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人生四帖──紀露霞、洪一峰、潘安邦、洪小喬














歌唱人生四帖──紀露霞、洪一峰、潘安邦、洪小喬
「風吹著我像流雲一般,孤單的我也只好去流浪…」從台灣歌謠到民歌,從絢麗舞台到幕後人生,在藝術社會學的領域中,作者尋索著歷史與生命的實相。數不清的動人歌曲永遠傳唱,以永恆的熱情迎向這世界…
【撰文/石計生】











紀露霞的歌聲是台灣人民日常生活記憶的一部分(照片提供/石計生國科會研究資料)
戀戀赤崁樓──永遠的「寶島歌后」紀露霞

1960年代,「紀露霞」這三個字在台灣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她唱紅的台灣歌謠〈黃昏嶺〉、〈孤戀花〉、〈慈母淚痕〉等,在收音機時代曾經感動無數台灣人民。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刻意卸下明星光環的紀露霞女士,事實上,在1990年代以後,除了教唱之外,仍然持續保持著表演的動力。

.

謙遜愛台灣──寶島歌王洪一峰











寶島歌王洪一峰(中)今日已八旬高齡,朝思暮想之事仍是如何提升台灣歌謠。攝於1994年。(照片提供/石計生國科會研究資料)
已經八十二歲的洪一峰,雖然身體狀況比較差,但是仍然以微弱卻清楚的語調與記憶回答我的問題。彈指之間,刻苦奮鬥的、敏感的、多情的、鄉土的、英俊的、認真的、萬人迷的、能詞能歌能演的、能小提琴鋼琴手風琴的、多才多藝的這時寶島歌王已經是一個慈祥的老人了。一個繼續用他時而顫抖的手打著節拍繼續歌唱的老音樂人。心量很大地除了要繼續提升台語歌的水準外,還不忘稱讚現在電視裡的國語歌手進步很大。我聽著耳熟能詳的〈舊情綿綿〉同時問他現在聽年輕時唱的歌有何感覺?

「還可以唱得更好,」洪一峰微笑回答,「要多研究,我現在可以唱得更好,只是體力比較差。」我心裡著實讚嘆著,這樣一個認真而謙遜的長者,是以怎樣的精神愛著台灣這片土地,並且不悔地奉獻一生那美好的夢已經做過未完還要繼續。











如天上星辰燦爛不可勝數的歌曲,蘊藏著多少人的青春往事?圖為潘安邦首張唱片封面。(照片提供/潘安邦)
這時所見的潘安邦

這時所見的潘安邦雖然戴著一頂帽子,然而我國中時電視上所見的優雅氣質還在,只是多了些歲月留下的滄桑與智慧,如〈外婆的澎湖灣〉即使過了三十年,「歌仍然在那裡」潘安邦說。

解開台灣歌謠沒落與民歌興起的謎團,還在途中。我現在還不想也不願意套用任何西方理論來解釋。作為共創台灣民歌的一員,這時所見的潘安邦是謙虛而成熟的,身上有和紀露霞一樣的宗教信仰,這或許在他身旁感覺安靜的原因吧。











照片提供/石計生
風吹著我像流雲一般

訪問洪小喬的時候,我的心裡一直哼著〈愛之旅〉。當年,洪小喬戴著帽子以神祕女郎的方式出現,以即席修改歌詞的方式彈著吉他唱歌,才氣縱橫歌聲驚人甜美,號稱「金曲小姐」、「帽子歌后」,那時是1971年。這談話裡揭開了台灣民歌的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紀錄。

「我要到那很遠的地方,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我要走那很遠的路程,尋回我往日的夢。」敘事加上抒情的民歌,四句一組永遠傳唱著,尋回我們往日的夢,夢裡有親情,友情與愛情,成或不成,都是記憶的一部分,都要感謝。從浪漫主義中日漸成熟,沒有了吉他沒有了歌也沒關係,通過命運的野菊花謝花開,我們多了更多愛人的理由,仍然熱情迎向這世界…

【詳細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09年4月號──想像力改變台灣;訂閱人籟論辨月刊電子版

理想難言:我的朋友王作良



用戶插入圖片

美學策進會/台大現代詩社成員(右起至左:廖乃賢,王作良,高榮禧,石計生和許銘義,攝於美學策進會公館漂流木總部,1998.1.9)



    石計生




在看到連續兩天電視轉播著你的事情,生命裡偶而突發的暴雨激起破碎的漣漪,以難以計算的速度侵蝕著我們諒以蒙塵的記憶,刺痛著,那裡,友誼曾是我們淚水的護城河,高漲漫過防衛的寬度,終於深不可測的符號學就這樣經由媒體展現它的嗜血耗盡的威力,不斷挖掘,走到了我生命史裡影響我最深的朋友身邊,說的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之事。我所認識的靈魂深處的你,怎會在乎關於職業這類的事情,一九八五年,我們大三,你台大讀醫學系,我讀經濟系,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活動中心238,聽你慷慨陳辭關於戒嚴體制對於台灣民主的戕害,聽你朗誦我的詩〈燈罩中的燭火的歌—To a student leader and his comrade in arms 〉,說這詩寫得悲觀,應更積極;聽你朗誦我所暗戀的〈關於一個音樂家後裔的回憶〉,說這詩寫得過於浪漫脫離現實,愛不應完整於無可挽回的遙遠裡,愛應回到有彈性的體溫與把握。我為愛痛苦,你就騎著你那輛破舊的野狼機車讓我撐隻未削的長甘蔗如唐吉柯德的長矛半夜從廈門街帶我瘋狂把台北繞一遍之後去找尋愛嘶喊著哭泣著虛無飄渺消散於鹹鹹的海風之後晨曦浸在海裡跳出射出光芒我整個人就好了。你對朋友總是這樣義無反顧地付出。你為了學生運動差點被二一我們騎著摩托車去淡水聖本篤修道院那裡整夜看海我為你流下了可能惜別的淚。當我經由你介紹去杭州南路鄭南榕那裡幫忙編「自由時代」他焦慮抽煙來回踱步如頭被困在柵欄裡的豹至午夜我們一起回台大宿舍隔天醒來中午我沒去考總體經濟學期中考在醫學院宿舍下餐廳電視看到「警總五路攻堅,鄭南榕引爆瓦斯自焚身亡」我們預見了台灣追求民主的犧牲與悲劇。那時你是我心目中的巨人,彈著一首好蕭邦的優雅台灣人,深具文學氣質的學運領袖,行動派,我虛心但很難擺脫我的悲劇意識地嘗試去跟隨你的腳步。「Stone,我決心一輩子當反對運動的義工!你到美國可別放棄我們愛台灣土地的理想!」記得我要出國留學攻讀博士時,朋友送行時你跟我說了這句令我震撼至今的話。後半段我謹記在心,一九九九年學成時,我並沒有和其他台灣學生一樣留在芝加哥,留在美國任教,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台灣,因為是你教導我的,「可別放棄我們愛台灣土地的理想!」但你在台灣政治急遽變化的二十世紀末,竟然那十年間沒有去完成我聽你說了幾百遍的當醫生的下半部的考試,竟然全心投入從黨外轉為民主進步黨的大小選舉,從台北市市議員選舉至立法委員選舉,你那科學又詩意的腦袋不知為民進黨打下多少勝戰,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年你操盤的台北市議員選舉,還打電話至芝加哥給我要我用SPSS幫你跑社會統計設計了一套公式配票,竟然獲得7UP(提名七名全當選)的驚人戰績!然而,之後你仍然兩袖清風,一個正式職位也沒有,你竟然比我還浪漫地真的貫徹「我決心一輩子當反對運動的義工」的理想,即使民進黨腐爛到終於又失去了政權,背叛當年我們理想的託付,你猶仍在那裡平靜對電視鏡頭說話。這是早年你在活動中心238朗誦我的詩句時展現的美學精神延續,那時我們在現代詩社與大學新聞社,你同時還是大學論壇社的核心成員,這代表也只有你能同時跨越美學與科學,感性與理性,思維與行動。職業?孫中山,蔣渭水,謝雪紅,楊逵,秋瑾,那個熱血愛土地的革命者在乎職業?事實上以你的能耐政治上誰重用你,另一個政黨就很難在選舉獲勝,就要倒大霉。你在政治上的敏銳、精密、冷血判斷、貼近平民思維與確實完成行動的能力為這個時代僅見,我從你身上學到太多。在看到連續兩天電視轉播著你的事情,生命裡偶而突發的暴雨激起破碎的漣漪,以難以計算的速度侵蝕著我們諒以蒙塵的記憶,刺痛著,那裡,友誼曾是我們淚水的護城河,不必憐憫,而媒體所無法耗盡,觸及的是你的靈魂,他們不知道這一切可能是你所信仰的耶穌基督的恆久忍耐的入世修行旨意,他們不知道拾荒者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班雅明眼裡的最為激進,反諷資本主義,深具革命潛能的行動,他們不知道你身上蘊藏多大的顛覆世界的能量,在台北這個了無新意充滿八卦內耗習慣看好戲的城市裡,你那難言的理想,髣若陰雨鬼天氣眾人都感冒的世界裡等待能夠徹底殺死病菌的連續一星期的普照陽光,刺點般在媒體神話符號學的十字轉門底層閃爍諷刺現實政治的虛幻與有我們以光年計算其距離的永恆友誼,對你不熄滅的愛撐起的美學紀念碑。



(
二00九、四、十七)


 


 

與老友在川府火鍋

用戶插入圖片

與老友在川府火鍋(左起:石計生,詩人廖乃賢和畫家周珊瑢,2009.02.23)

                   ◎ 友誼是我們淚水的護城河: 與台大森林系,現代詩社的老朋友廖乃賢,
                   周珊瑢那日相見於川府火鍋,難得的久別重逢,難得的豐盛宴饗。      

                    川府火鍋網址:http://www.lll.url.tw/

「街頭彌賽亞」VS 「身中彌賽亞」:石計生戊子年紫藤廬最後演講(2009.01.10)

石計生這場演講所探索的是東西方思想如何運用「不可能的可能」方法航向安詳之境:其一是法蘭克福學派思想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寓言詩學」(allegorical poetry),其二是以對於身體的論述與操練最為嚴密的中國宋代以後的「內丹學」為核心的「道家身體」的救贖之道。

兩者都採「此世救贖」,是以「無中生有」的「超現實」的方式找尋救贖:「寓言詩學」以藝術創作,「內丹學」則以身體呼吸。

但兩者的「此世救贖」面向不盡相同,「寓言詩學」是在此世之中,等待彌賽亞的再來猶如等待潛意識裡的「非意願式記憶」如潮水拍擊灘岸般回的展現,是以城市空間裡閒逛的藝術創作去實踐「街頭彌賽亞」救贖。

而「內丹學」的身神說使得其彌賽亞不在外而在內,是通過意識與潛意識「氣的精神性」的鍛鍊,從後天反先天找尋身體內部的「非意識」的「身中彌賽亞」–「元命真人」–的過程。這個過程,道家身體是以和現實保持距離的入世精神完成,儘管那在過於神秘主義的門檻與商品拜物的現代飄移誘惑中幾乎不可能的完成。

而本雅明城市街頭閒逛「寓言詩學」的藝術創作,把自己的身體顏色和大眾一樣地平民英雄主義,一種拯救遺忘的藝術,或許是真實面對自己慾望的現代人,比較可行的救贖之路。

1月10日(六)am 10:30-12:20:「超現實」救贖之道:從寓言詩學至內丹學 (石計生)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