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的藏龍:台灣唱片劉瑞發先生
訪談的最高境界在於忘記訪談或者不期而遇的訪談,前者我稱之為「後現代訪談」,直接顛覆訪談作研究這件事,像上次
今天遇見台灣唱片的劉瑞發先生表面上完全是個偶然—原來是要去信義區公民會館(四四南村)參觀台南永康鄉的朋友,雕刻家王昭旺先生的雕刻展,卻不期而遇台灣唱片的劉瑞發先生。綽號莫可的他,是雲林人,一開口就提及三重埔的唱片行,並以行家口吻勸昭旺兄要把鄧麗君的黑膠收好,因為都是很貴的珍品。因為感覺他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就在坐下來與大家聊天時,趕快拿出隨身手機將錄音功能打開進行錄音。他對於台灣歌謠或者更準確地說,台灣流行歌的「媒介迴路」有著全面性的參與與理解。小時候因為父親的關係,耳濡目染對於廣播播音,歌仔戲,台灣歌謠,台語電影,那卡西,歌舞團,唱片行,歌舞廳和江湖種種有十分的親和感覺。之後就離開雲林至三重埔擔任播音員,認識丁山等著名廣播人,又參與台灣唱片行的製作與行銷,對於1960-80年的那一段黑膠唱片的黃金時光瞭若趾掌。這讓我的耳朵完全振奮起來,因為這一個月來我一直埋首於十月份要在台大發表的關於大台北地區台灣流行歌的「媒介迴路」的結合GIS與空間音樂社會學的文章撰寫,文中最為棘手的部分就是三重埔。冥冥中有種力量導引,一種不期而遇的機緣,在臥虎藏龍的民間,江湖,有些真愛台灣的人以全副的意志進行台灣文化的全面性收集與保存,劉瑞發先生是其中一個。
除了台灣歌謠,也是道家中人的莫可,用非常典雅地道的台語說著過往種種,有些平常,更多令人吃驚的說法,而人在聊天時其實會不斷地岔開你認為重要的話題,所以我常在適當時機不斷地拉回來音樂的部分,獲得非常重要的新脈絡,還需要時間來消化。「即時性訪談」是進入社會學研究世界的重要手段,是高度自覺有隨機進入的研究,是種進入江湖的研究,那裡,有刀光劍影,也有義氣倫理,有知書達禮,也有機巧狡詐。但研究者的決心其實不僅僅在於學術素養與追尋,更重要的是對於土地之愛的信仰與對人民生活過的音樂世界的考據熱忱。這些,才能讓人和光同俗,以與大眾相同膚色過馬路。孫中山先生說:「仁義道德,存在於三教九流中」,我想,今天我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道家力量收斂這一切於動中之靜裡。我想,我會再繼續跟莫可請教,關於那段時光,那段歷史(2009.09.26)。