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計生教授2012年台灣社會學會學術論文發表

用戶插入圖片20121124-25日台灣社會學年會文章, 台中, 東海大學日期:1124日星期六

場次:庶民生活與文化/時間:16:10-17:40 /地點:東海大學創意學院C309

 

「歌仔本」裡的台灣歌謠乾坤:「二王一后」時代

粉絲行動探究

 

石計生

 

 

中文摘要

 

接續過去多年台灣歌謠的研究探討「『歌仔本』作為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之議題。本文的粉絲行動所研究的不是行動中的狂熱狀態,而是探索刺激粉絲採取行動的管道為何?筆者發現1950-60年代台灣歌謠「二王一后」洪一峰、文夏和紀露霞的崛起,均與正聲、中廣與民本等各類廣播電台的廣播其歌曲有關。三人也在台語片盛行的年代,唱而優則演,成為電影明星,筆者提出理論性概念「地下迴路」(underground circuit)以解釋,空間上「地上」指是鮮少進行台語片電影「「隨片登台」」的台北,地下是流行「「隨片登台」」台北以外的全省。這種空間的差異與不平等,其中通過書店發行的「歌仔本」和廣播明星聽覺上的強力放送,具備跨越地上與地下的空間滲透性迴路,是刺激粉絲採取行動親近台灣歌謠歌星的重要管道。其次,「歌仔本」的與書局的「靠行」關係  隨著是否為台灣歌謠/廣播明星,而有主/被動差別待遇,如屬於大公司的正聲廣播系統者,則書局會主動「靠行」發行「歌仔本」;屬於民間獨立「歌仔本」製作人則需尋找書局「靠行」。對「二王一后」的粉絲而言,「歌仔本」是從書面對偶像的抽象崇拜,進一步走向音樂教室,直接和偶像面對面接觸的管道,如洪一峰和紀露霞的粉絲就是從音樂教室得以直接互動;文夏雖沒有音樂教室,卻通過結合台語片電影的「「隨片登台」」演唱台灣歌謠巡迴全台,而與粉絲也產生面對面熱烈接觸。「歌仔本」作為一種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觸發的影響十分巨大,在1971年後電視時代真正來臨前,是讓台灣歌謠流行的連結與延伸的關鍵。

 

關鍵字:歌仔本、二王一后、台灣歌謠、粉絲、正聲廣播公司。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通信住址: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七十號,cstone@scu.edu.tw 。這文章的完成,我特別感謝學生邱婉婷,周汝育,曾顯惠,朱思樺,何旻杰和陳良輔在資料收集,初步分析與訪談攝影與逐字稿整理方面的協助。

石計生教授等台灣歌謠GIS研究入選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


石計生教授等台灣歌謠GIS研究入選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

 

◆ 石計生, 黃映翎: 台灣歌謠「二王一后」音樂的跨界流行:臺北—上海城市媒介文化空間的GIS探究

大會公告:
外審制論文入選名單


會議日期:20111018日(二)~19日(三)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B1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資訊科學研究所

南京師範大學虛擬地理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協辦單位

東吳大學人社院社會地理資訊(SocGIS)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