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露霞學:台灣流行歌的時空之旅(石計生宜蘭講座)


紀露霞學:台灣流行歌的時空之旅


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民間社會力」講座



用戶插入圖片 主講人:石計生教授(東吳大學社會系、美學策進會會長)         


 


1960年代,台灣歌謠在國民政府時期並未受到重視,反而遭受到政策性的審查與限制(如電台,歌廳,舞廳和電視等的歌曲審查與歌星證等),當時許多家喻戶曉的台語歌星,如紀露霞、洪一峰、文夏、陳芬蘭、林英美和張淑美等均逐漸淡出,而紀露霞是其中最為被遺忘的一位。原因是其歌唱全盛時期的1955-1960年年代過於久遠,之後因為婚後而搬家至嘉義,遠離當時的流行歌曲的中心台北,一直到1990年後才在台北公開演唱。但在1955-1960短短五年的這段時間,紀露霞曾經唱過近兩千首台灣歌謠,當時著名唱片行如台北的台聲、鈴鈴、霸王和女王,台南的亞洲唱片等均隆重邀請她出唱片。未受過正規音樂訓練的紀露霞唱歌渾然天成,支支動聽,且唱歌時使用的語言則包括台語,日語,國語和英語等,深具音樂與語言的天才,乃有「寶島歌后」之譽。此外,紀露霞更是第一期台語電影(1950-60)的最為熱門的幕後主唱歌星,電影主題曲與插曲其中有2/3均是紀露霞所唱。她曾經唱紅「運河殉情記」、「瘋女十八年」、「林投姐」等等主題曲,也曾遠赴香港參與「廈語片」的電影幕後主唱,至越南等東南亞演唱宣慰僑胞,可以說紅極一時,為台灣土地留下無數動聽的台灣流行歌的音樂痕跡。


 


因為紀露霞過去對於台灣歌謠與土地有如此重要的貢獻,石計生教授過去的研究,進行口述歷史,滾雪球深度訪談,影音、黑膠等音樂素材的田野資料大量收集與成果整理,在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張純淑女士的邀請下,乃通過黑膠唱片與CD的聆聽進行本系列演講。石計生的演講是從土地出發,回到生活的音樂時空之旅。主要是以1960年代寶島歌后紀露霞等的「時代盛行曲」台灣歌謠到8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的轉換為重心,上溯至30年代的上海老歌(周璇,李香蘭)40-50年代78轉時期的台灣歌(林氏好等)與日本演歌女王美空雲雀(美空ひばり、Misora Hibari)的城市空間的()殖民多層次表現,下至80年後戒嚴時期台灣民歌如何流傳至中國的途徑與音樂的文化社會意涵,重新發現台灣流行歌的日常生活價值與土地認同主體,和反思音樂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力釋放的可能。


 


0412日(一)pm07:00-09:00  走向〈黃昏嶺〉:我如何發現六0年代寶島歌后紀露霞


0426日(一)pm07:00-09:00  回風三0:從紀露霞到周璇、李香蘭、林氏好與美空雲雀
05
17日(一)
pm07:00-09:00  八0大雜燴:藝霞歌舞、台灣歌謠、國語流行歌、校園民歌的興衰


0621日(一)pm07:00-09:00  紀露霞學:音樂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與民間社會力釋放



演講地點: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冬山鄉香和村照安路257)視聽會議廳
主持人:張純淑(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


 


徐登芳的運河殉情記新發現

徐登芳的運河殉情記新發現

用戶插入圖片

「運河殉情記」魂斷運河(柯玉鳳唱,徐登芳收藏)

用戶插入圖片

「運河殉情記」的「母女會」歌詞(徐登芳先生收藏分享)

住在新竹湖口的老朋友,台灣著名黑膠收藏家徐登芳先生這兩天寫信給我,是關於「運河殉情記」的兩個新發現,其一是我們所亟需知道的紀露霞所主唱,柯玉霞等主演的電影主題曲的歌詞已經找到(如上圖片),徐先生慷慨公諸於世,十分有利對於1950-60年間台灣歌謠與電影的研究;其二是徐先生手頭上收藏的兩張「運河殉情記」演唱者(如上圖片)竟然不是紀露霞,雖也都是霸王唱片公司出品的,但演唱者一張是沒註明,但所附的歌單上有註明演唱者;另一張唱片上則是註明演唱者是當時的女主角柯玉霞所唱,另一面是小玉鳳和柯玉霞所唱。徐登芳先生這兩張歌單內容都一樣,演唱者兩首都是寫小玉鳳和柯玉霞所唱,這些內容和我們(陳明章,潘博士和周至誠等)一起恢復的那張「運河殉情記」兩面都註明是由紀露霞所唱的就有所出入,形成了「紀露霞學」裡的新問題:究竟「運河殉情記」除了紀露霞主唱外,有沒有可能也有代唱(代替當時電影女主角柯玉霞演唱,如在江山美人電影中靜婷之代唱樂蒂的情況?)或者真的有好幾個版本,有紀露霞,柯玉霞與小玉鳳、柯玉霞合唱三個版本?或者,還有更多未被發現的版本存在? 徐登芳所提供的新事證非常有意思,讓我以為已經是定論的運河殉情記數位典藏記產生了新的漣漪,為求慎重,我們將請紀露霞老師自己親自聆聽判別,也會請東吳與台大的音樂學專業人員或學者確認其異同,也請廣大網友提供相關訊息,讓此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的重要個案得到更進一步的理解(石計生記,2010.01.24)。


 「運河殉情記」之「母女會」,廈門調,演唱者小玉鳳,柯玉霞合唱,霸王唱片,徐登芳收藏數位化提供,石計生數位典藏分享(2010.01.24)。


 紀露霞唱〈魂斷運河〉(其中一面,2010.01.24 經由徐登芳歌詞資料發現是〈母女會〉),1956年《運河殉情記》台語電影主題歌。 (陳明章黑膠提供,潘啟明手工修復,周至誠數位處理(前奏本已經無法修復,是小周從後面擷取段落虛擬而成),石計生數位典藏分享,2010.01.05)


 「運河殉情記」之「魂斷運河」,演唱者柯玉霞,霸王唱片,徐登芳收藏數位化提供,石計生數位典藏分享(2010.01.24)。



 紀露霞唱〈魂斷運河〉(其中一面,2010.01.24 經由徐登芳歌詞資料發現是〈魂斷運河〉),1956年《運河殉情記》台語電影主題歌。 (陳明章黑膠提供,潘啟明手工修復,周至誠數位處理,石計生數位典藏分享,2010.01.05)



發現彩虹之戀:新紀露霞國語歌專輯


用戶插入圖片◎ 轉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而悠閒的時間,而颱風風雨中就是這樣地開始,一首接一首整理,窗外高過兩層樓的桂花綠葉招展,雨珠從簷間垂落,伴隨著十八歲紀露霞悠揚清脆的國語歌聲(2009.10.06)。


 露霞老師曾跟我說,她事實上很喜歡唱國語歌,但是目前知道的她的國語歌唱集卻非常稀少。就黑膠唱片而言,我曾看過的是「藍色的憂鬱」專輯,是國賓唱片出品,每面六首歌。這「彩虹之戀」紀露霞國語歌專輯,則是每面四首,是比較早期還在台南的亞洲唱片的出品,推測應該是1960年代版本,也就是紀露霞結婚移居嘉義前的全盛時期的唱片。其中一面的四首歌:「魂縈舊夢」,「不老的爸爸」,「我愛永不回」,和「還君明珠雙淚垂」在1990年後高雄亞洲唱片行所出的CD版本被隨機地放在四張以台語歌為主的「紀露霞典藏集」的最後一首。裡面另一面的四首歌:「彩虹之戀」,「小真」,「何處追尋」和「不願說再見」,極可能是第一次被發現。這使我的「紀露霞學」的音樂採集從217首推進到221首歌。這四首新發現的歌曲,其中的「何處追尋」是電影「第三特攻隊主題曲」。問題是,這電影幾乎在目前文獻中沒有記載,還需進一步考據。倒底是在怎樣的社會脈絡下產生的這張專輯?紀露霞倒底在怎樣的情況下錄製這張稀有的國語歌唱片? 雖然她可能忘了,但這些我改天還是要問問她(石計生記 2009.09.20)


紀露霞演唱:〈彩虹之戀〉,(楊)三郎作曲,慎芝作詞,林禮涵編曲,亞洲國語歌曲長時間唱片,編號 SKAL-6號(約1955-60年間,石計生教授研究轉錄成果分享)




紀露霞演唱:〈何處追尋〉,蜚聲作詞,雲萍編曲,亞洲國語歌曲長時間唱片,編號 SKAL-6號(約1955-60年間,石計生教授研究轉錄成果分享)






用戶插入圖片

彩虹之戀專輯封面(台灣/2009.09)




用戶插入圖片

唱片一面(唱片編號:SKAL-6)


海上留聲:上海老歌研究者王勇教授訪談





用戶插入圖片

海上留聲:研究上海老歌的王勇教授訪問(上海靜安區與長寧區交界/舊法租界喜客咖啡,2009.08.30)

              

這天訪談的是王勇副教授,目前是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副主任,方出版《海上留聲,上海老歌

縱橫談》(2009.08),是研究上海老歌的專家。這裡,我所要追蹤的是紀露霞學裡的一個面向:她所

演唱的台灣歌謠裡,和1930年代的上海老歌的傳播關連性。王教授著墨了上海內(intra-Shanghai)

的上海老歌的傳播與流變,書裡對於當時的唱片行,歌舞廳,電台,一線歌手等有深刻的詮釋,是

在Andrew Jones的留聲中國(Yellow Music)的對於上海老歌的外國觀點外,中國學者的重要作品

。而作為三零年代的世界流行首都,上海老歌的內外(inter-Shanghai)的傳播變化,則是需要兩岸

三地進一步考察與研究。於是,我和王勇教授相談甚為投緣情況下,未來將進一步進行跨界的音樂

與社會研究合作,除了原來設定的訪談外,這是此次訪談的另一個學術上的收穫。通過王勇教授闡

述的和明月社黎錦光的鄰居情誼,我看著走過的天平路,衡山路,淮海中路,湖南路,烏魯木齊路

等,經過了張愛玲住過的常德公寓,開普頓公寓等,這次的上海之行,再也不是觀光客的外灘式上

海,而是進入了記憶裡與日常生活裡的上海,研究資料與書本裡的抽象躍然成為足下經驗行走的真

實,竟也產生一種閒逛者陌生的熟悉感。(200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