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流行音樂家, 戰後歌仔本的先驅者:郭一男先生訪談錄

用戶插入圖片用戶插入圖片

臺灣流行音樂家,戰後歌仔本的先驅者:郭一男先生訪談錄

一早坐高鐵經過近兩個小時才到台南,風塵僕僕今天與助理汝育進行臺灣戰後最早精準採譜,印刷相對精美的歌仔本編印者郭一男先生訪談,他生於1933年(昭和八年),本名郭炳林,台南在地人。年少時家境清寒,又逢戰後初期失學,乃在台南西門路上擺路邊攤,遇見文夏的學生也在路邊賣歌仔冊教唱夏威夷吉他,遂被介紹給文夏,成為朋友,學會吉他,進入台南亞洲唱片行的亞洲輕音樂團成為一員,業餘展開流行音樂生涯。同時,郭一男認真超越自我,苦學音樂,用函授方式,獲得日本歌謠學院於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頒發結業證書,時31歲。郭一男本業是台南印製廠員工,文夏說想印歌本,於是郭一男就開始印製歌仔冊。因為他的製作相對而言較為精美,且親自採譜,一出版十分搶手。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的讚譽,包括著名旅日歌手翁倩玉的母親從日本寫信來謝謝郭一男印製如此好的歌本。歌本賣得好,很賺錢,就把永福路日式老家翻新成為三層樓房。歌仔本的傳播就郭一男而言確實有兩個層次:新竹以南,和臺北市。郭一男說:我一開始賣歌仔冊雖然賺錢,但還經營上還是保守,主要來往還是新竹的竹林書局等作為總經銷之一,很少到臺北。後來台南另外有一家書局看我生意好,也加入印製生意,就開始競爭起來了…我就出張去臺北,找那個大稻埕圓環那個李才,伊是大盤商,給他就對了…臺北的書報攤,書局,電台都要找他啦….。我問:他有招牌嗎?路邊攤沒招牌啦,這行大家都知道找他 。我又問:歌仔本和歌仔冊有無不同?郭一男說:一樣啦,講法不同而已…我習慣說歌仔冊,有人說歌仔本,一樣….
      歌仔冊的暢銷,眾多讀者也寫信來問怎樣可以學得這些歌曲?郭一男乃開始成立 臺灣歌謠音樂研究所,地點就在自己永福路家中(這和目前看到戰後50年代歌仔本記載是相同)。我問:一期學生有多少?郭一男說:一期半年學生兩,三百人跑不掉!學生來自台灣各地,高雄,屏東,台中,花蓮,臺北和新竹都有啦!學生遠道而來,交了學費後也沒什麼錢,晚上就讓他們輪流睡在我這三樓教唱的空間裡。我那時還聘請兩個樂師現場演奏,大家心中只有音樂,那時是很令人懷念的時光。時洪文昌(洪一峰本名)在臺北發展不順遂,郭一男乃請之回台南,一起加入歌唱班教師行列。其中有個洪一峰死忠歌迷也跟來,一起附近租屋結婚,就是洪榮宏的媽媽羅玉。郭一男說:洪榮宏就是在永福路附近我介紹給洪一峰租的房子裡生的啦!後來郭一男也介紹洪一峰到亞洲唱片行給老闆蔡文華,錄了一張唱片銷路很好。引起臺北注意,又被請回臺北,造成郭一男亦被連累,離開亞洲,1959年成立南星唱片與南星少女合唱團。
    但離開亞洲還不足以是郭一男成立南星唱片的原因,真正原因是要為王秀如出唱片。王秀如的父親是台南有錢人,做的是建築蓋房子事業。曾經為了讓王秀如能在亞洲唱片出唱片,幫郭一男翻修永福路舊房子成為三層樓房。為了報答,郭一男就在離開亞洲後成立南星唱片為王秀如出了唱片,培養了林海,林峰和林世芳等,但最著名的是歌唱班學生,後來成為臺灣歌謠史上著名女歌手方瑞娥,南星為其出唱片,名曲如:請你惦惦聽,最後火車站(1969)等相當轟動熱銷,獲得成功(亞洲與郭一男南星唱片的裂痕,可以從高雄亞洲唱片1994年復刻的方瑞娥典藏集四張CD六十四首歌裡竟沒有一首南星唱片時代方瑞娥唱的名曲得知。)。郭一男自己也曾經以古意人為筆名作歌詞,如無緣的要出嫁,哀愁的火車站等,也曾於南星唱片專輯上演唱,如無緣的要出嫁等。我問:當時經營唱片公司出唱片會很複雜困難嗎?郭一男說:還好啦!主要是誰要唱什麼歌安排好,就一起到臺北錄音室花錢錄音好,拿回來壓唱片就可以了。臺北在哪裡錄音?很多地方啦,最有名就是大稻埕那個葉仔,葉河鳴那裡啦。1966年南星唱片出現財務危機結束營業。但郭一男繼續培養南星少女合唱團與歌謠班教唱事業。確實,1970年後郭一男驚人地持續其流行音樂事業,帶南星少女合唱團至日本青葉縣演出32年,一生為臺灣歌謠而活。
     這次訪談進一步證實了我的地下迴路論點與臺灣歌謠在國民政府壓制下,產生德勒茲的逃逸線(line of flight):1960-70年代,歌廳,電視等主流成為國語歌後,地下化的臺灣歌謠就隨著台語片電影到處隨片登台傳播,更進
一步在地上的臺北加強至蓬萊閣,金龍酒店等曝光後,受邀至日本大飯店演唱日本豔歌,演歌等,回國後繼續唱臺灣歌謠。迂迴轉進地持續保留臺灣歌謠的能量。也釐清了歌仔本的靠行書局等版權問題,其中有我稱之為制度性默認的地方知識,在傳統與習俗的相互信任下的互惠而非純金錢交易邏輯下,互蒙其利地產生一種特殊的歌仔本行銷網絡,與書報攤,播送頭, 電台和歌舞廳形成複雜網絡。理論概念層次上的靈光乍現,累積了八年臺灣歌謠研究的對照現實的知識性生產,褶褶發光

(石計生國科會研究訪談後記 2013.08.028)。

訪談六0年代中廣台南台資深播音員李繪雯(九十三歲)



用戶插入圖片

左起:李繪雯女士,石計生教授和程正行(李女士之孫)(2013.01.23, 台北, 光復南路)


用戶插入圖片

左起:石計生教授,李繪雯女士,程哲仁先生與程正行。


因為文化大學地理系高慶珍教授的介紹,我這天帶著門徒周汝育和蔡欣洲去訪談李繪雯女士。李女士是廣東中山縣人,自幼隨父親至北京,學得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抗戰後,隨夫婿一家人來到台灣。她現年93歲,1955-77年間擔任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資深播音員,綜合節目主持人和節目科長。當實在地方是很有影響力的著名播音員,也是模範婦女。身體仍硬朗,記憶清楚,在其子程哲仁先生和孫程正行協助下,氣質優雅,說話字正腔圓的李女士說出了非常有趣的事情:作為國語流行音樂節目,音樂的花朵和中西流行歌曲點唱的播音員,主持時邀請上節目的歌星除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冉肖玲, 少年翁倩玉和陳芬蘭外,也邀請台灣歌謠巨星文夏, 洪一峰和紀露霞上她節目,並且說他們都是中廣簽約歌星。李繪雯女士不會說台語,所以都是以國語交談。播出的歌是台灣歌謠,因為二王一后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手。文夏與洪一峰都是台南人。文夏最常上她節目,幾十次跑不掉,李女士說。我們問當時上節目給多少錢?李女士說,給個紅包約2000元,但其子程哲仁先生說這太多,應該是200。確實當時2000元是一筆大數目。李女士也修正。大家笑成一團。她還曾親自去洪一峰台南的家裡,邀請他到中廣,為什麼事情就忘了。

程哲仁先生拿出珍藏的相簿,逐一翻閱李繪雯的廣播青春生命史,看著她專注觀看的表情,很受感動。裡面有幾張特別珍貴,包括和冉肖玲合照,翁倩玉,陳芬蘭的簽名照。以及李女士在中廣播音員時期工作時的照片。從台灣流行歌研究角度而言,一張影歌星歌舞演唱大會的照片特別引起我注意,是由中廣台南台主辦。商展時期為每星期日下午三點到五點。根據李繪雯女士說法,當時中廣有辦歌唱比賽培養歌手。這類演唱大會應該就是該台歌手的演出機會,結合辦商業展覽。這和我過去訪問正聲電台狀況很不一樣。正聲作為台灣歌謠的搖籃,歌星選拔比賽非常興盛,合作廠商則多是化工(像耐斯洗髮精)和賣藥的為主。中廣作為官方的廣播電台,其結盟廠商為何是商展,其內容為何?非常值得進一步去探索。而中廣歌手是以台語歌還是國語歌為主?其選拔的規模如何?通過何種管道傳播?都值得進一步瞭解。

這珍貴訪談再次印證了我的大雜燴混血歌理論觀念,50-60年代台語和國語歌壇並非我們想像中的涇渭分明,而是在市場考量的驅動力下產生跨界的演出與流傳。
 李女士於1977年調至台北中廣總台擔任全國聯播節目製作人,退居幕後,後來又調升中廣海外部華僑組,又升任亞洲之聲(ASIA Voice)對海外廣播電台總編導,和那日我在台大周藍萍寶島回想曲場合認識的中廣另一資深著名播音員趙琴是好朋友。李繪雯女士於1989年光榮退休。

訪談約一小時多,我看李繪雯奶奶高齡九十三,也需要多休息,就示意助理們停止拍攝,這是訪談者的道德。離開前程哲仁先生還特別說:當時台南台還有個台語節目播音員蔡素柳女士,也八十幾歲了,若有需要也可聯繫。我說: 真的很感謝。我們做學術研究的田野訪談與資料收集是最困難的,但更難的是滾雪球找到關鍵的人。李繪雯女士就是我要找的1950-60年代那個中廣的關鍵播音員,從此就打開了我的地下迴路理論的另一空間,中廣的迷人世界,正等著我們去探索,揭開被隱蔽的流行音樂世界。(石計生後記,2013.01.23)





石計生,夢見洪一峰:邱婉婷新書序

用戶插入圖片

著者:邱婉婷
書名:一場啟蒙之旅:追尋『寶島低音歌王』洪一峰之路」
出版:唐山書店
時間:2013年1月


昨夜夢見洪一峰邱婉婷新書序

 

石計生

 

邱婉婷終於完成了這台灣第一本關於寶島歌王洪一峰的研究專著,「一場啟蒙之旅:追尋『寶島低音歌王』洪一峰之路」,並交由國內出版人文社會科學叢書聲譽卓著的唐山書局出版,我作為她的論文委員會委員與她所擔任助理的國科會台灣歌謠研究的主持人,心裡特別高興!這麼多年來,她在台大音樂研究所就讀期間,與我幾乎跑遍台灣各地進行田野音樂採集和人物訪談,完全看出她整理與解讀資料與書寫的才華洋溢。作為音樂學背景的研究者,要跨越至社會學著實不易,邱婉婷從開始時的矇懂到張開眼睛旁聽我在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開設的藝術社會學和研究方法課程,掌握作為意義的深度訪談能力,消解音樂與社會的邊界,展現她不屈不撓,旁徵博引的學習能力,完成碩士論文,磨劍四載,終成大器!

 

本書脫胎改寫自邱婉婷的論文,言簡意賅地勾勒了作為個案的洪一峰(1927-2010)之生平, 社會文化史意義和音樂與演唱風格。因為她流利運用自如的綿密華麗文筆,再加上處理音樂與社會文化歷史材料的謹慎與考據,讓本書除了具有高度學術價值外,也讓有心瞭解1950-70年代台灣歌謠的流傳讀者增添可讀性。洪一峰,作為台灣歌謠史上著名的「二王一后」之首,與文夏和紀露霞同為極具普世價值的歌謠演唱家,在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聆聽經驗裡有著餘音繞樑不滅影響。過去雖有零星的對於洪一峰生平與社會影響的文章,均不及邱婉婷在本書的相關章節解釋。這是因為她鉅細靡遺的資料整理能力,擅用表格與圖例整理(如本書第27頁的表二等),使得讀者極易按圖()索驥,找到自己感到興趣的洪一峰音樂文化生命史裡的重要事件。而本書第32頁開始的「洪一峰熱門歌曲排行榜」,也回答了大眾很想知道的問題:洪一峰最受民眾歡迎的歌是哪一首?邱婉婷用心從唱片與歌本的記載,清楚回答同時是大家心中也是的答案:「舊情綿綿」!
這首洪一峰創作曲,隱藏了一個邱婉婷沒寫出來的故事。這裡,我可以說一下:

 

我在洪一峰過世前,曾於2008年至他延吉街家中進行訪談,那時才開始做台灣歌謠研究不久,過程中有問到「舊情綿綿」這首歌這麼有名,只要是台灣人都知道,究竟是寫給誰的呢?那時已經得了帕金森症抖著手,因信仰耶穌而語氣柔和堅定的洪一峰淡淡地說:「是寫給當時的歌迷的」,
當時也就這樣相信了。不過,當接下來幾年累積更多的訪談與資料判讀時,慢慢瞭解,「舊情綿綿」這首歌其實是洪一峰的婚姻創傷經驗的結晶,是寫給他的第一任太太小鳳。最近我在中壢訪問客語歌后賴碧霞時,她就說:「我那時被鈴鈴唱片老闆洪傳興邀請到台北三重他那裡錄音,錄客語歌,之前是洪一峰在錄音室錄,我們就在旁邊等邊看,洪一峰當時就是在錄『舊情綿綿』,他唱得十分感人,唱到流眼淚唱不下去還重來後來一問,才知道洪一峰寫這首歌就是為了他跑掉的太太小鳳,他的初戀情人,我聽了這件事情深受感動,晚上在鈴鈴的宿舍就寫了客家語言版本的『舊情綿綿』,我取名為『莫相佢』後來也深受客家人喜歡」因為戰後初期曾是廣播明星的小鳳的移情別戀,過去洪一峰研究或詮釋裡(甚至連2011年上映的洪一峰傳記電影「阿爸」也一筆帶過)大多隻字未提,當然也是因為他有三段婚姻,當事人都還在之故。而隨著小鳳2010年在台北關渡療養院逝世,那封塵的往事希望逐漸能夠浮出檯面,讓洪一峰的音樂生命史能夠更貼近所有事實呈現。

 

而在本書從第38-52頁的媒介迴路章節裡,邱婉婷通過空間社會學的運用,追尋洪一峰成名的幕後推手,探究台北三市街展演空間在洪一峰演唱生命史裡的變化,露天歌廳,戲院,歌廳,廣播電台,唱片行與台語片電影的放映等,她色彩繽紛地描繪出歷史裡的眾聲喧嘩,以及做為媒介迴路中的聽眾角色,洪一峰所顯露的音樂品味;以及他對於當時混血歌曲盛行所產生的不滿,同時激發出高漲的創作慾望。通過這樣綿密嚴謹的探討,邱婉婷在本書最後兩章對於歌曲和音樂的解密與分析中,展現其音樂學專業的素養,以洪一峰歌曲使用音階列表進行解密,演唱風格的低音特色轉變(如第115頁前後),逐漸打通了音樂與社會的邊界,兩種資料交互佐證,相互輝映。終而邱婉婷在本書裡根據經驗資料,勇於挑戰過去學者對於「混血歌」與「創作曲」間的爭論,從洪一峰的個案分析裡,創造性地指出「即使在『混血歌曲』當道的風氣下,音樂人仍能透過從『混血歌曲』的演唱詮釋,並且在混血歌曲的選擇過程裡,展現個人特質的另一面向」,化解過去二元對立的歷史解釋,可說是本書在學術上最為成功之處,也是讀者從這本圖文並茂的書籍中,所能獲得的深具教育意義與啟蒙的地方。

 

邱婉婷邀請我為其大著寫序時,已是孟秋近冬的花落時分。書寫之時,忽爾想起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晚年傳世之作「夢」裡的一個段落:一個在太陽雨中,龐大黑暗森林裡撞見狐狸娶親的小孩,被母親拒絕於門外,他帶著贖罪的心去尋找狐狸的傳說中彩虹下的巢穴謝罪。小孩就這樣隻身前往,走到一片萬花齊開的曠野遠方朦朧山霧裡一彎彩虹下,美麗非凡的追尋就這樣展開時空交錯意識流地同時想起,邱婉婷在其寫作論文過程中,有一次也是秋天她到東吳隱藏於密密楓林裡的文舍工作時,撿了一片紅楓很興奮地說她昨夜夢見洪一峰,如此真切地與他比肩並行於庭園,聽洪一峰說他的創作與演唱,說她對於洪一峰的研究與仰慕。當時我就想,邱婉婷已經完全進入寫作狀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終究會完成令人動容的作品。爾今,這花落時節,台灣歌謠夢的追尋者邱婉婷的書正式出版,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2013年一本新書的問世,更重要的是,本書是一本過去長期被打壓,忽視,邊緣化的台灣歌謠的扛鼎之作,一個年輕,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研究者,邱婉婷,純真有如黑澤明夢裡那個太陽雨中的小孩,隻身深入如夢似幻的歌謠研究曠野,以她抱著來得太遲,卻深受感動的贖罪之心,以其著作點石成金,化洪一峰研究的荒原為繁花似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將有更多的這方面的書寫,春天會再來,讓台灣歌謠重新站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顛峰。

 

(二0一二、十一、三日,於台北公館)

 

 

 



美國柏克萊大學Andrew Jones 教授東吳大學流行音樂學術演講



 用戶插入圖片


2012年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人文社會研究室—


社會地理資訊系統中心」學術講座


2012 Lecture: Center of Soci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ocGIS),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Soochow University


 


題目:迴路型聆聽: 葛蘭與中國1960年代之發端


Circuit Listening: Grace Chang and the Dawn of the Chinese 1960s


講者:安德魯 瓊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東亞語言和文化系教授)


Andrew F. Jones (Professor,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持人:石計生(東吳大學SocGIS中心召集人/社會系副教授)


        C. S. Stone SHIH (Director, Center of SocGIS/ Associate Professor, Sociology)


時間: 2012年2月22日 pm 3:30-5:30


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谿校區H314教室


1 2 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