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雪菲爾悲歌的地方


       徐州路口或那裡,一排楓樹死守夏天最後的據點,秋蟬對我說,這些西風經手的衰亡。



                                                                                 奎澤石頭, 早秋的感覺(1983)

 
 
用戶插入圖片

寫雪菲爾悲歌的地方(徐州路,台大法學院, 2011.04.26)

   

演講完,回到台大經濟系館前,想念著吳忠吉老師,心裡仍哭泣著。又來到我創造詩的內面空間(poetic inner space)詩學觀的法學院小操場。操場與日式屋舍早已不在,但那我體育課被罰站看了春夏秋冬的台灣朴樹還在,而且龐大到無法一眼看完。心頭為之一震。老師是一座森林,一株龐大的樹,不僅此曾在,一直都在。(2011.04.26)

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 星召會:〈啟示錄〉第四日閱讀圈讀經

用戶插入圖片
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
第四日閱讀圈之啟示錄(Revelation)閱讀日:2011年4月16日 pm2:00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
   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
   離開本位。」  Revelation, 6:12-14
  I watched as he opened the sixth seal. There are a great earthquake. The sun turned black like
 sackcloth made of goat hair, the whole moon turned blood red, and the stars in the sky fell to
 earth, as  late figs drop from a fig  tree receded like a scroll, rolling up, and every mountain and
 island was removed from its place.  Revelation,  6:12-14

 
「在那些日子,人要求死,絕不得死;願意死,死卻逃避他們。」  Revelation, 9:6
  During those days men will seek death, but will not find it; they will long to die;
  but death will elude them.     Revelation, 9:6

「不要懼怕,我是開始,我是結束。」  Revelation, 1:17
  Do not be afraid. I am the First and the Last.     Revelation, 1:17

西元一世紀的墮落,為了二十一世紀的門開星辰做準備。
星召會是蒙主恩召的跨人類宗教的獨立聚會,沒有教堂的移動讀經圈,在台北角落領受與實踐。



因為台大現代詩社

用戶插入圖片

因為台大現代詩社(與方明,2011.01.22)

因為台大現代詩社
那天去拜訪楊牧老師的, 巧遇1977年與楊澤,詹宏志,天洛等共同創立台大現代詩社的學長方明。他的詩在我們那青春結社的戒嚴時代,曾經認真閱讀過。那時是傳閱活動中心238室裡的影印稿紙,十分特別的以水平線切齊往上書寫的方式,至今我仍記憶猶新。我寫了首  竹之華,就是用這方法。

   


楊牧老師那天聊性也特別好,我們自下午四點聊到六點半,從清楚的台灣意識到翻譯太乙金華宗旨與易經為德文的漢學家魏禮賢,內容天南地北。師母恰好在客廳放的就是我在台大現代詩社常聽的巴哈 布蘭登堡協奏曲,喚醒很多昔日記憶:在文學院天井旁會議廳聆聽楊牧老師講他的詩,奎澤石頭年方二十有餘。或有血氣方剛學生挑釁地問詩集裡的關於草木的描寫部分看來都相同,楊牧老師並沒有生氣,只是說:那就用迴紋針把那部分夾起來好了。哄堂大笑。追憶頃刻。窗外上次來作客時夏綠的巒樹都已泛黃凋萎了。

1982-5
年間,我與高榮禧,廖乃賢,許銘義,王作良,馮文麗和楊政峰等在戒嚴時期奮力寫詩,讀詩,參與學生運動,將詩社帶向某種創作顛峰的時代,睥睨當時大學詩壇。那時我們常常窩在活動中心238,在2/3落地木質窗櫺旁雜亂無章的空間一隅凝視戒嚴時期的冷冽,用詩的語言聊天看春夏秋冬的變化時間是靜止演出,每天中午我們的鞋子會自動把我們帶到現代詩社,消耗大學苦悶的時光,若能獲得隻字片語而欣喜若狂。通過與許銘義和廖乃賢的閒聊,我記得我的一些句子,如:他們把校門築小,為了將我們的愛放大。詩是末世唯一的愛,愛是雨夜猶亮的光等等,都是這樣產生的。浪漫的極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半夜在振興草坪上露營放風箏,在全然黑暗的夜幕星空裡拉著一條細細長長的線與上帝接吻。跟隨王作良騎著野狼摩托車帶支黑白相間的甘蔗從公館出發繞行台北睥睨這城市種種仿若君臨天下。與大家手挽手從傅鐘向校門口出發沿路唱著we shall overcome抗議軍警對於學生運動之壓制直到民主得到勝利自己也面臨不去上課退學命運。和高榮禧不斷耗盡生命宣稱我們擁有的就是時間絕不活過公元2000年直到傷痕累累然後捧讀楊牧老師詩集療養目眩神移。那小小的台大現代詩社空間蘊藏如此巨大的青春創作能量,可以說凝結住我生命史裡最為燦爛的篇章之後都是為他人活的多餘我曾這樣想。那些記憶望著窗外上次來作客時夏綠的巒樹都已泛黃凋萎了。

方明久聞其名,今日得以見面,十分欣喜。個性隨和的方明對於現代詩的外顯的熱情有點像信仰主耶穌之前的廖乃賢,帶著理想入世的執著,感覺親切。看著他我其實有點懷念那個無神論時代的老友,如此堅毅信仰詩的浪漫與真實,因為台大現代詩社,乃於老師會後至方明聚詩軒宅地參觀,留下一張遲來的照片,對著鏡頭心裡默唸:

請填滿這一切,詩是唯一不滅的 (石計生後記,2011.01.28)




美學策進會2011年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美學策進會2011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講者: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邱婉婷(國立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生)


60年代寶島歌聲:紀露霞與洪一峰】


以寶島歌后紀露霞,歌王洪一峰為核心,本系列演講與活動是以60年代臺灣歌謠流行音樂的流傳,歷史意涵和當代意義進行探究。一月份石計生將以其多年深度訪談,文獻收集與音樂採集的結晶,上溯30年代,針對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進行總論式歸納。以高雄亞洲唱片行母帶再製的黑膠CD為主要分析主體,從長期研究對象紀露霞談起,擴及洪一峰,文夏,吳晉淮,顏華,胡美紅,陳芬蘭,張淑美,林英美等一線歌手;從較為全面的音樂文本的作曲,作詞,演唱的考據,類型化原創與混血的比例,建立一仍在進行中的總表,據此思考目前臺灣流行音樂研究的「演歌論」「本質論」的論述問題。而三月份邱婉婷則針對其碩士論文研究的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進行探究,第一首創作曲「蝶戀花」到電影主題曲「舊情綿綿」,是洪一峰演唱生命史第一階段的高峰,其創作能量如何與生命史,乃至社會史交織,邱婉婷將以其洞見深入考察。


2011.01.22(六) am10:30-12:20  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總表:從紀露霞談起(石計生)


2011.03.12() am10:30-12:20 「蝶戀花」到「舊情綿綿」:談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邱婉婷)


Ω【特別策劃活動】四月「台灣歌謠數位典藏工作坊」(與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合作)


2011.04.14(四)  pm14:00-17:00  台灣歌謠數位典藏:洪一峰與紀露霞的流行時代(工作坊)
大會致詞:莫藜藜(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主持人;石計生(東吳大學SocGIS中心召集人),呂鈺秀(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羅麗容(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櫻芬(台灣大學音樂所所長);特別來賓:紀露霞(寶島歌后),魏少朋(國寶級主持人),吳阿明(自由時報創辦人),洪榮良(洪一峰三子,著名音樂人),李玲玲(大稻埕第一唱片行負責人),徐登芳(臺灣歌謠著名黑膠收藏家)與潘啟明(台灣曲盤修復與收藏專家)等等。論文發表:紀露霞部分:許怡雯(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商慧珍(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洪一峰部分:邱婉婷(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黃皓瑜(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傳唱研究:何瑪丹(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地點:東吳大學外雙谿校區國際會議廳


 


【莎士比亞文學系列】


本系列將由高榮禧持續進行他的對於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裡的文學性與人性議題進行探究,二月份此次演講重點在於莎翁的暴風雨名劇,感受其充滿張力的情節與優美文字,高榮禧以其深厚美學素養賦予研究新意。


 


2011.02.19() am10:30-12:20  從莎士比亞「暴風雨」看寬恕與憐憫(高榮禧)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16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1 ... 6 7 8 9 10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