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北京蝸居觀看/北大講學學生作品
(010)浅谈金融全球化的利弊
内容提要
本文力图从最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Pareto有效、“囚徒困境”、公平与效率这三方面出发,分析复杂的金融全球化现象。并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探讨作者本人对于金融全球化最为核心的问题——金融全球化的利与弊的个人理解。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Pareto有效,信息不对称,囚徒困境,金融危机,适者生存,公平与效率
正文
引言: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全球化”这一全新社会学概念的广泛关注与实际生活中的实现。而经济全球化,作为全球化概念形成的原动力,首当其冲地被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争相诠释的一个热门话题。热门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概念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密切联系,更是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身而言所涉及内容之广——贸易、生产、投资、金融、技术与信息、人力资源这六大板块及其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全部内容。而金融全球化作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中最敏感,最突出的领域,则通过其自身特有的高效配置国际资本的优势,以及金融全球化所造成的区域乃至全球金融危机所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挫,扮演着一把经济全球化之双刃剑的角色。以下,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以此透视金融全球化下的利与弊。
1.从Pareto有效的视角看金融全球化
Pareto有效是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其内容是:如果市场处于一种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市场上的任意两个资产持有者之间不存在“trade-off”——即再交易的可能,那么这种状态下的市场是Pareto有效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个体都达到了利益最大化的状态。相反,如果存在再交易的可能,那么市场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即各类再交易是将促进市场趋于达到Pareto有效的状态的。这个概念的提出之所以意义深远,是因为它为资本自由化的市场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自由交易将推动市场朝向最有效的方向发展,并使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达到自身的最大收益。即资本市场的自由化程度越高,则越发地能提高市场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现在让我们回到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概括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也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经济制度进行变革的过程。[1] 简单地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在地域空间以及交易范围上均被扩大与重组的市场。因此从Pareto有效理论来看,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自由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的选择性及数量增多,从而使得大量在原有经济体制下不存在的交易成为可能,市场效率迅猛提高。
现在回到本文的重点话题——金融全球化的概念。金融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分支,承担着经济全球化资源优化配置中的资本优化配置的重任。所谓金融,就其本质而言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借”与“贷”,即个体手中的剩余资本通过“借”的方式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建立起一个资本库,从而使得某些企业在需要新的资本注入时可以通过“贷”的方式从金融中介机构手中获得一定资本并在将来加以一定利息同本金一同返还。全套交易过程是一个三方受益的过程——个体则获得了一定的利息,企业通过利润来弥补所需支付的本金利息损失,而金融中介则赚取借贷双方的利息差。当然,金融市场的借贷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过程,股票、债券、期权、金融衍生品、基金等金融工具及金融中介使得金融市场呈现出多样丰富的活跃气氛。但就其本质而言,则依然是“借贷”二字。而正是这样的借贷使得资本的交易成为可能,并朝向Pareto有效的方向发展。因此,概括地说,金融全球化即是全球范围的资本市场的形成,资本的交易将依仗发达的信息技术跨越疆界,使得资本流通与交易的自由化程度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更高的层次。
金融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首先,金融全球化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资本的优化配置。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各国的投资者开辟了全球投资的空间,允许投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投资机会和投资工具,另一方面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本国经济所需的必要外部资本,对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点上,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最佳的案例。其次,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制度的整合和政策调整,加快了金融创新,加剧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竞争,从而促使金融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时下,市场上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层出不穷以及受欢迎程度之热烈则是最有力的例证。再次,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方便了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技术转移和劳动力的流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了则见证了金融业作为企业资本来源的有效推动作用。
如此看来,金融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似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过去的30年的历史也清楚地向世人表明:伴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还有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了,难以预料的金融危机一再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多次发生动荡:从1987年的全球股灾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危机。[2] 金融危机不仅给危机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金融全球化整条资本链之间相互联结的作用,危机也必将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一度威胁到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超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损失。
既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Pareto有效的发展方向,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金融危机呢?其实Pareto有效理论基于一个经济学中的普遍假设:在任何交易中,任何个体都是理性的。事实上,这一基本假设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Pareto有效理论在现实金融市场中应用的有效性——即个体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做出理性选择。而在实际交易中,如此的理性假设将在以下三方面被不同程度地违背。首先,人类并不是执行程序的计算机,人类的感性因素常常会干扰理性的判断。其次,即使人类都是理性的,那么由于信息不对称,即“借方”无法完全了解“贷方”对于贷款用途的有效性是否达到了“借方”的标准,那么在实际交易中,个体在很大程度上根本无法做出理性判断。再次,即使人类的信息达到完全对称的状况,那么人类做出的判断是否理性仍难以用同一的标准判断。这里所指的标准是指选择的理性程度在时间尺度上的考量,即所谓选择的理性究竟是就短期而言还是长期而言。如果标准是长期的,那长期究竟应多长,而个体所拥有的信息所能支持的长期理性判断的期限又有多长。以上各类问题其实可归纳为一个共同问题——信息不对称。举例而言,在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由于投资者不能有效地识别有较高预期收益和低风险的优良公司和有较低预期收益和高风险的不良公司,他们就只愿意支付反映发行证券的公司平均质量的价格——该价格介于不良公司的证券的价值与优良公司的证券的价值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良公司的所有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证券的价格被低估了,因而,他们就不愿意按照投资者的出价卖出证券;而那些不良公司的所有者则很清楚,自己证券的价格是高估的,因而他们有着极大的积极性在市场上推销自己的证券。至此,投资者将望而却步,证券市场就不会运行地很好,也就不可能成为企业的融资源泉。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将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得以解决,但此类机构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而造成的对融资者的筛选的效率问题构成了商业金融机构自身的内在脆弱性。总而言之,信息不对称,即交易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将影响个体在交易中做出准确决策,继而成为金融体系中众多的内在脆弱性之一。[3] 而这种内在脆弱性使得金融市场上不良资产的累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造成坍塌,使得投资者大量抛售资产从而出现“挤兑”现象,而此类大规模的挤兑与抛售正是金融危机最为直接的表现。
Pareto有效理论在处理金融危机时的失效不仅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体系中又一内在脆弱性——“囚徒困境”中的从众心理是导致抛售与挤兑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动因。这将在下一部分展开论述。
2.“囚徒困境”与金融危机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常用的理论分析工具。其内容是:两个曾经合作犯罪的囚徒因罪行暴露而被逮捕。在各自的审讯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是否供认曾经与对方合作所犯的罪行。一种选择是供认,其结果是鉴于自首情节而适当减刑。另一种选择是不供认,如果另一罪犯也同时选择了不供认,则结果可能是两人都会因缺乏证据而无罪释放,而如果另一罪犯选择了供认,则自己将失去供认的减刑机会。在通常情况下,两名罪犯由于无法相互商量共同应对策略,因而不会出现“共谋”,即同时不供认的情况。因此,结果是两名罪犯因都有自首情节而被判减刑。而事实上,对于两名囚徒共同利益最有效的选择应是“共谋”,而这种“共谋”却由于沟通不畅而最终无法实现。
在金融危机中,“囚徒困境”则表现为当投资者对金融机构或者某类金融产品失去信心时而出现的挤兑与抛售。金融机构面对挤兑所显示出的脆弱性,深藏于其业务的特征之中。作为一种中介结构,金融机构的功能就是通过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把对零散储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4] 从金融机构负债面上看,如果投资者的提款与抛售是随机发生的,则根据大树法则,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就是稳定的;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方面来看,如果金融机构将其资产都持有至到期日,则商业金融机构的收入也就是稳定的。简言之,只要存款基础是稳定的,商业金融机构便可以在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提款的前提下,将其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流动性不高但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上。但是,如果发生任何意外事件,使得存款的提现速度加快,商业金融机构的经营地位就会是不稳定的。因为面对意外事件,每一个个体投资者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加入挤兑于抛售的行列。因为他们知道,提款继续下去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机构被迫提出出售流动性低的资产来满足投资者的提款与抛售要求,金融机构将因此将蒙受损失。而这样的损失,则可能使得排在挤兑大军后尾的投资者无法及时收回,或者无法收回全部存款。即使投资者相信该金融机构的经营是健康的,即使所有投资者都认识到,如果他们不进行挤兑或抛售更有利于整体的利益,挤兑或抛售行为仍然会发生。其中的原因在于,投资者个体理性行为的结果则是集体的非理性,这正是博弈论的经典例证“囚徒困境”所告诉我们的结论。引用“囚徒困境”模型的术语,每一名投资者相当于一名囚徒,如果全体投资者能够达到有约束力的“共谋”,放慢提款或抛售的速度,他们的共同利益将得到保障,因为金融机构可以把流动性地的资产持有至到期日去变现,从而产生更高的价值,并用之偿还投资者的存款。但正是由于囚徒无法完全沟通顺畅,使得全体投资者之间不可能达到达成“共谋”,所以单个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就是趁着金融机构还有支付能力时抢先提款。当每个个体都这样去做时,其结果恰恰是对整个群体最不利的,这就是:金融机构被迫清偿其未到期的资产,并蒙受损失,最后使投资者得不到充分清偿或得不到及时清偿。
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是由于索罗斯所操控的量子基金通过对逐个国家货币的攻击所造成的。而该基金攻击货币的基本方法如下:如果投机资本预期该国货币将在未来某一时刻对美元贬值或者可通过市场效应迫使该国货币对美元贬值,他们可以先借入该国货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按当前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一旦这种货币贬值,则可以按较低汇率,即以少量美元买回这种货币以归还本币贷款的利息。还本付息后所剩余的美元构成投机收益。[5] 而当该货币的贬值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即市场上现有投资者大量抛售该国货币,那么此基金的攻击方法将使该国货币的贬值过程进入恶性循环,以达到难以遏制的程度。当政府承受不住维持固定汇率制所需消耗的外汇储备时,政府将放弃汇率固定制,这场货币攻击最终将以该国货币大幅度贬值收场。而基金之所以能从该国货币贬值前后的汇率差中牟取暴利,其中利用的也是金融市场上其他外汇投资者的“囚徒困境”心理——由于对该国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失去信心,而大量抛售该国货币,从而加速了该国货币的贬值,也导致了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上的巨额损失。而这场“囚徒之斗”的唯一收益者只有造成货币危机的始作俑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纵观以上“囚徒困境”现象中的种种,不难看出社会个体在缺乏“共谋”意识下的“从众”心理直接导致了挤兑与抛售现象的产生。而正是这一现象构成了金融体系的又一内在脆弱性——“囚徒困境”下投资者的信心丧失所造成的金融市场崩溃。而金融全球化则为此类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投机者创造了更多的投机机会。全球金融市场通过资本与货币汇率的相互联结又使得金融危机具有极强的传递性——“从众”心理由此跨越疆界,从而进一步扩散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催化剂。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地区金融市场的全面崩溃会造成世界范围的经济损失,但即使是破坏程度最猛烈的经济崩溃背后却总有个别受益者。而正是由于潜在暴利的驱使,那些追逐利润的猎人则丝毫不会顾及被攻击国的经济利益。在他们眼里,高度自由的全球金融市场中,竞争与牺牲似乎再所难免。即使有时牺牲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他们也坚信这是自然界的最终法则——适者生存。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此般弱肉强食的场面被一幕幕重复地上演着。资本强者利用处于弱势地位的被攻击国对于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认识不足,疯狂地进行资本掠夺,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下一部分将就此展开金融全球化中利益竞争问题的论述。
3.“适者生存”是金融全球化的法则吗?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实现Pareto有效,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这里所谓的最有效率是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的,即整个市场的经济利益总和达到了最大值。然而Pareto有效却无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已经做到最大的蛋糕是如何在市场上分配的,以及这种分配是否能做到公平。
金融全球化是在Pareto有效的理论基础上得以发展,即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自由化以及完全竞争性,实现资本跨越疆界的优化配置。然而诚如Pareto有效所不能回答的资本分配问题,金融全球化是一个缺乏仲裁资本分配公平性或者说缺乏全球宏观调控的高度自由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唯一具有调控能力的只有一个个独立的政府,他们间接地通过干预本国金融市场来影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状况。然而,他们的干预却也时常显得苍白无力。亚洲金融危机时,多国政府都因无法抵制汇率的失控,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殆尽以及最终汇率的失守。而在这些惨败背后,却总有赢家——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他们利用强大的资本优势在外汇市场上造势从而引发抛售现象的发生,并从中牟取暴利。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强势者利用弱者对于金融市场的认识不足,从而攻击弱者,蚕食弱者。弱肉强食的定则就这样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上重复地被上演着。
“完全竞争”一直被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所信奉,不仅仅是因为完全竞争所能带来的市场效率最大化,更因为它能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换言之,强者坚信弱者被蚕食是对弱者的惩罚,而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强者,淘汰弱者。“适者生存”的法则不仅仅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被呈现,跨国企业利用经济全球化之便剥削廉价劳动力的事实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日俱增。当星巴克卖着几十元一杯的咖啡时,星巴克从巴西收购的咖啡豆又是何等的廉价。而多年蝉联世界500强企业榜首的沃尔玛在最初进入北京时却因不愿建立工会而与政府僵持许久……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适者生存”的确已成为自由竞争的最高法则。然而,是否一味地遵循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通过牺牲与颠覆弱者来实现强者的成功,才是金融全球化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呢?当社会在疯狂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顾及公平所隐含的内在社会价值?从这意义上来说,金融全球化必须面对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经济学难题——效率与公平的权衡。草率地放弃公平而追求效率只能使全球经济走向一个极端。而正因为如此,时下各国的经济制度均采用自由市场加上宏观调控作为基本经济策略,而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则取决于各自对于两者平衡尺度的把握。
金融全球化实质上是更大范围内的全球自由竞争市场,因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样也需要宏观调控的监督,从而防止竞争极端化情况的发生。因而,建立区域以及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规则,已然成为金融全球化健康发展之必需,用以确保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竞争状态。而政策的选择则直接决定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其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将不言而喻。
结束语:
如今,金融全球化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这三十年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建立而言,可以说只是一个最初的起步阶段。而与全球化的命运相似,金融全球化亦是前途未卜,且也已受到广泛的置疑——即金融全球化究竟是如Pareto有效理论所言为资本优化配置所提供的舞台,还是投机者利用“囚徒困境”原理进行有效资本争夺的竞技场?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合作来共同约束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道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以求平衡之道。
金融全球化“路漫漫其修远兮”,约束政策“须上下而求索”!
本文引用出处
[1] 薛敬孝主编,《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P2,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2] 薛敬孝主编,《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P23,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 李扬,黄金老著,《金融全球化研究》,P337,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4] 李扬,黄金老著,《金融全球化研究》,P343,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5] 李扬,黄金老著,《金融全球化研究》,P359,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文献
[1] 李扬,黄金老著,《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2] 薛敬孝主编,《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危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安佳著,《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4] 郑振龙著,《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
[5] 李晓西主编,《亚洲金融危机实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课题组著,《亚洲金融一体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 白瑞明主编,《亚洲金融大动荡与中国经济的慎思》,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8] 曾剑秋主编,《金融危机与中国》,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
[9] 兰日旭著,《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 祝小兵著,《东亚金融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 Philippe Lasserre and Hellmut Schutte: Strategies for Asia Pacific, Beyond the Crisis, London Macmillan Business Press, 1999.
(009)全球化?现代化?—从北京说起
第一部分 北京城的景象
引子
从天安门说起。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坐公交车去看外公,途经长安街,到天安门东边的时候,看到道路北边的一个拱门上写着几个字,就念了出来——“子池南”。公交车上的人们高兴的看着这个认识不少字的小孩儿,虽然他念错了。爸爸告诉我说,古代中国字都是从右向左写的,应该念“南池子”。长安街、玉兰花、“子池南”,这就是我对那时北京的记忆。
1990年代初
1990年代初,城区大杂院的居民们开始向城外拆迁。我家也在那时从菜市口(清朝死刑犯的刑场)迁到了广安门外(北京城西南)。虽然是从平房迁入了楼房,但房间的格局还很传统,主卧室依然承担着起居室的作用,而所谓的客厅只能摆下一张饭桌吃饭。那套房子的位置在北京的二环路边,现在看来,虽然在欠发达的南城,但也属于城里了。但当时,向南走一公里就是菜地,可以闻到粪肥的恶臭;向北走一公里就是首钢特种钢厂,有一个排污口日夜不停的向一条“臭水河”中排着污水。
记得搬家时乘坐的是一辆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121型软顶吉普车,人和家具挤在帆布下。当时大街上大多都是这种车,其特点是所到之处留下一股强烈的汽油味,在幼小的我的鼻腔中显得格外刺激。剩下就是一些东欧国家生产的轿车,但总的来说,数量很少。
121越野车走的是那条臭水河边的路,每天早晨都会有上百小贩在这条路上聚集,有卖蔬菜的、卖生肉的、买香料的、买水产的,当时饭桌上的绝大部分食材采购于这个农贸市场。
北京当时只有一家洋快餐——位于前门的肯德基。它一度是北京年轻人追求潮流的选择。小时我父母也曾带我去过一次,具体已经不记得了,但我可以肯定,在此后的几年中,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前门的公交车站,看马路对面的三个英文字母——KFC。
至于文化,当时还很小的我只记得一个动画片——变形金刚(恰刚被翻拍为电影),这个进口动画片当时的火爆程度绝对可以以风靡来形容。相关的玩具极为抢手。记得我五岁时的儿童节,父亲买了一个大号的变形金刚给我作为礼物,当时在王府井唯一的特许经销商排了队,花了180元买到。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当时却是我父亲半个月的工资。
1990年代中
这时我长大了一些,记得的事情更多了。我家是一个大家庭,父亲兄弟姐妹八人,每逢假日便到北池子附近,北京大学红楼对面,沙滩南巷中的老宅中聚会。据说这本是一户大户人家下人住的地方,清朝灭亡后成了北京大学的学生公寓,后来1949年解放军包围了北京城,学生已经走光了,我家也从朝阳门外躲进城里,就找了此处暂住,希冀围城结束后搬回原处,不料就在这里安家了。房子很高,上面铺满筒瓦,瓦当上有花样,但年头长了,看不太清楚。那时聚会常吃涮羊肉,用传统的紫铜锅子,先用火柴点燃纸,再用纸点燃炭。
记忆中北京当时也有了高楼大厦,代表是建国门外的国贸大厦,差不多有40层高。但在一个小孩儿眼里,只不过是一根黑色的柱子,一个角圆,三个角方,如是而已,没有任何其他意义。同时在建国门附近还出现了高档的公寓,有一个楼盘叫“华侨城”,因为当时很多的富人是华侨或归国的80年代移民到外国的人。我所住的广安门立交桥旁当时也有了高层建筑,这几乎也成了我反驳别人南城比北城落后论调的证据。
1994年家中出了变故,祖父住院了,当时到北大医院(当时全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去探望。记得是坐车到了一个叫厂桥的地方,感觉那里很远,而且路很窄。
那时路上的汽车已经多了一些,最多的是北京当时的出租车——“小黄虫”,黄色的微型面包车(Mini Van)。这种车因为价格很低,1元/公里,十分受大家欢迎。当然还有其他车,主要是夏利(Toyota公司1970年代的车型,天津生产),Cherokee(Chrysler公司1970年代末的车型,北京生产),Santana(Volkswagen巴西分公司1980年代的车型,上海生产),剩下的就是一些造型很古板的进口车Benz、BMW、Lincoln、Cadillac。虽然这些车造型十分古板,但当时却是绝对财富的象征。但事实上街上车的总量并不多,尤其是晚上,车很少。在有电车线路的地方,几分钟才能电线反射的车灯的反光。
后来知道原来父亲就在出产Cherokee的北京Jeep公司做工程师。第一次知道了合资、外资、美资这些概念,知道公司中有由美国Chrysler派来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实际上北京Jeep在1984年就成立了)。
这个时间,麦当劳也进入了中国,第一家位于王府井路口。随后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又开了分店。从此,洋快餐不止有炸鸡,还有了汉堡;后来又有了Pizza Hut和Dominos,于是有了匹萨和意大利粉;再后来又有了Sizzler和Outback,于是有了美式猪扒饭。但这些一直是高消费和潮流的代表。
同时,一些国际名品也进入北京。随着德国大使馆附近Lufthansa中心和Kempinski酒店的建成, LV、Cartier、Dunhill、Swarovski等国际品牌的专卖店开到了北京,但这些名品店位于北京最高档的酒店区中,平常人少有涉足。
不止在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领域,大众消费也出现了革命。先是出现了名如“点点利”,“九点利”之类的食品、日用品小超市。然后大型综合性超市出现了:外资的如家乐福、普尔斯马特;中资的如华联超市。短短几年,日用品市场中,超市这种新形式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旧有的柜台模式。例证之一就是我的一些亲戚从售货员摇身一变成了超市的收银员。与此同时,河边的农贸市场也由于卫生状况堪忧和影响市容取消了。
文化方面。对大陆影响最深的是港台的流行音乐和影视,张国荣、周华健、“四大天王”、成龙、林青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或者说文化偶像。同时进入的还有台湾、新加坡的电视剧,以琼瑶系列为代表。虽然在我看来又臭又长,毫无吸引力,但仍是不少人的最爱。随着开放的扩大,美国的电影也开始进入国内。主要方式有两条:正式引进,代表是《狮子王》,其中Elton John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给人们留下了太深印象。另一条路径是对香港的VCD影碟进行盗版。但实际上後一条路径更为广泛,影响力更大。于是,阿诺舒华辛力嘉(当时盗版盘上的香港翻译,阿诺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成了最有名的影星之一。当然,技术上,VCD影碟机的普遍家用化成为了先决条件(VCD的成本是以往录像带的几十分之一)。
服饰文化也随之改变,记忆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初三年级的表姐开始穿露脐装。
体育方面,国际赛事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段时间意大利的AC Milan和UC Sampodoria先后来到中国进行了比赛。同时电视台对欧洲五大足球联赛、F1锦标赛、NBA开始进行转播。Roberto Baggio,Michael Schumacher,Michael Jordan这些世界的明星成为了中国的明星。另一事件是保龄球在北京的盛行,在1997年左右,保龄球馆被大量建造,电视体育节目中很长的时间被保龄球比赛所占领。
世纪之交
1998年,我家购置了第一台私家车,Jetta(Volkswagen公司1970年代末车型,长春生产),从此生活模式大大改变了。城市中心因为道路信号灯相对密集基本成为了进去。而相对交通方便的环路沿线则成为了常经过的地方。
路上的车此时也已有了变化。小黄虫早因为污染问题被从北京市清除,私家车越来越多。2000年之前,高端车方面Audi(Volkswagen集团1990年代车型,长春生产)因为政府采购的原因而盛行。中高端方面主导为Passat B4(Volkswagen1990年代车型,上海生产),中端车以Santana、Jetta、富康(Peugeot公司1980年代车型,湖北十堰生产)为主。高档进口车依然是绝对财富的象征,但其中笨重愚蠢的美国车Lincoln和Cadillac已十分少见,更多的是新造型的Benz和BMW等欧洲车型。另外,因为质量得以信赖,一些外国产的中档轿车也被进口,主要包括Toyota Camry,Honda Accord,Renault Magne,Fiat Uno等,但由于中国当时整车进口关税很高,售价基本是国际上的两三倍。
我家在这时搬到了北京城东北的东直门地区,这里因为靠近使馆区、Lufthansa中心和其他一些商务场所被认为是发达地区。时至此时,房子的格局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起居室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真正的起居室;隔离的厨房被代之以开放式厨房。在房子的装修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家装这一新概念,高级的建材、家具、灯饰、洁具几乎都是外资品牌、外国设计。装修的风格早已远离了八仙桌、太师椅这样的中式传统。
住进东直门新家的第一印象是外国人多,在人行道上经常遇见外国人,有白人、黑人以及穆斯林。这些人基本都是附近使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到使馆办事的外籍居民。第二印象就是外地人多,因为东直门是从城市周边区进入城区的交通枢纽,很多因为房租低廉而住在城市周边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要来这里换车。在这里,大街上外地人明显超过了北京人。
这段时间北京已经建立了更多的高层建筑,但由于北京的特殊政治原因,层数被严格限定,因此北京的高层建筑都成了一种矮胖的造型,从审美上来讲十分丑陋。高层建筑开始集群分布,主要在西二环路的金融街——中资银行北京总部,建国门外-朝阳门外——驻有外资企业北京代理处的写字楼,Lufthansa中心周边——航空公司和酒店。同时,老城区不断被改造拆迁,我家最早居住的菜市口地区的很多民房被拆除,居民被移走,用以拓宽道路。但这个时段并没有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
北京市的道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2002年高中进入北京四中学习。惊奇的发现,原来学校后面就是当年祖父住的北大医院(此时已是北京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学校地处的位置就叫厂桥。此时的厂桥,记忆中狭窄崎岖的道路已经被一条命名为平安大道的道路取代,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当年周边老屋的拆除和重建。虽然重建似乎保持着原来的风格,但原来的人气儿已随着拆迁一去不再。风光不再的另一条街道是“鬼街”。这条餐饮街最初因为常有工作到很晚的出租司机到此吃夜宵而得名,人气相当足。但随着政府的道路拓宽工程,以前的小店改头换面成了中型餐厅,档次提高了,价格提高了,顾客就变少了。而且风格也变了,就像这条街的名字一样:“鬼街”被政府规范名称为“簋街”。
城市发展也在此时期更大的显现出不均衡的一面,以东直门为例。在道路南侧为现代化的银座购物中心,而北边因为是公交换乘站显得破烂不堪,可以用脏乱差三个字概括。
此时人们生活的一项重大变革来源于手机的广泛使用。寻找、联络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同时人们知道了Nokia,Ericson这样的通讯企业以及GE、SONY、P&G和更多的外企。到外企找工作成为此时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归宿。
同时,创业Entrepreneur这个外来词进入了先锋一代的视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北大毕业生王志东、清华毕业生张朝阳(前者创立了Sina网,后者Sohu网)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这样一批以IT、高科、信息、网络冠名的公司成立了,不少创造了商业的奇迹。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这个时间,大多数家庭购置了自己的PC机,社会上也有了不胜数的网吧,这带来了网络的普及。因为网络的出现,信息传播的速度无限扩大,时间代价几近忽略,来源空前多样,真实性全无保证,人们真实的领悟到了信息爆炸这个词的含义。这时已经有了网络一族,但大多是乐于游戏和网上聊天(Instant Messenger)的学生。
随之而来的还有丰富的夜生活,这种西方的生活方式被广大新一代所接受。这个时间段三里屯酒吧区、什刹海酒吧区开始兴起;沸点等歌舞厅异常火爆。电视台节目的结束时间也从22时左右推延到了午夜后。人们的作息时间被向后推延。在热闹的街道上,午夜之后仍然人声鼎沸。
零售业对这种方式也有了新的适应,24小时超市开始大量出现,中资的以快客为代表,外资以Seven-Eleven为代表。便利店真正做到了全天的便利。大型的Arcade型的购物区不再是高档酒店区的独有,香港的李嘉诚投资在东长安街修建了东方广场,广场地下较高档的商业街区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
餐饮业方面,洋快餐的开店数依然不断增多,几乎覆盖全城,但显然已经失去了风尚的意义。麦当劳和肯德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快餐——人们乐于在找不到另外就餐地点的时候去这里充饥,活在夏日找地方吹吹冷气,喝杯冰镇饮料;Sizzler和Outback作为换个口味的地方;但Pizza Hut却热度不减,它以相较之下安静、宽松的就餐环境成为不少年轻恋人约会的场所。同时,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在北京不断升温,和食、韩食成了新的高档风尚。传统的饮食也有了新的变化,便捷火锅店出现在写字楼和商业区,传统的紫铜锅烧炭被洁净的电磁炉通电所代替。
文化方面,美国电影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香港电影,提到电影明星大家先想到的已经不是刘德华而是Brat Pitt,Jude Law,Jack Nicolson,Julia Roberts。同时,英美音乐也有了更多受众,电影Titanic让人们知道了Celine Dion,英美的流行歌手包括Back Street Boys等,成了一部分新一代的新偶像。对欧美60~70年代的Beatles、Led Zeppelin等先锋乐队的关注和研究也变多,成为了青年学生中间一个能显示自己宽阔知识面的议题。
体育方面,随着对国际体育赛事的直播增多,以及网络普及的便利条件,出现了很多“专业球迷”,他们熟知Beckham、Zidane的兴趣爱好胜过自己的父母,熟知Man. Utd,Arsenal,Bayern Munchen的历史胜过自己的城市。相较之下,本土的体育联赛因为明星较少、水平较低已经逐渐失去了国人的眼球,其中以足球为最。同时,网球运动开始在北京兴起,虽然这项运动在1990年代初就登陆了北京,但到这个时代才真正成为了较大受众的运动——网球拍从富人到了年轻人手中。
此外,人们更多地接受了西方度假的概念,随着政府改革了全国公假,有了五一、十一两个长一周的假期。都市的人们开始向更远的地方前进。城市的有车族开始在假期自驾到城市远郊散心,带来了城市郊区民俗旅游区的发展;国内旅游线路火热,所有知名景点长假期间全部爆满;国际旅游市场也被开拓,更多的人们到了欧洲、日本旅游。
21世纪
北京又一大变化的开始应该是中国加入WTO。随着最近几年来WTO协议逐渐生效,贸易壁垒逐渐被破除,外国货、外资、外国人更自由的进入中国。
仍以汽车为例,这段时间内,Honda在广州和十堰建厂,Toyota在广州和天津建厂,Nissan在郑州建厂,GM在上海建厂,Ford在西安建厂,Fiat在南京建厂,Volvo在西安建厂,BMW在沈阳建厂。世界上几乎所有知名的大汽车厂均在中国实现了本土化。市场上的高、中、低档车全部换成了各大汽车厂正流行的车型,其中很多为全球同步发售,如Ford的Mondeo。城市道路上的汽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多彩。随着关税的降低和供应量的增大,进口车的数量增多,同时车型也不局限在了炫耀财富的高级轿车,更多的人选择彰显个性。包括BMW Z3,Porsche Boxter,Jeep Liberty,Audi TT这样并不算天价,但却十分惹眼的车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北京的道路上。
城市的中心区继续快速发展,CBD区,Lufthansa中心区,和新兴的中关村区继续向着高楼林立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国际化的风貌,因为站在这里,仅看这些楼,是分不清自己在哪里的。同时,配套的高档公寓在这些地区周边拔地而起,相应的是严格的门禁管理等一些列“先进”技术手段确保业主的安全。
城市的道路越修越宽,但依然满足不了膨胀的车流。于是,轨道交通被大量修建,出现了凌驾于道路之上的高架铁路,和里边穿梭的“Space Shuttle”。
但是,更加严重的不均衡化随着外地劳工流愈演愈烈。当下,北京的建筑工人、餐厅服务员、汽车修理工基本全部为外乡人。他们劳动的报酬很低,所以聚群居住在“城乡结合部”。这里的卫生条件、居住条件很差。仅借用我母亲的一段评价“我都想不到,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路上全是土,还脏水横流。大街上都是人,男的光着膀子,见到汽车也没反应,就在大马路中间走,扎着堆,比王府井还热闹”。我家现在迁到了另一处周边进入城区的交通枢纽,可以在附近的公交车站看到,几乎百分之九十五的乘客是外乡人。
城里的北京人亦不容乐观。城里的老屋是有很多问题的,房屋夏季漏雨、冬季存在供暖煤气中毒的危险,屋内没有下水,如厕需要到远处的公共厕所中去,电线普遍老化,等等。很多人居住在传统的胡同里的人并不是心甘情愿住在这里,而是没有钱买房子——这里住的很多都是退休、失业人员,北京的房价对他们来说是天价。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无法离开这种平房的生活。我叔父就是其中之一,他住在我家沙滩的老屋,后来又出资将隔壁的一间平房买了下来。政府做了一些事来改造这些老屋,2006年10月后,我叔夫的这两间平房被拆除,在原址上按古建的样子重建,在屋内接通了上下水,安装了新线路,于2007年3月建好。这样改造后,确实十分漂亮,有风韵。但是,这样的改造把之前人为建出去的私搭乱建部分拆除了,两间小屋根本无法支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他又自己出资将盖好的房子接出一部分,作为厨房和浴室。生活方便了,但美丽的筒瓦、椽柱却不见踪影——更多人需要的是生活,而非审美。
餐饮方面,值得一提的是Starbucks的盛行,喝咖啡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也是学生一族最爱采取的消解困倦的方式,一些新白领的休闲方法。有趣的是,与之同时兴起的是杭式或闽式茶楼,而且光顾这些地方的不止是上岁数的人,很多年轻人也以此为风尚。类似的是,精品中餐馆、私房菜馆的盛行。以俏江南为代表。俏江南主营川菜,而川菜之前正是大众菜的代表。俏江南利用有格调的装修,高素质的服务人员,符合新健康规范的改良菜品,地处写字楼的便利位置,虽然价格很高且反常的加收15%服务费,但仍然很受欢迎。
企业方面,大学生们已经不单在单纯谈“外企”,而是在谈投资银行,在谈风险投资基金,在谈咨询公司,在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Morgan Stanley,Golden Sachs,City Group,BCG,McKinsey成为了精英学生们的焦点。有志创业的学生不停的盯着美国、欧洲、日本的事业走向,盯着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文化方面,好莱坞大片越来越多的采取全球同步发行策略,外国的畅销书也越来越快的被翻译成中文——《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北京的中小学生爱戴Dumbledore院长绝不亚于伦敦、纽约、东京的孩子们。同时,传统史书《三国志》因为一位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里的讲授重回了人们的视野,易中天教授也因此声名鹊起,甚至有人喊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号。音乐亦然,随着Universe、EMI在中国市场的开拓,Avril的Under My Skin不止在一个人的iPod里响起。同时,还有一个经常以中国风为题的歌手——周杰伦,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连八十岁的老人都听到过他的歌——电视里、手机铃、音像店,到处在放《东风破》、《七里香》、《夜曲》、《听妈妈的话》、《千里之外》、《菊花台》,人人都记住了这位歌手母亲的名字——叶惠美。我认识的一位心理系的副教授曾说“他就是天才,谁能保证200年后他不是莫扎特呢?”
体育上,众所周知北京将举办2008年的奥运会,鸟巢建起来了,水立方建起来了,新闻中心建起来了,运动员村建起来了。北京的北城从此有了一系列新的地标。F1世锦赛设立了上海大奖赛,一位同学观战归来,兴奋地对我说“赛车换档跟打雷一样!不带耳塞根本受不了!”。另外一条有趣的,北京大学传出新闻,决定在校内修建高尔夫练习场。
也许还有更深层的,2005年,我的表姐——我上小学时穿露脐装的表姐,嫁到了台湾;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去了美国上大学。我另一位密友的外甥女也在同年出生了,名字叫渡边爱华。
暂时的尾声
父亲决定在顺义(北京近郊区)的工作地附近再购置一套房子,那个楼盘的名字叫作阿凯迪亚庄园,据说在希腊文里有个不坏的意思,房子是加拿大的一家公司设计的。社区的布景采用地中海风格,房子分为意大利、西班牙、法兰西三个系列。。。去参观那天,社区欧式布置的会所中正在进行一项活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7级同学20年重聚。1987年,正是我出生的那年
以上就是北京城留给我这双二十年的眼睛的记忆,也许老师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对于我,写下这些不失为一种享受
器物方面
以汽车为例,由单纯的仿制苏联的车型,到最先进的汽车成集团的跑在北京的道路上,国际汽车巨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给这些工商业巨头提供了市场和商机,于是最早的Chrysler以及紧随其后的Volkswagen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处女地。巨头们最早的策略是将已经过时的产品生产线输出到中国,在国内生产在本国过时但在中国依然现金的车型。这种策略在刚开始的十年内是十分成功的。但随着中国的资本积累,以及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在20世纪末,这种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了。于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贸易、投资等多方面便利,接近所有大型汽车公司开始在中国设厂生产。别的行业,如家电、快速消费品也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档到接轨的过程。总之,虽然是本着商人逐利的原则,跨国工业企业的介入作为全球化的一种体现是造成了现在中国物资极为丰富的力量之一。
公众传媒方面
网络普及,网络文化盛行。任何问题只要于网络上讨论,就永远得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MM(美眉,称呼漂亮的年轻女孩)这样的本地用语随着Internet这个西方的产物在广大网民中蔓延。开始有人叫东西为东东,开始有人说Faint表示自己的惊愕。
媒体制造偶像的步伐较任何时代都加快了,大陆的电视台借鉴了美国American Idol的经验,大众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生》节目。一些普通的年轻人籍由此方式瞬间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生活方式方面
最明显的是Suburbanization。随着北京城机动车保有量的上升,北京市内的地上交通已经不堪重负。从城市边缘开车到城市中心的时间在高峰时段可能比从北京开车到天津的时间还长。这样,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更多的人选择居住在城市周边的新社区中。这里环境相对安静,交通方面对于私家车一族也十分便利。在这个新的时代家庭主妇的比例已经很少,更多人选择每周进行一次大型购物,采购好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生活所需。
另一方面是夜生活的丰富,KTV、酒吧、咖啡屋、茶楼、影剧院,为人们提供了夜间娱乐的场所,渐渐有更多人向欧洲人一样在足球世界杯举行时,在酒吧中看球。有更多人在冬天选择城市近郊的夜场滑雪作为休闲。
再比如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有调查显示其支持率不管在学生中间还是年长一些的人群中都在近些年有显著提高。一方面,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婚姻成本(经济、生活、感情)成本日益增高;一方面,年轻人感情和生理的感受驱使;当然,最后包括好莱坞影剧的传播作用。都是这种现象盛行的原因。
文化
实际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曾经和一位台湾师大的同学谈论过文化的问题,他说文化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不能用一种封闭的观点看问题。
实际上,北京就是这样,北京自古是一个要塞城市,历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后来明朝在这里建都,北京的文化才开始完全被正统汉族儒家思想所支配。清朝开始统治中国后,这个游牧民族粗旷顽强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这个城市。等到清朝灭亡,满清遗老遗少更是成了北京人的典型代表,在老舍先生的《茶馆》中显露无遗。1949年后,新政府和新官员们将苏俄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带到了北京,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外源的文化了,那个时代,俄式的“洋葱头”屋顶成为新时代建筑的代表。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门又一次大开,所谓的蓝色文明随着汽车飞机涌进了这个城市。实际上,这个城市的文化从未有一刻纯净过,它一直是个杂烩。
有人说,全球化正在破坏着这个城市乃至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实际上,与其说罪魁祸首是全球化,倒不如说罪魁祸首是现代化。可以关注罪恶的源头——美国。有人说世界都被美国化了,但是实际上,美国已经最先被“美国化”了。美国,最早的居民(除印第安人)是无法忍受英国政府“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实际上,这些清教徒是极端保守的。他们抵制娱乐,在英格兰烧毁剧院;他们禁欲,一切声色之娱都要被审慎对待;他们排斥异端,曾经因为并不可靠的证据在马萨诸塞用火刑处死了所谓的“女巫”。也许这些都太过遥远,但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美国还十分保守,讲究自由,讲究虔诚,热爱和平。但此时此刻,美国以性、暴力、毒品、军队蜚声国际。美国大城市的新一代们已经少有了到教堂礼拜的习惯,其中的不少甘愿为了财富或追求财富的刺激从事一些自由实质上被剥削的职业。而这些与发生在中国的情形很类似——新一代的信仰就是一切信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向一个词看齐,效率。所以,与其说是全球化导致了北京,或是说中国的巨变,倒不如说这都是现代化的后果。现在的表现是美国化,只是因为美国现代化的程度最高罢了。
前几日与我的外甥女(今年14岁,上初中二年级)聊天,她说现在她觉得特别累。我问她知道原因么?她不知道。我说,因为社会发展了。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就需要更高强度的支撑,社会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劳动力增长率,所以,单位效率必须提升。一方面靠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靠人用自己的精力来弥补。美国纽约、硅谷(矽谷)这些高活力地区工作的高强度就是最好的例证。
同样,效率的提升有时需要文化及深层价值的变化。如果按照中国的古训——父母在,不远游,那工业区里的劳动力从何而来?如果按照老子所说,“知雄守雌”企业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候选者中找到自己满意的雇员。实际上,上述的两条在中国古代就早已被科举的考生们打得支离破碎了。
文化是活的。我很欣赏梁思成先生当时提出的在北京城西建立新城的提议,我为北京的城墙、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感到遗憾,因为我有时候可以感到,这里的天空是我的。可是,假若这个计划当时施行了,谁又应该住在这个古城中呢?有多少社会精英愿意放弃现代化交通(汽车、轨道交通),娱乐(影城、咖啡厅)而住在这个城中呢?毕竟只有全面的隔离才能保证原来的文化的纯净。那样,也许北京能保证古城风貌,但却注定是一座死城。
我的专业是生命科学,学习越深入,越能领悟大自然的奇妙无比。我相信,自然的力量是无尽的。纵然有无数随机因素,也许,宇宙的大爆炸已经注定了地球的形成,继而注定了生命的出现;第一个细胞形成时已经注定了人类的诞生,注定了神经元这一最复杂网络的形成;神经元形成的刹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已经注定了。可能微观上人类能左右一切,宏观上却早已陷入了一个最复杂计算机也无法清除的程序中。就像梁思成先生无法阻止北京城墙的拆除一样,人在这个程序面前显得渺小而无能为力。
结语
出于感情,作为一个没有什么真正现实压力的学生而言,我有时更希望高楼大厦被建在上海的陆家嘴,而非北京的呼家楼。我希望北京城中尽是四合院,人们早晨如古代那样问好。但是,我又算什么呢?从小吃面包,喝牛奶,看《变形金刚》,《猫和老鼠》长大。人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这个城市的灵魂已经变化了,外形怎会维持原样。
有一次到皇城脚下遛弯儿,拍下下面这张照片。不知我们这代人老去时,还有没有这样的情趣和地方任我们肆意垂钓。
(008)韩国泡菜(KIMCHI)的世界化战略
摘要:每个国家具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情绪。泡菜是能够代表韩国饮食文化的食品。它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普及到世界各地。但泡菜不像啤酒,红酒,它的有效期至很短,以不便于出口。出口泡菜时需要经过很多复杂得的过程。因此,为实现泡菜的世界化有必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研究来找到适合出口或更普及泡菜的访案。
关键词:泡菜;有效期至;包装材料;出口
1. 引言
每个国家有代表食品,比如意大利有皮萨和意大利面条,德国有啤酒和香肠,中国有饺子和麻婆豆腐等等,以至于数不胜数。韩国也不例外,代表韩国食品的有泡菜,烤肉,拌饭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出韩国传统
图1 泡菜冰箱文化食品的就是泡菜(KIMCHI)。它是跟着韩国民族流传到现在,在韩国家庭每次吃饭都不能少泡菜。甚至韩国每个家庭里都使用专门保存泡菜的泡菜冰箱。泡菜冰箱是由中小企业 MANDO 1995年首次发明“딤채”(第一个泡菜冰箱的名字 翻译:沈菜,DIMCHAE)从此普及到每个家庭。
随着70年到80年代韩国经济飞速发展,泡菜跟着经济发展和移民,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喜爱吃泡菜,泡菜制造企业积极向国外传播泡菜。在日本,提前韩国实现了泡菜的商品化,已经有很多人吃饭时不能缺少泡菜,甚至自己在家里做吃泡菜的日本家庭主妇愈来愈多。但泡菜的有效期至很短,制造过程非常复杂,这种因素妨碍着泡菜的顺利出口。
在机场买泡菜的话送一个冰包,是专门方泡菜的包。如果没有这个包,泡菜的味道将很快就会变,因它对周围温度的影响非常敏感。
这是目前出口泡菜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所以大部分的出口对象国还是日本和中国等,地理上比较近的国家。从而并没有真正地扩张到全世界。而在中国已经有很多韩国泡菜制造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在中国制造泡菜,当地销售。很有意思的是,韩国的劳动力费用已不能使销售额达到最大化,因此在中国制造泡菜然后向韩国出口,制造地方以山东省为主,因山东这个地方的原料比较相似于韩国的原料,而且里韩国很近可以出口新鲜的泡菜。
韩国的泡菜走向世界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它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而扩展到全世界。
2. 泡菜的起源和演变
2.1. 泡菜的语源
在韩国的古代泡菜以“葅”这个字表示。各种历史文献里也可以发现有关泡菜的字。比如:‘葅醢’‘漬’,‘鹽漬’,‘漬鹽’, ‘沈菜’, ‘沈葅’, ‘醃菜’,‘鹹菜’ 等。“葅” 意思是“腌泡菜方在冷的地方熟成”中国的诗经里也有“葅”字,但之前韩国的南方已有有关泡菜的文字“디히”。
朝鲜中宗22年写于训蒙字会把葅叫做葅的内容以及用盐腌菜时,菜里的水分称为盐水。其菜浸渍在上述的盐水里。根据上述的内容可以说从此出现了沈菜这个生词。
2.2 泡菜的历史
《三国史记》记载,神文王于683年娶王妃时下令准备的聘礼中包括酱油、大酱、酱汁类等食品,说明发酵食品当时已非常普及。即,泡菜类早已从3000年前开始在中国以(菹)为名出现,三国时代传至中国和日本,经过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代,其制作方法不断改变。在当时,泡菜可能是以萝卜为主原料的泡萝卜、咸菜、酱菜为主。据估计,今天的以整稞白菜和辣椒面为主原料的泡菜类是随着朝鲜时代中期以后白菜和辣椒传到中国,日本时开始普及。
3. 泡菜的特点
3.1泡菜的种类(具有代表性的)
因韩国每个地方泡菜的原料和味道上有差异,他的种类可达100到200多种。其中有几种是比较标准化而具有代表性的泡菜。
(1)白菜泡菜
是将白菜中间添加适当的蔬菜与调料腌制的冬季家常泡菜。每个城市,泡菜的加工法都不同,大部分分为寒冷的北方与炎热的南方。北方好吃不咸、不淡的味道,南方人好吃咸、辣的味道。中部地区咸淡适当。
(2)萝卜块儿泡菜
萝卜切成小方块儿,蔫萝卜后,放辣椒粉、大蒜、生姜、虾酱等的调料混合。
因泡萝卜块儿是个过冬泡菜,可以做大量。生红辣椒可以代替辣椒粉。使用红辣椒的话,味道更好。吃牛肉汤、牛骨汤等的汤类时,泡萝卜块儿是不可缺少的饭菜。
(3)酸萝卜泡菜
罗伯的新鲜味道与糖含量高的梨汁融合在一起,得出酸萝卜泡菜的美味。
(4)咸白菜(白色)
具有清淡的味道。为了取出净浓的咸菜汤水,只是用了辣椒丝,也未使用调料沫。因为不使用辣椒面与虾酱类,以防出现异味,在汤中方如梨与栗子。汤水使用梨汁,会成为又凉快、又甜的美味。
(5)葱泡菜
全罗道地区常吃辣味的葱泡菜。材料使用中间粗细的小葱。葱泡菜也如芥菜泡菜,腌制长时间,会品尝到可口的味道。因为泡菜的味道深、辣,添加虾酱,便会得到美味的泡菜。
(6)小萝卜泡菜(小伙子泡菜)
叶子和梗都有的小萝卜清洗后,挑大的切成2—4个。然后放大蒜、生姜、大葱、辣椒粉、糖和虾酱或鳀鱼混合。小萝卜的梗和叶子很长,就像以前韩国未婚男性长发。所以起了‘小伙子泡菜’这名称。小伙子泡菜是在冬天比辣白菜先吃的南部地区的泡菜。
(7)小罗卜泡菜
小萝卜的萝卜细小,萝卜茎部粗大,枝叶茂盛,是春夏季腌制泡菜的主要材料。一般添加虾酱或糯米糊腌制成清爽可口的泡菜汤。炎热的夏季,作一道小萝卜泡菜拌饭或小萝卜泡菜冷面,添加胃口。
(8)腌黄瓜
夏季经济可口的家常菜。将细小的黄瓜用盐水腌制食用,黄瓜的纤维素收缩。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制成凉快的口味,增添口味。将吃剩的腌黄瓜晒干,腌制成腌黄瓜,可以成为四季都可以食用的美味佳品。切腌黄瓜,用净水掏一下,与调味料拌着吃。
3.2 泡菜的营养
泡菜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发酵食品,是我们在以米饭为主的饮食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从前在蔬菜类较少的冬天醃制储藏食品,但如今随着电冰箱等储藏设备的普遍化,成了一年四季摄取的常用食品。
(1)具有维持营养上的均衡
泡菜使用各种酱汁类(把水产腌在盐来发酵的), 由供应氨基酸, 维持营养上的均衡。制造泡菜经过微生物学的複合过程如下 : 配料液先浸透野菜细胞里面,再由微生物的作用來发酵, 产生众多酸而发生泡菜特有的香味。
(2)是对身体好的低卡路里食品
泡菜是以野菜为主体的低卡路里食品。多含有食饵性纤维, 帮助肠胃的活动, 降低体內糖类及胆固醇, 因此助於预防糖尿病, 心脏疾患, 肥胖等成人病的作用。
(3)含有丰富的维生泡菜是把绿黃色野菜自
然发酵作成的食品,不僅供应维生素A, B, C,
也供应含有於副材料的多样性分. 是助於身体
生理几能的活性化的健康食品。
泡菜营养成分
per 100g of
edible portion
热量 33.00 kal
水分 88.40 g
蛋白质 2.00 g
脂肪 0.60 g
糖分 1.30 g
碳酸 0.50 g
钙 45.00 g
磷 28.00 g
维生素 A 492.00 IU
维生素 B1 0.03 mg
维生素 B2 0.06 mg
煙酸 2.10 mg
维生素 C 21.00 mg
表1
根据营养分析表显示主要泡菜原料的营养性分看, 泡菜不能視之为供应热量(卡路里) 的食品, 是供应多种维生素及钙貭的食品。
4. 世界化问题和措施
70到80年代之间,很多韩国年轻男人到中东地区参加建设活动,从这个时期开始向中东地区
图2 泡菜罐头
但到现在出口的泡菜是都源装的,并且76%是向日本出口的。泡菜的最大缺点是它有效日期很短,不容易向美欧出口。要向全世界出口泡菜的话,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尤其是有效日期。为了延长有效日期可以利用罐头,但如果泡菜周围的温度上升的话,它的味道会变质,不能吃到原味的泡菜。因此,在韩国的飞机机场买泡菜的话,送一个冰包(ICE BOX)。如果没有它,在飞机上泡菜的味道会变质。
4.1 泡菜企业经营问题和措施
1) 原料
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区生产的白菜和泡菜原料受到地质和气候的影响,制造企业不能拿到标准化的原料。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到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各种蔬菜,但它的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幅度比较大,难以保证原料供应的一致性。因此,要通过政府的支援,并要开发大型冷冻机来预备原料。实现原料供应的稳定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合作。
2) 价格竞争
泡菜是发酵食品,难以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因此它的价格不稳定。企业千万不要利用低价的原料来制造泡菜,这样的话短时间以内能获得利益,但长期来看对企业是没有好处的,而且流通过程中也会出现变质的现象。尤其是出口的泡菜利用低价格的原料来制作的话,将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监督来稳定流通秩序。
3) 延长有效期至
图3 保管泡菜的传统方式
过去使用泡菜冰箱之前,为了长期保存,把缸埋在地下然后里面放泡菜。这样一年四季可以吃到新鲜的泡菜。这是过去延长泡菜有效期间的最好方法。但现在这样做比较麻烦。
为了延长泡菜的有效期至对此的研究非常多,但研究显示冷藏还是最好的方法。从制造到销售温度要保持0℃左右。因此,销售地方有需要设置泡菜专用冰箱来延长有效期至。向欧美地区出口泡菜的话,最好是在当地设置泡菜专用冰箱。
除此之外,开发对人体无害的添加物来延长有效期至,还要研究各种泡菜包装方法。
4) 技术开发
开发延长有效期至的技术是第一,其次是泡菜制造机器的多样化。除了泡菜以外,还可以开发特殊的泡菜。比如:韩国的宗家泡菜企业开发了“孩子泡菜”,
图4 孩子泡菜
这种泡菜是专门为孩子开发的。一般的泡菜比较辣,有些孩子不喜欢吃,因此调整原料而改变味道。不喜欢吃泡菜的孩子可以吃孩子泡菜。这种方法还可以饮用到国外,因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有必要改变味道,从此是实现本土化。
4.2 通过企业现状发现的问题和措施
1) 改善和开发泡菜制造机器
现在大部分的泡菜企业利用原料混合机,切割机,原料粉碎机和包装机。有的工作依赖于手工制造。可很多企业不愿意利用机器,认为用机器不会制造出好味道的泡菜。在韩国有种说法:“好的泡菜是由妈妈的手感做成”。
另外,现在泡菜企业迫切需要一下几种机器。譬如,白菜切割机,萝卜切割机,脱水机,洗涤机等等。需要进一步细分化的机器。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制造速度。
2) 内需和出口
目前,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学校和公司大量地购买泡菜。要想吸引潜在消费者的话,以市场调查为基础,要确立销售战略。比如,潜在消费者定为新婚夫妇和年轻人,以公寓周围的居民为主,延长有效期至,重视卫生以及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规格化。而且要做成更简单化,并开发小包装单位的产品。
现在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有效地流通泡菜。因泡菜的有效期至很短,周围的温度会影响味道。因此,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延长有效期至,还要把泡菜冰箱设置在出口国的商场里。出口国不要只限制于中国和日本,还要扩展到中东,美洲,欧洲等距离比较远的国家。为实现出口的扩展要研究开发罐头泡菜的制造方法。
3) 品质和标准化
泡菜的原料来自各个地方。它的新鲜程度,大小,成分等各种因素会影响它的味道。因此,我们可以把标准化原料的方式来实现味道的一致性,比如规定产品的PH,酸度,盐分度,添加物,糖度等等。为实现标准化,还要规定各个工序的制造过程和原料配合比率。
图5 泡菜混合料理
“只要有泡菜不用担心吃饭”
利用泡菜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菜,所以韩国的家庭里不能缺少泡菜,有了泡菜才能作成好的菜。韩国的祖先利用各种蔬菜做成泡菜,而且利用泡菜做成各种各样的菜。
到夏天, 利用小萝卜泡菜(小伙子泡菜)做成小萝卜泡菜冷面,还有泡菜面条,拌面条,泡菜汤,泡菜拌饭,泡菜饱饭,泡菜饼,泡菜汉堡包,泡菜皮萨等等。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而最近利用泡菜的泡菜混合料理(Kimchi Fusion Foods)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这种混合料理本来妈妈为了不喜欢吃泡菜的孩子做的。现代的孩子的口味偏重于西方食品,因此为了他们韩国妈妈们开始把两种味道结合在一起,做成Fusion Foods。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口味,还满足了外国人的口味。有些外国人觉得泡菜太辣不能吃,但他们可以吃泡菜混合料理。
4.3 通过消费者调查发现的问题和措施
1)消费阶层
按照一下四种情况,可以知道现在主要的消费者
年龄:25 – 39岁的夫妇和年轻人。
家居:公寓和商住两用房
家族:核心家庭,独身家庭
消费水平:双职工户
图6 旅游专用泡菜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人员数跟随着高度产业化而不断地改变。将来愈来愈多的人会购买泡菜,而不在家自己做吃。因此,首先要确定市场目标,再次按照消费阶层以各种手段来推销。
2)购买动机
现代年轻的家庭主妇不愿意作泡菜,它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不容易掌握。而且,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做泡菜。因此,购买泡菜很方便,还能节约时间。
3) 购买场所
一般的消费者在百货商店,超市购买泡菜。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能够买得到泡菜,不管是百货商店还是便利店都能买得到。甚至北京的朝阳区的有几个商店送泡菜。只要打电话几个小时之内能拿到新鲜的泡菜。
4) 包装单位及容器
人们一般常常购买 300g— 500g的,一次购买一天吃的分量。现在的容器以塑料胶卷(VINYL FILM)为主。有需要利用各
图7 玻璃包装泡菜 种各样的容器来包装。它可以是玻璃瓶,P.E.T瓶,ONE –TOUCH 瓶等等。
5) 泡菜的味道
每个人的味道都不同,泡菜制造企业有需要多样化泡菜的味道。尤其在国外生产时,按照本国的情况要开发不同的泡菜。比如:韩国的辛拉面在每个国家的包装和面条是头一样的但它调料有些差异。按照当地人民的味道,要不断地研究而改善,找出当地最适合的味道。
6) 从消费者来看泡菜所需要改善的地方
大部分的消费者担心卫生,因此企业要更注意制造到流通过程的卫生。
5. 总结
泡菜(KIMCHI)是韩国人喜爱吃的菜。韩国的饮食文化中,任何菜都不能替代泡菜。在韩国,不能想象没有泡菜的饭桌。不管准备得多好,如果没有泡菜,我们就说“没有格式的饭桌”。 泡菜和米饭是韩国人最基本的粮食。甚至可以说,饭和泡菜是一切。它是最能够代表韩国味的传统饮食。泡菜历史悠久,制造技术数不胜数。最近研究调查表示泡菜能防癌症,因此有关泡菜的研究愈来愈多,受到世界人的喜爱。
泡菜种类有200多种,韩国女人可以把任何东西都能做成泡菜。所以,数泡菜种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她们利用野菜,蔬菜,甚至鱼贝类和海藻做成泡菜。 而且,按照熟成时间也可以分成多种多样的泡菜。
泡菜能够代表韩国民族的情绪。利用辣椒粉把泡菜染成红色之前,还用鸡冠花,盖菜等职务颜料来染成红色。泡菜不是单纯的一种菜,它是韩国的文化,包含着饮食文化的秘密,甚至民族的情绪。走向全球化的21世纪,泡菜是最能代表韩国的饮食文化。它是跟着韩国的历史发展的传统菜,制造方法愈来愈多,世界任何地方也找不到这个独特的味道。
图8 陶器包装泡菜
图9 LA Plaza Market Shelve
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外移民者的增多泡菜开始走向世界,吃泡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日本从韩国学习制造泡菜的技术,提前成功地实现了泡菜的商品化。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把泡菜成为世界健康食品。Britannica百科辞典里已经登载了泡菜“KIMCHI”。为了实现泡菜的世界化,政府,学术界,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都要关注泡菜,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把泡菜“KIMCHI”成为像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世界化的商品。
6. 参考文献
[1] 薛晓源 :《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李承翰 :《韩式泡菜辣出健康来(减肥治病增强免疫力)》,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露 主编,李素云,孟楠 :《食品包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 http://www.sec.co.kr/index.jsp,
图1-泡菜冰箱。
[5] http://image.naver.com 图2-泡菜罐头
图3-保管泡菜的传统方式,图4-孩子泡菜,图6-旅游专用泡菜,图7-玻璃包装泡菜。图9-LA Plaza Market Shelve
[6] http://www.kimchi.or.kr 图5,
泡菜混合料理
(Kimchi Fusion Foods)。
[7] http://www.chongga.com/ 宗家泡菜
(目前韩国最大的泡菜制造企业)
图8-陶器包装泡菜。
[8] http://www.kfri.re.kr/index_kr.html (韩国食品研究院)泡菜营养成分表1。
[9] Kim Hyung Su:《泡菜的可能性与产业化》,韩国食品储存流通协会,2005
[10] Soon Ja Kim:《Difficulty in Korean Kimchi Industry for Modernization》,韩国食品营养科学会,2001.12
[11] Choi Hong Sik:《釜山大学 泡菜研究所 第一次 专题讨论会及泡菜展览会-泡菜 的历史》,釜山大学 泡菜研究所,1995
[12] Huang Zong Hyun:《釜山大学 泡菜研究
所 第一次 专题讨论会及泡菜展览会-韩
国和日本的泡菜产业现状》,釜山大学泡菜研究所,1995
[13] Park Hyun Jin:《第九次 釜山大学 泡
菜研究所专题讨论会-泡菜包装材料及包
装方法》,釜山大学泡菜研究所,1999
[14] Jung Hee Zong:《第十次 釜山大学 泡
菜研究所专题讨论会-泡菜产业和国际化》,釜山大学泡菜研究所,1999
[15] Park Mu Hyun:《1996年 第一次 韩国营养食粮协会 专题讨论会:泡菜的产业化及产品标准化方案》,釜山大学泡菜研究所,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