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石計生教授新作《社會學》(三民書局)將於2009年9月出版

石計生教授新作《社會學》(三民書局)將於2009年9月出版


 


自序


 


獨自完成一本社會學的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時我終於孤獨地寫完了,即使費時,我對著研究室窗外被酷暑曬得綠意盎然的參天老榕樹仍相視而笑。天氣預告今天高溫攝氏三十四度左右,到外雙谿研究室進行這書最後修繕時,發現以為會永遠存在於河左岸的中影文化城正在經歷被拆除的工程,心頭微微一震。怪手可怕的鑽洞毀滅節奏同語反覆觸動,傳聞已久那塊緊鄰大學校園的地將變成豪宅云云,不知結局如何。「資本主義的歷史具有在生活步伐上的加速的特徵,同時又克服空間的各種障礙,以至世界有時顯得內在地朝向我們崩潰了」,我書裡最後社會變遷章節,引用了哈維(David Harvey)的這段話,現在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奇特的地景空間變化聯想。我很悠閒地搭乘比較古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來到學校,經歷了再普通不過的一場都市更新,每日在世界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除舊佈新地翻轉土地建築與其剩餘價值,絲毫不用時空壓縮地感受到「世界有時顯得內在地朝向我們崩潰了」。原因為何?我在308研究室中敲下最後一個字電腦游標閃爍不定地不知怎麼回答我。我的腦海這時飄移過許多在這裡渡過的美好的與離別的時光,講完課如雷掌聲響起,青青子襟的徘徊,傳道解惑與驪歌初唱反覆這麼多年,鳳凰花朵飛揚的六月。我也記起在芝加哥博士留學的時光,當大一社會學助教的日子,震驚於當時蓄著長鬚眼神深邃的教授竟然讓全班讀《資本論》。我問「為什麼?」「大一學生讀得懂馬克思嗎?」著名的政治社會學家安東尼‧奧羅姆(Anthony M. Orum)教授平和地對我說:「因為這裡是芝加哥」「教得好,一定會懂。」剛到美國的那時我真的不懂,以為不過是一種知識的炫耀,心想這些學生又沒有跟我一樣有學生運動的經驗怎麼懂呢;到我要學成歸國教書前,生活裡累積觀察到或經歷了關於芝加哥階級的、種族的社會不平等後,我就完全懂了,某種程度上而言,社會學的當代性就是面對資本主義及其衍生的概念與問題,原來以為解決的事情消失的只是它們的輪廓而已,它並且以各種面貌再現於不同的時空之中。奧羅姆教授,後來成為我尊敬的師長與老朋友當時的用心,就是要讓大一學生通過他上課時有趣生動的例子,將馬克思理論裡的資本主義問題闡釋地鞭辟入裡,從此,學生於芝加哥走路彷彿打了預防針,彷彿洞悉了這世界的追求利潤詭計與商品拜物教走向,在其中,因為看清社會而更能進入社會,走入社會而不迷失自己,成為其中而仍滿懷理想與批判。


        離開美國已久,芝加哥的世界這時內在地朝向我崩潰了,僅記得這樣的吉光片羽。我回到這外雙谿已經是暑假的安靜校園完成書寫,對完成這樣超過二十五萬字的書寫感覺滿意,雖然享譽國內的三民書局邀約迄今已經斷斷續續持續約三年,總有一些什麼會議或者講學打斷。但因為有了幾年教導大一社會學的經驗,我完全看到了從台灣制式高中升學上來的有點童騃過於規矩禮貌的臉龐,在我上課有時運用馬克思、全球化與後現代理論挑戰他們原來思想框架時流露的吃驚眼神,我確信在該知道的傳統東西鞏固自己之外,某些學生得到了更多對於當代社會的理解產生獨立思辨能力,因為偶而闖紅燈而繼承一種思想,並且這些理解有助於他們昂首闊步於這五光十色的資本主義世界,在其中,因為看清社會而更能進入社會,走入社會而不迷失自己,成為其中而仍滿懷理想與批判。於是,在台灣的台北外雙谿,幾乎是首善之地北方的化外安靜之境,這時內在地朝向我崩潰的世界忽然又聚集起來了。我想起自己是如何用自己的文字風格,與上課所舉的台灣實例,貫穿於本書的不同章節之中,把最為艱澀的社會學觀念融化於案例之中兩相輝映,書寫的章節之中,我甚至是帶著這些大一學生的困惑與隨後的笑容印象完成的。這書當然無法涵蓋所有的社會學裡該知道的現象或問題,因為這樣才是真正的社會學,因為人與技術不斷在變化,所以我們就會面對不斷變化中的社會。我在本書裡的社會學書寫原則,是以兼顧傳統與當代變化的方式進行,這聯繫間偶有縫隙疏漏,可以當作聚合的世界裡的某種自由嘆息的呼吸吧。


而這時惱人的中影文化城的拆除聲也歇息了,迷人的夏日蟬聲一波波地由遠而近地接近我這忙於緣聚緣散一如清風吹白雲飄移思緒,終於解構地安靜下來了。過了四十五歲,我堅信我仍然是一個有感覺的人,關於存在或者家國之事;況且我很嚴肅地看到,在我的周遭一條讓感覺逐漸邊際效用遞減的人生曲線正以超光速潛行之姿入侵許多業已乾涸的人心。「你要好好教育後代,繼續理想」,來自芝加哥的聲音盤旋於我的心裡,窗外被酷暑曬得綠意盎然的參天老榕樹與我相視而笑,那時空中飄滿了音樂。


 


石計生 戊子盛夏於台北外雙谿


 


 

學術暢銷書:石計生南京大學出版新書閱讀魅影

三月份文史排行榜 http://www.waterlike.com.tw/CTOP10.ASP

10
當代學術與批評:閱讀魅影‧尋找後本雅明精神
作者 / 石計生
出版社 / 南京大學
出版日期 / 2008.11
價格 / 20 人民幣
阅读魅影:寻找后本雅明精神•当代学术与批评丛书

本书是台湾著名诗人、社会学学者、东吴大学副教授石计生的一部关于当代城市文化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在书中着重探讨由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所开始的城市精神生活研究。其着力点在当代,理论视角则是从本雅明出发,并吸收了其他后现代理论、思想成果。作者以诗人的笔触,把理论解剖化作血液里流淌的生命性的东西,对当代城市生活作了精准的剖析。用语准确,眼光犀利,处处闪现着思辩的锋芒与诗意的魅力。

南京大學出版社
 http://press.nju.edu.cn/newbook.php?id=871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石計生教授經濟社會學文章(2009)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A Comparative Study

北京大学社会系 谢立中教授编着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http://www.cass.net.cn/file/20081212209052.html

内容简介

  全书分别描述了欧洲国家(荷兰、德国、法国),拉美国家,苏联与东欧,东北亚国家(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总结和分析了这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中文目录

                  目  录

从经济奇迹到金融泡沫破灭——17~18世纪荷兰的兴衰…………………………董正华/1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丁建定/11
法国“碎片化”福利制度路径依赖:历史文化与无奈选择
  ——2007年11月法国大罢工札记………………………………………………郑秉文/22
拉美的社会问题及其启示……………………………………………………………江时学/71
拉美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变化及其启示……………………………………………袁东振/78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拉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叶晓恬/87
关于社会经济转轨国际比较的若干问题…………………………………金 雁 秦 晖/115
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朱旭斌/144
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的建构:中国与波兰的比较研究……………………熊跃根/186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林 易/207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日本的经验与教训…………………………………………谢立中/247
韩国经济高增长时期的社会保障与发展战略………………………………………尹保云/259
崩坏的与建立的——论解严前后(1980~1990年)台湾的社会发展……石计生/268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二战后台湾经济及社会发展为例………郑松泰/280
积极不干预政策背后的政府作用——以二战后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为例………郑松泰/306

GIS新訊:新增矢野桂司教授網站與石計生教授新書書訊

石計生教授的老友,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地理系矢野桂司(Prof. Keiji Yano)教授 規劃設計了一重要的虛擬京都(Virtual Kyoto)的網站,翔實介紹了京都的社會地圖,歡迎大家去參訪。網址如下:http://www.ritsumei.ac.jp/acd/cg/lt/geo/coe/index.html
石計生《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GIS解析》增訂三版即將於2007年八月底由台北儒林圖書堂堂出版!

自序

在短短不到兩年半時間內,《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資料與MajorGIS解析》就要增訂三版了,這是我所出版的十餘本學術與文學藝術書籍中再版最為快速的一本,深覺榮幸與驚喜!

除了從理論與研究實例系統說明人文社會科學和GIS結合的可能,本書在廣大讀者圈的受歡迎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MajorGIS作為一個以日本系統為摹本,國人自行研發的精巧軟體,其安裝容易與完全中文化的介面成為相當有利於教學的優勢;其次就是產學共構的台灣研發精神超越了長期GIS領域對西方依賴的困境,MajorGIS的適應人文社會科學的統計與相關要求,特別是獨一無二的將SPSS轉化為GIS的技藝發揮,正在應用與方法論層次日新月異不斷翻新發展著。這些研發與技術上的突破,也讓我長期主張的應該讓人文社會科學界迎頭趕上自然科學,讓使用GIS「資源共享、遍地開花」終於有了端倪,從我1999年美國芝加哥留學歸國以來除了在東吳大學社會系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固定開設「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後現代空間與地理資訊系統」等課程外,陸續應邀至中央大學、中正大學、文化大學等學院演講或進行GIS工作坊教學時,確實感受到學界逐漸理解將地理資訊系統運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性與可行性,許許多多研究與教學的熱烈期盼與潛在成果,正逐漸從各種領域顯露出來,我身為這個領域少數的先行者之一,看到這個進步趨勢,心中之激動實溢於言表。

本書因應GIS的「與時俱進」的特性,根據理論、資料和軟體功能與實際需要於這增訂三版中有著非常大幅度的增刪:增加了已經宣告絕版的《地理資訊系統社會學》(2001)中的部分重要章節,如本書第一章新增人文社會的手繪空間地圖:龍冠海教授的「社會地圖」章節,藉以比較前GIS時代與後GIS時代的差別,可以讓讀者理解1965年以來迄今,四十餘年間技術層次的進步是如何能導致思維與視角的轉變。進而,本書亦刪除一些較不合乎實際需要或需翻新的章節:如第二章與第三章我都做了大幅的調整,理論層次部分大幅刪減,只保留了我認為仍有理論洞見但不能成為有系統理論論述的「社會文本論」 。可以這樣說,經過反省,我修正了原來提出人文社會科學有一「共同理論」的觀點【註1】,而差異化地強調理論之建構必須經由更多的經驗研究與思維創新實驗逐步累積而得。本書同時也在第二章增加了重要的「地圖分析的邏輯」章節,這是為了培養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生基本地理與資料庫的知識與涵養。進而,於本書中我也刪除了第二版中第十七章、第十八章重複或過時的某些應用範例,取而代之的是以人文社會GIS聚焦於台北縣市、桃園、台中與高雄市等,包括交通、區位、性產業、犯罪、捷運、治安與商圈等主題的城市研究。更重要的是,本書亦有MajorGIS統計功能專章的補強,包括新的第十五章資料庫操作的Excel轉檔為Access的步驟,再轉至GIS空間介面進行地址定位功能的完整說明,讓以個體為空間單位的研究者得以完成定位可能;與第十六章的SPSS轉化為GIS介面的技藝等,這些增刪,完全回應了讀者的來信與長期教學研究的實際經驗後的發展與修正。

近年來我的GIS教學與研究,逐漸從台灣擴展至日本與中國大陸:包括至東京大學、日本大學、京都立命館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等學院,也發現了不同地方的學生在使用GIS時對於軟硬體、圖資和理論的需求的差異,其中比較嚴重的問題通常是因為系統不相容造成的GIS軟體與地圖的跨界使用侷限性;而納入全球體系的結果,卻又需使用以英語世界為主體的昂貴軟體ArcGIS,導致分散各地的具備活力與彈性的GIS在地化軟體受到市場分割與擠壓。我從日本成功的「全球在地化」經驗得知,除非本身能有足夠放眼世界的視野與發展出具技術高度,與創新自信的GIS軟體及其相關配備,否則我認為GIS教學與研究將時時面對全球化與在地化間的衝突與矛盾。

過去這些經驗,激發了我更為深刻的反省與進一步具體實驗的使命,特別是我於二00六年秋被任命為「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GIS技術支援中心」召集人以來,有著較為充裕的人力與物力,足以用整個研究團隊為動力,進行腦力激盪以產生更多的田野研究,教學與新的突破可能。最後,本書的耳目一新的增訂三版,從封面的設計到內文的整理,我必須感謝我的研究生馬嘉淩(東吳大學社會所)和李雨珍、陳翊威、吳亞如、劉宏勳、張安天(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等,亦希望廣大讀者持續閱讀並不吝賜教。

【註1】因為篇幅限制,完整理論建構與方法論的創新思維,請參我的另一本GIS專著《社會地理資訊系統與ArcGIS的研究教學》2007年6月同樣由儒林圖書出版。

2007年06月15日外雙谿308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