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盛會:台灣歌謠播送頭與歌星齊聚古早味電視台
古早味電視台製作主持人丁文棋邀請的難得一見的合照:包
(2013.06.16 台北士林)
人能常清靜,天地皆悉歸。 我命由我不由天。機在目。道法自然。 Since 1999
古早味電視台製作主持人丁文棋邀請的難得一見的合照:包
(2013.06.16 台北士林)
與寶島歌后紀露霞應邀參加正聲廣播公司63週年慶祝茶會
紀露霞當場獻唱夜來香與孤戀花,非常動聽。與正聲董事長劉本善,副總經理吳芳如合照,還遇見播送頭周蓬霖(雲林虎尾台),陳瑞昌(高雄台)和翁浩(嘉義台)等重要台灣歌謠人士。
(2012.10.25)經由正聲廣播電台台北總台的副總經理吳芳如安排,這天在正聲嘉義台訪談老台長陳明(江龍)先生,並拜會現任台長戎藩國。受到戎台長熱忱接待與接送,甚感嘉義人的熱情!幾年前其實陸續有訪談過陳先生,不過都是以寶島歌后紀露霞為問問題的重心。這次,因為研究上視角轉換擴展到粉絲行動與唱片的地下迴路運作,今年七月和學生陳良輔到雲林虎尾訪談播送頭周蓬霖時,看見一張報紙記載著周蓬霖與陳明同時出現在嘉義大光明戲院擔任歌唱比賽主持人,發現廣播播音員在整個台灣歌謠傳播上佔有極為關鍵的位置,遂決定南下至嘉義進行這次訪談。
陳明是嘉義人,出道前其實已經被台北亞洲影業公司招考台語片基本演員時,入選為台語片電影的明星,但是因為家裡母親認為當明星要和別人親嘴很不雅,遂放棄良機。但終究上天檢選為不凡之人仍然還是要踏上明星之路。陳明當不成電影明星,卻成為廣播明星。受到正聲嘉義台第三任台長黃懷中的提拔,1959年陳明得以進入正聲成為正式播音員,並展開他的正聲奇幻之旅,正聲一共有七個電台,除了宜蘭台他沒去擔任過職務外,包括嘉義公益台,雲林虎尾台, 台北總台,高雄台, 臺中台和台東台都擔任過台長或其他重要職務。而四進四出的故鄉嘉義正聲公益台,是他的廣播生涯起點與終點,可說一生奉獻給正聲與他最愛的播音事業。1964年,陳明的生命史與寶島歌后紀露霞產生了奇妙的交會。紀露霞因為嫁給空軍飛官高必達而從故鄉台北艋舺搬家至嘉義空軍眷村,受正聲電台力邀,乃進入正聲嘉義公益台也成為播音員,並且主持紀露霞時間,轟動一時。日後,陳明就時常與紀露霞一起主持大型歌唱或勞軍晚會,成為默契極佳的拍檔。1965年,當時的廣播明星陳明與寶島歌后紀露霞在中南部深受歡迎,為當時地方音樂人吉他手李國隆所注意,乃力邀和他一起創立新聲音樂研究會,會址設在蘭井街85-1號,上課的音樂教室設在勝山行,即吳鳳北路132號3樓。發行新聲台語歌選,新聲歌友雜誌和進行音樂教唱,許多紀露霞與陳明粉絲均熱烈加入,親炙心目中的大明星。這歌唱班持續兩年,在地方帶起學習台灣歌謠風潮,很有影響力,但因為公務事情太多,陳明與紀露霞先後退出。
陳明不但是60年代廣播明星,也是台灣歌謠唱片公司投資者與作詞者。他說,約是1965-66年間,台北三重的雷達唱片,五龍唱片等他都有投資合股。也有時在唱片灌錄時插一腳。如和他的同事紀露霞,洪第七,羅一良等歌星到台南亞洲唱片公司灌錄台語合唱版的意難忘等電影主題曲。並且在新聲音樂研究會時,也幫學員出版神鷹唱片兩張,包括嘉義迎城隍,少女的心情和來去看熱鬧等歌詞均是陳明所寫。也創作妻在何處等國語歌詞給嘉義市的嘉星唱片出版。另外,受到台南南星歌謠研究所的郭一男的邀請,陳明憶及:那天他就來嘉義正聲找我,說要請我幫他寫一些台灣歌謠歌曲的歌詞,我說,我不會寫啦,郭一男說,你名氣大,寫沒問題。陳明其實會寫,因為長久主持電台節目,不論台語或國語的唱片播送不知凡幾,對於韻律和歌詞早就十分熟悉,寫起歌來自然而流暢。共寫了近十首台語歌歌詞,其中有一首歌,陳明說,旅途戀歌,還被選為當時的主要流行歌呢。
多才多藝的陳明,在訪談時擔任過一個我在研究台灣歌謠時從來沒有聽過的角色:有聲電影辯士(電影解說員)。一般我們理解,1930年代日治以來,電影基本上開始是默片,而默片就會有辯士來解說電影情節,最有名的辯士就是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天馬茶坊主人詹天馬,是台北大稻埕士紳。辯士通常是坐在戲院的右角,在電影放映過程中邊看邊講給觀眾聽,需要有很好的口才與即興反應能力。因為不可能照著翻譯,只能依靠辯士照著劇情解說個大概,所以是電影解說員,又因為都是用台語解說,所以所有的電影都成為台語電影。但有趣的是,1963年左右,陳明應嘉義市國際戲院老闆劉晉福之邀,擔任外語片的有聲電影辯士,電影解說員。他說,當時片子來就先從頭到尾看一遍,然後第二遍就要開始用台語錄音,即席解說,時間總共也要花好幾個小時,很累人,但那時因為年輕,剛出道,覺得很有意思。我問:當時都解說什麼電影,陳明說,像什麼十誡等美國電影,和日語片的愛染桂,君在何處,青色山脈等。我就說,研究文獻上說,那些日語片,是最受台灣人歡迎的電影,來到嘉義,果然印證。
1965年,聲望如日中天的播送頭陳明,也終於受到台語片電影的注意,圓了他年青時的電影明星夢。陳明先後受邀演出兩部台語片電影:懷念的播音員與歡喜做新娘,陳明說:懷念的播音員就只有一個鏡頭,因為劇情需要一個播音員透過廣播尋人,所以電影公司來嘉義公益台找我,叫我擔任那個播音員角色,拍兩三下就好了。另一部歡喜做新娘則時間比較久,他說:那時電影公司派人請我一早到臺中歌廳那裡拍戲,先讀劇本,在那裡等了很久,到了晚上很晚才輪到我,我反覆拍了好幾個小時,劇組才讓我離開,後來我就不想再去拍電影,事實上比播音還麻煩繁瑣啦!但無論如何,從現在陳明保留的電影海報來看,這部由著名台語片電影李泉溪導演,黑松影業公司投資的緊張笑科歌唱愛情倫理文藝鉅片,陳明被標示在顯著位置,封為電台紅星,與男女主角性格諧星金塗,美艷紅星李鳳並列。下方較小字體裡還有兩個台北廣播界名人吳非宋與武拉運,顯示陳明在當時的聲勢甚至凌駕台北的播送頭。
60年代陳明的走紅,如何顯示那是一個廣播的黃金時代?當我們看見他的鉅細靡遺的剪報資料時就能得到答案:作為與廣播有競爭關係的電視台的成立,是從1962年台視公司開始,陸續有中視和華視出現,但真正產生支配性影響還是要到80年代末。1977年,陳明在雲林虎尾台擔任業務科長,受聘在北港主持影視歌星聯合大公演,他的頭像被放在宣傳單的右上角最為顯著的位置,寫著:正聲公司雲林台名節目主持人陳明。而宣傳賣點是鳳飛飛來了!!台視我愛週末,中視你愛週末節目主持人鳳飛飛。其他參與亮相的有余天,謝雷,陳盈潔和中視台語電視劇雷峰塔男女主角李滔,陳佩伶等22人。這顯示電視雖已經有了,但是真正普及到中南部仍然有限,所以到了雲林北港公演,仍然需要借助播送頭陳明之力,才能達到影響力與宣傳效果。而陳明資料亦顯示,從60-80年間,找他的襄助主持宣傳與拜會的影視歌星真的不計其數,台語,國語的有,包括:翁倩玉,葉啟田,尤雅,陳芬蘭,歐陽菲菲.夏心,張淑美,陳今佩,文夏,蔡咪咪,文鶯,張美瑤,謝雷,金玫,魏少朋,劉福助,洪一峰,楊小萍,吳晉淮,夏台鳳鄭日清,張琪和田文仲等一字排開,是五六年級生耳熟能詳的明星,相當驚人!
我當然也將問周蓬霖的問題問陳明:台灣歌謠洪一峰,文夏與紀露霞的二王一后封號是怎樣產生的?比周蓬霖早出道的陳明講法比較謹慎,他說當然播音員是有影響力的,那是一種共識,公認的好。但是以50-60年代當時的音樂環境來說,因為歌手少,唱片公司也很少,主要就是台南的亞洲唱片行最具影響力,其灌錄的台語流行歌也最多,剛開始就是文夏,紀露霞和洪一峰,之後才有其他的歌手,比較之下,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二王一后的稱謂。
我也繼續追問和問周蓬霖同樣的問題:究竟台灣歌謠的唱片是怎樣在戒嚴時期仍繼續大量銷售與流行?陳明說:主要還是通過像我這樣的播送頭與其他播送頭的串連,在節目裡放送唱片時,除了警總的禁歌外,很多好的台語歌,受公司之託或自己覺得歌好時,也會同時幫忙打歌,聽眾就會寫信或打電話進來問,哪裡可以買得到。但銷路的打開,唱片公司本身還是要自己去勤跑,佈點。關鍵當然還是在我們播音員,沒有我們的加持,聽眾也無法分辨好壞,我們說一句,勝過唱片公司廣告千言萬語吧,這應該是事實。
從早上十一點多一直講到過中午的一點半,接近訪談結束時,我特別請陳明在嘉義市地圖上標示他曾經登台擔任主持人的戲院或歌廳,未來會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做成數位地圖給他一份。於是他很高興記憶力驚人地直接在地圖上標了十一個點位,包括1.慶昇戲院(放日片),2. 嘉義戲院(日治時期的嘉義座,放國語片),3. 遠東戲院(放洋片,如十誡,賓漢等),4. 興中戲院(放布袋戲,脫衣舞等),5. 國民戲院(日治時期的南座, 放歌仔戲, 台語片電影), 6. 羅山戲院(放台語片), 7.三山戲院(放台語片), 8.新都戲院(放洋片, 日片), 9.華南戲院(放藝霞歌舞團, 歌仔戲楊麗花公演處),10. 天榮戲院(放台語片, 國語片電影)和11. 大光明戲院(放台語片電影,金玫隨片登台,與周蓬霖共同主持)等。位置均集中在嘉義火車站到圓環一帶的老嘉義市區,北起林森西路,南至民族路,東至中山路,西到新生路。這相當程度地呈現了60-80年間台語片電影,廣播電台和台灣歌謠的交織產生的空間展演聚集性,也說明了陳明的生命事業–廣播的黃金史在他的故鄉嘉義的輝煌時光。
嘉義的娛樂事業的衰敗,我們討論,應該和戰後二二八事件有關,嘉義曾經是武裝抵抗最為激烈的地方,在二水機場曾經激戰,而台灣代表性畫家嘉義人陳澄波就在和談過程中壯烈犧牲。戰前就繁華的首輪電影放映都市的嘉義,應該和阿里山的木材有關,但戰後卻因二二八被降格為二級城市,十分可惜。通過打開一頁廣播黃金史,我們有必要將這美麗而重要的記憶記錄傳承,讓後世也能知道,嘉義的美麗與哀愁,其中有台灣歌謠不滅的歌聲,通過廣播與台語片電影,在戲院曾感動過無數粉絲,深藏在記憶,並指向未來。(2012.10.28石計生補記))
打開一頁廣播黃金史(1)
正聲電台與台灣歌謠:雲林「播送頭」周蓬霖
◆
1
就在今年的暑假炎熱七月初,受到正聲廣播公司吳芳如副總經理之助,我和學生陳良輔風塵僕僕開車到雲林虎尾的正聲廣播訪談「播送頭」周蓬霖先生後,連同過去在嘉義訪談嘉義台台長陳明(陳江龍)的相當多資料,經過三個月的整理,釐清且回答了我長期研究台灣歌謠的一個困惑:「既然戰後1950至60年代台灣歌謠是時代盛行曲,其流行規模應該不只是在台北三市街;不是台北唯一中心的話,那麼是透過什麼機制流行全台灣呢?」答案就在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廣播電台。廣播電台,除了
在周蓬霖先生所提供的珍藏剪報裡,有一則1966年在嘉義大光明戲院舉辦的「歌星演唱大會」,驚喜見到兩個中南部「播送頭」(著名播音員)——嘉義陳明與雲林周蓬霖並列為特別聘請的司儀,可說是盛極一時。這讓我興起寫「打開一頁廣播黃金史——正聲電台與台灣歌謠」的系列文章,先寫周蓬霖,再寫陳明。
2
60年代台灣的大環境是一個威權統治的戒嚴時代,如上述明明只是一個「歌星演唱大會」,但就必須泛政治地加上「環球唱片公司第一屆國語歌唱比賽優勝者恭祝 總統連任環島勞軍及盛大演唱」。演出者還有群星會國語歌星謝雷客串,以及本文主角周蓬霖。這也足以說明,在電視風行前,「播送頭」是跨足國台語的歌唱世界,舉足輕重。
周蓬霖於1965年考進正聲雲林台,他在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台服務超過50年,主持過《群星歌聲》、《寶島歌聲》等深受歡迎的節目,是地方上非常知名的「播送頭」,也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台語歌星、台語片電影影星和秀場主持人。周蓬霖的發跡與他和邱蘭芬(當時只有九歲,後來以演唱電視布袋戲〈苦海女神龍〉一曲紅遍全台)合唱的一首由葉俊麟作詞、林禮涵作曲的〈春宵舞伴〉台灣歌謠有關;
但為什麼在我們研究的台灣歌謠一線歌星裡,從來沒有「周蓬霖」三個字?我在雲林訪談時,心裡一直思考著。第一個原因可能與台北中心視角創造的城鄉差距有關:在台北之外就是邊緣,或者不存在,這是到現在仍是如此的新聞的、媒體的、歌謠的甚至生活的傲慢「天龍國」問題。雲林虎尾是三級城市,就被徹底地方化。如上述兩則訊息,都是來自當時大台中區第一大報《台灣日報》,影響力只在中南部,北部很難得知。但這並不意味著台北的流行可以沒有中南部而獨大,台灣的西部走廊不但是經濟命脈之所繫,其由市場機能導引的縱貫線,更是流行音樂靈魂環環相扣的演出與傳遞歌謠的空間連續體,其實中部本身就有一個豐富流行展演網絡。1965年的「獅王唱片公司歌唱發表大會」傳單和剪報就透露了這樣一個60年代大台中區域綿密流行空間,甚至在今日鮮少被注目的幾個中部城鎮:雲林虎尾(黃金戲院)、斗六(遠東戲院)、斗南(斗南戲院),南投(南投戲院)、水裡(美都麗戲院)、埔里(能高戲院),台中豐原、清水等地的戲院,有著緊密的連續演出(而且我很懷疑這些戲院在日治時期極可能就存在,以XX座原名,戰後被改成XX戲院繼續使用。如台北大稻埕的演出混合館永樂座戰後被改成永樂戲院)。值得注意的是:正聲廣播公司第八次台語流行歌曲比賽亞軍陳永龍被重金禮聘參加;而本身是正聲播送頭的周蓬霖,也被冠以「中音紅歌星」參與演出。名單裡最令人熟悉的是在台北歌壇以〈落大雨的彼一日〉聲名大噪的鄭日清也被邀請至中部。台語片電影諧星邱罔舍、康丁都在列。
1967年由正聲廣播台中農民廣播電台和大康製藥公司合辦的「歌星選拔大會」,在台中的「新舞台戲院」演出。傳單左下角可見門票代售處有唱片行、西藥行和眼鏡行,都位於台中的戲院旁或市場邊,形成有趣的台灣歌謠流傳共同體。最下面的「人人保密,人人防諜」說明了這仍然是戒嚴時期的娛樂事業,只是隨著台灣歌謠的盛極流行,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政治性箝制與標語,最終都進不了人民的心裡,最後都流於形式,人民的耳朵通過自己的感覺成為理論家。除了周蓬霖外,邀請到的是台灣歌謠、台語片電影甚至國語歌壇等全國知名的一線紅星:吳晉淮、葉啟田、黃西田、良山、劉福助、郭大誠、邱蘭芬(當時還是小妹妹)、白櫻、尤君和美黛等,眾星雲集,顯示了台中市作為台灣中部最大城市的非凡氣度與排場。演出是一天四場,全票十五元,半票十元。據周蓬霖說,是盛況空前,場場爆滿!大家愛聽歌,台北也要來到台中演出。這直接說明了一個事實:大台中區域的台灣歌謠市場極為龐大,也有設備完善的聆聽場地與網絡,不僅是台中市,就連周邊的豐原、清水、虎尾、斗六、斗南、南投、水裡、埔里等二三級城鎮/農村,都有綿綿不絕的台灣歌謠與共生的台語片電影演出。其中最重要的樞紐就是電台,正聲廣播公司的電台網絡,促使這一切成為可能。從今日來看,電視時代所瓦解的,不但是完全靠實力的「沒有臉龐的歌手」(singer without face)的崩解,變成搔首弄姿,依靠外表的虛度;更可怕的是資源集中於北部,瓦解掉台北以外原本活活潑潑的台灣歌謠與人民日常生活的聆聽世界,特別是上述的二三級城鎮/農村流行網絡,進一步撕裂城鄉與南、中、北差距。
而第二個理由可能是因為周蓬霖沒被選入當時設備最好,規模最大的由蔡文華創立的台南亞洲唱片行的台灣歌謠歌手典藏集。這當然令人很好奇。〈春宵舞伴〉既然如此受歡迎,亞洲唱片沒有理由不找他灌錄唱片,或許是因為某些地緣因素,或者周蓬霖已經先在邱蘭芬父親邱清泉創立的「聲寶唱片」出唱片並簽約的結果。即使如此,周蓬霖的根本身分「播音員」,仍然通過正聲廣播的全台覆蓋系統,甚至跨越至海峽對岸的穿透力,讓他成為一個奇特的台灣歌謠傳播公路裡的中部樞紐,正聲雲林虎尾台幾乎天天訪客不斷。
1960年電視伊始、沒有高速公路的省道時代,周蓬霖是當時全國十大播音員之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當時的台灣歌謠巨星文夏、洪一峰等北高來往演唱時,都會從台中轉至雲林虎尾找周蓬霖,上節目打歌與敘舊。1967年10月份《廣播雜誌》署名張蕙(另一虎尾台廣播員)就寫道:「金馬影業公司董事長蘇南竹先生、影歌星洪一峰先生、麗娜、莎莉小姐,日前來電台訪問,周小生主持的『寶島歌聲』節目裡穿插錄音訪問與現場唱歌,因對話幽默甚得聽眾好感,所以引得大批迷哥迷姊湧向電台爭睹大明星廬山真面目」。「周小生」就是周蓬霖。周蓬霖也與寶島歌后紀露霞熟識,暱稱之為「紀阿姨」。我問他文夏、洪一峰和紀露霞的「二王一后」稱號是否60年代就有?周蓬霖說確實。那是由當時的台灣播音員共同選出而公認的「二王一后」,地位無可比擬。
3
當我們打開一頁廣播黃金史,去看正聲電台與台灣歌謠的關係時,經由研究訪談發現了雲林「播送頭」周蓬霖,這被忽略的多才多藝的重要人物。周蓬霖不只是主持廣播,也出唱片,用筆名「一西」寫台灣歌謠歌詞、演台語片電影。我在雲林虎尾台現場看到的唱片至少有七張黑膠,其中幾張十吋唱片有和邱蘭芬11歲時一起出的唱片,更令人驚喜的有洪一峰唱的幾首從未聽過的曲目。周蓬霖演的電影包括:《流浪到台北》(與黃西田)、《歌星淚》(與洪一峰)、《港都夜雨》(與西卿)和《聖旨》(與江明),雖然配角居多,仍可以說紅極一時。我問周蓬霖拍片都在哪裡?他說都有,「像《歌星淚》就在台南拍,而且拍得很快,幾個星期就拍完了。通常是導演拿劇本給我看,背熟了就去拍。」
我對於60年代唱片如何銷售的問題很感興趣。周蓬霖說,「像和邱蘭芬一起出的聲寶唱片,就是邱蘭芬的爸爸邱清泉組織的唱片製片場與公司。」通常就是運到台中的好萊塢唱片行,這是大盤商(有點像台北西門町中華商場的哥倫比亞唱片行等),再運銷至中盤、小盤至全台各地唱片行據點。通過廣播,與歌廳和唱片行連結,農村包圍台北中心城市,農村逃逸線建構流行,這就是大台中區域的台灣歌謠真實之一面。周蓬霖做為播音員,在那個年代有點像現在電視綜藝節目天王張菲的地位,深受聽眾歡迎。他說虎尾、台南、台中等地大歌廳開幕,都會找他去登台主持造勢,花籃常常擺到沒有地方放,可見受歡迎之程度。在那個戒嚴又禁歌的時代,國民政府不讓大家唱台語歌,主要是在電視節目與廣播的審查。「表面上配合政策是為了混口飯吃」,周蓬霖說,「但聽眾就是喜歡唱台灣歌謠、聽台語歌嘛,所以唱片暢銷和歌廳天天爆滿,就證明了台灣歌謠的韌性與活力吧!」我設想的台灣歌謠研究新的理論性概念「地下迴路」(underground circuit)確實就被證實也浮現其意義端倪。
訪談後我們與正聲廣播雲林虎尾台現任台長蔡梓禎一起去參觀正聲雲林虎尾台的原址,非常60年代樸素的建築風格,裡面有周蓬霖為台灣歌謠奉獻一生的回憶,道別時在夕陽中深深令人感動。
(20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