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乞生:大稻埕街屋解謎
記得台北民間街屋專家印海寺inhelix帶我們師生踏查大稻埕時,來到涼州街時看到這寫著 郭乞生 三字的街屋時問我,
知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說不知道。留下一個謎團。現在經由學生子岳的搜尋,終於通過網路的力量理解郭乞生是一個人名,可能是大稻埕教會的長老。或者是我新發現的另外於1936年出資拍電影〈嗚呼芝山巖〉的人,無法確認。但仍不知涼州街街屋究竟是何用途,只能先將此發現記錄(石計生後記,2010.01.04)。
郭乞生也有出資拍電影:1936年〈嗚呼芝山巖〉(令人懷疑是否為同名同姓)
1936年〈嗚呼芝山巖〉全八本,國粹電影社,總督府文教局編製。此為台灣電影劇中第一部的發聲片。不過這是採取先拍攝後錄音的方法,關於出資情形是國粹的代表飯島氏負擔,林堯俊、郭乞生、楊木水等三人出資六千元做拍片費用,李松峰亦參加攝影工作,主演為黃寶珠(台北標準美人,エルテル酒家侍應生ナナ子!俗稱五百萬元美人)
出處:殖民地下的「銀幕」– 台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 , p.351, 三澤真美惠 著 前衛出版社, 2002
涼州街街屋山牆所見的「郭乞生」是大稻埕長老教會的人物,1940年奉差遣,建立三重埔教會。
三重埔教會
主後1940聖靈差遣大稻埕教會四位長老,余約束、郭乞生、李天來及陳啟賢到三重埔來開拓福音事工,當時以每月20圓的現金在十一間仔(現為和平街)租一間民房,客廳只有五-六坪左右,暫稱為「講義堂」,於同年7月7日開始聚會,剛開始由黃主義牧師帶領幾位神學生輪流主日事奉。
至1941年6月14日,本會昇格為堂會,並同時監選及聘請郭和烈牧師為第一任牧師,後來因郭牧師受聘為台北神學校專任教授,乃於1946年聘李雅各牧師為第二任牧師,此時各項事工漸漸興起,青年也頗為活躍而且聖歌隊得鄭錦榮牧師之指導亦水準頗高,常在「台灣廣播電台」獻唱,此外,主日學野外佈道事工亦頗有成長,在此各項事工皆快速成長下,乃積極尋覓土地,期待自力建造獨立的禮拜堂。
1952年,正值北部宣教八十週紀年,亦是本會開設十二週年,得黃兆麟醫師高堂(李蘭女士)之同意,將其位於三重派出所旁之樓房二、三樓權充為禮拜堂,並在一樓及內院附設育幼稚園,成為三重埔第一所幼稚園。
[#M_ more.. | less.. |
1953年,於李雅各牧師離任後,北大傳道區指派莊經顯傳道師為本會牧師,繼續推展各項聖工,其後購得現今教會用地共四五0坪,並積極籌建禮拜堂。1955年12月,以2500元基金開始奠基興建,在依靠信心,並憑全體信徒與牧師之共同努力,突破各種困難下,終於於1958年興建完成,並於5月11日舉行獻堂典禮。
雖在建堂期間,但本會亦不敢怠慢傳福音事工,除了一方面在林口分設佈道所,並於1970年促其昇格為堂會外,而且於1980年4月再分設中興教會,並於1983年促其成立堂會。
1967年,莊經顯傳道師受封立,並受聘為本會第三任牧師,此時教會聖工仍繼續推展,先後購得全棟四樓之教育館及改建完成四層樓之牧師館。1977年長執會為顧及教會事工之推行及對各機構之更積極之關懷,乃於5月28日正式聘請林昭義牧師為第一任副牧師。
1979年12月,因本堂土地之中前段受徵收開闢為自強路之用,乃再計劃重建聖殿,於1980年9月奠基,翌年三月興工,於一年四個月終於完成地下一樓,地上五樓之新殿,並於1982年9月28日舉行新殿奉獻感恩禮拜。(建坪大約600坪)。
1980年11月,莊經顯牧師因應新的使命而離任;1983年3月林昭義牧師亦舉家移民美國,乃於1984年1月聘請許敏政牧師為本會第四任師;1986年許牧師辭職離任,於是再於1988年8月監選羅龍斌教師為本會第五任牧師,並於9月4日封牧暨就任本會第五任牧師迄今。
資料來源: http://apostle.pct.org.tw/church/ChurchHistory.php?OrgNo=C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