖上勝選的沒把握,選舉的「非意圖結果」卻是黨外大獲全勝:陳定南以九萬零三百八十票當選縣長,游錫堃如願以四萬一千六百三十一票為黨外搶下一席省議員,張川田雖然以兩萬九千兩百一十五票敬陪末座落選,卻也如願累積了政治實力,逐漸在宜蘭地方嶄露頭角,目前是宜蘭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勝選當天,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終於有了政治上象徵雨過天晴的這一天,如《人民的力量》書中所述,黨外志工和地方知識份子

「徐惠隆的日記裡記載著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晚間勝選時人聲鼎沸的情景,當時鞭炮煙硝瀰漫,助選員一個個走上臺上演講並接受歡呼,說出彼時心情,高鈴鴻紅炵炵的臉上滿堆著笑意,邊越過人群邊說著:『倒下去了吧!騙我不懂,選久了,國民黨也會倒下去。』」

6.

「黑格爾在某個地方曾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會出場兩次;但是,他忘了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滑稽劇出現」 (Hegel remarks somewhere that all great world-historic facts and personages appear, so to speak, twice. He forgot to add: the first time as tragedy, the second time as farce.)(Marx, 1978)

「霧月十八日」,嚴格來說,應是「十八霧月」,按法語習慣,先說日期,後說月份。它指的是法國第一共和八年的霧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崙一世發動政變,改共和體制為軍事獨裁,取得第一執政頭銜的日子;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效法他的叔父拿破崙一世發動政變,使得馬克思在書中,就借用「霧月十八」,這個法國共和曆紀元,被稱為「霧月」(Brumaire)的日子,作為「政變」的代名詞,並藉以諷刺庸碌的路易‧波拿巴的意味。今日,當我們以這篇長文評論發生於二十五年前的「廣興會議」與其所激發的人民的力量時,再重讀馬克思經典名言時,有著特別深刻的感觸。歷史的「悲劇—滑稽劇」所引發的弔詭思考在於,前面所述,慶祝黨外空前勝利的話語:「倒下去了吧!騙我不懂,選久了,國民黨也會倒下去。」在二00五年的宜蘭縣長選舉中,變成了「倒下去了吧!騙我不懂,選久了,民進黨也會倒下去。」出場兩次的「黨外—民進黨」,第一次是「喜劇」,第二次是「悲劇」。

從一九八一年陳定南勝選開始,經歷游錫堃、劉守成等數任執政長達二十四年的「黨外—民進黨」地方政權,竟然又終結在已經擔任過兩屆八年縣長,從法務部長職位辭官執意回宜蘭參選,不願世代交替的陳定南手裡。三十年國民黨手裡腐化專權的宜蘭地方政權,歷史輪迴地讓人民重新做出了選擇,以選票質疑僵化了的綠色執政、欠缺世代交替決心的民進黨地方政權。但這並不是偶發事件,環伺其地方乃至全國的氛圍,宜蘭地方的社會經濟失業率排行全國前五名,而陳水扁總統政權目前正面臨弊案纏身,貪污腐化的人民嚴厲質疑,連支持綠色政權最有力的中央研究院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也說出「政績有限、弊案不少」的譴責話語。而昔日無私奉獻的「黨外精神」,說穿了,就是台灣人民對於實現一個理想社會所願意出錢出力、奮不顧身,寄託政治菁英在民主選舉中實踐的精神。從前,國民黨令人十分失望,所以,「黨外精神」就出現了;但是,宜蘭地方的二十四年綠色執政,中央的民進黨政權的六年執政,結果卻是令人民更為失望的地方無能發展,中央結黨營私、上下交相利的貪污腐化現象。民主的可貴在於,可以經由選票的力量讓喪失品格與理想的一方下台反省。我們或許可以重覆馬克思在《霧月十八日》的經典話語:「人創造自己的歷史,卻無法隨心所欲地發生;他們不能在自己選擇的環境下產生,而是直接得到,給予和從過去繼承而來。」以此說明,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日現在成為一個鮮明的印記,過去黨外的「結構—事件」的過程、「菁英—中間—人民」的集體運作,「意圖的非意圖」結果,過去並非完全過去,它會成為一個陰影,一個幽魂,時時纏繞著現在的施為;大凡不能以史為鑑者,面臨唾棄是必然,但其中果有高難度的堅持原則與理想,既能高超品德、又能「用人不疑」、有「容人之量」者,終能在與時俱進的自我學習中,掌握人物本身的價值,伺時而動,融入歷史洪流,在潮起潮落間,與大海共處成為陽光溫暖照耀。

(二00六、七)

參考書目

1. 石計生,就在木棉花開時,公館/溫羅汀的那個年代。台北:歷史智庫出版社,2006。
2. 德索維尼、品克尼(De Sauvigny,G. de Bertier, Pinkney, David H.)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History of France),臺北市:五南出版社,1989。
3. Anthony M. Orum: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ociology : the Social Anatomy of the Body Politic.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1989.
4. Karl Marx, 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 Selected from The Marx-Engels Reader Robert C. Tucker(ed.), Norton Press,1978.

道家社會主義的理論初探—伏羲八卦陰陽推衍的社會哲學(和馬克思比較)

○ 石計生

一、前言

伏羲八卦陰陽推衍的社會哲學(和馬克思的比較一方法論)今天是我一系列關於思想方法與理論建構的最後一場報告。這一場,事實上是我這整個系列的企圖,前面三場都是為了這一場。所以,基本上這裡的一些概念跟資料是有累積性的,比如我們前面提過的馬克思典範、辯證、唯物論等等,今天就不多談。

我在上次也會宣稱,我並非中華復興運動者也不特別是反東方主義者 ,今天這個題目是企圖把中國易經中關於伏羲八卦跟馬克思的歷史哲學結合起來。這件事完全是我在一次打坐的時候,偶然得到的,說是天啟或證悟都可以,反正是我在打坐的時候突然感應到的。事實上,我剛知道這兩者的關係是在大約一年以前,然後再一點一滴發展形成這初步完備的體系。我想把八卦和馬克思的歷史哲學結合起來,是建築在兩個比較點上面,第一個是方法論,第二個是它們兩個的歷史哲學。基本上,比較點在歷史哲學及社會哲學部分。(社會哲學的話,我用辯證法來作研究)。事實上 , 這個範疇是相互有關的,也就是說,當我們進入歷史哲學的時候,就很清楚所有易經上的演變是根據辯證法做的。這部份澄清可於附件三找到。一直到昨天晚上(昨天晚上實在是一個蠻特別的晚上)半夜爬起來三次,爬起來三次使我突然了解為什麼伏羲要有卦六十四。我以前的關注點是在於伏羲八卦的辯證而已,一直到昨天晚上我才了解到為什麼會有六十四卦的存在。這個東西事實上是對於八卦的補充說明,也是伏羲八卦比馬克思的理論更成熟、更超越之處。這點我將在後面作比較詳細的說明。(註1)

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主人是伏羲,大家跟我一樣沒看過這個人,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事實上他是不是人都是個問題,他搞不好不是地球人。這個人的東西事實上非常有趣,一直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伏羲八卦的系統,從幾千年前到現在易經這個系統,已經被開發出來幾個研究的面向,這些面向中最大的是宇宙論。歷史上對八卦的研究極多,對周易作詮釋的書可以堆滿一整個圖書館。最原始的八卦圖是伏羲八卦,後來有所謂文王八卦,即後天八卦。

二、伏羲八卦簡介(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

今天所要探討的是伏羲八卦以及伏羲六十四卦,在宇宙論的層次來看,這是一個事實。宇宙論既然包含所有下面這些東西:歷史哲學、自然哲學、社會哲學跟身體現象學,所有這些全都包含在宇宙論的系統裡面;他們有一種相似性存在而複雜的歷史事實或複雜的學科本身它們有一種最簡單的法則就是伏羲八卦圖的太極跟八卦的辯證運動。
從這一點來推論,我們會瞭解到為什麼孔子在〝繫辭傳〞中提到易經是〝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指易經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所有我們所知道的東西都能夠作個詮釋。如果我們先從八卦本身來看問題,易經系統分三派即理、象、數三派。今天我所處理的是社會哲學及歷史哲學,不討論〝數〞的部份。

1.《數》萊布尼茲這位西方哲學家他所創說的單子論,事實上,與中國易經〝數〞的系統有很深的關係,他的理論是由數的推衍所演變出來的。根據後人的研究資料證明他是電子計算機的先驅,我的一位台大經濟系的老師,王師復先生他寫一本書叫〝全般系統理論與易經〞基本上他也是繼承〝數〞的傳統。他把我們在社會學領域所熟知的帕森思(parsons)及這個系統的先驅者是 Bertalanffy(白蘭塔菲)生物學家發展出一套系統論,這套系統論後來被證明也是承襲萊布尼茲的系統過來的。這一系統所發展出來的是一個知識論的系統,我的老師他用後天八卦把後天八卦辯證變成一套知識論,也就是西方的心物二元論,在我老師的理解 中,易經是一個統攝西方心物二元論的一種知識論。

2.《理》〝理〞這個系統是儒家的傳統 ,儒家基本上繼承易經中關於社會哲學、人 生哲學的部分。去除掉易經中超驗的形上學 的色彩,給予易經或八卦一種實際的功用。(註2)

3.《象》今天我們所要談的是〝象〞這個傳統,就是道家的傳統也就是伏羲八卦的道家解。從中國的歷史來看道家這個傳統被誤解得非常厲害,大家在電視上常看到一個亂畫的八卦被當成商品來宣傳。道家對於八卦的解釋,被降格成算命的 卜卦或者是巫術一類的東西。事實上我的頓悟或打坐時的靈光乍現告訴我道家詮釋八卦可以放在社會哲學跟歷史哲學這個部分;它都是有意義的。據我所知易經的研究系統裡面,包括中國大陸、台灣沒有任何人把道家這個系統跟社會科學結合在一起。尤其是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結合在一起,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發現。基本上,全真教是儒釋道三教的合流,它把儒家的、釋家的及道家的變成一套既出世又入世的丹道文化,這個文化最著名的人物就是王重陽及宋朝全真七子的丘處機。我的師父王來靜大師即繼承這一全真傳統。另外,這個系統又有一部分與中醫有關,我的師伯李仲亮醫師在青田街開一家科學中醫診所;一方面有超驗的能力一方面又能入世。這能夠確保我今天所要宣告的道
家社會主義的建立。它本身有一歷史的根據,且足以說要道家系統並不是完全出世的。

三、伏羲八卦的辯證唯物論詮釋

a.intrinsic relations(1)totality(2)seperate and different(3)interdepe-
ndent
b.dialectical relations(1)+(2)+(3)=identity且(4)contradiction 1.互斥且
周延 2.互斥但不周延 3.對立的否定
C.categories:kant:transcendent;Hegel.Marx:(l)受限於歷史(2)隨世界
而發展,是具體整體的片面強調
d.process-structure過程是對結構的對立否定(contrasting negation), 孰先孰後?
e.praxis-class consiousness在於人性本質中改變世界的集體生產行動,意 識是發展之過程
f.inversoin(1) Negative (2) Positive inversion ex. capital- Labour realtions/false-class consciouness
g.relatedness,relations of relation社會世界的關係,涉及其中關係之關連和創造。ex.Marx:relatedness:資本、勞動、價值、商品之關連

接著進入我們今天的真正重點,這個重點就是我們如何能把伏羲八卦跟馬克思的歷史哲學以及他的辯證唯物論結合在一起,其次,我企圖從方法論上論述這件事情是可能的。這個可能的基礎在那裡呢?事實上,他們兩者的結合在於辯證法(Dialectic method )。伏羲這個人還是這個外星人,(或者說是一股能量)這個人的思想方法基本上毫無疑問的是辯證法,我可以證明這一點他的辯證法不能說它是辯證唯物論;因為,辯證唯物論只是它的整個宇宙論所建構的這套方法的一個面相而已。事實上,他的東西你可以說它是唯心論也可以說是唯物論;也可以說是辯證唯物論,或是辯證唯心論。對它來講著眼點在那裡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套辯證法。

1.內在關係的意涵

我們現在來介紹這套辯證法,根據學者J.ISRAEL 的研究他說明所謂的 totality或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社會科學量化的統計的相關那種統計的相關是一種外在關係(extrinsic relation),
但是馬克思的辯證法,他所研究的是一種內在關係(intrinsic relations)。

2.辯證關係

包括幾個要點:
(1)所有的元素會形成一個整體
(2)元素之間是相互分離而且獨立的
(3)元素間是相互依賴的

所謂的內在關係(intrinsic relations) Iseraek 在〝 Dialectical language〞一書中他說中國人老早就了解這一點,陰跟陽這兩個力量形成一個整體但是陰跟陽又相互分離,卻又互相包含對方所以他們又是相互依賴這個一個內在關係。

卦的辯證意涵(舉坎卦為例)在特定的經濟結構下有支持其文化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意識形態及階級人民這是社會世界的關係

←經濟結構:生產模式(mode of production)
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構成一個內在
關係,當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不齊發
展時,兩者發生矛盾就構成一個辯證
關係

但是,內在關係還不是一個辯證關係,什麼是辯證關係?它除了包括上述三點之外,還必須包括矛盾律(contradition),對于辯證關係的詮釋一個是同一律,一個是矛盾律,兩者構成所謂的辯證關係。我們在看太極的時候他們雖然有一個相互推拉的過程,所謂同一是對一個看起來抽象的東西把它同一成一種具體的東西。所以,我們詮釋太極作為內在關係時就是把老子所說的道,或是佛家所說的涅槃,或是道家所說的金丹大藥,這個莫可名狀的混沌的力量把它identity as a special thing5這 special thing就一個太極,有兩股力量在推來推去,但是這個還不是辯證關係,矛盾律必須表現在一生二、兩儀生成四象、四象生成八卦這個辯證的關係必須放在一個宇宙的流轉或是放在歷史裡面、自然裡面、社會裡面或是放在身體裡面我們才能感受到辯證的關係。一個混沌的太極狀態,有其內在的關係,但是一個辯證關係必須放在一對象上面來進行- -這個對象可以按照個人所探索的不同學科去進行思考(參考:〝卦的辯證意涵〞)

我們如何由卦象來理解辯證關係?我隨意舉坎卦為例所有的卦都是由兩種爻所構成一是陽爻〝—〞、一是陰爻〝–〞。事實上,八卦均由這二種單位(元素)構成卦象以及八卦間的流動,只是排列組合不同而已。現在我們要運用它進行歷史哲學或社會哲學的思考,就必須賦予它一些社會意義陰爻從它散開的分佈我們可以知道,基本上,它代表是分裂對立對峙的狀態,是一種不穩定的穩定狀態陽爻所代表的是統一、整合、整全是一種穩定的不穩定狀態。在給予陽爻、陰爻一直觀的詮釋之後,我們可以來看坎卦,易經的卦分三層我們可以定義最上面的一層叫上爻中間的叫中委下面一層叫下爻,我們看坎卦它的下爻是陰爻;中爻是陽爻:上爻是陰爻。根據這個卦或這個單位它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我們要運用它來解釋這裡面所謂的辯證關係。根據我之前所宣稱的馬克思典範(Marx’s Paradigm)我們宣稱馬克思的思想是一種三元層次的思考包括上層建築的意識型態( Ideology) ;下層建築的經濟結構(economic structure),跟中間作為軸心的階級力量(classes)。這是我們這一系列演講所宣稱的馬克思典範,所以,如果我們把這個卦或這個單位放在馬克思理論上來思考下爻所處的是一經濟結構(economic structure);我以前談過馬克思的經濟結構是一生產模式(mode of production),什麼是生產模式呢?我們來 recall一下剛才我們所訴的內在關係生產力生產關係構成一個totality,這個totality 叫生產模式,我們回憶一下剛才對於內在關係的定義:第一、這些元素構成一整體;第二、這兩個元素它們是不同而且相互分離的;第三、生產力跟生產關係它們相互依賴我們一再提及馬克思典範是一種經濟先行理論,當生產力跟生產關係發生不齊發展,也就是說當生產力跟生產關係發生矛盾的時候;它們就構成一個辯證關係,如果我們把這樣一個單位看成一個totality或看成一個太極,當這兩個力量相互推擠相互推拉推到沒有辦法再侷限在這樣一個生產模式的圓形的範圍時它就要分裂出來,分裂出來之後便依循所謂卦象流動。

所以呢馬克思在談生產力、生產關係有不齊發展或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來舉個例子,而這是Max Weber,Marx 們他都看的事實。

英國的紡織機發明之後英國地主發生圈地運動,圈地運動造成農奴流離到城市變成自由民,城市的空氣使他們覺得自由。而城市興起新興的中產階級,與農奴形成一僱傭關係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出現了。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一點,當生產關係發生變動的時候,當我們的下層建築發生變動的時候,按照烏克思的理論,它會影響到上層建築它是一種意識型態依據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意識型態包括政治、宗教、法律、藝術、哲學。當經濟結構先行發生問題,它會影響到上層建層;上層建築是在特定的經濟結構下,會有支持它的文化、法津、政治等。我們從這個卦上面尚看不出下層如何影響上層必須在下列四個階段中來看;從坤卦到乾卦分成四階段:第一階段從坤到震;第二階段從震到離;第三階段從離到兌;第四階段從兌到乾。

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伏羲八卦有了一致性從坤到乾的過程,就可以解釋清楚 看出坤所代表的社會意義與乾所代表的社會意義不同。 

根據我們剛才的定義陽爻是一個比較統一而較穩定的狀態,陰爻是一種分裂 狀態,所以我們要說明一個社會類型是一坤卦社會,它基本上是處于不穩定的穩 定狀態,因為它三層都是由陰爻所構成。乾卦社會是穩定的不穩定狀態,三個爻 都是由陽爻所構成。當我們看一種辯證關係時,從坤卦到震卦是經濟結構發生變 化,下層建築發生變動。從震卦到離卦是下層建築影響上層建築,離卦下層從陰 爻變成陽爻;這個過程我等下會再詳談。我們現在要談一個辯證關係,我要論證 一點當經濟先行發生變動,生產力跟生產關係有一不齊發展。它由同一律而產生 矛盾現象時,這個矛盾現象會把震卦推到離卦,它會從一個震卦的經濟的下層建 築的變動影響到上層建築的意識型態,這種變動關係可以從這裡看得出來。我想 這樣解釋大家就很可以理解什麼是辯證關係?辯證關係包含同一律跟矛盾律這件 事情由一個卦象與下一個卦的變動就可以理解。   
           
  3. 範疇論(categories)        
         

大家知道黑格爾、馬克思系統談“範疇”是從康德來的,但是我們要瞭解一 點康德所談的範疇( category ), 是一種超驗的概念( transcendental concept ),什麼是超驗?即存在于經驗之中又超乎于經驗之外。什麼是物自體 ( thing- in-itself )?整個康德知識論的絕對立論就是“物自體”。他認為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能理解眼前這一盆花的存在,我們之所以能夠理解是因為在 人的心象跟經驗界中間,有一種媒介的力量這個媒介力量是一超驗的力量,是存 在于經驗之中,又超乎于經驗之外,它預設了這整個世界的存在。比如時間跟空 間就是一種超驗的範疇,如果沒有時間跟空間的存在我們根本不能去感知這盆常 春藤的存在,這是康德的“範疇”的意義。它是一種超驗的意義,但是黑格爾、 馬克思系統所談“範疇”的意義是受限于歷史是隨著世界而發展的,是具體整體 的片面強調。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裡面誠然他提出一種所謂的“絕對精神 ”( absolute spirit ), 但是在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精神現象學”他所 談的宗教啦、國家啦、哲學、藝術……等等都是有階段性的,這階段性是隨著社 會的歷史所限制的。他所談的“範疇”如宗教、國家、哲學……的範疇不是像康 德所說,是一種超驗的東西,而是具體的可以在歷史裡面被感知的東西,只是就 黑格爾而言,他最終的終點也是沒有人能知道的。對馬克思而言,在馬克思所談 的社會, 一種能夠體現人體本質的社會 Human essence 社會作為一個馬克思所 分析的範疇,它是屬于經驗世界的,它是被歷史所限制的;它是隨著世界的發展 而發展的而變動的。所以在這裡辯證法的精神,讓我們看到這樣的一種表現辯證 法它本身是一種流動的哲學一種流動的方法論,這種流動的方法論是建築在一個 具體的範疇論的基礎上面。    

                   
4. 過程是對結構的對立否定,執先執後?     

         
社會學裡面有幾個非常有名的理論,美國的顯學結構功能論,基本上他們所 強調的是結構的力量跟它的重要性,把社會視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由結構所 構成這個方法論, 基本上是承襲自涂爾幹( Durkheim )的(我們上次談 G.A.Cohen時已經談過)。 在社會學中一直有個爭論到底是社會流動的過程先呢 還是結構先;是結構隨著歷史過程的發展而發展還是過程隨著結構的變動而變動 。就辯證法來講是結構從屬於過程,結構基本上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暫時的社會  。譬如封建社會它只是一種暫時的社會結構,毀滅之後它會流向另一種社會型態。    J. Israel 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說比如我們觀察一條河, 比如說是秀 姑巒溪,楊牧有一首很有名的詩叫“立霧溪 1980 ”,“我們觀察時間於流水, 可能看到的不是時間,而是無心的流水”。這首詩基本上有點抓到過程跟結構的 關係性。 Israel 這位作者他所舉的例子是當我們站在河邊看著河水,我們同時 可以看到河川的樣子跟結構,而我們同時可以感受到河水的流動這個過程。其實 就是楊牧所說的時間,也就是說你站在河邊看流水,你可以看到河川的樣子同時 也感覺到河水的流勢。但是呢,人在飛機上飛機與流水作等速飛行的時候,你看 到的只是河川的結構,河川的樣子而感受不到河水的流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譬 喻。所謂的結構功能論,或是阿圖塞主義者( Althusserist )他們強調結構( structure)事實上他們在看問題的時候並沒有站在一個歷史的點, 比如站在一 個太極點來看歷史的變動,你可以同時看到這麼多不同的卦象,也可以看到歷史 在變動。至于結構主義者,他們的問題是因為太執著于社會的結構,也固著河川 的樣貌而忽略了整個歷史的變動是一個流動的過程,當然阿圖塞他有極精緻的論 述但是他基本的問題是在這裡。過程跟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所要比較係我準 備從結構的馬克斯跟伏羲八卦的關跟過程兩個角度同時進行研究。         

根據馬克思的理論,馬克思典範所告訴我們的下層建築是經濟;上層是意識 型態,中間是階級。我們可以說在說在這裡,每一個爻都形成一個結構,經濟結 構、階級結構、意識型態的結構這些結構構成馬克思的整個理論。但是我們從過 程來看就不太一樣,如果成們把坤卦看成一個過程的時候,根據人道主義馬克思 主義的立場,盧卡奇在他的“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提到一句很有名的話,他 說“階級是一個整體” (class is a totality) 也就是說盧卡奇在他有名的著 作中,企圖論證一點,馬克思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用“整體”來貫穿。而什麼是 整體呢?他認為馬克思的理論是一套實踐哲學,這套實踐哲學是以階級的力量尤 其是以無產階級的力量作為整體,來進行社會變動的可能。如果我們把一個卦本 身視為一個整體,在這整體中,我們從階級來看,可以看到下層建築同樣視為經 濟結構,但上層建築這兩個爻我們同時視為意識型態,但是它有分化,分化的形 式是這樣:   

上層建築的最上面這個爻,是一種意識型式 (form) ,這個型式我們可以根 據馬克思自己在政治經濟批判導言中,他說這種型式是一種社會意識,這個社會 意識它可以決定政治跟法律系統。我們從過程看,可以這樣看,下層是經濟;上 層建築可以分社會、政治跟法律,還有經濟最上面這層代表的是文化的力量、中 間這層是政治力量、下層是經濟力量。我們了解為什麼階級可以視為一個整體。   生產力跟生產關係並不是一個死的東西, 根據我們上次談 Cohen 的理論, 生產力包括生產工具,原料跟勞動力生產關係是對生產工具、原料跟勞動力的所 有權( ownership )而他們所構成的是由“人”。 誰去擁有這些生產工具、原 料跟勞動力的所有權?是由歷史上兩個對立的階級所擁有。在古代社會,是帝王 跟奴隸的關係;在封建社會,是地主跟農民的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是資本家 跟勞工的關係。      

而生產力跟生產關係背後的人的關係,事實上就是一個階級關係。所以,我 們有權而且有能力來解釋,經濟結構表面看起來好像跟人沒有關係,事實上,它 是由階級所構成。 

第二、我們來看所謂的社會意識 

根據政治經濟批判緒言,文化力量包括藝術、美學、哲學宗教。事實上,這 些社會意識也是由社會存在所構成,所以,馬克思有一句最有名的話,也是在這 大綱裡面,他說:「人的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存在決定意識!」社會存在就 是人的力量,但是這個人並不是單數的個人,而是複數的個人,這個複數的個人 是什麼呢?對馬克思而言,就是階級( class )。 所以,我們也可以宣稱,社 會意識它背後有一個力量這個力量就是階級力量。                

第三、我們來看中間的政治法律系統 

法律條文,政治體系的建構,當然也是由統治階級的力量所達成。在馬克思 體系內有一句話,「法律只是統治階級想要實現其統治的工具而已」。所以我們 也可以宣稱,政治跟法律系統也是在這樣一個階級的整體性之下所表現出來的具 體反映。                                  
我們再來看上層建築這兩個爻,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事實上,型式跟社會意 識只是一種理論,但是,政治、法律這個系統它是理論執行實踐,是一種具體的 法條,具體的政治制度,事實上,結構的概念跟過程的概念是一樣的。只不過在 結構裡面,把兩個分開的社會意識跟政治法律結合成上爻。而中爻的部份,把階 級突顯出來根據 Gidden 在“資本主義與現代理論”中提到階級,它作為一個軸 心。連接下層的經濟結構跟上層的意識型態階級,它一方面是有產階級執行其統 治的工具,一方面又有無產階級可以起來進行革命的潛能。所以,我必須告訴各 位我畫的這兩個圖都是有理論根據,不是胡言亂語。這個理論就是說事實上,就 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來講:一方面可以就結構的方式來解析他的思想;一方面又 可以就過程來解析。但是,就一條河流來講,你看到的河流的結構跟流水,事實 上是同樣一個東西的兩個面而已。   

                 
  5. 關于實踐的概念           

             
在馬克思早年“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他就已經提到馬克思心中所想像 的人是什麼,“人”一方面他是社會的存在生物,是具體的一個人,而他同時也 是觀念的整體,我們每一個人活著,我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規範,其實都來自于 社會的力量,賦予我們這些價值,所以當我們談到子弒父,或者一些不尋常的倫 常關係時,我們會去譴責它。是因為這樣的價值,已經透過社會這個整體給予我 們這樣的觀念。 所以,在馬克思心中所認為的人的本質 (human essence) 是什 麼,他在費爾巴哈中提到一句很有名的話“人的本質是一個社會、社群關係的整 體”( human essence, as the ensemble of societal relations )。      

基本上, Societal 和 Social 是有不一樣的意義,其意思是從德文翻譯而 來的, Societal 就是 Gemein-schaftlich , 指的是社群 (community);   social 就是 Gesellschaftlich, 指的是社會的意思,這區分的淵源可以追溯到 德國社會學家 Tonnis 他認為,在前資本主義時代的社會類型,是不以強迫性法 律所建構而成的禮俗社會,這是靠習俗,道德規範所形成的 Gemeinschaft 社會 , 而資本主義時代社會是以利害相權、相生所構成的 Gemeinschaflich ,一種 過共同體式生活的社會,因為,人的本質從來不是孤零零的個人,從來不是一個 原子化的個人, Marx的歷史哲學看到,人,做為共同體生活的產物,與土地有 溫情脈脈的情感,和眾人當是相親相愛的,所以 Marx 因為他對人有這樣的基本 預設。曾在前面第三大項第5點中提過。存在於人性本質當中,有一種改變世界 的集體行動潛能存在。既然人的本質是一種“群”的能動主體,就會有意願想要 透過組織去實踐這種一個嚮往中的共同體,這也是晚年盧卡契( Lukacs )在「 審美特性」( The specifity of Aesthetics )中提到「類存在」( Gattungswesen )的目的。 況且,馬克思對意識( consciousness )的看法, 認為它是個一段發展的過程,根據這兩點,我們說在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的實踐 意涵即可成立,由於這樣,階級意識變成一種能夠(被)動員之可能。    

  6. “反轉”(inversion)的社會意涵  
             
再來,我們探討“反轉”的辯證意涵。。譬如,我們做一件事彷若成功在望 ,但一定會有一些逆流阻擋集體意志的共同體的追求,這就是所謂的 inversion 。 我自己認為 inversion 可以細分為 Negative inversion 和 Positive inversion 兩種。 即反轉是有好的,也有壞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圖( Israel 書中摘錄出來)                               
它的表現指出勞動和資本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生產關係中有 Negative inversion 的過程;馬克思早在 1844 年手稿中指出:勞動和資本是構成資本主 義以私有財產為生產關係的基礎。他以豐富的知識學養,追溯經濟史上對勞動和 資本的看法發現,早在亞當‧史密斯( Adam Smith )這個資本主義經濟學之父 ,就已說明今日經濟學教科書的看法,就是所謂的生產要素包括資本、勞動、土 地及企業家精神(當然,這點是熊彼德, Schumpeter 後來加上去的),古典學 派的這種看法,招致馬克思的嚴厲批判。 Marx 的批判建築在他的人道精神上, 即古典經濟學所說的生產要素中,資本、土地都是死的東西,惟有人的勞動是活 的,三者實不能一概而論; 當人的勞動被化約為生產要素時, 即是人類異化( alienation )生涯的開始, 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得全面勝利時代的序曲, 更是 Max Weber 所說的合乎手段-目的計算的「形式理性」( formal rationality )大行其道的時代。

Marx 這裡的分析, 用我所說的 Negative inversion 來看,即是“勞動”這件事,本來是活生生的能量運動,在資本主義 社會中,它卻被異化為死的東西,一種僵冷的生產要素,這過程可以由附圖中看 出來。是透過 Marx 在「資本論」中所說的「 M → C → M” 」的資本主義生產 ,貨幣不僅具有流通,媒介之功能,尚具有資本累積的功能,即具有“錢能滾錢 ”的能力,這時古典經濟學所謂的“資本”的意義透過 Marx 的經濟社會學分析 即有很不同的意思。因為,這時的資本已不再是機器、廠房、資金、設備等死的 資本,而是一種活的、人化的( Personified )的資本,這是一種 inversion, Negative inversion 。資本原來只是錢或其死的衍生物而已。 但是透過資本主 義的生產方式變成一種活的東西,若配合上主體、客體的考慮,由附圖即可得出 這樣一個結論:即由於資本主義,本來做為生產主體的勞工在生產過程付出其勞 動力,活生生的勞動,卻被異化成死的客體,一種可以用工資衡量,數學模式計 算的生產要素;而原來做為資本家的投資的資本它的死的客體在生產過程中卻因 此而擁有不斷累積的功能,透過貨幣使資本人化,而變成活生生的主體,這個過 程,從方法論的辯證意涵而言,即是我所說的 Negative inversion 。       

現在,談到 positive inversion ,我們必須回到先天八卦上來看,其中從 離卦→兌卦→乾卦的過程。它的社會學意義各位可以看的很清楚。這個階段:經 濟已然先行發生了變動(即前面所說的坤→震卦),而下層的變動也已影響到上 層的意識形態(震→離卦),用社會情況來比方吧,一個著名的歷史事實是:英 國紡織機的發明, 封建地主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 因而發生了圈地運動( enclosure), 使得農奴跑到城市之后變成自由民,久而久之,形成新興中產階 級,一個新的經濟生產關係由於技術變革而出現,但是原來英國的法律,這意識 形態系統是禁止農奴自由遷移的,是支持封建制度的地主利益的,但是由於新興 中產階級力量愈來愈劇烈,量變到質變的結果,終將迫使(不管是溫和或暴力) 法律系統,將配合時代之需求而發生變動,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坤→震→離卦變動 之社會意義, 它也可以體現 G.A. Cohen 所說的「基礎需要上層」( base needs superstructure)的說法。即當一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動時,必有一 套法律系統來支持這個新的經濟結構。但是這個變化並非總是這麼順利,從離卦 到兌卦的過程,顯示其中有個類似我們上面所說的 Negative inversion ,而英 國的例子告訴我們,通常這個新的法律系統的獲得必須透過階級(中爻)的力量 ,經由鬥爭而成為可能,這也是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閱關於原始累積( th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所提到的,由封建朝向資本主義, 在當時的英國或 歐洲其轉變過程是一個血腥鎮壓與農工革命的過程。階級力量的興起與當道意識 形態的鬥爭,表現在八卦的社會意義,即是離→兌→乾的過程,根據上圖,離→ 兌有兩重變化,一是中爻由陰爻變為陽爻;一是上爻由陽爻退化為陰爻;根據前 面的定義,就可以充份顯示我所說的意思:一個階級力量想要起來對抗原來不適 用的生產方式,但是掌握有既得利益的統治階級又不放手,這種不放手就是一種 Negative inversion ,違反歷史潮流的動機是為確保其既得利益。 就馬克思理 論而言,這種 inversion 事實上是一種「偽意識」( false consciousness ) ,它相對于中爻的階級其階級意識而言,是一種上層透過各種傳播媒體管道來宣 導,灌輸特定意識形態來控制、鎮壓階級革命力量(它表現在現代工業社會即是 麻痺人心, W.G. Haug 所說的商品美學, 大眾文化),但是,八卦所顯示的歷 史哲學告訴我們, 鎮壓是不能長久的, 所以, 從兌→乾卦的過程, 就有一個 positive inversion ,階級力量,從痛苦中凝鍊出來的革命意志(中爻); 經 濟結構的鬆動(下爻)的變動,到最後,上層的文化力量(上爻)三者合一,同 時作用,終將擊垮原來 Negative 的偽意識力量,使得歷史的暫時反轉,暫時鎮 壓是不能長存;經濟、文化、階級力量共同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即純陽 的乾卦社會的來臨。  

基於上面所述,由坤→震→離→兌→乾卦象之變化,其社會學意義即完整表 現了一個馬克思辯證唯物論式社會變遷的過程。讓我們想像“坤”象徵一個坤卦 社會,這個不穩定的穩定狀態,如搖搖欲墜的十八世紀的封建社會,由坤→震→ 離的過程,如上所述就是封建社會瓦解的過程,取代之的,是一個飽滿酣暢,新 興的乾卦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在十九世紀展現它的魅力。故由坤→乾,它表現 著一個社會興衰的過程。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將為社會主義所取代,從八卦卦象 而言,即從現在的乾卦再右旋,走乾→巽→坎→艮→坤,分析方法一樣,只是資 本主義由盛而衰。   

                        
  7. 馬克思的社會學是一種關係社會學    
            
談到關係( relatedness ),事實上, 馬克思的社會學是一套關係社會學 ,它是研究 societal relations ,一個 Gemeinschaflich relations 。 它是 研究如何能建構出一個實踐「類存在」的社會,人和土地有溫情脈脈情感的社會 ,不是剝削的社會,就 Israel 的說法而言,馬克思的關係社會學是研究社會世 界( Social world )的關係,它涉及關係之間的關連以及創造,而事實上八卦 中每一個卦它本身及其它卦的變動即是 Israel 所說的“關係的變動”,即剛才 所說的由坤→震→離→兌→乾卦的過程,它所象徵的就是一個社會世界的變動, 這個社會世界的變動包括了經濟結構、政治法律、階級之變動,造成了社會的興 衰,由坤卦社會轉變成乾卦社會。封建為資本主義所取代;經濟和上層意識形態 及階級的連鎖反應,即是我們所謂的關係( relatedness )。          

從整體( totality )來看,這馬克思思想的核心,就辯證法而言,它是無 所不在的,大家看太極,它是陰陽兩股力量構成的一個整體,而每一個卦象都是 一個整體,甚至每一個爻也是一個整體,經濟結構也是一個整體,整個社會的流 變亦是一個整體。所以整體這個概念它包括了前面所說的內在關係( intrinsic relations ),辯證關係( dialectic relations ), 範疇、過程及結構,實 踐的潛能,有反轉的可能性,且是處理社會世界的關係。所以, totality 是馬 克思社會學裡面一個關係的系統。 而 Israel 所謂的辯證整體 (Dialectical Totality) 從馬克思的立場來看, 應該是共產社會, 一個無階級的社會( classless society ), 即以前我們所說的馬克思典範( Marx’s Paradigm ) 螺旋線性演化的收歛點。就伏羲八卦而言,我們由正面看,且把它想成螺旋線性 收歛的過程,它的收歛點當是在太極上面。所以根據這樣一個想像,我們可以把 共產社會視為一個附圖所謂的太極社會,那樣一個自由王國,勞動自由的共產社 會。這樣的社會類型的分法,是以道家社會主義的思考邏輯為基礎。     

四、結論:道家社會主義的可能和限制

由於上述在歷史哲學和方法論上具有一致性,使得我提出特殊的道家社會主 義的看法,它是易經研究的嶄新範疇,也是馬克思研究的第一次以東方思想作為 比較分析。這樣一種理論,當然,它的限制必定來自它的本源,就伏羲八卦本身 ,它的高度象徵意涵可供解釋的幅度較廣,原則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就馬克思 理論言,我們根據 Smith-Newton 的「時間的結構」一書的時間理論的衍生思考 , 認定馬克思理論有所謂的 under-determination 的問題,其社會學意義即是 馬克思理論有理論和實踐間的裂縫,究其原因即在於推動歷史變動的階級,其階 級意識無法產生。這種無產階級負有偉大的革命使命,為人類努力而解放的意識 覺醒,在今日墮落成勞工為了爭取加薪的“勞工運動”,這顯示階級意識作為一 種利益關係的結合只是一種 Israel 所說的“外在關係”( extrinsic relations )的結合而已;所以援用道家全真教的丹道力量,氣功作為一種人人 可得的能量流,它提昇人類的靈性,是心物交融之後由內而發的磁場,可以作為 階級意識, 甚至破除階級的內在關係( intrinsic relations )的來源,這正 是道家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的哲學基礎。其進一步發展當有待其他高學之士繼續努 力。                                 

(美學策進會演講文字稿,1989)

1 ...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