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修羅手記



◎ 奎澤石頭


* 難修羅,現在生命的第一要務是不著痕跡地面對自我。採取這樣的存在書寫形式又成為個人生命歷史的必要了。年來經由網絡過度自我暴露的結果,是對於內面空間的濫用與失敬。沈澱本身是絕對的無上命令,顯露的等待並非透明化自我的情緒與情感,這樣令人一眼看穿無益於詩藝的錘鍊。

* 難修羅,面對瘋狂,小說裡的我已經是窮途末路了。自我定義與分化的自己出現系統自我干擾的情況。穩定維持確實已是驚人的長度了。斷訊的日記,讀到M. Rilke馬爾泰手記在一個家庭瀕臨崩解的邊緣,乘著一通不相干的電話復活,實是生命的神秘經驗。

* 難修羅,我終於又回到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時代了。自己的認清是何其困難的工作。價值的衡量出乎於多層次的解謎,人陷於存在困境起因其實不涉道德,而是自我靈魂與身體的鬥爭暫時性的出口,在現實世界中和他人產生複數的關連,當他人無法理解生命本質的錯亂時,一切崩解,一切價值就必須被重估。這是非常實證的力量,二十年後我仍必須面對二十歲時的憂鬱足以顯示我的體悟。社會是人自我掩飾而形成的,社會關係是不忍揭的風雪,除非全面性的毀滅發生,則其不堪一擊有著因恐怖平衡而堅韌存在的可能。

*難修羅, 「想不到到頭來是一無所有」。語句堅定且強烈地表達出對於事件的躊躇。映射到存在的基礎是對於孤獨的恐懼與對於孤獨價值的淺薄認識。這話揭露了人所建構的社會是流沙上的泥屋,隨時會崩解。人不願崩解,是因為想在公眾之中獨處。聚餐中噓寒問暖總的來講要花生命史的多少時間?萬分之一吧?卻是稀少而關鍵的萬分之一。人所珍惜的正是這樣全然的寧靜時刻。

* 難修羅,不言辭是最好的逃離。關閉公開心靈的裸露,鍛鍊按奈的能力是通往偉大的最後關卡。事件所昭告的,正是顯性深沈的契機。使汝流轉,心目為咎。流轉是詩的最為根本傷害,印象空間的行走所欠缺的,是心見發光的等待。若無其事是出乎徹底相信的力量,讓情緒起伏無益磨亮句子。

* 難修羅,譬如明知是生存的策略也必須坦然接受遺忘的記憶的質詢。但是輕易裸露之後有一種錐心之痛,似乎是內面空間的一種被侵犯的不安,似乎來自身體中的某一部份已經死掉了。或許Narcissism顧影自憐決定投湖自盡的原因是因為要顧全這自我的大局,「自私」是other 的用語,「自我保存」是 I 的用語。身體中的某一部份死掉,是一個徵兆。就像更近的哈力的死,現在才開始的倒退十七年的懷念,完全希望重來的心疼,無私的愛的可能。更遠的懷疑父親中年之後醉心麻將幾天幾夜,其實也是心死了。「麻將桌上可以讓我忘記煩惱」。當年相當不解。現在理解了。電腦螢幕就是麻將桌,只是這是自己和自己的遊戲,輸贏不涉對象。

* 難修羅,我對於詩的語言的致命追求啊!在這社會水泥的流域,航向未知的領域。服膺一種內在的呼喚,找尋寄寓在自己身上的蛛絲馬跡,作為人的起伏與理性非理性。後現代看得多了,即使瞭解了一切。仍然是航向未知的領域。難修羅。

(2008.07.23)



羅馬書:傾斜之書

羅馬書:傾斜之書

用戶插入圖片

傾斜之書(台北/重陽南山,2010.02.22)


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哥林多前書9:16)

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馬書7:24)

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見證;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羅馬書9:2)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而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馬書7:18-9)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的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馬書15:1)

我願你們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羅馬書16:19)

基督徒的激情

◎ 石計生

說起這時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主耶穌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基督徒的激情。是的,是激情。熱情是一種(不)自覺想投入的心理狀態,激情則是一種受熱情感召後的狂熱行動。廖乃賢。我一個大學時代現代詩社的老朋友,這天帶我來到他傳道的召會聚會所,領受愛宴,symposium。作為一個傳道人東奔西跑摩頂放踵,他今天其實看得出已經累了。在兄弟姊妹見證時,我坐在他前排的眼神餘光,微微瞥見瞌睡中的有著一顆追求真善美心靈的老朋友,以一種融合入群眾,反菁英的實踐熱誠把我帶來這裡。這個不大的基督教召會所坐了將近百人進行習慣的聚會,進行將近兩個小時。我相當專心地聆聽今日見證的兩組人員。一個銀行上班族。一對建築界夫妻。都和神蹟有關。

上班族年輕人講了個自己的故事,尚須更自我提升的經歷。講的約莫是自己從小一耳聽力受損,上帝如何讓他開的另一扇窗,讓另一耳有更為好的聽力。說他自己從小生長在民間信仰的廟祝家庭,如何從崇拜偶像中覺醒,受到主耶穌的感召,安排,終於在大學時受洗得救。讓從小孤僻無法與人交往的自己敞開心胸,讓上帝進入他的身體,接受主的安排,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他說到那些廟觀與自己父親的職業時,帶著幽默的語氣自我解嘲,在座的許多人也跟著(嘲)笑了。唉。這些未得救的人。迷途羔羊。偶像崇拜者。可憐。但我們仍然要以無比激情去解救他們。感化他們。讓他們迷途知返。當下覺得真正的信仰還可以用更開闊的胸襟面對異類,尚須更自我提升的經歷。但同時不知怎麼地,他的對於其他宗教的既成之見並沒有令我不悅,而是被他蒙主駐紮的身體展現出來的激情吸引。從社會學看來,如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所言,這個聚會是個介於國家與個人之間的中間團體,它具有凝聚個人的力量。你看看這些或憂愁或可愛或虔誠或沈默的臉龐。在唱聖歌與聆聽佈道如此希望著其過程中是多麼地專注。如此希望成為其中之一。我心想若在經濟大蕭條真的再次席捲地球時,這類由宗教所構成的中間團體確實將是拯救民眾于倒懸的重要機構。我打心裡感動,這樣的入世的愛。讓一個孤獨自閉的孩子走出陰霾,離開與自己機緣太淺的焚香裊裊,來到主耶穌的懷抱,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潔白的上衣搭配灰色西裝褲,一個小男孩跑進來喊著爸爸參加,爸爸,陪我去玩。他嚴肅地拉著孩子靜靜聆聽下一位見證者。

一對建築界夫妻。太太因為先生的工作狂幾乎要放棄家庭時,因為同事介紹去參加福音聚會。於例行唱聖歌時直接感應到主耶穌的力量。讓她知道必須先自己懺悔,承認自己的罪。放下對於先生不顧家的怨懟。她說耶穌直接對她顯靈,讓她看見主的為了世人的罪被釘上十字架,然後復活。她從聚會的開始淚流滿面一直到聚會結束。之後就受洗成為基督徒。三年後通過禱告又度化了她的老伴。先生就直接說了自己為了工作而工作的狀態,一種信仰主得救後看來可笑的完美主義。他必是從內心中看清自己的往昔種種,愧對親人的虛擲光陰,而出乎至誠地在百餘人面前自我揶揄,並且以強烈的熱情要求大家從他的例子中知道,神愛世人,讓他們一家人都信主後的日子多麼道德,正常,上進與和樂,這是成為基督徒的激情。在熱烈的掌聲中,這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走下如此平民化的講台,緊握著手,好像這世未曾齟齬般相愛。並不是每一個人能接受老太太所講的神蹟部分,但是,我想,眼前這一幕必然是神蹟。暮年的執子之手。讓愛流轉。

而到了最後高潮讓新進人員有機會受洗的過程了。召會長老以無比的熱情帶領大家唱聖歌,與請有意參加受洗的新來者站起來。有些人已經站起來了。帶我來的廖乃賢與高榮禧兄弟也都站起來了。乃賢從後面拉拉我的衣襟笑容滿面地邀我站起來。此時我卻以異常堅定的意志坐著,以無比的熱情唱著,「歸入甜美的你」和「有福的確據,基督屬我」,為其中如詩的行板字句感動。我想起了小說家喬依斯(James Joyce)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Portrait of an Artist as a Young Man )裡的以貢獻愛爾蘭民族于宇宙的精神的藝術家情懷而拒絕成為修道士的章節,與哲學家齊克果(Søren Kierkegaard)的「基督徒的激情」裡在社會變遷中對於信仰,愛和倫理的掙扎與如何通過哲學沈思獲得不變的基督信仰。我這世俗眼裡的異教徒,卻以無比基督徒的激情大聲唱著聖歌,以滿腔溫柔的眼神流盼會場裡的眾人,特別是我相交超過二十五年的老朋友,乃賢與Richard,我以異常堅定的意志坐著,以反者道之動的姿態感受長老激情的邀請:「讓我們再唱一遍聖歌,請想受洗的弟兄姊妹站起來!」他以一種社會學稱之為「團體壓力」的眼神看著我。我仍報以溫柔但堅定的眼神坐著唱聖歌,享受著這美妙一刻:「猶如潺潺流水歸回無垠大海,不知不覺失去在你裏。」這時,那曾經孤獨自閉的銀行界年輕人忽然怯怯然坐到我身邊,問我:「一切還好嗎?」我說:「好」,「有沒有困惑,需要幫忙之處?」我說:「沒有,我完全沒有困惑,很感謝」。然後在他要說出他世俗交付裡的使命的那句話前,我不想讓他另一種封閉形式的心太失望難堪,先溫和問他:「請問廁所在哪裡?」「在那白色鋁門後面」他說。我於是起身。在不間斷的聖歌中,走入了那扇門。廁所旁也是提供這豐盛宴饗的廚房。我感謝地觸摸那流理台。擦拭十分乾淨的碗筷。整齊擺在日復一日服務人群的這福音世界一隅。為避免尷尬,我從那扇門的另一個指向的空間走出。如此曠野。滿天星斗的皎潔。閃爍著使徒於塵世的尋覓。我從這停滿參與佈道車輛的停車場繞到前門時,聖歌已經歇止。我開門。乃賢笑容可掬地拎著我的包包,和Richard一起出來。我認真地與召會的長老握手道別。我搭上乃賢的車。已經很疲憊的他堅持載我回士林。

「Stone我感覺你今天是如此雍容」,乃賢說。是的。我是發自內心的雍容與認真看待這次的經驗。那些社會學的「團體壓力」在任何宗教團體都會用不同的方式經驗到的,不足為奇。只是並非每個人都會用我的更高的層次面對。我說,但我們應該從基督徒的激情角度看待傳道者為何要頻頻催促未得救的人趕快受洗,因為他感受到了神的力量在身體內駐紮後,找到了人生方向。這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但有另一種。是以迂迴的,甚至(非)異教徒的,或者說宇宙本質的,神本身也未分化為各種宗教的狀態,或者說是藝術的表達方式,那是不相信靜止,不相信就這樣就找到了的漂泊的美學方式,如喬依斯式:
「地球的天空神秘地破了一個大洞,一種無聲無色無嗅的新的親水力量,躲在氣漩之中片灑,隨著汪洋四處拍岸,防風有年的自信的樹杞從此沾惹了致命的快感、讓長驅而入的「新奇」將沈睡的人類心靈或快或慢地陷入混亂,為的是找尋瞭解它的錯綜複雜結構的人。它看到了要找的人,就和他成為一體,並賦予他新的時代必備的失落的人生與顛覆的能量。那個人遂一睜眼便說:「漂泊就是我的美學。」那是我們的喬伊斯先生,從此,酒。貧窮。痛恨責任。善疑。嗜欲。流亡。希望被起訴。搬家。懊悔。衝突的一生以強迫性重覆的行動完成他的逃離的意志。以意識流的文學讓愛完整於無可挽回的遙遠裡。固遲於鄉愁印象,從交織的反面、非理性、屎尿發現解構中的「道」—後現代。以川流不息的語言。」

我們就這樣一如往昔,一路討論這些生命裡的閱讀,反省與智慧之吉光片羽,這生活裡的掌故。乃賢生命有很多重變化,這次,作為一個傳道人的角色我最喜歡,可以把他的誠懇愛人的本性推到極致。滿天星光的美妙夜晚。「謝謝你帶我參加宴饗」,我對老友說。「啊,這沒什麼,有空再來參加啊!」乃賢說。我沒有答腔。他也沒多說什麼。就幫我把後車廂三大袋的書拿給我,走過黃蟬花飄移滿天的巷弄,我催促他趕快開車回去吧,我忍著眼眶里流轉的淚水。雖然友誼是我們淚水的護城河。這時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主耶穌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基督徒的激情。熱情是一種(不)自覺想投入的心理狀態,激情則是一種受熱情感召後的狂熱行動。我從那扇門的另一個指向的空間走入。如此曠野。滿天星斗的皎潔。閃爍著使徒於塵世的尋覓。可以更不排他地廣泛接納各種可能。甚至超越語言符號的束縛。但我想明天會跟老朋友聯絡,說:「親愛的主,感謝你,我們將以整個暑假閱讀創世紀與不懈地寫作回報。」

(200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