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焦點訪談:寶島歌后紀露霞,音樂企畫人劉國煒與環球唱片老闆黃宏林

用戶插入圖片

中山堂焦點訪談: 劉國煒,石計生,紀露霞,黃宏林, 何瑪丹與黃皓瑜(台北,2011.04.08)

新發現四張紀露霞唱片目錄(環球唱片版)


這天帶研究助理何瑪丹與黃皓瑜來到中山堂錄影記錄,主要是紀露霞老師曾提及,劉國煒先生也有她過去唱的黑膠唱片,也曾在環球唱片錄過唱片。難得也聯絡上環球唱片總經理黃宏林先生,遂促成了這次焦點訪談。劉國煒是專業音樂企畫人,做人感覺熱情認真,特別著力於國語流行歌的研究,與美黛,顏荷婷等均非常熟悉,送我一本他手著的金曲憶當年懷念的國語流行歌,對於上海老歌到群星會均極為理解,還帶來一些黑膠:王慧蓮, 憶如, 林英美(唱的國語歌), 青山, 蔡一紅, 幸福男聲合唱團, 吳靜嫻等的早期罕見黑膠,請我們幫忙轉錄為數位檔,他想讓這些傑出歌星都能聽到自己當年的歌,我一口答應。紀老師原來就跟美黛是好姊妹,所以大家談起來就都很愉快地進入狀況。

黃宏林也說了很多他父親黃漢鈴當年主持環球唱片時的事情,特別是紀露霞在環球唱片唱的歌,在他帶來的稀有的環球唱片臺語歌曲總目錄裡,就有四張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紀露霞唱片:一張是ULPNO.0152的臺語流行歌.紀露霞優美之歌:曲目有A面愁生明月夜,難忘的夏威夷,歡喜見著你,霧夜的情人。B面則有不了情,山邊一叢樹,港都情歌和昔日情何在。編曲是林禮涵,伴奏是環球管弦樂團。還有一張是ULPNO.014的臺語流行歌.中國廣播公司(第一屆臺語歌曲比賽指定曲, 應就是徐登芳先生所擁有)B面的月下愁人與春雨都是紀露霞所唱。另外兩張是紀露霞幕後主唱的臺語電影主題歌,包括ULPNO.0153的豔賊黑蜘蛛與ULPNO.0154的藍色警戒線.為愛走天涯。可惜唱片都已經找不到,但是有此目錄亦能證明紀露霞唱過這些歌,彌足珍貴!黃宏林並且說及他有保留許多歌仔戲與北管的母帶,我想未來可以增強與劉國煒和黃宏林先生的聯繫,將更多珍貴台灣流行歌加以保留與數位化(2011.04.09石計生後記)



 



美學策進會2011年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美學策進會20111-4月活動表(台灣歌謠主題)


講者: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美學策進會會長)


      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邱婉婷(國立臺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生)


60年代寶島歌聲:紀露霞與洪一峰】


以寶島歌后紀露霞,歌王洪一峰為核心,本系列演講與活動是以60年代臺灣歌謠流行音樂的流傳,歷史意涵和當代意義進行探究。一月份石計生將以其多年深度訪談,文獻收集與音樂採集的結晶,上溯30年代,針對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進行總論式歸納。以高雄亞洲唱片行母帶再製的黑膠CD為主要分析主體,從長期研究對象紀露霞談起,擴及洪一峰,文夏,吳晉淮,顏華,胡美紅,陳芬蘭,張淑美,林英美等一線歌手;從較為全面的音樂文本的作曲,作詞,演唱的考據,類型化原創與混血的比例,建立一仍在進行中的總表,據此思考目前臺灣流行音樂研究的「演歌論」「本質論」的論述問題。而三月份邱婉婷則針對其碩士論文研究的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進行探究,第一首創作曲「蝶戀花」到電影主題曲「舊情綿綿」,是洪一峰演唱生命史第一階段的高峰,其創作能量如何與生命史,乃至社會史交織,邱婉婷將以其洞見深入考察。


2011.01.22(六) am10:30-12:20  60年代臺灣歌謠音樂文本總表:從紀露霞談起(石計生)


2011.03.12() am10:30-12:20 「蝶戀花」到「舊情綿綿」:談洪一峰的創作歌曲(邱婉婷)


Ω【特別策劃活動】四月「台灣歌謠數位典藏工作坊」(與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SocGIS)中心合作)


2011.04.14(四)  pm14:00-17:00  台灣歌謠數位典藏:洪一峰與紀露霞的流行時代(工作坊)
大會致詞:莫藜藜(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主持人;石計生(東吳大學SocGIS中心召集人),呂鈺秀(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羅麗容(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櫻芬(台灣大學音樂所所長);特別來賓:紀露霞(寶島歌后),魏少朋(國寶級主持人),吳阿明(自由時報創辦人),洪榮良(洪一峰三子,著名音樂人),李玲玲(大稻埕第一唱片行負責人),徐登芳(臺灣歌謠著名黑膠收藏家)與潘啟明(台灣曲盤修復與收藏專家)等等。論文發表:紀露霞部分:許怡雯(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商慧珍(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洪一峰部分:邱婉婷(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黃皓瑜(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傳唱研究:何瑪丹(國立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地點:東吳大學外雙谿校區國際會議廳


 


【莎士比亞文學系列】


本系列將由高榮禧持續進行他的對於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裡的文學性與人性議題進行探究,二月份此次演講重點在於莎翁的暴風雨名劇,感受其充滿張力的情節與優美文字,高榮禧以其深厚美學素養賦予研究新意。


 


2011.02.19() am10:30-12:20  從莎士比亞「暴風雨」看寬恕與憐憫(高榮禧)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臺北市新生南路316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城市空間裡的音樂人生:洪一峰焦點訪談

城市空間裡的音樂人生:洪一峰焦點訪談

用戶插入圖片

洪一峰焦點訪談(台北/敦化南路,洪榮良工作室,2010,02,04)

⊙ 洪一峰焦點訪談參與人員,由右到左:洪榮良(洪一峰之子),邱婉婷(台大音樂所碩士生,撰寫洪一峰碩士論文,研究助理),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台灣歌謠與流行歌研究者),紀建良(台大城鄉所博士班,東吳大學GIS中心資深研究助理),李瑞明(洪一峰傳記作者),章蓁薰(洪一峰紀錄片導演)與張喻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所碩士生,也是撰寫洪一峰碩士論文)。

這次到敦化南路洪榮良工作室,是為了參加這個我既是受訪者也是訪問者的洪一峰焦點訪談,算是過去做台灣歌謠研究裡比較特別的訪談形式,有點像相關有興趣或研究人員的交換情報過程,經由討論看清疑點。我因為主要是想從城市空間瞭解洪一峰老師的音樂生命史裡的住所據點,所以除了常帶的研究助理邱婉婷(她的碩士論文正是處理洪一峰的音樂分析,指導教授是台大音樂所所長王櫻芬教授)外,還請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紀建良(夏鑄九教授高徒)來幫忙處理GIS的現場定位事宜,現場還有洪一峰紀錄片導演章蓁薰小姐,與另一位寫洪一峰論文的國北師研究生張喻涵。通過主要受訪者洪一峰傳記作者李瑞明先生的陳述和我過去訪談研究的交叉比對,我們大概釐清了洪一峰的在台南縣鹽水,台南市,台北市與台北縣三重等地的住所據點。延續我過去訪談的習慣,只要情況許可,會隨手抓一張紙紀錄受訪者的吉光片羽,幫助記憶與作為將來逐字稿整理好的對照。我聆聽時在紙上寫著大致上洪一峰音樂生命空間史中年前可分為三期:台南-台北時期(1927-1956)、三重時期(1956-1959)和台北-日本時期(1960-1975)。

第一期洪一峰主要是台北(演唱事業地點)與台南老家(洪榮宏,洪榮良等小孩住在台南市青年路與公園路一帶,鹽水則為早逝的父親洪文龍老家)兩頭跑,真正洪一峰的出生時地應該是日治時期(1927年)台北市堀江町335番地,是洪一峰外婆家,而非一般認為的鹽水,這部分還需比對昭和年間的台北市町圖才能完全定出位置。其他洪一峰台北住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艋舺:包括西園路一段的阿姑家,貴陽街二段青山宮附近(非常接近紀露霞老家),環河南路二段一帶等,做個GIS環域大概會都在100公尺內。1947-55年左右,青年洪一峰在西門町圓環的橢圓公園唱那卡西,他可能是台灣第一個今日所謂的街頭藝人,與他的愛侶小鳳一起組織走唱班,也曾經在淡水河的露天歌廳唱過。洪一峰也於1955-60年間在台北西門町一帶的民本電台擔任歌手,指揮與樂師。從空間看,更加釐清了我過去的學術推論:紀露霞於1955年在貴陽街老家外聽收音機唱歌,被洪一峰樂隊的姓蔣的樂師路過時發掘進入民本開始唱歌,這事情並不是偶然,而是空間上的必然。因為當時西門町正是台北流行音樂的核心,大量電台,歌舞廳,唱片行,出版社等媒介迴路均聚集於此,而且,音樂人也有許多居住在這個空間,可能成為某種人際網絡,弱關係或強關係的網絡,有趣的事極可能在1955-56年間,寶島歌王洪一峰與寶島歌后紀露霞很可能曾經在萬華(艋舺)的貴陽街是鄰居!這點還需要時間點上更為細緻的考證。這時期洪一峰主要作品有蝶戀花(1946),幸福的歌聲(1954),台北春宵,台北樂園,台南春宵(1953,於中廣台南台駐唱時作品,均由黃敏作詞,洪一峰作曲)和山頂的黑狗兄(1957,由台聲唱片,女王,亞洲唱片等灌製,其中亞洲乃於是年開始灌錄台語黑膠專輯)等。

第二期的三重市時期雖然只有短短三年(1956-1959),住在三重這城市空間,卻是洪一峰音樂人生裡最重要的時刻,因為他認識了同樣住在三重的台灣著名作詞家葉俊麟(1921-1988),成為好朋友與一生最重要的創作伙伴,聯手為台灣歌謠寫出無數台灣人自己作詞作曲的傑作,擺脫了只是日歌台唱的混血狀態。洪一峰住過的地方包括正義南路34巷,文化南路24?巷附近。事實上,不僅僅和葉俊麟是鄰居,離台灣當時產量最豐富,著名的編曲家林禮涵也很近,另外一些著名台灣歌謠歌星林英美,陳芬蘭都住在三重。連現在的約四十幾位歌手都住在三重。三重市奇特的魅力有其空間基礎:1960年代三重作為台北的腹地,那時只有一條台北橋聯繫兩端,台北這端是首善之地,房租貴,重環保,而三重那端房租便宜,工廠林立,是流浪到台北大都市的外地人最佳落腳處。這個「流浪到三重」的歷史印記,物換星移五十年,仍然是一樣,三重,不只是現在台北配角般的衛星城市,它其實是生產音樂家的地方,充滿藝術潛能的城市空間,邊陲,底層,工作,茶店,奮力爭上游,無秩序裡的生命之光,創作,關於愛裡常常帶著些理性,理性中往往還帶著些瘋狂,無產階級的歌舞廳裡的滿足歌聲,流浪的心在歌的傳唱裡得到靠岸的感覺,看到了這些,感受到了這些,洪一峰,用他的大名與台灣歌謠上的成就證明了三重城市的無名磁鐵般吸納有才華的人聚集的偉大。這個時期洪一峰時常與葉俊麟在茶館裡創作台灣歌謠,有時還會相偕搭車過台北橋到台北圓環賣歌仔本,教人家唱歌。1957年,因為灌錄唱片不暢銷,接受葉俊麟帶去算命的算命師白文惠建議,本名洪文昌的歌手改名為洪一峰。這時期的作品幾乎都是洪一峰的經典代表作:舊情綿綿,淡水暮色,寶島四季謠,放浪人生,思慕的人,男人哀歌和寶島曼波等。特別是舊情綿綿,淡水暮色等,是大概凡是台灣人沒有人不知道的經典名曲。1960年台南亞洲唱片行為洪一峰出版第一張台語創作曲黑膠唱片專輯,主要就是洪一峰曲,演唱,葉俊麟作詞。

1959年底,洪一峰又搬至台北市,住在延平北路二段靠近第一劇場對面附近。1959-1975年這第三期主要是來回於台北與日本之間。其中夾雜的疑點是:究竟洪一峰是因為演唱歌曲在中視被禁唱才去日本,還是本來就因為哥哥洪德成留學日本常聽關於日本之事而心生嚮往去日本?李瑞明,我和洪榮良討論的結果極可能都有關連。這才能支撐洪一峰在這階段兩次去日本的觀點:第一次就是因為嚮往哥哥口中,日記中記載的上國,所以1959年他搬到台北後可能就去了日本看看;第二次則是在1968-1975年間,原因極可能如我2008年對洪一峰老師的訪談記錄,是因為1968年左右去中視上節目去在門口看到今日禁歌公告裡有兩首他要唱的歌曲(可憐的戀花再會啦,快樂的牧場)後的失望離開台灣,去日本發展。無論如何,洪一峰在這十六年間音樂事業主要是在日本,回台灣時就拍電影,錄黑膠,仍然是紅極一時,人民心中的寶島歌王。1962-1967年間洪一峰錄製了舊情綿綿等非常受歡迎的電影。當然,電視崛起,廣播與歌舞廳逐漸沒落是大趨勢,群星會國語歌曲成為主流,台灣歌謠被限定電視播出時間與節目都是事實(1968年台語歌節目寶島之歌,綠島之夜均遭停播命運,亞洲唱片可能也在這年因市場考量放棄出台語歌黑膠,這點還要研究),洪一峰的「隱蔽知識」迂迴抵抗權力擁有者的藝術意識型態與語言政策,就是堅持台灣歌謠創作與演唱!從日本盛名而歸只有為他的寶島歌王聲譽更為加分,但究竟在日本時曾經在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城市空間如何巡迴演出,其路線如何,因為洪一峰老師目前的昏迷臥床,可能會成為公案,但也可以去日本訪談相關人士進行二度空間建構。最好是耶穌基督聽到洪家人的禱告,與我們這些景仰洪一峰的歌迷的心願感動上蒼,讓他醒來,為台灣保留這一些記憶。

整個焦點訪談的最後是這樣未完成地完成著,會後洪榮良說要去北醫看洪一峰老師,說這兩天情況不是很穩定,我看了看婉婷,這個認真耐苦用心做洪一峰研究潛力無窮的碩士生,與我兩次招手請她入座卻羞澀謙遜坐於一隅的國北師音樂所研究生張喻涵,知道某種時機已到,就說讓學生們去看洪一峰老師好了,為他禱告禱告。我和建良就先告辭了。我緊握李瑞明先生的手,我緊握章蓁薰小姐的手,我緊握洪榮良的手,我緊握學生們的手道別,我就緊握住了一群為洪一峰紀錄一生傳奇的人無私奉獻的手,一種接近信仰的團體力量於焉形成。下了樓,一樣車水馬龍的台北城,沒有月光,微雨,老師你怎麼都放假了看來還比上課時忙,建良問我。我報以慣常的笑而不語。餓了,我就說走,我們就到另一學生陳真安家附近的大安夜市吃麵去,台北城這時沒有月光,微雨 (石計生後記,2010.02.03)。


深奧的憂鬱:這時訪問國語歌王謝雷

深奧的憂鬱:這時訪問國語歌王謝雷

用戶插入圖片

這時訪問國語歌王謝雷(台北/西門町,維多利亞餐廳,2010.02.01)


這時訪問謝雷是在西門町的維多利亞餐廳,一個他常來吃最喜歡的香港堡仔飯的地方。進來的時候,感覺有點冷漠,我伸歡迎的手,終也是握住了我小時候的電視偶像之一的謝雷先生的手,心裡想著或許他是屬於慢熱型的訪談對象,或許今天就純吃飯,改天再說。在遲疑該怎樣稱呼他的同時,我就話不多地坐在他旁邊,從側面看著謝雷青春永駐的臉龐。點了菜,學生婉婷也準備好了錄音錄影,但還沒接收到我給她開始的眼神時,她也就靜靜在桌子對岸那裡等著,維多利亞港這邊的燈火仍晦暗不明。突然的靈光來自於更裡面某個電視台做飲食介紹的節目恰好也來錄影,強烈的探照燈下他們認得謝雷,親切喚他「謝大哥」!說等會兒要過來也訪問他,謝雷開始有點笑意地說好,整個訪談於是開始有決定性的轉折。或許,從更為深層的精神自我分析來看,我的來到其實並不是一如往昔穩定而快樂的,有點懶洋洋。因為再晚一點還要到台電大樓對面的星巴克討論舊約出埃及記,我被一段經文困惑住:「摩西說,耶和華這樣說:’約到半夜,我必出去巡行埃及遍地。凡在埃及地,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都必死’」。耶和華宣告擊殺埃及人長子的這段落,引發我內在非常深奧的憂鬱,許久不曾有的關於人性與神學間的思考。罪與罰。對於無辜生命的有意毀滅。這是怎樣的神,他可以使一群人(摩西所領導的以色列人,自我)獲得利益卻要以犧牲另一群體(法老暴君所統治的埃及人,他者)為代價?我許久前曾於詩集中感受過的個人生命經驗裡的「完整的他者,是以不完整的自我為代價」,竟然在舊約裡異曲同工遇到。雖然保持笑容,但我深知內在是疑惑的。這疑惑,弔詭地,被一段非常世俗的電視美食訪談轉換,那把囂張變成一種公眾行為的製作完全瓦解了謝雷的衿持與我的許久不曾的憂鬱。

然後維多利亞港灣這岸的燈光就漸漸明亮了,邊等菜來時謝雷就開始自己說了起來,謝雷說話直來直往。我終於也找到稱呼方式跟著叫他「謝大哥」。我使了個眼神給學生,像出了埃及的摩西拋了木杖,瑪拉的苦水就變甜了,一切就像船的啟航般風和日麗地順利了。小時候印象中的謝雷因都唱國語歌都以為他是外省人,結果他是道道地地的台北大稻埕人。家就在台北圓環邊,家裡以青草藥理為業。謝雷從小不喜家傳事業,卻喜歡聽歌,唱歌。他最喜歡的是美空雲雀的歌,同時也是紀露霞老師的歌迷,也喜歡收音機裡的林英美,張淑美。男歌手最喜歡吳晉淮,不喜歡文夏。他並沒有受過音樂方面的訓練,完全是天生的歌手,他十幾歲時先到警察廣播電台參加歌唱比賽,名列前茅,獲得兩百元獎金。謝雷是一個害羞又懶散的人,後來廣播電台要他去錄唱片,竟然還是在路邊走路時聽到收音機說起自己的名字才去的,如果這樣也聽得到,那他在台灣流行歌壇的發光發熱必然是天意。麗歌唱片,海山唱片,台視等紛紛來找他,苦酒滿杯,傻瓜與野丫頭(與張琪對唱),多少柔情多少淚等膾炙人口的名曲。1962年群星會在台視開播,謝雷是第一批被主持人慎芝(當時最著名的詞曲創作者)敦請的歌手。他並且應該是台灣第一個發行國語黑膠唱片的男性歌手。相對於平常的積極,我的發問其實仍然算是稀少。謝雷說了很多。過了將近兩個小時,我才忽然想起兩個重要問題: 一個是關於台北城台灣流行音樂空間的問題,一個是國語歌曲與台灣歌謠的相互滲透性問題。謝雷一開始覺得60年代的台北歌壇國語和台語應是涇渭分明的,但是,在我的迂迴問問題(如舉李靜美的例子)後,謝雷終於把選擇性遺忘的最早曾經出過台語專輯和在大稻埕唱日語和台語歌的經驗重新想起,確實,大稻埕的金龍,迪斯角等歌廳是唱日,台語的,也同樣經歷宵夜場台上唱歌,台下拿武士刀對砍的情況。他也和李靜美一樣,在那個年代裡走唱著,看著台灣流行歌的空間,從歌廳,舞廳,到西餐廳,再到紅包場沒落轉變,不變的是謝雷已經連續唱了四十八年的長青之聲。

我坐在謝雷身邊,津津有味地聆聽他溫和有禮的娓娓道來,同時感受到他其實還很有活力的身體。這狀況其實是和紀露霞老師一樣的,因為持續不輟的音樂志業,唱歌登台,開班教唱,使得人本身因為音樂的音符感染與作用而年輕。這是音樂讓人超越年齡束縛的見證。電視群星會與廣播時代的距離並非想像中遙遠,他們可能是同一群人或來自同樣的選拔。如謝雷所述,提攜鄧麗君的深厚關係,和在某次正聲廣播電台的歌唱比賽中,第一名是謝雷,第三名是鄭日清(台灣歌謠著名歌手)。謝雷也幫紀露霞老師推薦出過一張有蘋果花曲目的台灣歌謠黑膠。這些都說明了流行音樂大雜燴不僅僅是媒介迴路的空間與硬體部分是關連的,連人的社會網絡也是,謝雷今天所說的相關人物:包括美空雲雀,紀露霞,林英美,鄭日清,張琪,鄧麗君,慎芝,甄妮等等即是。快要四點了。我與學生與謝雷先生道別,我隻身前往有老友高榮禧,廖乃賢在等待的「第四日閱讀圈」的出埃及記閱讀,心中一片光明。針對經文意義的辯論與屬於人的語言針鋒是必要的通往神的語言的道路,不通過殺戮,罪與罰,可不可以通過愛與包容?深奧的憂鬱為世俗的願望所化解,但我想我更愛的是面見屬於詩的友誼,我對我自己說,我已經遲了半小時的腳步,公館如此熟悉地十字路口,鑽進地下道不自覺地越走越快(石計生記,2010.02.01)。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