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人生

用戶插入圖片



聆聽洪一峰放浪人生的時刻(台北/金山南路,新臺風柑仔店,2010.04.09)

60年代洪一峰的原唱與現代翻唱的差距在於「感情脈絡」的存在與否。那時,我感覺到卻不想說出口。窗外,金山南路的牆上,播放著洪一峰主演的轟動一時的黑白電影「舊情綿綿」,不知從哪裡冒出的一個小女孩,忽然佇立街頭癡癡地抬頭望著投影在牆上的影像。凝視著,純真無邪的曾經複雜的愛,在阿里山上寫的省都一封信,令人費解地感覺很近,其實很遠地需要隱藏,需要選擇性的遺忘。或者無心,是人的介入給與意義。這正是歌曲的時代流傳裡最為弔詭的事情,詮釋或聆聽,其實是永遠的音樂社會學難題。這時你選擇純粹聆聽,沈默觀看小女孩看著洪一峰的時間差距與空間的排攏,白日是夜晚的妝鏡,虛飾於傷口的排攏。「直到世界末日,請你站在我身邊。」我覆頌如聖詩。

我想到的「感情脈絡」,或者更精確地說,我被洪一峰歌聲所裸露出來的抽象思考,是一種寄託於社會情境中的感覺氛圍,它最容易在人的哼唱流行歌時流露出來。學生邱婉婷所精彩放送的洪一峰唱的放浪人生,寶島阿哥哥或者舊情綿綿等台灣歌謠,展現了彼時的台灣人的常民生活的悲歡離合,感覺結構與個人敏感的掌握,展現。因此,基本上,所有當代的翻唱,都會是失敗的,因為感情脈絡已然消失。而能夠與洪一峰當時唱的放浪人生產生共振式的翻唱,如蔡振南的聲音,不是因為他能再現60年代的社會情境,而是歌手本身的對於歌曲的詮釋,掌握了歌的某種精神,悄悄地跨越時空與前人產生的共鳴。所以,即使是現場學生邱婉婷沒有放這首歌的蔡振南版本,我竟也能從記憶中哼唱那種舉杯迷離的感覺,不同社會裡的同樣感覺,譬如生活裡的倏忽產生的虛無,頹廢,與以光年計算其距離的愛,這就是跨界傳遞的感情脈絡,如此稀有,如此動人。

當代這樣的翻唱展現感情脈絡如此難得,而60-70年代的台灣歌謠的洪一峰,紀露霞,林英美,張淑美,吳晉淮和文夏等一大票歌者卻是以浪潮之姿拍打著混血翻唱日本歌,上海老歌,東南亞歌曲和美國流行排行榜歌曲等的繁複而多元地景的灘岸。她(他)們以台語為中心的詞曲詮釋,首首都能傳遞一種既聯繫原曲的異鄉又能創造新的台灣土地的生活根深的精神混同,基本上這樣的感情脈絡的音樂創造,如此才華橫溢,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台語時代盛行曲紀元。今日我們卻知道的那麼少,越深入越覺得自己是那樣淺薄地輕易相信既成之見,說那音樂是粗俗,灰色與不登大雅之堂。面對洪一峰,因此我是以必須聆聽先於詮釋,把腳步放慢點,感受的時期未過,如那小女孩的純真無邪仰望凝視曾經複雜的愛,在阿里山上寫的省都一封信,洪一峰的舊情綿綿,木訥而雋永,虛實這一刻,台語作為向母親請安的語言,哼唱著,或許永遠改變了小女孩她的一生 (石計生後記,2010.04.09-1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