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李家訪談記:李梅樹切蕃薯之女與大容戲院裡的紀露霞

用戶插入圖片

寶島歌后紀露霞1955年去演唱青春嶺的三峽大容戲院(與李梅樹公子李景暘和李景光,2012.06.02)

用戶插入圖片

與李景暘(李梅樹紀念館)

用戶插入圖片

訪談李景暘與李景光

用戶插入圖片

李梅樹三峽老家原址


三峽李家訪談記:
李梅樹切蕃薯之女與大容戲院裡的紀露霞


這個訪談的機緣是源於一個月前應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培豐教授之邀,到中研院演講臺灣歌謠後,認識了任教於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的李承機教授;閒聊之中,知道他是臺灣著名大畫家李梅樹之孫,其父親李景光先生則住過大稻埕南京西路一帶,也認識寶島歌后紀露霞,遂於今天約了去他家聊聊。

從新北市的捷運新埔站驅車至三峽後,先在李梅樹紀念館參觀。李承機之父李景光先生因鶯歌去聽場演講,我就先在館內參觀李梅樹的畫作:特別喜歡一幅他1934年日治時期的畫作:「切蕃薯之女」,雖是西洋的外光畫派筆觸,卻因為描寫的是台灣婦女低頭切蕃薯謀生而洋溢著濃濃的臺灣味,感覺一種親切又動人的憂鬱。隨後和也在館內的李景光大哥李景暘先生聊了起來,生於1931年的李景暘侃侃而談,說了他24歲時在三峽大容戲院(李家當年是主要股東)見到紀露霞的故事。那時是戲院開幕後沒幾年,邀請當時最紅的歌星演唱,其中紀露霞到場唱了膾炙人口的「青春嶺」,「望你早歸」等歌;也有請鐘聲新劇團和陳秋燕來過。廣播名人吳非宋也在隆重邀請之列。「因為使用廣播搧動民眾而涉入二二八被通緝,吳非宋後來改名宋非吳。這我就不多說了」李景暘說。後來李景光先生就回來了。就一起去大容戲院看看。

天這時下起毛毛雨。我們一行四人撐傘先來到永館里民生路的李梅樹老家,已經改建為高樓大廈。李家兄弟說紀露霞曾於大容戲院演唱後在這裡接受李家招待,吃完飯後搭人力推的台車去鶯歌,轉搭鐵路回台北。我就將老家攝影紀錄。李家旁的信義街巷弄內不遠就是大容戲院。雖然隱身市場內有些破舊,但是由著名書法家賈景德所提的大容戲院四個大字,仍然蒼勁有力高懸於門口之上字,兩旁年代與落款字跡漫漶的是「民國四十三年建」,與「賈景德書」等,需經由李景暘說明才得知。李景暘說他當時是戲院經理,位置就在門口右邊靠散場走廊旁的房間。當時紀露霞來三峽很受歡迎,而且美麗動人,許多人都為她傾倒;還有人起鬨要他娶紀露霞,這當然是餐宴裡的應酬掌故。不過,真實的是李家與紀露霞有很好的友誼。李梅樹百年紀念音樂會,紀露霞當年義不容辭答應參加就是明證。李梅樹兩位公子這時聊得起勁,說著當年大容戲院的榮景:生於1938年的李景光說,「我那時最喜歡到大容戲院看布袋戲,歌仔戲,西洋電影等。當然還有台語電影,像王哥柳哥遊台灣,黑白默片那時都有辯士來。我那時只要說是李家人就不用錢。我爸爸時常罵我,不讀書跑去看戲,考不上好學校。其實我還是很用功的,我後來讀到成功大學。」冒著雨訪談時,很感謝李承機教授幫我照相與邊說著他的經驗與運用他豐富的歷史人文知識補充說明。

撐傘回途路上,謝謝李家送我的大容戲院旁真正老店的福美軒三峽牛角麵包,我也順道問李景光住在大稻埕的日子。他說:「那時住在南京西路靠近二二八事件的法主公廟對面不遠,我哥哥在後來的黑美人酒家旁開了家委託行。我父親李梅樹就曾經在家的樓上俯視台北圓環,還畫了一幅圓環的畫作,結果被教育廳便宜收購後就遺失了。很可惜。」那您記得當時有在什麼歌廳或戲院看過日語或台語電影嗎?我問。「第一劇場有日語電影,台語我沒注意。倒是記得蓬萊閣的宏偉,蓬萊閣後來成為徐外科,徐外科還保留了日本時代建築樣子,賣掉後就被拆掉了。大千百貨和圓環我那時也常常去。大千百貨老闆姓王,圓環去就是吃滷肉飯」李承機也記得小時候去延平北路上的大千百貨的印象:「裡面有很特別的手扶梯,和城內文獻裡的菊元百貨電梯不一樣。小時候當進去當然就衝進玩具部了。」就在說說笑笑間回到了台北。

這塊紀露霞的三峽大容戲院演唱之旅記憶,確實是我過去研究完全不知道的,也證明了紀露霞寶島歌后的美名並非浪得虛名。1955-60年間其影響力絕非僅止於台北三市街的大稻埕,艋舺與城內西門町,而是通過廣播電台與各地演出輻射散播的很廣。通過三峽李家的訪談,讓我們更清楚知道紀露霞的魅力。而在搭乘李承機教授便車回士林時,我腦海裡一直出現他的阿公李梅樹先生的名畫:切蕃薯之女的質樸意象,辛勤工作中的台灣婦女,那印象光芒裡的堅持勞動,和唱了已經55年將於201267日首度舉辦個人演唱會的紀露霞,形成某種強烈的內在關連,一種難以言喻的臺灣味,以土地之名養育滋生的藝術精神性,足以讓我細細感受,吸納,演繹,轉移完成為我血脈繼承的一部分(石計生後記,2012.06.03凌晨)

用戶插入圖片    李梅樹:切蕃薯之女(193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