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講座:石計生教授三月大眾演講

流行音樂講座:石計生教授三月大眾演講

1. 題目:戀戀紀露霞:她和她的台灣歌謠
   地點: 淡然有味茶館(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四號五樓,西門捷運站一號出口)(公益演講,採報名制
    免費入場)
   時間: 3月26日(四) pm 7:00-9:00

2. 題目:流行音樂裡的「文化中國」分合:上海老歌、台灣歌謠與校園民歌
   地點: 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時間: 3月28日(六)am 10:30-12:20


戀父情結、張力救贖與男人的意志

美學策進會2009年4-6月台北紫藤廬活動表

◎【戀父情結、張力救贖與男人的意志:經典小說三家論】演講

講者:
鍾正道 (東吳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本系列演講從當代中國小說家張愛玲與十九世紀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的作品探究其中的關於戀父情結、救贖與意志力等面向的美學意涵。其中鍾正道的演講,是根據其長期所致力的「張愛玲學」研究,從精神分析向度解讀張愛玲小說裡的父親的陰影對其小說創作之影響。高榮禧部分則從Freud與Kristeva精神分析學解讀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探究人存在的宗教焦慮與美學救贖意識的張力;而石計生部分則從性別向度探究托爾斯泰小說《戰爭與和平》裡的男主角們的面對信仰、愛與理想的徘徊、投身與起伏,其中所顯現的歷史輪迴與存在人性意涵。

4月18日(六)am 10:30-12:20:父親的陰影:張愛玲小說中的戀父情結 (鍾正道)
5月23日(六)am 10:30-12:20:張力下的救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解說(兼談Freud與Kristeva之評論)(高榮禧)
6月06日(六)am 10:30-12:20: 斷腸日/男人的意志: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裡的信仰、愛與理想(石計生)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仍然美麗新世界:楊牧、紀露霞和杜斯妥也夫斯基




美學策進會2008年10-12月紫藤廬活動表

◎【仍然美麗新世界:楊牧、紀露霞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系列演講

講者: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


本系列演講主要著眼在從社會美學向度,探究如散文、小說和音樂等文藝文本形式的歷史雋永意涵。其中石計生的兩場演講,楊牧與紀露霞,是被放在1960年代台灣文化史的脈絡思考,從社會環境中的屬於現代詩的或歌謠演唱的感覺出發,探究在一個壓抑台灣意識的年代,他(她)們如何感受鄉土山海聲籟,形上的神秘主義或宗教追求,體會變動的城鄉社會裡的人情衝突,不悔追尋真、善、美,吸納生命裡的起伏終而集結為動人心弦的神思與音樂,構成我們的恢弘藝術視野,即使世衰道微觀之聽之仍覺如此美麗新世界。而高榮禧部分則是個反例,他從班雅明的美學論述中重新解讀十九世紀俄國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探究人存在的精神困境與無力回應的原因,正是在社會環境中的感覺無法建構和土地關連的美學意識。


11月08日(六)am 10:30-12:20: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白癡》:從班雅明談起
(高榮禧)


12月13日(六)am 10:30-12:20 :紀露霞台灣歌謠裡的「隱蔽知識」(石計生)
10月18日(六)am 10:30-12:20:楊牧《奇萊前書》裡的美麗新世界 (石計生)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週而復始!美學策進會2008年7-9月紫藤廬活動表

◎【東、西學之間:走入身體/救贖】系列演講

講者: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法國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
黃慧琦(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系助理教授)
楊德睿(南京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博士)*特別邀請

本系列演講主要著眼在以東西方美學史上的經典思想家(流派),進行對話與比較式考察。以「身體」與「救贖」為主題,石計生部分將比較探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與全真派道家身體的實踐之道,十月份將以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最後名著《眼與心》身體現象學比較《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之茅山經典《上清大洞真經》的身神解說,論證從「生活世界」導向「域內思維」的可能;高榮禧部分則經由蘇珊宋塔(Susan Sontag)的《疾病的隱喻》書籍探討如愛滋病等疾病的身體圖像。黃慧琦部分則以西方榮格(C.G. Jung)等關於煉金術的理論和中國道家的身體地景進行比較研究論證。而本會特別邀請的南京大學楊德睿先生,所要討論的是與本系列主題「走入身體 / 救贖」所暗示的路徑截然相反的以身體為媒介來追求救贖的路徑,藉著《太上洞淵神咒經》等以降魔殺鬼為主題的古典道教救贖觀與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死亡崇拜之間的對比,說明以棄絕身體為法門的救贖(或入魔)之道。

08月07日(四)am10:30-12:20 外化、自殘與獻祭:巴塔耶式的救贖與古典道教的降魔殺鬼 (楊德睿)

08月21日(四)am10:30-12:20 疾病的身體圖像:從蘇珊宋塔「疾病的隱喻」談起 (高榮禧)
09月04日(四)am10:30-12:20 西方煉金術與中國身體地景論述(黃慧琦)

07月24日(四)am10:30-12:20 「超現實」救贖之道?班雅明美學與道家身體現象學(石計生)

*楊德睿教授簡介: 1967年生於臺灣臺北,1993年獲台大政治學碩士,1997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2003年獲英國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博士,200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學術興趣主要在於宗教人類學,旁及政治、經濟、教育與認知的人類學研究,田野調查地點分佈於臺灣、上海與新加坡,近期的研究課題集中在華人宗教,特別是與道教有關的民間宗教的研究。主要著作為1. 2005 The Changing Economy of Temple Daoism in Shanghai, 收錄於Joe Tamney 和 Yang Fenggang 合編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Relig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Leiden: Brill, 頁 113-148。2. 2006 The USA, China,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Taiwan, 收錄於Vedi R. Hadiz 編 Empire and Neoliberalism in Asia, Oxon: Routledge, 頁 218-31(與Lee Wen-Chih 教授合著)。3. 2006 現代學校教育與時間意識的革命——以道教學院為例,《中國研究》第3期(2006年春季號)。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1 ... 8 9 10 11 1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