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貓狸工作室彭文銘

貓狸工作室彭文銘先生,這天很熱心和我約見,暢談他發揚客語歌的理想。身為戰後台灣少數發行客語歌曲的美樂唱片後人,十分低調又用心地保存客家原音,令人敬佩,並贈與我客語唱片作為學術研究,這對於我提出的大雜燴混血歌的理論性概念,有著音樂採集經驗研究的支撐,會有進一步的發展。(2013.04.12)

用戶插入圖片

知足常樂:訪談國寶級客家民謠歌后賴碧霞

訪談國寶級客家民謠/流行歌后賴碧霞

用戶插入圖片

一生貢獻給客家民謠的賴碧霞(中壢三光路, 2011.04.22)

用戶插入圖片

賴碧霞唱客語流行歌歌單(彭文銘先生提供,2011.04.22)


用戶插入圖片

賴碧霞唱客語版綠島小夜曲歌單(彭文銘先生提供,2011.04.22)

這天又風塵僕僕從桃園新屋的陳克安牧師教會到中壢三光路的客家歌后賴碧霞女士家,這是經由美樂唱片的彭文銘先生所介紹。賴碧霞現年也已經八十歲,獲獎無數,曾為前總統陳水扁與現任總統馬英九頒發客家文化傑出獎與終身貢獻獎。賴碧霞不只是以唱客家民謠聞名,她也是60年代客語流行歌的天后:譬如寶島歌后紀露霞首唱的綠島小夜曲的客語版,就是由賴碧霞所唱。顯示所謂的翻唱或混血歌的擴散幅度,可能比我目前研究的還要更為深遠,多元語言化。根據彭文銘的資料,與賴碧霞女士回憶,她出版的黑膠唱片應該超過一百多張。賴碧霞的藝術成就是全面性的,不只是唱歌,也以卡斯米為名撰寫無數歌詞,甚至還演過歷史上第一部客語電影:茶山情歌,在客家庄掀起觀看高潮。我的研究助理黃皓瑜與瞬傑仔細地進行錄音與錄影,攝影的工作。客語歌曲如何不只是被定義為一種區域性的,或特殊族群的歌?這是我在這此訪談裡不斷在腦海裡冒出的問題。抗議美濃水庫聞名的林生祥的客語流行歌有一種普遍意義流行歌的味道,雖然賴碧霞阿姨稱之為搖頭歌(搖滾味的歌)不以為然。從她的個人演唱生命史來看,賴碧霞繼承的是客家民謠偉大宗師蘇萬松的正統音樂腔調與精神,她的現代化是把古詩轉為白話的詞語,如知足常樂這首歌,就是蘇萬松調。在不只是客家歌謠,台灣歌謠和國語流行歌也是一樣地加入搖滾等新調的巨變衝擊下,賴碧霞對於當代客家流行歌手的距離,與其說是她保守,不如說當代的歌手應該回頭向賴阿姨請益,傳承其中口傳心授的秘訣,融入當代演唱中,可能才是客家歌謠的源遠流長之道。這天的音樂訪談,從原住民泰雅聖歌到客家民謠流行歌,著實豐盛,也大大拓展了我的音樂胸襟,流行視野,台灣,台灣,不只是臺語,北京語,要記得還有原住民語和客語。不知道後兩者語言與歌曲之美,是自己沒注意或無知,一旦機緣俱足,就要勇往直前,我們道別八十歲了的國寶級客家歌后賴碧霞,覺得台灣這塊土地的音樂真多元,真好聽。回台北途中,這時想起中午在陳克安牧師的新屋教會教堂裡,隨意翻閱聖經的以西結書(Ezekiel)裡的一段話:Each one went straight ahead, wherever the spirit would go, they would go, without turing as they went. 1:12 他們俱各直往前行。靈往哪裡去,他們就往哪裡去,行走並不轉身(石計生後記,2011.04.23) 


用戶插入圖片

重視客家音樂:訪談貓貍文化工作室彭文銘先生

用戶插入圖片

與苗栗美樂唱片彭文銘先生(台北/火車站微風廣場伯朗咖啡,2011.04.19)



彭文銘先生,一個古道熱腸的台灣文化保存者,本身是客家人也熱衷客家音樂保存。他是貓貍文化工作室負責人,家族曾經營苗栗舊美樂唱片行,他這天特地從苗栗到台北來找我,說因為看了我舉辦台灣歌謠數位典藏:紀露霞與洪一峰的流行時代的報紙電視相關報導,很受感動,想有些台灣民謠方面的資料想讓我知道。雖然忙碌,我當然義不容辭放下手邊工作約在台北美術館見面。彭先生少來台北,又因為花博因素每美術館門口跟菜市場一樣,很難找人,我們費了一番功夫才搞清楚位置,終於見了面。誰知道美術館附近咖啡店難尋,又彭先生說回苗栗火車不多,我心想人家難得來一趟台北,就直接驅車到火車站二樓微風廣場找了咖啡店訪談,這樣彭先生回家也方便。我們就邊喝咖啡邊聊天,彭先生應是客家音樂文化界重要文化保存人物。他親自將已經被轉賣好幾手的家族經營的美樂唱片版權買回外,又為了客家民謠與流行歌,也對月球與鈴鈴唱片進行版權的購買進行處理。可以看得出來,為了客家音樂付出很多心血。他也提及一位重要的客語音樂重要女歌手賴碧霞,現今已經八十多歲,曾在中廣中壢台主持節目,是台灣重要文化資產。我聽了覺得必須於近期直接進行訪談。在歌曲目錄中也看到賴碧霞女士驚人產量的演唱曲目。彭先生十分尊敬賴碧霞,摩頂放踵,台灣歌謠研究的輻射幅度將因此次會面往客家音樂與原住民音樂拓展(石計生後記,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